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时,国号、公元年、农历年,不统一就都不靠谱
实现生活中,遇见年龄在70岁之上的老人,问他贵庚的时候,老人一般都讲生于民国多少年或者农历生辰年份。
按目前修谱情况看,不管是有老族谱或者是没有老族谱第一次修谱,都会遇到年号和生辰年问题。小编为什么把这说成一个问题哩?就小编来看,绝大多数族谱在标注年号或者生辰年份的时候,都是错误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楚,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公元2017年,这是一个西方的记年法,在1949年之前,中国一直是按皇帝就任年号来记的,当然民国除外,比如:明朝万历元年,清朝光绪31年,民国28年。这属于政府官方的记年法,在中国民间,还有另一种与年号相对应的农历记年法,即天干地支记年法,如:乙丑年、庚子年等等。
官方记年法是以皇帝上任的起止时间为一个记年周期,而天干地支则是60年一轮回,即民间所说的一个甲子年。小编今天不在这里讲天干地支是如何排列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脑补。而1949年之后,中国的记年法已经与世界接轨,统一使用的国际通告的公元记年法,就西元记年,就是基督记年法,目前在国内被称为阳历记年法,而农历为小,称为阴历年,即中国民间的记年法,我们所过的端午、中秋、春节等等,都是属于农历记年。
细心的人就会发现,阳历日期与阴历日期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在三、四十天不等,遇到闰年时间差则更长。比如有的人出生,按阳历年算,已经是下一个年份了,若按阴历年算,却仍然划分到上一个年份。这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修谱登记的时候,是怎么记载族人的生卒才更准备。
小编前面所讲的一堆并非废话。修谱的人应该都会遇到这类问题。
而在1949年之前,所修的族谱,均是按年号和天干地支来记载的。而新续修的族谱,又有不少是按公元年份记载的。这里就出现一个如何统一的问题。
那么,新编修族谱的时候,该如何正确使用和如何正确记载族人生卒年份才是正确的呢?下面小编分两个情况分别介绍:
有老族谱的情况
有都说的情况不管是1949年前编修还是1949年之后编修的,均会有一个年号的记载。就按改革之后的第一波修谱高潮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族谱所记载的人员均会涉及到1949年之前出生的人员。肯定会有国号年号和生辰年的记载。小编见过这类族谱,上面记载的混乱可谓五花八门。有把国号写前面,也有写成公元年,还有两种情况均一同使用的。
小编要讲,这些记载方法均是不规范的。
族谱在涉及到1949年之前的年份记载的时候,应当尊重当时的年号称呼。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个口诀:老年份使用老办法。
凡族谱上的族人生卒涉及到1949年之前,一律以中国当时的法定年号记载方法记载。即:当时官方记年为大。比如某人出生于清光绪30年,即1904年,族谱上正确的记载方法是:生于光绪30年某月某日,这里应该附带记上甲辰年和1904年。这里为什么要记载甲辰年和1904年呢?一来方便族人于公元年产生联系方便族人理解光绪30年的具体时间。当然啦,如果修谱负责人对皇帝年号以及与之对应的公元不清楚,就只定年号即可,不必写上公元年时间。
这里小编要提醒修谱负责人的时,族谱上所涉及到1949之前所有族人的生卒年份,不可将其转换成公元年记法,如果这样记载,等于你自己将中国当时的历史进行了更改(小编这话说的有点大了),但事实确是如此。
这儿还牵扯到一个跨国号的情况。比如清朝年间出生,或卒于民国以及1949年之后,这样的跨朝代的族人,正确的记载方法是以当时的记年为准。有国号的,先国号,跨越到1949年之后,一律不再记载国号,只记公元年。当然,这儿不涉及到公元年与农历年不一致的问题。比如,1949年之后,会有一个公元年和农历年之分。这儿小编也应该提醒大家:族谱本身诞生于农耕时代,以农历记载较为准确,虽然农历记载的方法与公元年相比,准确性没有公元年严谨。修谱使用农历年记载的时候,一定要加上“农历”二字。
小编在此归纳一下:
有国号的记载方法:国号+天干地支+公元年号。此处以国号记年法为大,天干地支和公元年号为小,用括号框定。
有公元年记载方法:公元年+天干地支。此处以公元年记年法为大天干地支为小,用括号框定。
如果有的老族谱上只记载了天干地支,而没有年号,如果年代久远,世系比较久的,无法断定其具体国号以及公元年的,不要自行加注国号以及公元年。遇有年代比较近,如清朝晚期以及民国时期族谱,上面只有天干地支生辰的,因为60年一轮回,应该可以换算成对应的国号和公元年。这里一定要注意,特别是年底的记载时间,即冬腊月这两个月,在记年换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老谱上此人的农历日期,不要换算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