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中的“辈”字浅议
字辈,表示家族辈分的字,俗称辈分、班派、昭穆等。字辈是古人在取名时,为了区分族人之间的长幼、尊卑,表明世系血统顺序,专门选用一些有吉祥寓意的字词,使后裔子孙按辈字取名,一辈一字,世次分明地传承下去,即是家族分迁,散居各地,或年代久远,支派浩繁,世系庞杂,只要按辈字取名,就可保证同宗血脉相承,世系不乱,使宗族的血缘秩序与脉络清晰可辨。而所取的字意均含有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等内涵。
辈字是一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而字辈则起源于宋朝。《谱牒学研究》中记载:宋太宗赵匡胤立了13个范字,加上“匡”共14字,“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完整、最具格式化的字辈。而这种“论字排辈”的习俗至今延续在我们的身边。
辈字是族谱的核心和纽带。它的起因虽说带有一定的封建时代色彩,然而从文学角度来看,却又像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诗篇。不同的姓氏或支派,有其不同的辈字。或四言、五言,或六言、七言、八言。辈字可长可短,长则五六十字,短则十多字,一般为二三十字。字辈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它的形式、内容、含义通常比较单一,虽然不像诗歌那样讲究严格的平仄押韵,但是从表面上来看它又具有诗歌的外在形式。
字辈是人们按长幼世次取名的一个规则,它是各大家族阖族的产物,或集体创作,或名人所书,也有奏请皇帝批准的,曲阜孔氏字辈就是奏请明清两朝皇帝批准并实行的,是全国孔氏家族统一采用的字辈。
现在流传下来的辈字以四言、五言居多。如山东日照丁氏,他们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修丁氏家乘时,将字辈定为(从十三世):“惟我家谱,履历备详,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相宅河北,天启开科,崇祯任职,乡贤名宦,德言事功,显扬令绪,繁育兴隆,聿愿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绵长,丕承祖泽”。这套字辈以四言的形式,叙述了日照丁氏的来历、迁徙、发展以及对后世子孙的期望与祝福。即墨黄氏,其城里族的辈字也是四言句(从十七世):“肇象显祖,聿俊淑昆;海邦冠柱,良才浩存。”
五言辈字更接近于大家所熟知的五言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所以它顺理成章的成为各个家族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即墨 “周、蓝、杨、郭”四家都是五言辈字。留村周氏辈字(从十五世):“保锺豫居敦,丕尊学我同;启迪成斯德,作述介尔功”。蓝氏盟旺山支辈字(从十四世):“仕用存恒志,仁信孝恭传;光裕昭德泽,嘉祥衍祖宪”。杨氏辈字:“士中方可贵,孝友乃为贤;敬德图行道,克昌绪丕全。”郭氏辈字(从十一世):“宗中作正士,文成方显德;敬业需纯志,荣恩发鸿图。”
辈字取名的方法有很多种。一是按五行说的原理(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定辈取名。如南宋大儒朱熹辈为火,朱熹的儿子朱塾辈为土,孙朱钜辈为金,曾孙朱渊辈为水,依次是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二是按家谱记载的辈字取名。以其中一个字为辈(辈字在中间的为多,也有在后面的),另一个字为名。三是按双重辈字取名。将以上一、二两种方法合并命名。如《明史诸王世表》记载:洪武中,太祖以子孙繁众,命名屡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辈字,一家为世。子孙初生,宗人府依次立双辈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金木水火土”为序。从朱元璋的孙子辈开始排起,而五行从儿子辈开始算。朱元璋儿子的名字全为木字偏旁单名,孙子辈均按辈字和五行取双辈字名。如明成祖朱棣,辈字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按朱元璋的规定,朱棣儿子的名字头一个字必须是高字辈,木生火,而第二个字偏旁又一定是火。因此,朱棣的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炽的儿子是“瞻”辈字,火生土,第二个字偏旁需有土字,所以宣德皇帝叫朱瞻基。这种双重辈字取名的传统也延续至今。
对每一个人来说,了解家族姓氏辈字,可以知道自己所处的辈分,可以体现出一个家族的历史延续性,这对敦亲睦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宗族观念的日益淡薄,许多人在给子孙取名字的时候,不再用辈字,这种现象的一个弊端就是造成了家族谱系的混乱,给续修族谱,区别家族成员辈分关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通过一个家族辈字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联系到一起,也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通过辈字,可以了解家族成员之间的辈分关系,追溯到这个家族的支派与同源,对研究每个家族的历史传承,寻根问祖,和睦宗亲,修编家谱都有重要的作用。
字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姓氏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其内在的精粹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