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一座姓氏奇特的城市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13
转发:0
评论:0
一座姓氏奇特的城市,移民带来姓氏的增加镇江的第一次移民潮发生在商末周初时期,来自西北的一支移民南下,

移民带来姓氏的增加

镇江的第一次移民潮发生在商末周初时期,来自西北的一支移民南下,把周文化带到了吴地,与这里的荆蛮文化结合产生了吴文化。北方移民的迁播,自然也就带来了姓氏的增加。

  第二次大的移民潮发生在六朝时期。受战乱影响,北方人民纷纷南迁,以躲避战乱。这次迁徙的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形成了三大支流:一部分居于今的陕西、甘肃、山西,当时被称为“秦雍流人”,一部分居于今河南、河北,被称为“司豫流人”,一部分居于今山东、江苏、安徽,被称为“青徐流人”。

  徐姓先人当年也加入了这三支迁移大军中,尤以第三支所谓“青徐流人”中的徐姓人最多。

  三国魏东莞(山东诸城县)人徐奕、广宁海西(河北涿郡)人徐宣都曾避难江东,东吴徐盛原为琅玡人,避居吴地后,成了吴国的名将;晋永嘉之乱时,东莞人徐澄之与同乡人臧琨率本家子弟和乡里族众一千多家南渡长江,定居于京口,成为当地的望族。

  到了永嘉元年(307年)时,京口的侨寓人口超过了22万,几乎占到江苏侨寓人口的9/10,成为有名的侨民城。

  第三次大的移民潮发生在唐后期到宋金对峙的时期。大量黄淮人口呈规模南下,使本地的人口姓氏更加复杂。

  来自河南上蔡的刁氏家族,占籍丹徒后繁衍生息,子孙相继登第,又家富于财,成为京口的望族。刁衎是族中的名人。他是南唐绍武节度刁彦能的儿子,担任过秘书郎、集贤校理等官职。他跟从李煜归宋后,受到太宗重用,授太常寺太祝。真宗继位后,他担任兵部员外郎,参加了大型类书《册府元龟》的编修,书成,升为兵部郎中。刁约在族中也不同凡响。他是仁宗年间的进士,授馆阁校理。庆历初,他与欧阳修同知太常礼院,又都是集贤校理。当时的一班名流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人都尊重他,和他来往密切。

  丹徒的陈氏家族,始祖陈延通居徽州,历4世后,其中的一支在宋末时迁到了镇江横山一带的石城乡,成为迁润的始祖。清末民初有“江苏学者”之誉的陈庆年,即为横山陈氏之后。

  在镇江明清科举中大出风头的丁氏家族,也是从外地迁来落户的。据《京江丁氏族谱》中的记载,这一族人的世祖,五代时从河南的清河,迁到祥符(今开封),他的孙子丁度是宋代仁宗朝廷中的重臣,官至参知政事,《宋史》有传。到了这一族人的七世祖丁素时,他随高宗渡江寓居金陵,死葬镇江。他的孙子丁煜在南宋后期权知镇江府事,因祖茔在镇江,离官后“遂卜宅城东而家焉”,成为丁氏镇江的始迁祖。其后丁氏支系衍增,族丁兴旺,子孙多以科举为业,中举和中进士的人不绝。以明清两朝为例,丁玑、丁瓒是明成化、正德年间的进士,丁绍周、丁立干、丁立瀛是清同治朝的进士。

大姓移民多群居

王姓是镇江的第一大姓。王氏之族最为繁盛的原因,如同《姓氏考略》所说:“大抵子孙以王者为后,号曰王氏。”

  镇江的王氏分为两支,一支来自安徽,始祖太原,因避战乱随宋室南渡迁到了镇江东郊的下里湖,念及祖居地名苦竹港,于是把迁居地改名苦竹村,就是现在谏壁的新竹村。另外一支是从金坛塔山迁来,也是始祖太原,元时迁居泰州,后来又迁到镇江东郊的朱湾岗南,因念祖居塔山上元乡,遂定名上元村。

  朱姓也是镇江的大姓之一,大多来自儒里的朱氏和丹阳后巷的朱氏。儒里朱氏的宗谱记载,儒里朱氏的始祖叫亨三,他的父亲带领族人自湖州竹墩迁居镇江焦山一带,以后亨三的分支又“徙居润州之东,是为围里之始祖”。这里的“围里”, 其后因朱姓人口增多,开始称之朱家圩。到清康熙年间,朱氏子孙为了族中多出文人显贵者,又把此地改称“儒里”,取儒人之故里的意思。

  镇江谏壁月河村朱氏“五经堂”的宗谱也对丹阳后巷朱氏一支的来历做了交代,自称后巷朱氏一支起源于南宋晚期,始祖是理学大师朱熹的5世孙文宽、文泰兄弟俩,落户于丹阳的后朱巷。

