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家谱的名称与格式

2017-11-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38
转发:0
评论:0
家谱的名称与格式,(一)家谱的名称家谱,在历史上曾有多种名称,家谱仅是其中使用较多和最具代表性的一
(一)家谱的名称

家谱,在历史上曾有多种名称,家谱仅是其中使用较多和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从古至今,家谱类文献的名称大致还有如下这些:谱、谱牒、族谱、族系录、族姓昭穆记、族志、宗谱、宗簿、宗系谱、家乘、家牒、家史、家志、家记、百家集谱、世录、世家、世本、世纪、世谱、世传、世系录、世家谱、支谱、本支世系、枝分谱、帝系、玉牒、辨宗录、偕日谱、系谱、图谱、新谱、星源集庆、列姓谱牒、血脉谱、源派谱、系叶谱、述系谱、大同谱、大成谱、大同宗谱、氏族要状、中表簿、房从谱、维城录、谱录、祖谱、联宗谱、真谱、渊源录、家世渊源录、源流考、世典、世牒、世思录、家模汇编、乡贤录、会谱德庆编、私谱、传芳集、本书、系谱、清芬志、家传簿、先德传、续香集、房谱、祠谱、坟谱、近谱、会谱、全谱、合谱、统谱、通谱、统宗谱、通宗世谱、统宗略谱、联宗统谱、总谱等等。

家谱的命名,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堂号、几修等内容,如《汾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谱》,有地名、姓氏、几修;《六修严氏家谱》,只有几修和姓氏;《黄山王氏辅德堂支谱》,有地名、姓氏、堂号;《倪氏报本堂重修家乘》,有姓氏、堂号、几修;《陇西李氏宗谱》,有地望、姓氏。还有一些家谱将由何处迁来也标在谱的名称上,如《锡山过氏浒塘派迁常支谱》,即由无锡迁至常州的过姓浒塘支派的家谱。还有一些谱名则标上具体住处,如《毗陵修善里胡氏宗谱》,标明毗陵(今江苏省武进县)修善里,以区别同县同姓家族。此外,还有一些家谱修成后,采用一些极为特殊的带有一定寓意的名称,如清代初年,句容华渚修成华氏家谱54卷后,没有按照一般惯例命名,而冠名《华氏本书》。看了此书义例,方才了解到,这个名称的意义是为了正本求源。清光绪年间,钱日煦修成家谱10 卷,命名为《吴越钱氏清芬志》,取义于两晋时期陆机《文赋》中 “诵先人之清芬”之意;民国年间,袁镛修成家谱《数典不忘》一卷,这是反《左传》中“数典忘祖”之意而命名。像这类取名方式,在家谱中并不常见,一般还是采用地名、郡望、姓氏、几修加上家谱字样来命名。
通谱类家谱简称统谱,又称会通宗谱、统宗正脉、统宗世谱等。通(统)谱是打破地域界限,把分布于国内或世界各地的同族各宗支通汇于一的宗谱。正如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年)编修的《新安黄氏统谱》的“谱例”所说,“会通之要,所以审迁派,究源流,归万殊于一本也。”明景泰二年(1451年)《新安程氏通谱序》亦载,“通谱者,会诸谱而作也”,“会者,会其源万殊而归一本也。通者,通其派一本而达之万殊也。”通谱是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社会长期和平环境和家族人口迅速繁衍而流行起来的一种规模宏大的家谱。明代凌迪知纂《万姓统谱》,旨在“联天下为一家”,以黄帝为万姓之祖,收录姓氏3700多个,就是由这种统宗世谱发展而来的。当代,杨青先生主编的《中华杨氏通谱》则试图尽其所能把世界杨姓族谱汇编为一。
 
