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384封家书和一本家谱 见证温州这个胡氏家族异国创业之路

2019-08-1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93
转发:0
评论:0
384封家书和一本家谱见证温州这个胡氏家族异国创业之路, 导语: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据统计,全世界共有68.89万温州人分

 

导语: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据统计,全世界共有68.89万温州人分布在131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350多个海外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以来,无数爱国华人华侨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共同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共同见证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见证了侨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

 

384封家书和一本家谱,记录了一个家族走世界的百年激荡,记录了胡允迪为创业初下洋、闯世界的点点滴滴。胡允迪的孙子胡小秋说:“早些年的时候,我爷爷总会从海外寄往家里的信件。爷爷所开拓的异国创业之路,绵延了五代,现在我们旅居海外的亲属就有500多人。”

初下洋:不惧艰险出国谋生,开拓异国创业之路

胡小秋的爷爷叫胡允迪,家乡在温州文成县玉壶镇,那里原本是一个贫困的小山村,现在家家户户有华侨。1933年的时候,年仅19岁的胡允迪为了养家糊口,带着一个背包和一双草鞋,离妻别子,远涉重洋,从上海乘坐了41天轮船,于次年春天才抵达意大利米兰。刚到国外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又没技术,胡允迪只好摆地摊、做苦工,沿街叫卖领带糊口。1938年,他把积攒下来的钱寄回到文成,在玉壶街尾建造了一幢5间两层楼的木楼房,1947年便回乡定居。

 

▲胡小秋

在胡允迪回国期间,出国的记忆始终回荡在他的脑中。1956年,随着意大利皮革兴起,胡允迪毅然决定再次出国,凭着十多年的经验和善于经商的头脑,在都灵先后开起了皮革公司和餐馆。两年后,妻子也跟着他去帮忙打理生意。

在此期间,尽管入境证件难办,胡允迪身边的老乡还是越来越多。他在一封1980年2月1日的信中写道:“近闻有很多人的工照(工人申请许可证),未得内政部批准,当局人员嘱我每星期报罗马内政部一个,未知今后如何……立苏(胡允迪侄儿)看他们都有证,他还没有,心中坐立不安,但我想不出主意,每日电话东打西打,都没办法……”

在胡小秋的眼里,爷爷那一代的温州人走出去,更多是谋求生存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南洋和欧洲,是当时温州人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侨团、会馆从那时兴起,“亲戚带”、“朋友帮”成为那代人抱团发展的纽带和桥梁。

闯世界:全家旅居西欧,生意做大不忘家乡

政策放开如闸门放水,势不可挡。“那时,爷爷隔断时间就往老家写信,我也很想出去看看。”提前这些老信件的时候,胡小秋倍感亲切,几乎每一封他都仔细看过。

1979年,中国大地正经历着拨乱反正的时节,胡小秋踏上了赴法国创业之路,而他当时还只有16周岁。从文成老家坐汽车到温州市区,从温州坐轮船到上海,从上海坐船到广州,再从广州乘坐火车到香港,又从香港坐飞机到法国,最后从法国坐飞机到意大利。跟爷爷一代相比,行程时间缩短了不少,但来回转斩,依然曲折。

▲胡立松

“刚到意大利,就帮着爷爷销售皮包,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语言不通。”但是,由于有了爷爷帮助,生存立足并不是太难,边学边做,晚上还学习语言,很快也就适应了。就这样干了几年,1981年,胡小秋跑到了法国里尔市,在爷爷和岳父的帮助下,做起了皮包批发生意。

后来,胡小秋的生意越来越忙。胡小秋说,1984年,温州被确立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后,人们出国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眼见着身边好多亲人都出去,在文成教了30年书的爸爸胡立松,也于1986年的时候,背起行囊,来到意大利。第二年,胡小秋也返回意大利,一家三代人在意大利团聚。胡小秋则开了一家名为“熊猫餐馆”的饭店,并越做越大,之后又做起了食品批发。胡立松说:“我离开家乡已经有35年了,我的直系亲属目前已经全部旅居西欧,只有一个90岁的小姑妈还在玉壶。”

 

▲1986年11月16日胡氏家族四代合影于都灵,前排右四为胡允迪先生

如今,对胡氏家族来说,在意大利经过80多年的奋斗,已成长为意大利及至欧洲华人社会中颇具名望的大家族。胡小秋不但参与华人事务,参与创办了华人媒体《欧洲侨报》,还经常为文成老乡提供各种帮助。胡立松说:“为了让子孙后代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每年请明节我都带他们回文成老家祭祖。虽然我远离故土,但对家乡的事,我们都从微信上了解家乡的一些信息,时时关注家乡的动态。”(内容源自温州网)

 

