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国第五大姓这支子孙超6000万 曾影响历史进程

2019-10-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66
转发:0
评论:0
中国第五大姓这支子孙超6000万曾影响历史进程,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颍川陈氏正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

中国第五大姓这支子孙超6000万,曾改变历史进程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颍川陈氏正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汉末魏晋颍川陈氏家族成员史实见载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及《世说新语》等书,其中陈寔、陈纪、陈群、陈泰并在《后汉书》、《三国志》中列有专传。颍川陈氏作为当时的一流高门,在谱学兴盛的时代背景下,也撰有《陈氏谱》一部,根据这些历史记录,我们可以据以勾勒出一幅冠冕相承、名士风流的颍川陈氏家族史卷。

陈氏迄今,中国陈姓人口达7000万,全球人口总规模超过9000万。其中颍川陈氏子孙达6000万以上,名列中国第五大姓,在南方地区和海外名列第一大姓。颍川郡望是其中形成望族最早的一支。历史悠久,名声响亮,帝王将相,人才济济,影响巨大。

陈寔与颍川支派

在汉代以后的陈氏谱牒中,东汉的颍川陈寔是一位极关键的人物。陈氏世系源流中,各派都是以虞舜为陈姓的“血缘先祖”。虞舜以下,传至胡公妫满在陈地立国得姓,天下陈氏又以胡公妫满为“得姓始祖”。胡公之后,陈氏重要的始祖是陈完齐田支系。陈完之后,最重要的陈氏先祖应该是陈寔,其后的陈氏长城支系、江州义门派、开漳派等,都以陈寔为祖。可以说,陈寔是妫满之后陈姓的第三位重要始祖。

中国第五大姓这支子孙超6000万,曾改变历史进程


说到陈寔,人们自然会想到“梁上君子”这一成语。成语说的是陈寔在乡里威信很高,人们都很重视他的建议,认为“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一次有个小偷躲到他家房屋的梁上,准备夜间行窃。陈寔发觉后,不动声色地把儿孙们叫到屋里,教育他们要努力上进,正正当当做人,不要像梁上君子那样养成坏习惯。伏在梁上的小偷听了很受感动,跳下来向他请罪。这事传开后,其他人也都受到了教育,盗窃案减少了。这便是“梁上君子”的由来。

陈寔shí (104~187年),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省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后汉书》里有他的传。陈寔少时家境贫寒,曾在县里做小吏,任劳任怨,又有志好学,受到县令的赏识,让他去太学读书。后来陈寔先后任郡督邮、功曹,“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其高尚的德行为远近所叹服。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司空黄琼推选陈寔为闻喜长,后又改任太丘(在今河南永城)长。在地方任上,陈寔以德施治,关心、爱护百姓,以致邻县不少人要迁居到他的辖区。后来长官违法赋敛,加重百姓负担,陈寔无法阻止,便辞官归里。

陈寔德冠当时,成为远近宗师的名士之首,荀爽、贾彪、李膺、韩融、王烈、管宁、华歆、邴原等都曾向他问学。陈寔作为士领袖的活动为各方所关注,按照贤人上应星象的说法,陈寔出行,据说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从观测德星(即木星,旧谓主祥瑞之星)的出现上也看出来了。

东汉末年,宦官弄权,大兴“党锢之祸”,对士族名士进行。延熹九年(166年),李膺等二百余人被诬为党人,被捕下狱,陈寔也在其中。其他人大多逃避求免,但陈寔却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大义凛然地自请入狱,第二年才遇赦出狱。建宁元年(168年)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谋除宦官,征召陈寔为掾属,参与制定计策。但不久事败,窦武等被杀,宦官更大规模地缉捕党人,陈寔再受党锢,隐居家乡。

中国第五大姓这支子孙超6000万,曾改变历史进程


党锢解除后,大臣们纷纷推荐陈寔,朝廷也多次以公相之位相召,但他都推辞了。中平四年(187年),陈寔病逝于家中,享年84岁。各地赶来吊祭的有3万多人,送殡的车子千辆,披麻戴孝者500多人,大将军何进也遣使出席。公元188年,豫州刺史为陈寔褒功,建庙立碑,谥为“文范先生”,著名文学家蔡邕撰写碑文,并将他的图像张贴百城,树为朝野吏民的道德典范。后又追封为颍川侯,钦赐龙牌。

陈寔共有六个儿子,其中陈纪、陈谌最有贤名,当时人们把他们父子三人并称为“三君”。颍川陈氏由汉末入魏晋,成为当时的一流高门,子孙历十余世冠冕相承,家族地位历三百年而不坠,可说是魏晋时历史最为悠远的世家大族之一。颍川陈氏成为中华望族,天下陈氏共以颍川陈寔为祖,这不仅在陈姓氏族史上,而且在中华各姓的历史上也是一个奇观。

中国第五大姓这支子孙超6000万,曾改变历史进程


颍川陈氏是陈氏家族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他们从东汉太丘长陈寔起,在许昌、长葛一带度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安定生活,到西晋末年,战乱不断,为避乱,陈姓和林、郑、黄等姓越山渡江,到达闽中。

到了南朝时期,陈姓成为闽中四大姓之一。据史料记载,他们之中大多数是颍川派始祖陈寔之后。陈寔的玄孙陈准曾在晋朝当太尉,陈准的孙子陈达在晋室南渡后当过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令。陈达选择长兴作为定居地时,并预言:“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到陈达之后的第十代陈霸先时,预言应验。

