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国法”与“家规”是如何相辅相成!

2018-03-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840
转发:0
评论:0
“国法”与“家规”是如何相辅相成!,       “家规”即家内规矩,“国法”即国家法律。两者各有自己的领域,对稳定

 

          “家规”即家内规矩,“国法”即国家法律。两者各有自己的领域,对稳定家族秩序和国家秩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家规提倡“孝道”价值观,凸显家族利益至上,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国法提倡“忠道”价值观,凸显国家利益至上,重视忠君爱国、无私奉献。

 

          家规与国法之间在功能上又可以互相支撑,在内容上也可以互相补充。儒家的传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家国同构”的背景下,“移孝作忠”是完全可能的。“家规”重在“修身、齐家”,“国法”重在“治国、平天下”,一个恪守家规的人必然能够遵守国法。在此层面上,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形成了某种“同构”关系。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规连着国法。家规是治家教子、修养心性、立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家训”“家戒”等内容,家训的内容旨在要求家人“必须怎么做”,家戒的内容旨在要求家人“不能怎么做”。以山西闻喜历史上著名的《河东裴氏家训》《河东裴氏家戒》为例:“立志向善,做贤子孙。贻谋燕翼,勿忘祖恩。”“人生百行,孝顺为先。”“置身社会,公德第一。爱惜公务,遵守序秩。时时警惕,留心错失。”“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丰家裕国,莫此为先。秃惰奢靡,祸害无边。”这就阐明了在家修身与在外治国的关联性,揭示了家规通向国法的功能性价值。

 

          明末清初的朱柏庐所撰《朱子家训》,被誉为家训中的经典,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立身处世之大成。诸如“自奉必须俭约”“勿贪意外之财”“仇者以之,怨者以直报之”“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于信也”等,揭示了家规与国法之间在内容上互通、在功能上互补的道理,令人感受到二者之间互为“统一体”的气质。

 

          单从历史上看,家规与国法存在着很多的共同性,因其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鹄的,维护儒家伦理秩序成为其共同的使命。无论是家规还是国法,它们都将儒家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转化成了制度安排(家规属于家族制度),使道德的“软约束”与制度的“硬约束”完美地结合起来,靠制度的力量来督促人们积极践行儒家道德,从而形成一种具有良风美俗的社会秩序。

 

          家规的广释是家族法规,它并非今天单个家庭意义上的,而是所谓“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制定的法规,或称宗族法规。宗族法规除了贯彻儒家伦理精神外,还凝聚了基层族群的“基本共识”,这种共识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习惯性观念和规则,它们成了支配基层族群社会生活的“活法”。

 

          在古代中国的广大基层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往往是靠宗族组织依据“活法”进行调解之类的“准司法”活动加以化解的,此类准司法活动也可称之为“社会司法”。由于基层社会组织在当时有着较大的权力,如政治权、经济权、调解权、惩戒权等,因此有足够的能力来化解纠纷、维持社会秩序。这就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奇特景观:不论上层社会如何改朝换代、剧烈动荡,而下层社会却往往秩序井然、超级稳定。这就是“活法”或家族法规的力量,也是“社会司法”的力量。这再一次说明了一个道理,家族法规与国家法律虽然在内容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目标上的趋同性。

 