  镇江萧氏六朝时就有移民,之后不断补充,并形成了固定的聚居地。如梁昭明太子萧统一族的后人南宋期间移民,在长江边上安营扎寨,繁衍生息,于是有了萧家湾和萧家港。这支丹徒萧氏一族的始祖是萧汉杰,“精通韬略,兼全文武”,是宋理宗时的进士。官至建康路同知。到了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这支萧氏一族已经“人丁万余,各为分谱,以称巨族”。族了不少读书人,通过科举获取了功名。

  从这些迁来镇江的家族后代修的宗谱中得知,他们在镇江落脚以后,很快都找到了既安全又土沃风淳的理想之地。如项氏宗谱记载:“项乔年南迁至京口,遍游四方,见郡南五十里之薛村,土沃泉甘,民安居。”解氏宗谱记载:“解寿辉南渡行进中见润东四十里之处,地僻,就住下不走了,并名其所住为葛村。”

  丹徒东乡的葛村、丁岗、华墅,南乡的莱村,就是解氏、孙氏、殷氏及孔氏来此定居以后形成的。这些村庄,近千年保持一姓为主、村名不改的状态。随着这些姓氏的子孙繁昌,他们的后裔又一代一代地分迁到其他许多村庄。

稀有小姓有来历

公安部曾经发布过一项有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姓氏调查结果,其中明和时的姓氏人数在12万以上,其他都属于稀有姓氏,人数在12万以下。这10个姓,镇江就占了7个,其中海姓有35人;上姓有17人;生姓有87人;明姓有253人;月姓有1人;天姓有1人;时姓有1734人;只有涯姓、共姓和此姓的人,镇江没有。

  全国姓环的人相当少,镇江的环姓人口有180人。他集中居住在镇江的环家湾,形成了一个以环姓聚居的村落。清《光绪丹徒县志》中记载,环渊是丹徒环姓一支的老祖宗,“战国时丹徒属楚,今东乡山北港环姓,是其后也”。山北港,即圌山边的山北港。如此说来,环家湾的环氏历史长达2000余年。

  巫姓在全国来说是个小姓,但它在镇江绝对不算稀有姓氏了。《风俗通》中说:“凡氏于事,巫、卜、匠、陶是。”说明巫姓来自于其所从事的职业。在隋朝末年,巫彦徽迁居句容,为后来镇江巫姓的开基始祖。

  其他一些在全国算小姓的,镇江也有。有个姓六的,属于一个家族,有七人。据族人六定国说:“整个镇江地区就我一家姓六的。不少不熟悉我们的人都按普通话来念liu,其实我们这个姓应该念lu。不过我们祖上并不姓六,而是姓方。我们是明代大臣方孝孺的后代。”

  他家里还有一本家谱,记录着他们这一支六姓的由来。说是明朝初期,方氏家族因族人明朝大儒方孝孺抗拒燕王朱棣称帝,而遭受到一次空前劫难,燕王朱棣诛杀了方孝孺,同时灭其十族(九族加上学生)。许多后裔族人被迫纷纷改姓,四散奔命。方孝孺的一支后人改姓“六”,因为“六”字是“方”字的减笔。

