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华姓氏文化中的奇特现象——生死异姓

2019-11-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28
转发:0
评论:0
中华姓氏文化中的奇特现象——生死异姓,“命定了百家的姓,遗传了重复的命”,姓氏,标志了家族的血缘,传承的不止是家族的血

“命定了百家的姓,遗传了重复的命”,姓氏,标志了家族的血缘,传承的不止是家族的血脉,还有那份名为“亲情”的羁绊。

在中国,姓氏是血缘的符号,同时也是表示了家风的延续。姓氏从我们出生那一刻就被赋有,伴随一生,并成为死后能留下并传承的唯一的东西。然而在中国姓氏文化中还有一种奇特的现象——生死异姓。这种“生死异姓”的情况还真不少,如“生姓何、死姓方”、“生姓万、死姓刘”等。身份证上是一个姓,祖先墓碑上是另外一个姓,这是怎么回事?

生前姓潘,死后姓郭

潘先生的老家叫岙潘村,面积不大,据称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听他说,村子里有11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姓潘;而在村子附近的墓地,几乎所有的墓碑上都写着“郭公某某之墓”字样。

潘先生说,“生潘死郭”是他们沿袭了700多年的习俗:身份证上姓潘,去世后的死亡证明上也姓潘,但在丧礼上被称为“先人郭公”,牌位、墓碑、宗谱上也都改姓郭。

该村宗谱记载:“户部尚书元林公之子良甲公,由天台青石桥迁邑之银杏树,以为发祥之祖。二世希渊公赘邑令潘讳珣公女,后因潘公乏嗣,遂易岳婿之分,而为父子之称。生则氏潘,不忍没岳翁之祀;死则氏郭,不敢忘己身所出。”

该村村委会主任潘永来介绍,这就是岙潘村潘姓人“生潘死郭”的由来,“良甲公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17世孙,也是我们村潘姓人的始祖。他的儿子希渊公入赘潘家,因为潘家无子,希渊公就改姓潘,但死后则恢复原姓郭。”

潘永来说,希渊公是名门之后,其祖父更是当时的户部尚书,他能冲破门庭阻隔,入赘身为“邑令”的潘家,并因潘家无子而改姓潘,这种选择是因为爱情。当时,他一定遭遇了不少阻力,内心也经历过激烈挣扎,才最终作出这样一个折中的决定。


 


生前姓吴,死后姓赵

“生死异姓”并非岙潘村的潘姓人所独有,福建晋江有个星塔村,村里人大多姓吴,也流传着“生吴卒赵”的习俗,已经延续了700多年,但原因远没有潘姓人“生潘死郭”来得“浪漫”。

该村村民介绍,该村有一座祠堂,正门的门楣上写着“吴氏宗祠”四个大字,但走进祠堂,大殿横梁上却挂着“赵氏家庙”的匾额。

每当该村有吴姓男子去世,送殡队伍最前面的灯笼上写着“吴”字;而送殡队伍返回时,则是写有“赵”字的灯笼在最前面,死者墓碑上也都写着“赵公某某之墓”。这就是“生吴卒赵”。

泉州赵氏研究会理事吴广富介绍,星塔村大部分吴姓人都是这样,这与他们的祖先因避祸改姓有关。南宋建炎三年,赵宋宗室赵子侁、赵子镠等人移居泉州;半个世纪后,赵子侁之孙赵师玖举家迁徙,隐居在晋江的青阳山下;后来,蒙古骑兵南下攻破临安,赵氏皇族惨遭,赵师玖的后裔赵仕道逃往如今的星塔村,被吴姓人家收留。  

此后,赵仕道的后代便在此以吴姓繁衍生息。

 

全国各地的“生死异姓”

其实,“生死异姓”的情况,几乎全国各地都有。

安徽省繁昌县新港镇克里村:

村民胡广东老人介绍,村里的胡姓人都是明朝开国大将蓝玉的后代。

据记载,洪武二十六年,蓝玉遭人举报骄纵跋扈,被朱元璋定了个“谋反”的罪名,其本人被“剥皮实草”,家族一万五千多人受牵连被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蓝玉案”。

