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总说:新陈代谢 中华姓氏知多少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古代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姓氏。先秦时期,“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贵族有“姓”有“氏”,平民有“姓”无“氏”。秦汉以后,“姓”与“氏”逐渐合流,“姓氏合一”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现在有多少姓氏呢?
1987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杜若甫、袁义达搜集的数据显示:正在使用和曾经使用的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共有11969个,其中单字姓氏5327个,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氏1615个,四字姓氏569个,五字姓氏96个,六字姓氏22个,七字姓氏7个,八字姓氏3个,九个姓氏1个。另外,还包括异译、异体字姓氏3136个。到了2006年,袁义达搜集的姓氏达到23000个左右,这也是迄今为止最新的统计数据。
这么庞大的姓氏数量主要产生于这样几种方式:
以古姓为氏。如姬、姜、姒、任(妊)等,这些带女字旁的姓氏多是母系社会时期产生的。另外还有古姓风、子、伊等。先秦时期,同“姓”的人是不可以结婚的,《论语》中记载,鲁昭公(姬姓)娶吴女(姬姓)为妻,当时人指责他“不知礼”。鲁昭公为此改称吴女为“吴孟氏”,而不说“姬孟氏”。而孔子说昭公知礼,被陈司败借此好好嘲弄了一番。
以国作为姓氏。这种方式产生的姓氏最多。韩、赵、魏、齐、鲁、蔡、曹等这些现在常见的姓氏,多是源于周代分封的诸侯国。另外,一些少数民族小国归化后,也以国为氏。汉武帝时,西羌滇国归降,其后人就称为滇氏。安息国太子在洛阳定居,其后以安为氏。
先秦时官职多为世袭,以官职名作为姓氏也很普遍。周代专管藏冰的官员叫“凌人”,其后代就以“凌”为氏。春秋时期,管理市场的官员称为“褚师”,子孙后世以“褚”为氏。史、仓、库、司马、司徒、司空等姓氏也由此而来。
现在的大姓“李”的由来也与此有关。帝尧时,皋陶担任执掌刑狱的理官职位,其子孙就以“理”为氏,此后因“食木子得生”,改“理”为“李”。
以祖先的名、字、谥号、封地等为姓氏。比如,现今谱系保存最完整的孔氏就是以先祖的字为氏。宋国的公孙嘉,字孔文,其后人就以孔为姓氏。另外这种方式产生的姓氏还有皇甫、戴、苏等。
赐姓,也是姓氏产生的一大方式。李唐王朝大量赐姓李,朱明王朝赐姓朱。这样不仅显示皇恩,也造成了这些姓氏的大繁荣和大发展。赐姓也成为李、朱、刘等姓氏成为大姓的重要原因。
赐姓意味着改姓,而改姓是姓氏发展的常见方式。古代因避讳、避祸等原因,往往改变姓氏。如晋朝避讳司马师,“师”姓只好缺笔改为“帅”姓。其他的如“丘”与“邱”等。
甚至一个姓氏会变成多个姓氏,如司马迁的后人为避祸,将“司马”二字分开填笔,形成“同”姓与“冯”姓。
除此之外,还有以居住地作为姓氏,如东郭、西门、南宫等;以排行、时序作为姓氏,如孟、仲、叔以及甲、乙、丙、丁等;以图腾崇拜对象为姓氏,如马、牛、羊、龙、凤等。
可见,姓氏的产生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一个姓氏会有多种产生方式。同姓并不一定会同源。比如安徽绩溪“七支胡”中的明经胡氏源于李姓。这样形成的23000多个姓氏中,现在使用的姓氏仅有4100多个。也就是说,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近20000的姓氏不再使用或者消失了。
而这4100多个姓氏绝大多数是单字姓,大多是常见的汉字。其中,不少姓氏是很新奇的,比如“东”、“南”、“西”、“北”。这四个常见的汉字也是姓氏。目前东姓在江苏、黑龙江、河北、甘肃等地都有分布;西姓在山东有分布;南姓在河南一带很多;北姓在河北、山西、四川都有分布。这些姓氏的数量是很少。这种汉字常见,姓氏却不常见的还有“油”、“盐”、“酱”、“醋”等姓氏。
而在姓氏的发展中,随着一些姓氏的消失,也生成新的姓氏。
当行的“张王”、“刘陈”等姓就是一种姓氏发展的新姓氏。这种姓氏在福建、广东较多,是由父母的姓氏合在一起形成的。甚至,为了给宝宝起个好名字,有些父母使用“新”的姓氏。比如,选“一”作为姓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