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此家族流落韩国382年却坚持中国习俗 族谱上写着“我是中国人”

2019-08-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03
转发:0
评论:0
此家族流落韩国382年却坚持中国习俗族谱上写着“我是中国人”,我国的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虽然说曾经也战乱过,很多百姓最后都流离失所,但是很多

我国的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虽然说曾经也战乱过,很多百姓最后都流离失所,但是很多文化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中国有“传宗接代”这一说法,原因是因为中国人的血缘关系非常的密切,就算一些流落在外的国人,也都始终忘不了自己的“根”。

而在明朝时期,有一个家族流落在韩国,他们在韩国生活了很久,但是一直都没有忘记中国这边的传统文化习俗。他们就是韩国的广平田氏。

在那个年代,和我们比较亲近的国家除了日本,就是韩国了。韩国和日本总是有很多留学生会来我国学习,学习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而我们国家则会派大量的使者股偶去那边互相学习,加强双方的交流。

广平田氏他们出生于山西洪洞,田家家里边有兄弟四个人,其中有两个人出外当官,一个是广平的田应,他那个时候是一个兵部的尚书,另一个是田允谐,那时是个吏部侍郎。

本来这日子还过得好好的,但之后清军攻打朝鲜的时候,刚好也攻陷了朝鲜的皮岛,恰巧,那个时候吏部侍郎田允谐的儿子田好谦也在皮岛做生意,他最终被清军俘虏。

清军把这些俘虏都交给了朝鲜人看管。幸运的是,田好谦身上有很多优点,第一就是长得一表人才,第二写出来的字真的很好看,所以朝鲜的将领非常欣赏他,让他成为了幕僚。

田好谦当时多次表态自己是明朝人,想让朝鲜的将领把自己送回到大明,可是朝鲜将领不管他怎么说,还是拒绝了。

而且当时明朝和清朝一直都陆陆续续的打战,田好谦也只能暂时留在了朝鲜。人才总是不能被人遗忘的,最后他被朝鲜国王任命为通政大夫。

田好谦就算是娶了媳妇,但还是一直惦记着中国。每当佳节时,他总是怀念着自己的家乡,并且含泪教育着自己的子孙们,并非常坚定自己万一有机会一定要重回故土。

而之后田好谦过世之后,他的次子田会一直都有联系田好谦故乡里的子孙后裔,并且也让广平田氏的族谱得以接续。

田会的子孙们都会在族谱上写上一句话:“我是中国人,家在广平府鸡泽县风正村。”虽然他们人是生活在韩国,但心中依旧记得自己是个中国人。

2004年,韩国的田氏子孙后裔找到了中国的田氏后人,他们一起决定重新修订广平的田氏家族谱,让他们的田氏子孙后裔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衷。

而田好谦流落朝鲜,距离至今已经超过381年,虽然岁月让他们留了许多眼泪,但他们最后还是跟自己的家人相聚了。他们这么多年不忘本的初心,也着实让人觉得感动。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在外面工作,拿到了丰厚的资金,很多时候也会忘记家里边等待着你回去的亲人,他们的想念有时候是难以开口的。

父母是培育我们长大的家人,他们之前或许没有花很多时间陪在你身边,或许他们总唠唠叨叨的,让你注意这注意那,但其实他们是将自己的爱藏在了心间,以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默默关心着你。