(二)家谱的格式
 
家谱的格式在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商代甲骨家谱和青铜铭文家谱仅录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说明关系,较为简单。汉代的家谱格式大致有三种:一为横格表制,分代分格,按世代顺序排列,《史记》中有关各表就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为单位,先叙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位;三是一贯连写。汉代流传至今的两块碑文《孙叔敖碑》和《赵宽碑》是其代表。魏晋南北朝期是分行写,或连行写,每代与前代空一格,这从现存北魏薛孝通贻后券、彭城王元勰妃李媛华墓志和刘宋王朝时临澧侯刘袭的墓志就可以看出,不同的是后两块墓志不仅记述了本家世系,而且还详细记述了亲戚的谱录,这在后代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南北朝时期却是司空见惯的。唐代的家谱,大多为合谱,一般是以姓为单位排列连写。宋代以后,又开始分代分格。明、清时代的家谱,大多取法于宋代家谱,卷首列世系总表,以方便查寻,然后每人半页,依辈排列。
家谱修撰,到了明、清两代,其结构已基本定型。明、清以后至今,家谱的格式大致排列如下:
(一)谱序:即家谱的序言。有新序和旧序之分、自序和他序之别,其内容为叙述修谱缘由,本谱的修撰历史、过程与内容概要,修订年月,家族的渊源承传和迁徙经过、郡望,以往历次修谱情况及对谱学理论的认识等,目的和作用是宣扬本谱主旨,颂扬祖德,使子孙读来能敬祖向善。如果本谱是续修之作,那么除收载新写的序外,以往历次修谱的旧序(又称原序),也一并收入。有时为了增光族望,还请当时名人写序,并将以往名人为前谱所作的序也依时间先后排列收载。谱序在有的家谱中亦称“引”、“谱说”、“谱铭”、“谱券”等。谱序是了解、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
(二)题辞:大多是历代皇帝或名人为本家族或家谱所写的赞誉之词,放在显著位置,用以炫耀家世。题词仅为显赫家族所具有,不是每部家谱都有的。
(三)恩荣:也称告身、诰敕、赐谕、宸章、封典、世恩、公文、褒颂、恩荣录、恩纶录等,集中记载历代皇帝和地方官员对本家族或某些成员的褒奖和封赠文字,包括各种敕书、诏命、赐字、御制碑文、祭文,或各种匾额等,目的是通过重君恩来彰显祖德。
(四)凡例:也有的称谱例,主要是以条文形式阐明本谱的纂修原则、编写体例、收录范围、结构特点、各种著录规则,本谱中各类目的立类理由、适用范围,各种可入谱和不可入谱人物的标准,以及如何避讳等行文要求。其中心是强调家族血缘的重要性和谱书记述的真实性。内容较为丰富,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这是阅谱、识谱的入门指南。
(五)谱论:也称谱说、援古,主要是收录前代名人学者关于谱学理论的简要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阐述,其中尤以欧阳修、苏洵、朱熹、程颐、曾巩等宋代文学家论述最为普遍。也有将明、清皇帝关于修谱的谕民榜、谕民诏令等载入谱中的,作为另一种类型的谱论。在安徽、江西等地的家谱中,谱论有修谱五法、作谱五难、谱有六不书、谱例七款、作谱九戒等内容。
(六)图:明、清时代家谱的卷首,一般都有图版,其内容不完全相同,一般总具有祖庙、祖茔、祠堂以及水源或住宅四至方位图。
(七)节孝:宋代以至明、清,特别重视节孝,家族了节妇孝子,是全家族的荣耀,因此很多家谱在首卷都立节孝一章,对本族德行懿范者(如节妇、烈女、孝子)列传志行,内容包括年谱、寿序、墓志铭、祭文、行述、碑铭等。
(八)像赞:刊登始祖或著名祖先的画像,并附上赞语。正面为像,背面为像赞。将本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有的写上赞语,如“秉性忠直”、“忠悬日月”等,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熏陶后人的目的,有些还刊载一些先人遗墨。
(九)考:有疑则考。一个家族,承传几百年、千余年,自然有些事情后世不太清楚,然而修谱时又必须写上,因此只得进行考索求证。通常需要进行考证的,大抵有如下内容:姓氏来源、始祖、始迁祖、迁徙经过和原因、支派分布、某些世系、仕籍、先人科名以及祠庙、祖茔等,尤其是本支的先世考、迁徙史最为重要。也有的家谱将这些内容称之为谱镜、谱撮。
