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姓氏,找寻血脉的那把钥匙

2018-01-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21
转发:0
评论:0
姓氏,找寻血脉的那把钥匙,     “您贵姓”,这是中国现代文明里最起码的开场问候,一开口便直奔主题而去,

         “您贵姓”,这是中国现代文明里最起码的开场问候,一开口便直奔主题而去,把姓氏作为培养人际交往的第一道工序,等双方熟络之后,才轮到“吃了没”。姓氏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内容,是由血缘关系而衍生的人本文化。以人类为主体,随着人类个体、家庭、家族的发展而发展,是人类群体的伴生文化。关于姓氏谱牒是家族的史书,寻根谒祖、血缘认同,忠孝仁爱的教诫深入骨髓,浸透血液,世代相传,深固难拔。

         现在我们日常见到的那些姓氏,就像赵钱孙李张王刘陈,大概1000年前的宋朝以来就是这样,宋、元、明和现代中国人姓氏的分布数据和分布曲线几乎没有什么大变化,这说明中国人对姓氏使用一直相当稳定。

         中国的姓氏是种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血浓于水而胜于水。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说:“我们的姓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家族传承的历史,更记录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如果我们每个人连自己家族的故事都不清楚,怎么能够指望整个民族能够记住自己的民族历史呢!没有父母的孩子是孤儿,那么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也应算是孤儿,精神和文化上的孤儿。”

1 法律条文里关于姓氏的说法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听取了关于民法通则和婚姻法部分条款的解释说明,明确中国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母姓,在三种情形下可以不随父母姓氏,大概是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因由法定抚养人以外的人抚养,而选取抚养人姓氏;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法律上的硬规定一来,在现实生活中解决了很多尴尬。2012年8月,浙江衢州一对皆不姓乔的夫妇想让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姓乔以纪念乔布斯,当地派出所即拒绝了这种申请。

         三种情形的明确,很有必要。无他,姓氏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应该而且值得保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名字就是一个符号,的确如此,区分彼此而已。姓则不然,姓,固然也是一个符号,却是与名具有本质区别的符号。

         说起人的姓,还需要追溯一下“姓氏”,如果你觉得姓和姓氏是简称的关系,那么你就错了。姓与氏在今天构成了一个词语,专指姓,而在战国以前却是分开的,二者所承载的功能不同。在原始社会后期的母系氏族阶段,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此氏族区别于彼氏族,就是靠“姓”,这个汉字的构成已经说明了问题,“女所生”也。从前的姓极少,顾炎武在《日知录》里统计,“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三”,跟日后的“百家姓”亦不可同日而语。且这23个姓,多与母系的本质——“女”相关,姬、姜、姚、姒、妫等。

         氏呢?姓的分支。随着人口的繁衍,同姓越来越多,血缘不仅有了亲疏,过渡到父系社会后,不同氏族的地位与财富也渐渐有了区别,这就必然产生新的区分,标志即为“氏”。比方姒姓之下,就分为“夏后氏、有扈氏、褒氏、费氏”等一大串。而“轩辕氏、神农氏、伏羲氏、燧人氏”等早期著名的氏,虽为神话传说,很可能已经是父系社会的真实反映。到战国,数量很少的“姓”为大量的“氏”所淹没,姓氏不分,或氏姓合一。还拿顾炎武的话来做个小结:“自秦以后之人,以氏为姓。”但无论随母的姓还是随父的氏(姓),都代表你记挂先祖,就是现在我们说的“不忘本”。

         姓和氏,古人分得一清二楚,先秦时期男子从不以姓相称。倘若您有幸穿越几千年,居然迎面撞上见到孔子,切不可说“幸会幸会孔先生”,因为孔是氏,他实际上姓“子”。同样的道理,屈原也绝不是姓屈名原,屈是氏,他实际上姓芈。芈,这个字以前咱不熟,看了《芈月传》咱都知道该咋念了吧。

2 姓氏,是血缘寻根也是文化寻根

姓氏不仅是人的符号标志,还是超越时空的文化现象。

         关于中国的姓氏文化,现在的姓氏制度,确立于秦汉之际;魏晋六朝的门阀制度造成了世家门第、著姓庶姓的社会现象,从而使作为人的个体符号的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别;兼容并包的华夏文化与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交融,直接导致了大量胡姓汉化与部分汉姓胡化,而胡汉姓氏的混淆互化又反过来促进民族交融。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奉行厚德载物,重生报本,寻根归宗,这也是伟大凝聚力的血脉之源。