          在儒家文化的大背景下,从主流上看,家规与国法有着共同的精神纽带,即儒家的伦理道德。家规与国法共同将儒家道德加以制度化,体现了德、法共治的价值取向。这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可见,我们党非常重视中国德法共治传统的积极功用,强调德治与法治并用,追求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如果说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国法完善的话,那么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则有赖于家规(家族法规)的完善了。因此,为了重塑家族法规,我们有必要为其注入新时代的内容,使其适应新的时代,并结合基层社会组织的重建,使古老的家族法规在整合基层社会秩序方面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孔家规矩是如何炼成的
讲规矩:过庭之训某年某月某一天,天气晴朗,微风。孔子他儿子孔鲤小步走过院子,突然天空飘来俩字“站住”,孔鲤定睛一看,原来是父亲大人。孔子问他学过诗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孔子就教育儿子说,不学习诗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于是,孔鲤就退回去认真地学诗。隔了一段时间,孔鲤从院里路过时又被孔子叫住了,问他学习礼了没有?孔鲤说还没有。孔子又教育说,不学习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于是,孔鲤就去学习礼。后来,“孔鲤过庭”这一典故,用来指子女、学生接受家长、老师的教诲,被称作“庭训”、“诗礼垂询”,孔子后代称此为“祖训”,自称“诗礼传家”。孔子故宅诗礼堂孔府二堂:诗书礼乐立规矩:祖训箴规孔尚贤(尚字辈还有一位叫孔尚任的,他写了《桃花扇》),字象之,号希庵,别号龙宇。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袭封衍圣公。袭爵之后,孔尚贤立志要“远不负祖训,上不负国恩,下不负所学。”由于其八岁丧母,十四岁丧父,由祖母卫氏抚养长大,加...
· 相辅相成
【成语】相辅相成【成语】相辅相成【拼音】xiāngfǔxiāngchéng【释义】辅,辅助,帮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出处】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近义词】相得益彰、相反相成、三人行必有我师、珠联璧合【反义词】分崩离析
· 相辅相成
相辅相成【成语意思】:相:互相;辅:帮助;成:促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用法分析】:相辅相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事物相互依存。【成语来源】: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近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xiāngfǔxiāngchéng【英语翻译】:Thesetwothingsarecomplementary.【成语声母】:XFXC【成语分辨】:见“相反相成”(1048页)。【相辅相成的近义词】:相得益彰、相反相成【近似成语】:成双作对:配成一对。成双成对:见“成双作对”。成群结队: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很多;自然给合在一起。也作“成群结伙”、“成群结伴”。成千上万:成:达到一定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累计成千;达到万数...
· 商鞅是如何严格执行秦国法律的?
导读:商鞅是秦国的改革家,他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为了保证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法律的监控下,商鞅身先力行,保证了每一次赏罚的分明。商鞅变法时无论是奖赏还是刑罚,秦国都是要严格按照法律来执行的,绝对不会出现所谓虎头蛇尾的现象。斩获了敌人的人头,就等于看到了爵位、田宅和金钱,绝对不用担心政府不讲信用,给他们打白条,不兑现承诺。而违法犯纪的人,就等于看到了皮鞭和刑具,甚至是血淋淋的鬼头刀,无法存在丝毫的侥幸心理。网络配图据说,秦国每打完一次战争,都会抽出一段时间来处理善后事宜。这里所谓的“善后事宜”,不外乎奖赏那些有军功的人,处罚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军功需要衡量大小,而参考标准就是斩获人头的数量。具体的做法是:把所有斩获的人头公开展览三天,查对三天,确定无误后,再由将军把获首将士的名单报请主管大夫颁奖“劳爵”。让我们想象一下秦国战争结束以后展览、查验人头的场面吧!所有的人头全部摊摆在操场上,呲牙咧...
· 美国法律
总览法律渊源美国法律有四种来源,它们分别是宪法、行政法、成文法与普通法(包括案例法)。最重要的法律来源是美国宪法。所有其他法律都归宪法管理并低于宪法。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譬如国会通过与宪法相冲突的法律,最高法院可判定该法违宪。特别地,一部法律并不会被判违宪而“自动”消失;它必须由一部后继法进行删除。很多联邦和州的法律在被判定违宪之后仍然留在法典中。但是按照“遵循先例原则”,一般下级法院不会引用违宪的法律,如果使用也会被最高法院撤销判决。美国普通法美国与大多数英联邦国家都继承了英国法律的普通法传统。比如,美国法院承袭了“遵循先例”原则。一小部分在独立战争时实行的重要的英国成文法被几乎一字不差地被美国各州分别照搬。很多法律人士都会承认的是欺诈法和伊丽莎白第13号成文法这两个例子。这些英国法律的现代美国版本仍然时常被现时的法律文书所引用。虽然不同的英联邦国家法庭经常受到彼此的判决影响,美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