中国第五大姓这支子孙超6000万,曾改变历史进程

陈霸先

陈霸先创立了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将陈姓家族又推向一个黄金时代。

陈霸先于太平二年(557年)禅梁称帝,建立陈朝。按历史记载,陈霸先代梁而立,实际上既是民情所需,也是时局所迫。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国历代先贤对陈霸先的历史地位和功绩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唐代魏征认为陈霸先效命梁朝,立下丰功伟绩,功勋不下曹操、刘裕;三分天下,能够“决机百胜”,雄豪无愧刘备、孙权。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

继陈霸先而立的是他的兄长陈谈先之子陈蒨,陈蒨是为陈文帝,文帝共有11位儿子。文帝传位于其弟陈顼,是为陈宣帝,宣帝有39位儿子。这些陈氏子弟在陈朝时都被授予王位,到了隋朝,大部分仍然得到分封,受任为地方守宰,因而遍布天下。这是陈氏子弟面向全国的又一次大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十次宫廷政变
中国历史上的宫廷政变层出不穷,要么自文臣武将,要么来自皇族内部,但大体上以后者居多。而历史上不论是暴力的还是非暴力的宫廷政变,大都与两个词有关,那就是权力和野心。现在,就让我们从这些不计其数的宫廷政变中,遴选出对后来的历史进程影响较大的十次,做以简单地回顾:一、李斯矫昭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出巡途中。按照赢政的遗诏,本应是长子扶苏继位,但扶苏当时正在上郡督军,所以宰相李斯便与赢政的幼子胡亥以及宦官赵高串通一气,毁掉了先皇的遗诏,并另拟两份假诏,一份赐死于扶苏,一份立胡亥继位。李斯矫昭,不仅令赢政大帝死不瞑目,也因后来秦二世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加速灭亡。二、周勃诛吕西汉开国之君刘邦的皇后吕雉,是一个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女野心家。刘邦死后,先后有三位皇帝继位,但吕雉利用皇太后的身份,一直独揽朝纲,甚至废除了刘邦非姓刘不能封王的“白马之盟”,继而把自己的兄弟侄儿大批封王。吕后死后,周勃,曹参等人...
· 蔡伦: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
蔡伦: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蔡伦: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选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100名人排行傍》)麦克·哈特(美国)/文在地球上曾经有数百亿人生活过,大浪淘沙,经不断筛选,美国麦克·哈特从百科全书所收两万人中选出100位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他强调的是这些人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而不是他本人是否伟大。书名叫《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除宗教、政治领袖外,他认为科学进步对人类自下而上的影响最大。科学家中牛顿排第一,蔡伦排第二,可见中国的造纸术对人类文明影响之大。麦克哈特说:“大多数发明都是发明者所处时代的产物,即使没有他,别人也会作出这些发明。蔡伦则不然。造纸术出现1000年之后,欧洲人才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造纸。同样地,一些亚洲人即使亲眼看见了中国制造纸,却仍然不知道如何自己生产。”是的,即使现代造纸技术这么发达,机器代替了人工,但造纸的基本原理、工序...
· 蔡伦: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
(选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100名人排行傍》)麦克・哈特(美国)/文在地球上曾经有数百亿人生活过,大浪淘沙,经不断筛选,美国麦克・哈特从百科全书所收两万人中选出100位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他强调的是这些人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而不是他本人是否伟大。书名叫《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除宗教、政治领袖外,他认为科学进步对人类自下而上的影响最大。科学家中牛顿排第一,蔡伦排第二,可见中国的造纸术对人类文明影响之大。麦克哈特说:“大多数发明都是发明者所处时代的产物,即使没有他,别人也会作出这些发明。蔡伦则不然。造纸术出现1000年之后,欧洲人才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造纸。同样地,一些亚洲人即使亲眼看见了中国制造纸,却仍然不知道如何自己生产。”是的,即使现代造纸技术这么发达,机器代替了人工,但造纸的基本原理、工序和所用原材料与蔡伦在1900年前的造纸术基本相似。鉴于纸张的重要性,麦克哈特说:“我...
·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八位女性排第一的当之无愧
中国古代女性历史地位普遍不高,但是女性既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一样的色彩,今天就看看那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女性,她们对于中国王朝历史都是有着卓越贡献的。八、王昭君。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当然这位美女如果仅仅靠着美貌也只能留名历史,却不能影响历史。王昭君本名王嫱,昭君是她的字。西汉时期,"和亲"的建议原本是汉高祖时娄敬德提出的,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形势是匈奴强汉弱,因此需要嫁出皇室之女联姻以求和平。吕后只有一个女儿,不忍心将她远嫁番邦,因此和亲一直都是挑一个宗室的女儿假做公主嫁出去的。公元前33年,昭君被选嫁当时匈奴单于。在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西汉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通过和亲加强了和亲双方的交流,昭君将汉人的文化带进了匈奴,同样和平时期的匈奴一样也给汉人带来了他们的文化,因此王昭君对于汉王朝是...
· 茅家琦:反映规律的思想影响历史进程
茅家琦:反映规律的思想影响历史进程从上世纪50年代研究中国近代史开始,我就和绝大多数同行一样相信两个观点:一是在中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二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总是”归于失败,总是被地主和贵族利用,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并形成一条“历史发展周期律”。但是,长期以来又感到这两个观点之间存在难以解开的矛盾:“真正动力”与“历史发展周期律”之间的矛盾。既然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就不应该出现“历史发展周期律”;既然出现“历史发展周期律”,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就不可能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关于这个困惑,在读到匡亚明先生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写的“总序”时有了新的体悟。“总序”中写道:历史事实反复证明,“凡是在各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敏锐思想的人。他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