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古时的“一盏茶”、“一柱香”到底是多久?

2018-03-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70
转发:0
评论:0
古时的“一盏茶”、“一柱香”到底是多久?,看明清小说时,总有类似这样的对白。“也就一盏茶的时间,我就回来了”,“一刻钟过了

看明清小说时,总有类似这样的对白。

“也就一盏茶的时间,我就回来了”,

“一刻钟过了,夫人还没回来”。

 

那么,

 

“一盏茶”、“一刻钟”到底是多久呢?

想知道这些,

还要先了解我国古代的计时方法。

 

我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

计时方法和计时仪器,

由此遂产生了自己独特的

计时单位——时、刻、更、点。

 

 

 

 

 

 

 

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顾炎武《日知录》:“自汉以下。历法渐密, 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废……一日分为十二,始见于此。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这些计时名称常常出现。

 

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滴血猿哀鸣。”“旦暮”就是指平旦与黄昏的时候,也就是清晨和晚上的意思。

 

 

古今时间对照

子时

23:00 - 01:00

子初

23:00

夜半

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子正

00:00

丑时

01:00 - 03:00

丑初

01:00

鸡鸣

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丑初

02:00

寅时

03:00 - 05:00

寅初

03:00

平旦

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寅正

04:00

卯时

05:00 - 07:00

卯初

05:00

日出

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卯正

06:00

辰时

07:00 - 09:00

辰初

07:00

食时

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辰正

08:00

巳时

09:00 - 11:00

巳初

09:00

隅中

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

巳正

10:00

午时

11:00 - 13:00

午初

11:00

日中

又名日正、中午等

午正

12:00

未时

13:00 - 15:00

未初

13:00

日昳

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未正

14:00

申时

15:00 - 17:00

申初

15:00

哺时

又名日铺、夕食等

申正

16:00

酉时

17:00 - 19:00

酉初

17:00

日入

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酉正

18:00

戌时

19:00 - 21:00

戌初

19:00

黄昏

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戌正

20:00

亥时

21:00 - 23:00

亥初

21:00

人定

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亥正

22:00

 

 

 

 

 

 

 

古代使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明末清初,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在采用十二时辰的同时,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由于百刻制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不好计算,又先后改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规 定一昼夜为96刻,每个时辰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和下四刻。

 

中国古典小说常有“午时三刻开斩”的说法,如,《西游记》第九回:“却说魏征丞相在府,夜观乾象,正萟宝香,只闻得九霄鹤唳,却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着他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

 

午时三刻,按照现在的计时方法,是差十五分钟到正午12点。午时三刻是古代重罪犯人行斩刑的时辰,此时开刀问斩,阳气最盛,人死后的阴气会立刻消散,罪大恶极的犯人,被斩后“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罪刑轻者,可在正午开刀行斩刑,让其有鬼做。所以,《西游记》中的“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以显示老龙罪行极重。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其对应如下:

 

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时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时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时 03:00 - 05:00

 

由此可见,所谓“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又如《西游记》第一回:“悟空道:‘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便是让孙悟空在半夜11时至1时前去拜会菩提祖师。

 

 

 

 

 

 

 

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 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合现在的24分钟。

 

如《西游记》第九 回:“却说那太宗梦醒后,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点,太宗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官员。”“三更两点”就是指深夜11:48;“五鼓三点”就是指 凌晨04:12。

 

 

 

 

其它

 

 

 

中国人自古就有喝茶的习惯,所以喝茶的时间来计时是很自然的。古人称喝茶喝酒用的小杯子为“盏”,所以才叫叫做“一盏茶”时间。

 

寺庙是老百姓常去的地方,烧香又是寺庙里最常见的宗教仪式,所以燃烧“一炷香”的时间也成了人们常用的表达时间段的用语。

 

明清小说中常用“一盏茶”和“一炷香”来表示时间。

 