如您需要免费修谱、加入各姓氏微信群或有投稿及其他疑问,敬请联系族谱网客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这个家族流落韩国381年,却坚持中国习俗,族谱上写:我是中国人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曾多次经历战乱纷争和百姓流离失所,但博大精深的文化却能始终保持和传承下来,靠的就是一个“根”字。牢记自己的根脉所在,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在韩国就有这样一个家族,他们祖上曾做过国相,即使到今天依然雄踞军、商各界,有的官居陆军总司令,有的是大学校长,还有的是企业总裁,可以说是遍布韩国上流社会,声名显赫。但与传统三韩人不同的是,这个韩国家族坚持的却是炎黄子孙的习俗,除夕贴春联吃饺子,正月走亲戚拜大年,在韩文全面推广的今天,他们的族谱依然坚持用汉字书写,就连墓碑也是用汉字镌刻。这个家族就是韩国广平田氏。广平田氏出自山西洪洞,田家兄弟4人,除了老大留守山西,其他3兄弟都先后迁居,老二田彦实落脚地就是河北广平府风正村(今邯郸)。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广平的田应已经官居兵部尚书,儿子田允谐则任吏部侍郎。然而在明清鼎革之际,清军屡屡叩关,河北、山东等地多次...
· 坚守根脉,韩国广平田氏——流落韩国381年,却坚持中国习俗
这个家族的祖先出自中国山西洪洞,名为广平田氏。田家兄弟4人,其中一位留守山西,其他三兄弟相继迁居韩国。他们的祖先自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在中国官场崭露头角,曾有人任兵部尚书、礼部侍郎等重要职务。然而,明清交替之际,清军频繁侵扰,河北、山东等地屡次遭遇劫掠。在这其中,田家后裔田好谦的儿子田好谦被清军俘虏,并被交给了朝鲜看管。尽管田好谦被朝鲜将领看中并被任命为通政大夫,他始终念念不忘回到中国的根脉,为明朝的復国而努力。田好谦的次子田会一利用与清朝的交往之机,与在中国的田家后裔重新取得联系,重新接续了广平田氏族谱。这其中,当时已经身居全罗道兵马节度使的田得雨在临终前特意嘱咐族谱上要加上一句话:“我是中国人,家在广平府鸡泽县风正村。”这句话成为了广平田氏子孙坚守根脉的口号。然而,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中国陷入了长达百年的战乱和动荡时期,田氏族谱再次中断。直到上世纪50年代,河北和韩国两地的田氏后人才开始重...
· 韩国明氏后裔来渝祭祖“我们是中国人的后裔”
原标题:明玉珍皇陵陈列馆开馆韩国明氏后裔来渝祭祖本报讯(记者周立)3月16日上午,明玉珍皇帝陵陈列馆在江北嘴中央公园的明玉珍皇陵原址开馆,从韩国赶来的40名明氏后裔在此举行了隆重的祭祖仪式。明玉珍是元末农民起义重要领袖之一,1362年在重庆建都称帝,国号“大夏”,这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以重庆为国都的政权。后来,大夏被朱元璋所灭,此后明氏后裔被遣送至高丽(今朝鲜半岛)安置。目前,在韩国的明氏后裔已繁衍到第30代,约有26000人。1982年,明玉珍陵墓在江北上横街原重庆市织布厂施工现场被发现。从1995年起,每年农历二月初六(明玉珍忌日)左右,韩国的明氏宗亲会成员都会到此祭祖。多年来,我市一直完好地保存着明玉珍陵墓,将其作为展现重庆悠久历史文化的窗口和中韩文化交流的桥梁。此次开馆的明玉珍皇陵陈列馆中,陈列了相关史料和当年出土时发掘的大量珍贵文物的复制品,供市民免费参观。在16日的开馆仪式上...
· 礼与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人们常把“礼”与“俗”合起来称“礼俗”,可见礼与俗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历代许多经学大师在给《仪礼》《周礼》《礼记》等作注作疏时,常常将礼与俗混为一谈。例如关于“礼俗丧纪祭礼皆以地媺恶为轻重之法而行之”,郑玄注曰:“礼俗,邦国都鄙民之所行旧礼也。‘君子行礼,不求变俗’,随其土地厚薄为之制丰省之节耳。”贾公彦疏:“俗者,续也。续代不易,是知旧礼,故引《曲礼》‘君子行礼,不求变俗’以证之。谓若周公封康叔于殷墟,其民还行殷之礼俗者也。”这里郑注与贾疏都将礼与俗混用。事实上,俗不等于礼,但是有些风俗经过一定的整理加工便可上升为礼,有些礼本身则是起源于民间风俗的。在远古时代,社会的各个阶层就有了自己的风俗,这些民间的风俗,有些上升为民间的礼节,若能在相当范围内受到大众赞许并得以普遍遵循,具备了礼的要素,就成为民间的礼制。反之,某些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朝代的更替以及统治者的取舍不同,已经不为官方所推...
·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尽相同。因此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史书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惊叹。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