胡广东介绍,当时,蓝玉的胡夫人带着他的两个儿子蓝春、蓝斌逃了出来,来到克里村隐居。为了躲避追杀,两人改姓胡,但为了不忘本姓,他们叮嘱子孙死后都改回蓝姓,并从此成为习俗。

江苏省姜堰市姜堰镇城北村:

该村的吴姓男子去世后,墓碑上都会改姓张。

原来,这支吴姓人,可能是元末吴王张士诚的后裔。据介绍,张士诚兵败后,朱元璋大肆捕杀张氏族人,张家人便以张士诚称号吴王中的“吴”字为姓,并约定死后墓碑上改回张姓,形成了“生姓吴死姓张”的习俗。

湖北省云梦县胡金店镇万家庙村:

该村全都是万姓人家,但在村里原来的大祠堂里,供奉的却都是“姓刘的”。

村民介绍,该村万姓人都是汉朝王族后裔。曹丕篡汉后,刘姓王族俯首称臣,但仍被猜忌。后来,曹丕找了个借口,准备将在朝为官的刘氏王族清除,不少人因此改姓万,才躲过劫难。

然而,这支刘氏毕竟是王族后裔,为了保持气节,他们“生降死不降”,一旦去世,祭文、墓碑及牌位上会改回刘姓。

此外,广东揭阳县有人“生姓陈、死姓林”、湖北武汉市有人“生姓黄、死姓史”、湖北郧西县有人“生姓祝、死姓方”、湖北麻城市有人“生姓叶、死姓陈”,江西南昌市有人“生姓熊、死姓黄”,广东汕头市有人“生姓陈、死姓陆”等。

 


生死异姓,体现了不忘“根本”

关于“生死异姓”,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曾讲过一个故事:安徽庐江县黄屯村有不少村民姓何,但他们是明代帝师方孝孺的后代。

方孝孺得罪明成祖被灭了“十族”,他的后裔有人出逃后改姓何。这支何姓人至今留存的家谱上规定:何姓男子“生姓何、死姓方”。

老家在新乡长垣县方里镇的张志杰先生也说,在他老家,张姓男子有着“生姓张、死姓吴”的传统。

他说,这个传统与吴三桂有关。当年,吴三桂反清时曾在这里驻扎军队,吴姓有一部分族人留居在这里。后来吴三桂兵败,这支吴姓人为避祸改姓张,但男子去世后都会改回吴姓。

前瓦屋村村干部张培显介绍,十几年前,该村有位张姓老人去世后,确实改姓吴,“我们张氏族人也专门探讨过这个事儿,但是年代太久远,也没留下来相关记载,只是祖上有这么一个说法而已。”

