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为什么古人不仅有名有字还有号,在生活上要如何区分使用

2018-12-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724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古人不仅有名有字还有号,在生活上要如何区分使用,名字是一个人的称呼需要,基本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我们国人的名字一般为三个

名字是一个人的称呼需要,基本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我们国人的名字一般为三个字、两个字,少数为四个字,古人也不例外,我们现代人的名和名字是同一个意思,但古人的名字中的名和字却是分开的,是什么意思呢?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曹操、刘备等人,但是别人称呼他们的时候并不是叫诸葛亮、曹操、刘备,如诸葛亮一般称呼为孔明,曹操则为孟德,刘备为玄德,这里的名便是诸葛亮、曹操、刘备;字则是孔明、孟德、玄德。既然已经有了名,为什么还要字呢,此外,还有一个别号,一个人,有名、有字、有号,叫起来不是很麻烦吗,古人是吃饱没事干给自己添麻烦?正所谓万物存在皆有理,既然存在了,必然有它的意义。

  

“名”又叫“本名”,在夏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一般出生三个月后即取名,是个人特称。“字”又称“表字”,因为“字”往往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有关联的,与“名”相表里,故又称“表字”。据考证“字”起源于商朝,商朝创立者商汤,名天乙,字汤。

 

前面说到名和字是相表里的,它们之间的意义不仅是可以相同的、相辅的,还可以是相反的,例如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字平子,屈原,名平,字原,宋代诗人陆游,字务观,这里的衡和平、平和原、观和游的意思是相同的;意思相辅的则更多了,例如“鸿”、“鸾”是两种吉祥的飞鸟,古人就会取名带“鸿”字,取字为“鸾”,东汉文学家梁鸿,字伯鸾,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与“居易”是相辅的;宋代作家晁补则更有意思,他字无咎,意思就是只有“补”才能没有过错,即“无咎”。但也有一些取字与名相反的,最熟悉的是朱熹,字元晦,元代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其中的熹与晦、頫与昂意思都是相反的。

  

古人取字多根据古典,冠礼是古人成年的标志,取字和冠礼同时进行,冠礼是在20岁,取字之后便可以结婚生子了,也就标志着可以走向社会了。古人讲究尊卑有别,等级观念森严,长辈、平辈之间的叫法自然不同,而取字恰恰也是为了区别尊卑,古人的名,常用于自称,字主要方便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平辈或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如果直接叫别人的名,则是对别人的一种冒犯和不尊重,“指名道姓”、“直呼其名”是贬义词大概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对长辈则称名,以表示自己的尊敬与谦恭,另外老师称呼学生、领导对下级,亦可称其名,这样显得更亲切,但一般称呼其字,如果直呼其名恐怕是带有不满情绪了。据《疏》记载:“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很好地解释了字与名的用法。不仅男子长大后需要取字,女子同样也需要,女子在未出嫁之前叫“未字”,到十五岁时到达出嫁年龄,需举行笄礼,并取字供朋友叫唤。

 

古人认为灵魂很重要,而名是代表人的灵魂的,古人认为死后需要避讳的,以免侵犯灵魂,故而死后要避免名,封建观念根深蒂固,于是由死后避讳发展到生前避讳,取一个与名相表里的字,古人的避讳规则中有一条是避名不避字,人们称呼多用姓与字联用,如曹孟德、周公谨、赵子龙、屈原等,这正是避讳的结果。

 

古人讲究等级观念,时常用名与字来表示家族中的人员长幼,特别是在先秦时期尤为盛行,孔子名孔丘字仲尼,这里的“仲”就是第二的意思,此外,还有伯、叔、季,伯是兄,叔、季是弟,在名或姓之前加上这此类词即可表年长老幼。秦汉以后,为表达同辈的关系或亲兄弟的关系,逐渐在名或字中用上一个相同的字或偏旁,如平叛安史之乱的名将颜杲卿和他的弟弟颜曜卿、颜春卿都含有“卿”字,和他们同辈的堂兄弟大书法家颜真卿也用 “卿”字,又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等,我国很多农村一个村子的人中每一代人的名字都有一个字是相同,大概与此有关。

 

 

除了名、字,古人还有“号”。“号”又称别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是对人的一种尊称,起源于周朝,《周礼》道,“号,谓尊其名, 更为美称焉。”但号可不是人人都必须起的,号多为文人居士为自己所起,起号相对起名、起字少了很多行辈、宗法、字义的限制,因而可以更好地反映起号者本人的感情,有表达自己愤世嫉俗、与世无争的高尚情操的,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周敦颐的濂川先生;有表达蔑视权贵、报效祖国的,如陆游的放翁;有表达住所的美名的,如一李白的青莲居士、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等。相比名与字,号更能表达作者的个人思想,有着较深的寓意。

 