一般来说,算法是这样的。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四周,一周有七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2小时)有八刻,一刻(15分钟)【古时把一天做一百刻即14.4分钟一刻,约15分钟一刻】,一盏茶(10分钟)有两柱香,一柱香(5分钟)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弹指,一弹指(10秒)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香一味:当一杯好茶,遇上一柱好香时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历经四千七百多年,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文化在中国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就拿近几年新崛起的福鼎白茶来说,十年前,喝茶对日常而言,只是解渴之事。客人来了,就是抓一大把茶叶,扔进茶壶中,然后,拿个吃饭用的碗来盛茶。讲究一点的人家,才有专用的玻璃杯或其它茶杯。所以,当时的冲泡出来的茶,在福鼎叫“茶壶茶”!除极少数资深茶人茶友外,没有用盖碗或其它专用茶具泡茶的。如今,当你走进福鼎的大街小巷时,布置典雅、茶具精美的茶坊,处处都是。茶文化,在全国各地如福鼎般,融入日常百姓茶事之中。一、茶文化崛起了,它的姐妹却仍少人知茶文化,从思想层面而言,是儒释道思想合一的化身。从外化表现而言,是文人墨客的参与,琴棋书画的相伴。在茶文化发展的同时,它的一位姐妹却虽努力紧随其后,奈何有心无力。我们说的是,...
· 茶文化―茶文茶诗―天柱茶:泡香我的故乡
一杯碧绿的清茶,似乎酽酽地就泡香了我整个的故乡。站在故乡那片云蒸霞蔚的土地上,我望故乡那一块块绿色葱葱的茶林,朦朦胧胧地便幻化成无数翻飞的茶的叶片。浓绿得化不开的故乡茶啊……故乡有茶,也就有浸润着斑斑茶渍、呈现在发黄线装书里的茶史。那缕缕清香总这样罩着故乡的秀山丽水。故乡有一座雄奇灵秀,云气弥漫的天柱山,茶就叫做天柱茶。唐代杨华撰《膳夫经手录》上载:“舒州天柱茶,虽不峻遒,亦甚甘香芳美,良重也。”《安徽通志稿・物产考》里更有天柱茶辉煌的册封:“茶以皖山(天柱山)茶为佳产,皖峰高矗云表,晓雾布漫,淑气钟之,故其气味不待熏焙,自然馥馨,而悬崖绝壁间,有不种自生者,尤为难得,谷雨采贮,不减龙团雀舌也。”……还是唐朝。故乡盛产两种茶叶,一种叫皖山茶,曾泡酥了官宦富豪的楼台亭榭。一种叫苦丁茶,有叶有刺,一叶大而圆,在深山岩壑间天然生长,无子无种,味苦性凉,可以入药,山民们自摘自饮……《玉泉子》上还有...
· 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一炷香时间那么一炷香到底是多久呢
还不知道:一炷香是多久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们在里面有多长时间呢?”“已经有一炷香的时间了?”类似于这样的对话,在影视剧里可以说是多不胜数。同样的,还有“半盏茶”。因为在古时候,不像现在,有着手表时钟这些方便的计时工具,能够随时看时间,只能是使用日晷、铜壶滴漏等不方便移动的工具,来计算时间。所以,当附近没有这些计时工具的时候,就需要用别的方法来计算时间。“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方法也总是有的,于是就有了用燃香计时的手段。因为香不受昼夜阴雨的影响,也方便于携带、容易获得,所以流传得很广。据说,“燃香计时”这个方法的起源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记载见于唐朝,比如说在《狄仁杰断案传奇》中就记述了唐朝时宫廷中用来计时的香篆钟——梅花形的黄铜盘,盘王者内梅花五瓣,各缭绕着一圈盘香,用以焚熏计时,称为“五孕祥云”。唐朝以后,用来计时的燃香一般是以香料捣成末,调匀...
· 品茶时候先闻香到底是闻什么?
常闻品茶先闻香,因为在茶的色、香、味、形里面,香与味是两个最重要的方面。闻香,是辨别茶叶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享受一杯好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学会闻香,品茶就会变得更有意思。然而,对于初学喝茶者来说,茶香总是令人扑朔迷离,闻香到底是闻什么呢?应该怎么正确描述茶香呢?其实,茶香是一种混合物,迄今为止所鉴定出来的鲜叶香气物质就约有100种。当鲜叶制成不同类型的茶后,其香气物质可高达数百种。品闻香气的时候,主要关注有没有异味、是什么类型的香、香气高扬还是低沉、浓淡如何、持久性如何……有了闻香的大概标准,接下来就是用心去感受茶香了。感受茶香,可分为两个途径:一是鼻腔感受;二是口腔感受。前者很好理解,茶香随着热气进入鼻子,再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香气的感受和记忆就形成了;后者是因为茶汤咽下去瞬间,口腔中飘散的部分水汽会传到鼻腔,也就形成了我们常感觉到的“口齿留香”。通过鼻子与口腔,香气的感受随即而来,可这...
· 茶文化―茶文茶诗―一杯香茗的感动
一次,和朋友一起喝茶。那是间雅致的茶艺馆,深藏在北京城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落。其间的陈设很古典,用屏风隔开一个个单元,就连窗帘都是一袭竹帘。再加上空气中回荡着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回肠荡气的淡淡音乐,依稀中恍如进了潇湘馆。手中的闻香杯,透着幽幽淡淡的香气。而品茗杯中极品毛尖的清香,仿佛能够穿透肺腑,直达心灵。和朋友一边喝着茶,一边聊天,一边在楚河汉界间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对弈,一起享受着一天中难得的悠闲。那是位事业成功,但却常忙得无法享受生活的朋友。所以,一起喝杯茶的时间,也变成了一种奢侈。朋友说,他第一次喝茶,就深深喜欢上了。尔后,就常去品茗。但紧接又说,其实,一个人喝茶也没什幺意思,一定要有朋友一起分享才好。那幺,我们到底是在喝茶?还是在喝一种心情?我想,都是。其实,生命的快乐,不就在于有人分享吗?记得在泰戈尔的诗集中,有首精美的短诗:如果我占有了天空和满天繁星,如果我占有了世界和无量的财富,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