如您需要免费修谱、加入各姓氏微信群或有其他疑问,敬请联系族谱网客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一本族谱见证汤氏兴荣
濠迳村地处中新镇北部,其始建于南宋,濠迳村为行政村,下设有濠迳和庆头两个自然村,村内常住户1200人左右,濠迳村民多姓汤,庆头村民全姓叶,多年来淳朴的民风塑造了村民和睦友好的氛围,村内自古向来书香鼎盛,官运通达,秀才和举人更是数不胜数,村内还屹立一座见证濠迳盛世的百年祠堂。汤氏祖先的辉煌岁月濠迳现存一座汤氏大宗祠和七世公祠、子彦公祠等七个公祠、四间书房与一座碉楼,由此可见,濠迳村汤氏族人曾经的辉煌岁月。其中一人便是武举人汤定祥,明朝时,读书后发扬光大,在朝廷做了大官,返乡后为报答乡亲,特意修了如今历经四百多年的“汤氏宗祠”以示。除此之外,濠迳还有一位两广总督,但因族谱不全,已无法辨别,只能口述。唯一族谱保留至今
· 江阴怀氏家族:一本家谱,传承良善家风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纵观历史,国家可灭,朝代可替,家庭可散,个人可亡,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前些时,到“江南近竹楼”赏名家书画,与著名书法家怀自明先生谈论家族与文化的传承。他说起了自己家谱的由来:“祖父母出身农家,养育七个孩子,一门出了六个大学生,学有所成,各有成就……只是有的移居海外,有的分居全国各地,他们在新的土地上开启人生新篇章,然后逐渐老去。遍及天涯海角的孙辈,曾孙辈,难免有时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有了家谱,或可为后代子孙留点线索,同一血脉的同胞就能更进一步加深了解。”“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这本编撰于2004年的家谱,记录了怀姓氏族的由来以及江阴三官殿(今山观)怀家村怀顺华的“家史”——相传上古时候,中原地区有个部落叫无怀氏,那里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鸡犬之声相闻,是...
· 温州洪氏家谱
温州洪氏敦煌郡望一洪氏的家普,本文发表在这里主要是为了方更同这一洪家有渊源的洪氏查寻。这个家谱罗列到最后,只代表一个家族。寻找洪氏族群(这是从我家的家谱中罗列下来的)一世神农二世临魁三世帝承四世帝明五世帝宜六世帝来七世帝裹八世节茎九世戏十世器十一世祝融(黄帝司徒)十二世术器十三世勾龙十四世垂公(为尧共工因命氏)十五世勋公(迁敦煌厥)十六世共普(居世敦煌,灵帝时为迁官宦,改洪姓)十七世鉴公十八世铎公(迁彭城)十九世宗祥二十世仲公廿一世承翰廿二世政廿三世愈之廿四世发公(字兴宗)廿五世稚公(字万仲)廿六世超公(字君班)廿七世勃公(字文翁)廿八世希公(字子郎)廿九世熙公(字元德)三十世绍公(字继宗)卅一世举公卅二世袭公卅三世观察卅四世全公卅五世享公卅六世S公卅七世再文卅八世子隆卅九世彦达四十世省七四一世舜绍四二世邦成四三世汝惠四四世安乡四五世瞻盛四六世弥振四七世师傅四八世崇弼四九世训公(敦煌郡光州...
· 查氏家族联谊之路
十年宗亲联谊路查氏家族开先河------记查氏宗亲联谊十周年庆典活动组委会赴江西中华查氏南迁宗祖椿龄公陵园举行祭拜活动根据“查氏宗亲联谊十周年庆典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活动组委会利用赴江西“中华查氏南迁宗祖椿龄公陵园”举行祭奠谒拜的机会,7月16日,组委会主任、中华查氏总谱编委会主任查从发,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宣城查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查天福,委员兼安保组组长、泾县查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查大林,接待组查群武、朱国强来到江西铅山,受到铅山查氏宗亲的热烈欢迎。铅山查氏,乃是元明时期查氏谱牒文化深厚地区之一,历史上称“鹅湖查氏”。铅山查氏始居永平镇(旧铅山县城)后来迁徙至鹅湖村,与“鹅湖书院”仅几百米,也许是“鹅湖书院”(中国历史上四大书院之一)的深厚文化底蕴给铅山查氏带来了文化育才契机,而“鹅湖查氏”一直以其深厚的谱牒文化底蕴屹立于中华查氏之林。为探讨“鹅湖查氏宗谱”和“中华查氏总谱”出入之处,...
· 牟氏家族的主要创业人牟墨林
简要介绍:牟墨林,字松野。据传,由于他皮肤有些黑,名字中带有一个“墨”字,因此绰号“牟二黑子”。山东省栖霞市古镇都人。清嘉庆年间太学生,胶东有名的大地主,栖霞牟氏家族的主要创业人。祖籍湖北省公安县,其一世牟敬祖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任栖霞主簿。牟墨林为十四世。本名:牟墨林别称:牟二黑子字号:字松野所处时代:清朝出生地山:东省栖霞市主要成就:牟氏家族的主要创业人,牟氏庄园形成1811年(嘉庆十六年)继承父业后,“善务农”,大量购置土地。他精于谋略,善于经营,常言:“人不患无财,患不善用其财。”其购置田产的主张是:“余三余九,日益充盈”,即按几何级数积累财富。他利用各种手段吞并当地几个百亩以上地主的土地。灾年时,对卖地的农民,只买下地权而允许卖主享有租种权,用这一手段同其他地主竞争,其地产迅速扩大。1836年(道光十六年),栖霞“岁大歉,人相食”,饥民纷纷到古镇都牟氏门前借粮。他立下规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