  镇江还有姓神的一族,居住在镇江丹徒区谷阳镇东沟村一带。据神家人口碑及他族里的人忆述:他们的神姓来源于元代的蒙古族,明太祖推翻元朝后,被蒙古统治阶层长期压迫歧视的汉人里,有一些人为了泄愤,采取了过火报复行动,反过来大杀蒙古族人。有一家蒙古人,在劫乱中逃到丹徒南乡,躲在一座荒山的破庙神龛里,幸免于难。等到时局安定下来后,这家人认为是神灵庇佑了他们的性命。后来他们不敢用原来的蒙古姓氏,并遵从了明太祖“蒙古人、色目人在内地的,一律用汉姓”规定 ,改姓为“神”,取了 “神太一”的汉名,自称神农氏后代。传世至今,神家后裔繁衍600余年,已在定居的东沟村有了30代族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中国最奇特另类的一座寺庙
走了很多地方,发现风景无限好,又人文气质浓厚的地方,大多都有好风水。比如,凡是有古刹、道观的地方,必然美如仙境。于是,逐渐地,对这博大精深的风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寻访奇人,研读书籍,想一探究竟。中国人自古讲究风水,古人更是对风水、玄学的心理依赖,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翻开一部中华民族史,小到寻常百姓家的宗族祠堂、大到九五之尊的帝王宫殿、千年香火的名寺古刹,处处可见先人留下的遵循天人合一风水观的痕迹。直到今天,哪家要动土建房,哪家要装修,还习惯叫人来看看风水、讲讲里面的门道。还要在家里摆个顺风顺水的鱼缸、招财的金蟾、吉祥的貔貅等等,表达能够逢凶化吉、趋利避害的美好意愿。这次旅途中,便有幸一见——南通如皋的著名古刹定慧寺,其独特处就在于“碧水环寺、山门北向、丹楼抱殿”,这精简的语言中,暗含着丰富的风水玄机。名寺古刹为何都是坐北朝南古代寺庙的选址都是按照严格的风水学,选的也都是民间认为的“风水宝...
· 中国有哪些奇特的姓氏
姓氏,是中国文明中一个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每个姓氏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真实的故事。而众多姓氏中有五个姓既非常罕见,又令人“望而生畏”。死:据说是倒数第二“小姓”。“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非常避讳这种事情,不愿意张嘴闭嘴“死来死去”的。可是,以此为姓,就没办法了,无非令人产生不吉利的印象。难:有人统计过,这是中国倒数第一姓。这个“难”,读去声。分布在河南四座小村里,世代居住在此的男女老少,全姓“难”。这让外界联想到灾难、困难等不愉快的事情。据说“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改名成了“难江”。几经辗转,难姓鲜卑族才涉足朝鲜半岛。黑:任何文化都崇尚光明正大,黑,往往有不祥的预感。而这个字作为姓氏,却读作“贺”。只是落到纸上,较为尴尬。老:一降生,就要被称为“老……”,不愿意也得这么叫,“老”字跟你一辈子。比如“老宝宝”、“老小姐...
· 一个奇特姓氏的沧桑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是国人耳熟能详的百家姓。这本数页之册,记录了中国庞大的姓氏家族,流传数千年。中国两万多个姓氏中,畅姓排名第二百一十六位,目前畅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三,在福建地区也是非常稀有的一个姓氏。▲(畅姓古宅大门)畅姓出自姜姓,历史在2400年以上。据记载,畅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为公族之后。福建省内,畅姓只在闽侯有聚居地,而荆溪镇关源里的关东村畅氏古宅便是畅氏家族仅存的一处遗迹。▲(畅姓古宅大厅)畅氏古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四代六十三年才建造完成,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畅氏古宅原为五进院落,呈品形布局,最初连房带院占地达三十多亩。如今,畅氏古宅仅存南北三进院落,东西两侧及北端部分建筑尽失,剩余房屋及藏楼十座,房间四十多间。▲(畅姓古宅内破旧的厅堂)▲(三进院落)畅氏古宅建筑古朴静穆。院门上装饰木雕山屏。左、右门上分别刻着麒麟兽一只。麒麟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 仇中国一个很奇特的姓氏
仇姓是中国人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242,属于比较冷僻的姓。“仇”字做为姓氏时与“球”同音(汉语拼音:Qíú)。仇姓源出殷末三公之一的九吾氏。夏代时,九吾氏为诸侯,商代立国号为“九”,商朝末年,纣王杀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不少人加入人字为仇姓。仇姓是中国人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242,属于比较冷僻的姓。“仇”字做为姓氏时与“球”同音(汉语拼音:Qíú)。仇姓源出殷末三公之一的九吾氏。夏代时,九吾氏为诸侯,商代立国号为“九”,商朝末年,纣王杀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不少人加入人字为仇姓。仇姓为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之后。据《元和姓纂》载,仇牧为在蒙泽(在今河南省商丘东北)被杀的宋缗公报仇而讨伐宋万。宋万在自家宅门外与仇牧展开一场恶斗,仇牧被宋万摔死。仇牧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仇为姓,称仇氏。此支仇氏望出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据《魏书》载,南北朝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
· 尼尼微:圣经中一座的城市
尼尼微,是《圣经》中提到过的城市。《圣经》中说:“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可见,在那个时代,尼尼微是一座巨大、繁华的城市,需要三天才能走完。有些西方学者甚至认为,尼尼微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并且这个记录保持了50多年(前668年―前612年)。尼尼微在《圣经》中还是一座之城――“这流入血的城、充满谎诈和强暴抢夺的事总不止息”,“马兵争先、刀剑发光、枪矛闪烁、被杀的甚多、尸首成了大堆、尸骸无数”。这些记述,与真实历史是相符的。《圣经》中描述的尼尼微,当时是亚述帝国的首都。亚述,是兴起于两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一个古国,后来发展为一个强大的帝国。亚述人拥有一支当时西亚北非地区兵种最齐全、装备最精良的军队,由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工兵等组成,甚至有专门的攻城部队,配备了最强大的攻城武器“投石机”。利用这支军队,亚述帝国对周边国家发动了连年不断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