虽然字和号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但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字辈除了能区分族人名字,还有什么作用?
字辈在宗族中维护宗族制度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简阳河东《钟谱》“命名派行”里有一段话,高度概括了字辈的作用。“世系源流,国史赖以序始终,而家乘则赖以序昭穆。乃近世之宗支混淆,昭穆亦因之失序者,果世系之不明与,亦派行之未立故耳。故兹者公同酌定...预派五十六字,....挨行命名。且命名不得犯此五十六字,混淆派行,庶几归于画一。虽错处九州,而行列相符,甫一问名,而即知尊卑,别亲疏也。尚何有昭穆之失序乎?”我们从具体作用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字辈可以明确宗族内世系。宗族内族人通过字辈取名,确保宗族世系清楚明确,“一脉所流班次可据”。字辈未立,世系不明,宗支混淆,昭穆失序,这就关系着宗族制度的维护问题。《李谱》说:我族“子孙蕃衍,有名以辨之,派以统之,则伯霜仲雪,秩序厘然。于以永敦和睦,绵绵延延,传之无穷,不其伟欤!”(图片来源于网络)其次,字辈可以规范宗族内族人取名。依据字辈取名,使宗族内族...
· 沉香还有生熟之分?如何区分?有优劣之分吗?
生香与熟香最常见的两大结香方式,所谓生香,就是指在活体树中取下来的沉香,也叫生结或活结;熟香则是离开树木,或树木死后取下的香体,也叫熟结,关于二者熟优熟劣,之前已经做过讨论,可以说各有特色,这里就不在重复了,今天说说如何区分生香与熟香吧。生香和熟香还是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性状和味道来区分的。沉香一般而言,熟香都比生香具有较长的结香时间,而且醇化时间也比较长,所在韵味上,熟香的发香时间会更为绵长持久,且香味的纯度更高,少有其他的杂味,熏燃时的味道也更加浓郁。根据这些特点,也往往被人认为熟香更优于生香,这种想法过于理想了。因为熟香在自然环境中的醇化时间更长,脱离了树体中的养分供给,也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品质,所以也会有品质不如生香的情况。生香和熟香在味道上还是差别很大的。生香的香味较之熟香更显清凛一些,特别是在常温下,味道明显,但是由于水分多,也会有一种水湿的青涩之感。熟香的味道就会柔和许多,...
· 除了中国外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哪些?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进步,汉语逐渐的收到重视,在除中国之外的很多国家都使用汉字,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关于汉字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下面是学大的专家为大家总结的使用汉字的国家。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数千年来,她对中国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世界文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除了我国(包括台湾省)在使用汉字外。汉字还是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国的通用文字。也是联合国组织的的书面文字之一。新加坡华裔居民占人口的3/4,汉字是其官方文字之一。据史料记载,远在两千多年前,汉字就传入日本,早期的日文作品都是用汉字写成的。汉字在日文中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只是同一个汉字,中日对其意思的解释不太一样。现在日文中使用汉字约为1926个。韩国也使用汉字,韩国当局于1961年公布的《常见汉字表》收1300个汉字,1972年又规定中学教学用汉字1781个。此外,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也不同程度的在使用汉字。自从我国...
· 古人的名、字、号及谥号、庙号、年号
名的由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多,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为了把某一群人与另一群人区分开来,便出现了某一群人共有的标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姓”;在一群人中间,为了把这中间的你、我、他区分开,也就出现了只属于个人的标志,这种标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名”。关于名的起源,从汉字“名”字本身也可推知其最早的含义。这一汉字由“夕”和“口”两部分组成,对此,《说文解字》解释说:“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字的由来自周代开始,人不但有“名”,而且还得有“字”。“字”,是在“名”之后新增的称呼。《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人生下来3月要取名,20岁加字。《典礼上》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就是说,当男子加冠,女子及笄,表示其已成人,将要正式参加社会交往时,就要在其名之后再加字。为什么要有字?唐人孔颖达为《檀弓上》“幼名,冠字”作...
· 江歌母亲还有九场官司要打,你知道古人是如何打官司的吗?
江歌去世后,江歌母亲为帮江歌维权找回公道,一直持续不断的打官司,历时五年,终于后了最后的结果。现代打官司除了日期比较长,其他流程相对比较清晰也比较方便。你知道古代是如何打官司的吗?古代打官司方不方便?族谱网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古代,对于刑事案件,法律不限制告状的日期。对于民事案件,国家规定每月有六至九天专门受理民事诉讼,受理案件的具体日期由官员自己决定。起诉阶段【百姓若没交诉状,衙役帮忙找人写】古代告状的书面文书称诉状、呈状等。告状的老百姓如果没有诉状,衙役就带他们去找代书(官府指定并备案的书写状纸之人)帮忙写,然后将状纸呈县官过目,决定准诉日期,交刑名师爷(专门帮助州县官办案的人)办理有关审案事宜,出差票传唤原被告及相关的证人到案。【民事案受理时间由官员自己决定】对于刑事案件,法律不限制告状的日期。但是,对于民事案件,老百姓不能想哪天告状就哪天告状。国家规定每月有六至九天专门受理民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