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彝族姓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2018-01-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51
转发:0
评论:0
彝族姓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摘要】一个民族的姓氏文化能够反映出一定社会的文化。姓氏文化是这个民
 
         【摘要】一个民族的姓氏文化能够反映出一定社会的文化。姓氏文化是这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说在交际过程中,姓氏只是一个代号,但是他是不可缺少的,它的重要性随处可见。彝族姓氏文化是彝族文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它不仅仅反映了彝族的社会群体关系,还积淀了民族文化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观念。我们在传承彝族姓氏文化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彝族姓氏文化也随之变迁。文化的变迁是渐行不息的,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筛选和摒弃,又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批判。这是历史性的,也是必然的。
 
         在彝族社会中姓氏是两个词,但是与汉族的相反的,在彝族社会中氏是总的,姓才是分支,部分人没有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那是代替我们自身的符号,是生下来后得到的第一份礼物。不管在怎样的国家、有怎样的身份和怎样的职业。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姓名。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则,我们每个人当有小孩的时候都会先给他一个属于他的姓名。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中国、朝鲜、老挝等发展中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姓名。那是不分阶级、不分等级、不分性别、不分国度的。而氏在彝族的社会中带有一定的阶级色彩,不是谁都有氏的。这与彝族的社会体制是有息息相关的。从《宋书》中记载有彝族姓氏到现在只有一部分留用了彝族姓氏,很多的彝族人都改用汉姓,有的则两者兼用。这是由于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使各民族文化交流。彝族使用汉姓主要开始于元末明初。因为这个时期是彝族和中原民族交流最紧密的时期。彝族的姓氏是通过各个家族与家支的谱系传承下来的。少数家族与家支的谱牒与彝族总谱谱系是记载在毕摩经书中的,大部分的家族与家支谱系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的,这是彝族文化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在远古和上古时代彝族是没有姓和氏的,只有名字。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先在统治阶级里面出现了姓氏。如:“蒙氏”“乌蒙氏”“奢氏”等等。蒙氏是唐朝时期南诏国的王室的姓氏;乌蒙氏是宋钦宗赐封的乌蒙王的姓氏,明太祖朱元璋赐姓“禄”;奢氏是川南彝族地方首领的姓氏,明初明太祖朱元璋赐姓“禄”,由于改土归流,“禄”家在清朝时远走云贵各地,改姓“余”。彝族明清著名诗人“余昭”“余珍”就是其后代。元末明初大量被统治阶级的家族也开始有了姓氏。如:“曲木”“曲比”“吉子”等,而且同姓不同家族的姓氏出现了很多,比如:“曲木”有“沙者曲木”、“曲木聂乃”、“曲木拉玛”、“吉尼曲木”等等。“沙者曲木”与“曲木聂乃”都是“乌蒙家族”中的“聂乃惹所家族”中的分支;“曲木拉玛”是“阿莫惹古家族”中的分支;“吉尼曲木”是“吉尼惹黑家族”中的分支。 “曲比”也有两种,“沙玛曲比”和“哦齐曲比”。这种现象在彝族姓氏中是很普遍的。彝族姓氏的来源主要是祖先的姓名,这是由彝族的父子连名制谱系而来的。而当时祖先的名字很多都来自于生活,有的是动物名:阿祝(狐狸)、阿海(老鼠)、克惹(小狗)、阿张(乌鸦)、阿牛(猴子)等等;有的是职务名:尔古(工匠师)等等。有的是地名:莫伙(峨边莫伙拉达:今乐山峨边县境内)、日史(日史普吉:今凉山普格县)、阿勒(阿勒南瓦:今凉山金阳县南瓦、土沟等乡)、玛海(玛海伙吉:今凉山金阳县马依足乡)等等。总之,彝族的姓氏是一个庞大系统。
 