         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炎黄为人文共祖,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融汇了国内各代民族文化的统一体;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从未间断过,即使经历诸侯割据、南北分裂、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等历史震荡,也能奇迹般地重新统一,体现了绵亘不断、强韧延展的连续性。慎终追远,祭奠祖先;春节供祖,清明祭祖;按字排序,区别辈分……背后都包含着浓浓的以姓氏为纽带,以血缘为主线的血脉文化。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问我祖籍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其实,这是一种由于历史原因,百姓人家不知自己祖籍在何处造成的趋同心理,也可以说是一种情绪。

         对家族文化(血缘寻根)最直接的平台载体是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历史的先祖档案。家谱这个事,从古至今,不要指望什么档案局帮你忙,都靠一辈辈子孙笔端接力,家谱主要反映的是家族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和血缘痕迹,家谱应是对中国历史(正史和方志)的重要补充。家谱也称谱牒学,其核心是姓氏和人名,是血缘寻根的最重要文化依据。进入三四千年前的夏商西周时期,在甲骨文、青铜器上已留下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记录,这是真正记录了当时有关姓氏的历史,所以中国人有文字记载的姓氏历史应有3300年。

         一部好的家谱就是一部家族的真实历史,各民族各姓氏各家谱的总和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姓氏历史,也就是一部血缘历史,可见续谱修谱的深远意义和历史责任。中国人“家谱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根擎天柱。“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文化寻根是人类的天性,姓氏寻根,就是中国人的血脉文化寻根,其实就是根源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是人性寻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每当我们谈到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人们总是会怀念炎黄二帝,这是因为当今国人口九成以上的姓氏中绝大多数的寻根可以追溯到炎帝和黄帝,均自称为“炎黄子孙”。

         我们中国人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同姓同宗是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实际上自西周春秋三千年以来,在宗法制度下,以父系为中心,来论亲属的亲疏。父系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事。祭祀祖宗,延续香火,被认为是家庭的头等大事,无后被认为是最大的不孝。

3 寻祖要到三晋来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祖要到三晋来。因为你的姓氏很有可能就开宗于山西某处。

         通过旅游了解姓氏历史文化、游览古建民居,已然是时下出游的热点。这个热点实际上要靠那种强大的根祖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来支撑。

         中华民族许多姓氏从山西开宗立姓,目前可查的有40多个,其中王、张、赵、魏、杨、郭、贾、郝、裴、傅、尹、霍、路、冀、万、解、蒲、温、芮、耿、荀、晋、籍、南、祁等姓氏均源自山西,上古母系社会八大姓之一“妫”姓也源自山西。这些姓氏尽管有些因种种原因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多见,但其中不少姓氏成为中华民族发展中自强不息,人才辈出的望族。在山西,目前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姓为王姓,其后的九大姓氏分别为:张、李、刘、赵、郭、杨、陈、武、高。顺便,把全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排名前十的也说一遍吧: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从1991年开始,山西洪洞已成功地举办了20多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唤起了华夏子孙、槐乡后裔对先辈故土的思念之情,特别是许多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华人及古槐后裔到洪洞拜谒先祖,增强了古槐后裔及全球华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民间寻根谒祖活动,“洪洞大槐树祭祖习俗”也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同根同源同祭先祖、联亲联心联谋发展,由姓氏,到大槐树祭祖,再到当下发展,姓氏血缘有了更新的定位。

         山西是文化大省,又具备独一无二的姓氏领域资源,山西当然可以做出关于姓氏研究的文化品牌,2015年,由山西卫视和东方风行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大型姓氏揭秘互动脱口秀节目《你贵姓》横空出世。作为文化类节目中的后起之秀,《你贵姓》打破了以往姓氏文化类节目的固有模式,在坚持挖掘姓氏文化内涵的同时,以轻松愉悦的表达方式和时尚多元的电视元素完成了姓氏节目的“换装秀”。“认清自己,从姓开始”,这是《你贵姓》打出的口号,‘认清自己’是回到过去,寻根问祖,找寻先人的精神力量;‘从姓开始’是要和每个人发生关联,让同姓族人找到荣耀感,传承家风,对今天有所启迪、对今后有所指导。

