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封家书和一本家谱 见证温州这个胡氏家族异国创业之路
导语: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据统计,全世界共有68.89万温州人分布在131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350多个海外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以来,无数爱国华人华侨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共同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共同见证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见证了侨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
384封家书和一本家谱,记录了一个家族走世界的百年激荡,记录了胡允迪为创业初下洋、闯世界的点点滴滴。胡允迪的孙子胡小秋说:“早些年的时候,我爷爷总会从海外寄往家里的信件。爷爷所开拓的异国创业之路,绵延了五代,现在我们旅居海外的亲属就有500多人。”
初下洋:不惧艰险出国谋生,开拓异国创业之路
胡小秋的爷爷叫胡允迪,家乡在温州文成县玉壶镇,那里原本是一个贫困的小山村,现在家家户户有华侨。1933年的时候,年仅19岁的胡允迪为了养家糊口,带着一个背包和一双草鞋,离妻别子,远涉重洋,从上海乘坐了41天轮船,于次年春天才抵达意大利米兰。刚到国外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又没技术,胡允迪只好摆地摊、做苦工,沿街叫卖领带糊口。1938年,他把积攒下来的钱寄回到文成,在玉壶街尾建造了一幢5间两层楼的木楼房,1947年便回乡定居。
▲胡小秋
在胡允迪回国期间,出国的记忆始终回荡在他的脑中。1956年,随着意大利皮革兴起,胡允迪毅然决定再次出国,凭着十多年的经验和善于经商的头脑,在都灵先后开起了皮革公司和餐馆。两年后,妻子也跟着他去帮忙打理生意。
在此期间,尽管入境证件难办,胡允迪身边的老乡还是越来越多。他在一封1980年2月1日的信中写道:“近闻有很多人的工照(工人申请许可证),未得内政部批准,当局人员嘱我每星期报罗马内政部一个,未知今后如何……立苏(胡允迪侄儿)看他们都有证,他还没有,心中坐立不安,但我想不出主意,每日电话东打西打,都没办法……”
在胡小秋的眼里,爷爷那一代的温州人走出去,更多是谋求生存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南洋和欧洲,是当时温州人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侨团、会馆从那时兴起,“亲戚带”、“朋友帮”成为那代人抱团发展的纽带和桥梁。
闯世界:全家旅居西欧,生意做大不忘家乡
政策放开如闸门放水,势不可挡。“那时,爷爷隔断时间就往老家写信,我也很想出去看看。”提前这些老信件的时候,胡小秋倍感亲切,几乎每一封他都仔细看过。
1979年,中国大地正经历着拨乱反正的时节,胡小秋踏上了赴法国创业之路,而他当时还只有16周岁。从文成老家坐汽车到温州市区,从温州坐轮船到上海,从上海坐船到广州,再从广州乘坐火车到香港,又从香港坐飞机到法国,最后从法国坐飞机到意大利。跟爷爷一代相比,行程时间缩短了不少,但来回转斩,依然曲折。
▲胡立松
“刚到意大利,就帮着爷爷销售皮包,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语言不通。”但是,由于有了爷爷帮助,生存立足并不是太难,边学边做,晚上还学习语言,很快也就适应了。就这样干了几年,1981年,胡小秋跑到了法国里尔市,在爷爷和岳父的帮助下,做起了皮包批发生意。
后来,胡小秋的生意越来越忙。胡小秋说,1984年,温州被确立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后,人们出国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眼见着身边好多亲人都出去,在文成教了30年书的爸爸胡立松,也于1986年的时候,背起行囊,来到意大利。第二年,胡小秋也返回意大利,一家三代人在意大利团聚。胡小秋则开了一家名为“熊猫餐馆”的饭店,并越做越大,之后又做起了食品批发。胡立松说:“我离开家乡已经有35年了,我的直系亲属目前已经全部旅居西欧,只有一个90岁的小姑妈还在玉壶。”
▲1986年11月16日胡氏家族四代合影于都灵,前排右四为胡允迪先生
如今,对胡氏家族来说,在意大利经过80多年的奋斗,已成长为意大利及至欧洲华人社会中颇具名望的大家族。胡小秋不但参与华人事务,参与创办了华人媒体《欧洲侨报》,还经常为文成老乡提供各种帮助。胡立松说:“为了让子孙后代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每年请明节我都带他们回文成老家祭祖。虽然我远离故土,但对家乡的事,我们都从微信上了解家乡的一些信息,时时关注家乡的动态。”(内容源自温州网)
如您需要免费修谱、加入各姓氏微信群或有其他疑问,敬请联系族谱网客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