         彝族在明朝初期开始出现了很多汉姓。主要是因为中原王朝皇帝的赐姓,而使很多彝族人也使用汉姓。如:明太祖朱元璋赐姓的有:贵州宣慰府----“安”;永宁宣抚司----“禄”等等。就是因为这些大土司开始使用赐姓,属民也开始自己取用汉姓。到建国初期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彝族基本上使用汉姓,只有凉山彝族还保留着彝族本身的姓氏。这是因为凉山彝族处于封闭的奴隶制体制的缘由。到了解放后,凉山彝族也纷纷取汉字当做姓氏。各个家族家支的汉姓都有所不同。取法有几种:1、沿用地位较高的祖先的汉姓。如:俄木惹古家族中的一些分支沿用“乌蒙王”的汉姓“罗”。2、选用地位高的祖先的名字中的一个字。如:沙者曲木、吉胡吉伍、首木阿勒、俄木都是“乌蒙王”的子孙,有的汉姓取用“邬”,有的取用“木或蒙”,有的取用“王”。3、有的取用家支姓氏中的一个字。如: “罗伍”取用了“伍”作为家支的汉姓,“俄木”取用“木”作为家支中一部分人的汉姓。4、有的是义译过来做汉姓。如:“木古吉伍”就义译过来指“猪”,但是他们用“朱”做家支中部分人的汉姓。这都是彝族地区进一步发展的体现,是彝族与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而产生的现象。是彝族姓氏文化变迁的必然结果。
 
         走过几千年来的彝族的姓很多,一个氏族就有几十种姓,姓越多家族的人口也就越多,在以前人口越多势力也就越大,就会有这个家族的一席之地。彝族从古到今都是一个按等级来论婚嫁的,一个彝族人的姓氏就代表了他的等级。他反应了彝族的社会形态,也是彝族人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的姓氏主要来自祖先的名字,表明彝族人民是个祖先崇拜的一个民族。也说明了彝族人民是非常重视血缘关系的一个民族,血缘也成了彝族人民联系的一个纽带。现在有很多的家族在编写家谱的时候有规定家规,家规中就会明确规定家族汉姓要用哪个字来做为家族的汉姓。这些都是因为彝族身受汉族的影响,随着彝族地区的发展,彝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挺高,才会有了彝族姓氏文化的变迁。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作为这个民族的一份子,会觉得悲哀吗?可能有很多同胞会这样的认为,但是我觉得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我们要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面对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我们也要吸收他族优秀的文化,加强本民族文化的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丑氏溯源:丑氏满族姓氏的变迁与传承
丑氏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不仅承载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历史记忆,也见证了姓氏文化在时代变迁中的传承与演变。丑氏的起源,与满族有着深厚的渊源,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据史籍记载,丑氏主要源于满族中的几个古老姓氏。其中,一部分丑氏源自满族瑚图氏,满语为HutuHala,汉义为“丑鬼”。这个氏族原居住在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后在历史的变迁中,大多改为了胡氏或包氏,也有一部分人选择了以汉译本意改姓为丑氏,从而形成了今天丑氏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丑氏则与满族钮祜禄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钮祜禄氏,满语为NiohuruHala,汉义为“狼”,是满族中的古老氏族,其历史可追溯到女真时期。钮祜禄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姓氏称谓几经变化,最终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以汉姓为“钮氏”或“郎氏”。然而,也有一部分钮祜禄氏族人因避祸而改为丑氏,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姓氏文化的多样性,也反映了满族在汉化过程中的文...
· 良氏源流考:张良后裔的姓氏变迁与传承
良氏,作为中华姓氏之一,其起源深远,历史悠长。据史籍记载,良氏主要源于姬姓,出自秦末汉初著名谋士张良之后,是以先祖名字为氏的典范。张良,字子房,乃战国末年韩国之世胄孙韩咸的好友与谋士。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韩国灭亡,韩咸与张良心怀国仇家恨,共谋报秦。他们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在秦始皇出游时予以击杀,但不幸事败,韩咸与张良被迫流亡。韩咸在逃亡过程中,遭遇秦军追捕。在危急关头,他巧妙地以“何”为姓,巧妙地避过了秦军的追捕,流亡至江淮地区,隐姓埋名,以务农为生。而张良则逃入西楚项氏军中,最终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以其深邃的智慧和果敢的决断,为刘邦的统一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被刘邦誉为“子房功也”。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封赏功臣,张良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功成身退,辞富贵而隐居于长安。张良的后代中,有一支因避祸而改姓良氏。据传,张良为避刘汉之祸,“收弓不张”,易姓为良,巧妙地生活在长安城中...
