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撰修家谱时,需注意的七大主要内容

2017-11-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313
转发:0
评论:0
撰修家谱时,需注意的七大主要内容,一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
 

一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 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 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 《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 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 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 “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 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 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 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 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 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 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 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 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 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四 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 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 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 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五 家传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 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 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 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 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六 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 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 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 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 内容都十分丰富。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 但是, 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 不齐,所以还需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 得以流传和利用。 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七 家谱图像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 为副,但一张好的图片、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 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1)老照片 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2)祖先图片(遗像、人物画、肖像画) 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 先人手泽遗墨。 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 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 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 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 为“风水图”。 4)故居/村庄图 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撰修家谱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哪些
随着中华子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逐渐加强,家谱也渐渐的进入了大家的视线,越来越多的家族开始修撰自己家族的家谱。修撰家谱的意义就是为了让家族的历史能够得到传承,让子孙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和先祖的光辉事迹。修撰家谱是一个比较繁琐的工作,在修撰家谱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修撰完整的家谱是对家族和祖先的一种尊重,下面就有家谱国际的专业的修谱师为大家介绍修谱家谱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一)谱名。传统家谱的命名通常是在家谱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即一个姓氏或家族的发祥地或望出地)、堂号(即祠堂名号或宗族支派名号,用以区别各家族或同族不同分支的标志)。(二)谱序。一般内容涉及姓氏渊源,始祖源流,家族迁徙繁衍发展经过和撰修续谱、建谱缘由:或时逢盛世,或年久未修,或遇天灾战祸人口大批流迁,或由官方安排大批迁徙,或逢家族中出了圣贤名人等原因以及修谱理论、指导思想、对后人的期望等等。续修谱除保持以前谱序外,还...
· 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1、姓氏源流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才有详细记载。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
· 撰修家谱之:家谱内容总览
据《中国家谱总目》主编、原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王鹤鸣介绍,一般家谱主要包括谱名、祖先像、目录、修谱名录、谱序、世系表、传记、祠堂、坟茔、契约、族产、字辈排行、领谱字号、家规家法、风俗礼仪、恩荣录、先儒谱论等内容。在王鹤鸣看来,家谱就是一部家族百科全书。中国古代的家谱,因为时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记录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大致看来,越到后期内容越多,越到后来记录越详,与之相适应的是,家谱的格式在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到了明清两代,家谱修撰的结构已基本定型。常见七大主要内容姓氏源流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而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
· 族谱王:新修家谱需注意哪些事项
家谱的编修一直以来都是从古至今家族中的大事,而怎么修好一本家谱给后代子孙往往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们知道从古至今,家谱一直是中华文化珍贵的组成部分之一,记录了家族的世代传承和历史变迁,代表了一种传统的家风和家训。和老家谱修编制作不同,新的家谱新建修编是一本家谱的起头,也是对家族历史的全面记录,要做的工作自然不会少,那么新编修家谱的过程中我们都要注意哪些专业事项呢?就新修家谱需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以下我们来将其具体做个整理:一、有疑则考原则编修新家谱,对家族的姓氏来源、世系、重大事件、人物生平事迹都必须记载真实、准确。凡有疑问的必须认真进行考证,查清事情产生的本源,资料出处,分析原因,使应用的资料翔实有据,真实、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目。考证是编修家谱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始至终都要注重考证工作。姓氏渊源是家族的根和源头,姓氏渊源必须准确无误。所以,家谱的头一项内容就是“姓氏考”或“姓氏源考...
· 续修家谱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家谱,作为现代人接通祖先根脉的一种独特历史图籍,已在中国传承了三千多年。2009年下半年,《孔子世家谱》完成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首次续修,这部耗时13年耗资1300多万元的家谱,修成后共有80册重125公斤,收录人数超过200万人,2005年被世界吉尼斯命名为“世界最长家谱”。现代社会续修家谱一般一套家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谱名、谱序、谱例、行辈字派和世系图。谱序是写在家谱卷首的序文,重在讲清家里的历史和每次修谱的原因及重要性等;谱例,又称凡例,主要阐述家谱的编修原则和体例;行辈字派则是族内成员用以入名并区分辈分或排行的字。“有些世家大族甚至还把家训、族训、名人事迹等也收到家谱;有些世家大族甚至还把家训、族训、名人事迹等也收到家谱中来,以此对后人起到教化的功用。但不管哪个家族,家谱中最核心的内容还在于世系图和行传。”党明德说,“翻开家谱,每个人最想了解的就是自己祖辈的姓名及世代传承情况,而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