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为何家谱中,”只记好不记坏“?

2018-03-1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83
转发:0
评论:0
为何家谱中,”只记好不记坏“?,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家乘等,用来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家谱与国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家乘等,用来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家谱与国史、方志一起,并称‘中华民族三大文献’。”在过去,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制度规范,是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在当代,家谱则代表重要的传统文化,具有文学、社会和史料价值。

 

        “叙本系,述始封;明世次,别亲疏。”这是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上记载了家族的始祖、世系和历代名人,辨明了长幼辈分和同辈之间的亲疏关系。人们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等。

 

但是仔细翻阅家谱就会发现,家谱只记好不记坏?

 

        修家谱与修史一样,都会刻意回避一些内容。比如,家族内有谁犯了法,或者做出什么不肖的事,一般不会在家谱中记载,这叫做“书善隐恶”,与家谱所具有的教化功能有关。偷盗抢劫、媳妇改嫁、女儿再嫁的情况都不会在家谱上反映出来。

 

        家谱会定期修订,北方一般是“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南方多为20年左右一修。修订家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者组织并主持,具有很强的仪式感。新家谱修订好,旧家谱除保留一套作为底本外,其他一概烧掉,称为“焚送旧谱”。新修的家谱,一般按照家族、房派分发,待下次修谱时,须将旧谱上交。若旧谱有损坏或遗失,将按族规惩罚。

 

        家谱收藏要格外小心,不能乱涂乱改,更不能让鼠咬虫蛀,也不能出现霉烂。每年农历六月六,须将家谱用素色布盖上在阳光下晾晒;如遇洪水火灾,须第一时间抢救家谱而不是钱财等物。假如有贪财者将家谱典当或出售,会严惩不贷,直至开除出族。

 

        另外,由于受世俗观念影响,一般不让女性翻阅家谱。不过,如今的家谱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资料,早已抛开了这种禁忌。

 

        盛世修志,家兴续谱。古人人生有三件大事:修家谱、建宗祠、修坟墓,其中修家谱是头等大事。作为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家谱的纂修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枕中记
本事开元七年(719年),有一卢生进京赶考,结果未就,只好留在家中种田。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下榻旅馆,店中遇见了一位老道士,二人相谈甚欢,道士送他一个青瓷枕头,当时店主正在蒸黄粱米饭,卢生睡在枕头做了一个梦。梦中他娶了清河崔氏之女,又考中进士,平步青云,官至宰相。忽遭同僚陷害入狱、流放多年。平反后封燕国公。享尽荣华富贵,最后老死家中。梦醒之后发现店主人锅里的饭还没煮熟,“黄粱一梦”的典故由此而来。《太平广记》收入卷八十二,改题为〈吕翁〉。故事滥觞《枕中记》以《搜神记》的焦湖庙祝以玉枕使入梦事为原型。鸠摩罗什所译的《大庄严论经》卷十二第六十五也类似故事。马致远的《黄粱梦》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邯郸记》很明显是受了《枕中记》的影响。参见太平广记参考书目沈亚之:《《秦梦记》与《枕中记》、《南柯太守传》之比较》卞孝萱:《唐人小说与政治》
· 上官家谱中记载的单官
· 家谱简记――匡氏族记
家谱简记――匡氏族记中华匡氏网2010年11月25日匡顺华匡氏家族,源远流长,幅员辽阔。春秋伊始,上古名臣句须任匡邑宰,其孙以祖居官地命姓,遂为匡姓。上古匡国,兄弟7人结庐而居,遂名庐山,造万世盛名。时光流转三千年,匡氏血脉,人丁兴旺,河南发源,山西郡望,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当今中国百家姓,匡氏排名第贰佰柒拾九位。匡氏家族,隔代兴隆,人才辈出。西汉名相匡衡,凿壁借光封侯,光芒照千古;两代名将,战国匡章,元代匡才,战功卓著;明代众星闪烁,医人匡愈,诗人如桐,名将匡福、翼之,人文荟萃。清代大臣匡源、学者匡辅之,美名传万代。近现代之时,名家辈出,电影家匡韶,陆军中将匡裕民、少将匡斌,军事理论家匡兴华,学院教授、畜牧专家匡亚莉、匡肯构,风流儒雅经世传,教育家匡亚明、匡镜秋、匡大才、匡清河、匡奕珍,声名鹊起有时日。源自匡邑;望出晋阳,结庐体国;凿壁借光;河东元帅传名远;齐国将军建树多;军功炳炳武德将;...
· 家谱简记――匡氏族记
匡氏家族,源远流长,幅员辽阔。春秋伊始,上古名臣句须任匡邑宰,其孙以祖居官地命姓,遂为匡姓。上古匡国,兄弟7人结庐而居,遂名庐山,造万世盛名。时光流转三千年,匡氏血脉,人丁兴旺,河南发源,山西郡望,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当今中国百家姓,匡氏排名第贰佰柒拾九位。匡氏家族,隔代兴隆,人才辈出。西汉名相匡衡,凿壁借光封侯,光芒照千古;两代名将,战国匡章,元代匡才,战功卓著;明代众星闪烁,医人匡愈,诗人如桐,名将匡福、翼之,人文荟萃。清代大臣匡源、学者匡辅之,美名传万代。近现代之时,名家辈出,电影家匡韶,陆军中将匡裕民、少将匡斌,军事理论家匡兴华,学院教授、畜牧专家匡亚莉、匡肯构,风流儒雅经世传,教育家匡亚明、匡镜秋、匡大才、匡清河、匡奕珍,声名鹊起有时日。源自匡邑;望出晋阳,结庐体国;凿壁借光;河东元帅传名远;齐国将军建树多;军功炳炳武德将;政绩赫赫安乐侯;精通医术名中外;善于说诗解人颐。匡氏子孙,...
· 家谱记载
根据家谱记载,四世祖隋宝徙居莱阳,金末,授怀远大将军,管军都统领,镇守行村海口。元太宗下山东时,隋宝来归,授莱阳令,历莱州节度判官,终高密令。当然在胶东隋氏族人之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胶东隋氏五世祖、四世祖隋宝之子、元朝定海郡侯隋世昌。隋世昌在众多史书中均有传记。清朝嘉庆年间《登州府府志》记载:隋世昌,栖霞人,父宝徙居莱阳。世昌涉猎书史,善骑射,身长八尺,锻浑铁为枪,重四十余斤,角力能左右击刺,宋兵闻枪名不敢近。仕至安远大将军,改沂郯上副万户。世昌前后历数百战,体皆金疮,卒,封定海郡侯,谥忠勇。《元史隋世昌传》记载:其先登州栖霞人。父宝徙居莱阳…………世昌,其第四子也…………授宣武将军,管军总管。十四年戍扬州。击野人原司空山等七寨,皆下之,晋升安抚使,佩金虎符,镇澉浦(浙江海盐)。十七年拜定远大将军,管军万户。寻以获海贼功,晋阶安远大将军。二十三(一二八六年)年改沂郯上副万户。世昌前后数百战,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