· 家谱体例的变迁与传承:一窥中国家族文化的源流
家谱体例是在家谱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并完善的。先秦时期由于中国家谱处于草创时期,其体例自然相当简单,一般都只是按照世系的先后,简略地叙述家族的人名,交待人物之间的世次关系,所以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说,先秦家谱体例的基本特征是“独记世谥,其辞略”。汉代中国家谱进入全而发展时期,家谱的体例也开始有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记事范围有所扩大。汉代家谱不仅记人名(即世谥),而且记得姓的起源;不仅记字号,而且有官位者还记其官位。第二,在表现形式上,汉代家谱已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一为横格制,分代分格按顺序记载;二为以姓为单位,先叙得姓的起源,再叙世系和官位;三为一贯叙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的体例又有新的发展。一方面,由于门阀制度的兴盛,出现了反映婚姻的综合家谱。另一方面,这个时期产生了目前所见最早的以世系图表来表示世系的家谱,这表明我国宋代以前家谱已有了图的形式。唐代家谱...
· 佘氏字辈:佘氏家族传承与变迁中的家族文化
佘氏,作为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家族传承。字辈,作为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录了家族的繁衍脉络,也体现了家族的价值观和期许。以下,我们将根据各地佘氏字辈,探寻其背后的文化意涵与传承价值。一、字辈的地理分布与特色从黑龙江大庆的“国政广顺庆福禄泰海安”到重庆涪陵的“显笔荣宋宽福庆安仁定国佐朝廷盛永泰德崇兴”,字辈中透露出各地佘氏家族的独特气质和愿景。无论是追求国家政治的广顺,还是期望家族福禄双全、国泰民安,都体现了佘氏家族对国家与家族的美好愿景。在湖北、安徽、湖南等地,字辈中更多地体现了对家族品德、学识和修养的重视。如湖北荆州的“应启国以兴文明似必成世代高显祖永远定乾坤”,安徽芜湖的“之敦祥培宗”,以及湖南邵陵的“辅永如元必义应友再克廷兴大邦显祖荣宗”,都强调了家族成员的品德修养、学识传承和对家族荣誉的维护。而在云南、江苏、陕西等地,字辈则体现了对家族团结、繁荣和国...
· 历史变迁——周礼在鲁的传承
?当春秋时代,鲁是一个弱国,始受制于齐,继受制于吴,终受制于越。但它也是列国中文化最高的。宗周的毁灭,和成周在春秋时所经几度内乱的破坏,更增加鲁在文化上的地位。前540年,晋韩宣子来聘,看到鲁太史所藏的典籍,便说“周礼尽在鲁矣!”先此数年,吴公子季札历聘诸国。到鲁国,特别请求听奏各种“周乐”,可见“周乐”亦“尽在鲁矣”。不独代表“精神文明”的“礼乐”为然,论“物质文明”也是鲁国首屈一指。前589年,鲁向楚求和,赂以木匠、绣工、织工和缝工各一百人。可见这些工艺在鲁国特别发达。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公输般,即旧日木匠行所供奉的“鲁班(班般古同音)师父”,就是生于孔子死后不久的鲁国人。当春秋时代,在多数国家,“周礼”已成一段模糊的历史了。但鲁人特别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它,并且当作一种重大的学问去讲求它。当时鲁国有一班人,专以传授礼文,并“导演”礼仪为职业。这种人叫作“儒”。鲁人之重礼信儒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