生死异姓的习俗大都跟家族的历史有关,改姓一般是因为报恩、避难、胁迫、过继的原因,祖先们改姓后不忘祖先根源,受人恩惠铭记于心,并作为习俗传承下去,这恰恰又说明了中华民族不忘先祖不忘本,重视感情并尊重传统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奇特的"裴氏文化现象"
奇特的"裴氏文化现象"――访中国"宰相村"周敬飞运城地区古称河东,是我的故乡。幼年时期,就曾听父亲讲过闻喜县裴氏家族的趣闻轶事,感到十分的奇特。三月下旬,乘工作之便,在河东闻喜裴氏研究会副会长郭东驰先生的陪同下,到闻喜县参观了"裴氏家族陈列馆"拜谒了"裴晋公祠"旧址,观瞻了"裴氏碑馆",走访了裴柏村,即"宰相村"。返回太原后,又利用抱病卧床休息的空闲时间,静心地阅览了梁丙海同志赠送的《裴氏世谱》一至十二卷。深深地感到"河东裴氏"确实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中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这种独特的"家族现象"堪称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注意,成为人们探奇问津的热门话题。1、独特的"家族现象"在我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望世家族,这就是被历史所公认的河东闻喜裴氏家族。这个世族的发祥根基所在地,就是今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这一家族肇自春秋时的东周,兴盛于魏晋、十六国、...
· 奇特的"裴氏文化现象"
奇特的"裴氏文化现象"时间:2011-11-2215:11:12作者:周敬飞来源:裴氏宗亲网查看:384评论:02、神奇的"宰相村"裴氏家族源远流长。考其先祖,始出有熊氏,伯益之后,与秦同祖。曾佐殷伐桀,佐周伐纣,累世有功,秦封"邑域"。周僖王时,非子六世孙陵,支"邑"从"衣",因以为氏,始有裴姓。其裔孙裴晔,汉安顺永建初年,仰观星云,俯察地理,合族迁居裴柏,以为祖庄。裴柏,即现今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亦即闻名遐迩的"宰相村"。裴氏家族以裴柏村为发祥根基,繁衍昌大。至两晋,始分三眷",分支蔓延,形成"三支五房"之说。所谓"三支",即闻喜故地为中眷裴;分支于长安、凉州一带者为西眷裴;分支于幽燕一带者为东眷裴,加上洗马川裴、南来吴裴,合称"三支五房"。实际上,其分支蔓延之地还要广泛得多,仅山西南部的河东大地,就布有"八裴十二族''。然不论何方何地何处裴氏后裔,考其源流谱系,皆出自三眷之后,发端...
· 奇特的"裴氏文化现象"
奇特的"裴氏文化现象"3、洋洋大观的《裴氏世谱》裴氏家族的这种历史奇观,已被人们称之为"裴氏文化现象"。而要研究这种独特的"现象",《裴氏世谱》不能不读。因为它详细记载了两千余年间裴氏家族的兴衰变迁的历史脉络,收录了大量裴氏家族的珍贵史料。裴氏家族谱牒,从裴松之所著《裴氏家记》开始,历代均有人撰修,但比较而言,清嘉庆版《裴氏世谱》.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裴氏族谱史料。但是,这部《裴氏世谱》却实在来之不易,它经历了一个极不平凡的过程。这部世谱是由裴氏六十二世裔孙裴度与其子裴宗锡、其孙裴正文祖孙三代,父死子继,子死孙承,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方成书问世的。裴度工诗文,善书画,居官四十年,为人"一意率直,毕生澹泊","赋性清介,处事精勤","学问人品,卓绝一世"。康熙年间,他历数年之功,撰成《裴氏世谱》十二卷。但由于宦海生涯,迁徙不定,书稿虽成,未能刻版付印,只得饮...
· 晚清奇特现象“飞车拥丽”
香车宝马自古向来是有钱人的象征,也是人们极力最求的东西。在晚清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这个车不是如今常见的汽车而是马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一故事。马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出风头必不可少的工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坐马车招摇过市的大半为“贾客娼家”,前者有经济实力,后者由万种风情,《沪游杂记》中写他们“近则沿黄浦、绕马路,远则至徐家汇、静安寺”,坐着最新潮的马车兜风自然成了晚清上海的时髦娱乐活动之一。马车是西洋玩意,自从引入中国,在上海也很领了一阵风潮。西人马车有双轮、有四轮,有一马、两马的不同形式。要了解马车曾经怎样站在时代潮流尖端,只要看看晚清人评出的沪北十景,第八景就是“飞车拥丽”。其词曰:“妆成堕马髻云蟠,杂坐香车笑语欢。电掣雷轰惊一瞬,依稀花在雾中看。”当然,构成这一景的要素除了香车,还有美人。马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出风头必不可少的工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坐马车招摇过...
· 哪些文化现象才是由姓氏引发的
姓氏引发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对于姓氏的研究,早已形成为一门隶属文化学的子学科。而姓氏引发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参天大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上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作家艾里克斯·哈利的《根》,掀起了遍及世界的“寻根”热潮。中华民族厚德载物,重生报本,因此寻根归宗,甚于世界其他民族。国内各姓后人纷纷寻觅祖先南迁的足迹,而生活在异国他乡的海外华人,更是念念不忘故土乡情。遍布世界各地的宗亲联谊组织,开始是以宗亲为主,仅仅寻觅一宗一族的祖根,继而由小家扩大为大家,演绎成整个中华民族的祭祖拜祖。朝拜黄帝陵、始祖山,祭奠太昊伏羲,那气势恢弘的旷世大典,雄浑悠长的古老钟声,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震撼着每一个黄皮肤黑头发流淌着炎黄血脉的华夏儿女的心。同族同根,同根同族,血脉相连,叶落归根,一种潜在的血缘亲情牢牢维系着这个大家庭。人们通过这一形式,试图寻找心灵的感应,感受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