         进入21世纪后,我们身边的社会结构进入了一个与以往五千年完全不一样的崭新的历史时期,城镇人口在快速增加,农村人口在减少,城镇建设的巨大发展,保存上千年不变的古老乡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那些不再受村民保护的各姓氏家族文化也许要被强烈冲击。人们的居住地会离自己的祖籍越来越远,催化姓族亲情疏远,原本脉络清晰、记载有序的中国姓氏规则和传统,都将迎来新环境的考验。以姓氏血缘为纽带,寻找宗族文化血脉,在当下和未来,依然需要存在和加强,研究姓氏文化,编纂家谱,希望这不只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的事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钥匙
历史追溯到公元700年前,钥匙非常大,木制,像个放大版的牙刷,用来打开皇宫的栅门。数百年之后,罗马人制作了体积较小,金属制的钥匙。事实上有些人甚至把钥匙戴在身上作为装饰。他们用钥匙来锁住装有贵重物品的箱子。到了14世纪,钥匙的样式变得艺术化,能够制作精美钥匙的欧洲锁匠变得有名望,国王甚至邀请他们制作城堡的钥匙。18世纪,城市兴起,小偷也跟着变多,锁匠开始制造更实用、安全的钥匙免得小偷破坏锁头或强行进入。而现在钥匙已经发展到电子感应式,如旅馆房间的钥匙。其他相关配锁匙机参考文献^[1]
· 姓氏乃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
形形色色的姓氏寻根追宗,全不能避开河南。因为《新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而且有48个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河南处于河洛一带,河洛是黄河与洛水的简称,也指黄河中下游和洛水流域的一些主要地区,是中原地区最核心的部位。这片土地孕育了母系氏族社会最繁荣的代表--仰韶文化,曾经是"人祖"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和帝喾的活动区域,还是夏和商的国都所在地、政治与文化中心,"八大古都河南居半",无论如何,炎黄子孙的祖先曾经深情地眷念这片土地是毋庸置疑的,河南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都与姓氏的开端、发展息息相关。正是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催生了这个"大姓的故乡"。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关于姓氏文化姓氏文化,是指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
· 底片上的钥匙影子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的消息传到巴黎后,这神秘的“X”便吸引了不少学者,掀起了一股X热。科学界蜂拥而上,纷纷研究这种新奇的射线——一种看不见而又能穿过许多物体的光线。法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贝克勒耳注意到,阴极射线管在产生具有穿透力的不可见光——X射线的同时,也会产生没有穿透力的可见光——荧光。那么,荧光和X射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X射线是不是随着荧光而产生的呢?1896年春天,在这个疑问的推动下,贝克勒耳精心安排了一项实验。这实验需要一种会发生荧光的物质,这一点贝克勒耳有着有利条件,因为他的父亲老贝克勒耳便是一直从事荧光现象研究的物理学家。经过父亲的介绍,贝克勒耳找来了一种晶体铀盐——黄绿色的硫酸双氧铀钾,它在阳光下会发出荧光。实验是这样进行的:贝克勒耳把照相底片小心地包在可见光不能透过的黑纸里,在黑纸的外面放上了这种晶体铀盐,然后摆在强烈的阳光下照射。他设想,由于太阳光不能穿透黑纸,...
· 钥匙刺激
钥匙刺激和先天诱发机制(AAM)在1900年提出的行为学认为行为只是一条反射链,显而易见这条反射链需要一个开始端。而“钥匙刺激”和–在格式塔心理学(也译为完形心理学或形态心理学)中–“格式塔”(德语:Gestalt。意为形态,形状)的概念最初是作为对该解释的补充,它们的意思是:对能诱发行为的环境的感知。本能理论的代表人物对刺激-反应-概念又补充了钥匙刺激,先天诱发机制(AAM)和内在的动机三个组件。“钥匙刺激”顾名思义,具诱发作用的特征就像一把钥匙,它的齿能正好与锁咬合并将之打开。在本能理论里面,这把锁就是先天诱发机制(AAM)。个体也可以在某个生长阶段通过铭印习得钥匙刺激。钥匙刺激的特征和作用钥匙刺激在行为学文献里通常会被这样描述:它很简单,就是说它由很少的特征所组成;它很能引起注意;它非常清晰明确。另一种表述:引起行为的刺激具有象征的特点,它是抽象的;“雌性”并不会被当作交尾行为的诱发...
· 金钥匙
隆冬,积雪覆盖大地,一个贫苦的小男孩不得不出门,滑着雪橇去拾柴。拣到柴,把它们捆起来后,小男孩多么希望他不必立刻回家,能就地升上一堆火暖暖身子啊,他快冻僵了。于是他把雪扒到一边,清理出一块地方来,这时他发现了一把小小的金钥匙。他想,既然钥匙在,锁也一定就在附近,便往地里挖,挖出了个铁盒子。“要是这钥匙能配这铁锁就好了!”他想,“那小盒子里一定有许多珍宝。”他找了找,却找不到锁眼。最后他发现了一个小孔,小得几乎看不见。他试了试,钥匙正好能插进。他转动了钥匙,现在我们要等一等,待他把铁盒子打开,揭开盖子,就会知道盒子里有什么好东西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