(十)世系:是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承继关系,也称世表、世系表、世系图、垂丝图、根图,这是家谱的重要内容。世系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即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欧式又称横行体,其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图。通常是以始祖或始迁祖为一世,五世为一表,满五世另起格,依次类推,即一至五世、五至九世、九至十三世、十三至十七世……,分别列表,清晰可考。苏式又称垂珠体,其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联,图表也是由右向左排列,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宝塔式,就是将世代人名像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在横线的中间。因容量有限,大家族不宜采用此法。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用纯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一人名下都有相关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卒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省纸张。采用何种方式,要因时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以宜看宜懂,内容真实,层次分明为目的。
(十一)世系录:也有的家谱称作“世序”、“世传”、“世系考”、“传实”、“行实”、“世录”、“齿录”,是对世系表的解释,即按照家族辈份、长幼顺序,记录一个人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其内容包括父名、排行、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时、享年、官职、功名、德行、葬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月日时、封诰、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无富贵外孙等,特别注重生死和血统。这是家谱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约占家谱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寻根认祖的主要依据。
(十二)派语:也称字辈,是记载族人的排行字语。封建时代的家族排行,都是有一定寓意的,字辈大多是由皇帝、名人、祖先来确定,子孙后代,一代一字作为排序。
(十三)族规家训:这是每部家谱的必载内容,是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和教化家族成员的家族法规。其内容十分广泛,基本上为修身、齐家、忠君、敬祖、互助、守法等方面。其中一部分为规约,族人必须遵守,如有违犯,则以家法制裁。另一部分为训语,主要为劝戒的内容,教人做人行事立世的道理,这部分通常称为家教。还有一部分为庙规、典制,也称家礼,为家族祭祀礼仪,如祖庙、祠堂组成,祭祀规矩、程序,冠礼、笄礼、婚丧仪式等等。这部分内容是古代伦理道德在家谱中的集中体现。
(十四)祠堂、祠产、坊墓:记载家族祠堂的建筑图案、历史与现状、规制、神位、世次、祠联、祠匾、配享、祭祀、管理,以及祠产、义庄、义田、祭田的管理和牌坊、祖茔及各房各支墓地的分布和坐向等。墓图绘制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志介绍墓主的生平和墓庐建置情况。
(十五)仕宦录:也称荐辟系、科第录,用以记载本家族历代及第入仕之人的姓名、履历、科名、政绩、功勋、著作等。
(十六)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志略等,与世系录有点相似,所不同的是世系录是本家族每个男性成员均有记载,而传记则为家族中有特殊事迹、丰功伟业、名可行世者方可入传。古代有“生不入传”的规定。传记又分为列传、内传、外传三种,列传是记录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为有懿行的女子传记,外传为有品行的出嫁女子的传记,可由后人写,也可请当时的名人写。有的按德行、孝友、烈女、仕宦等分类排列。
(十七)志:家谱中另一种比较重要的内容,大多为家族中专门数据的汇集,如科名、节孝、仕宦、宗行、宗寿、宗才、封赠、族内学校、学产、历代祖屋、祖茔、祖产分布等等。这是明、清家谱取法于史书中的“志”,即专门史而编成。
(十八)杂记:其它类目不收或遣漏的均在此处叙述,大多为本家族的一些专门资料,如男女高年、争讼、田产、茔地契约、诉讼文书等,范围很广很杂。
(十九)文献:也有称著述、艺文、文苑等,所收载的均为本家族先人的著述,其中包括各种家规、家训、家范、墓志、行状、诗、文、帖、简、奏疏等。有的是全收,有的仅开列目录。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二十)修谱姓氏: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为领衔、编纂人姓名,一为捐献经费人姓名,均列在谱末。
(二十一)五服图:五服是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色。这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而穿的五种服饰。五服是古时家族法规的重要依据,很多家谱后面附有五服图,为使族人重视和了解,不得混淆。
(二十二)余庆录:家谱修成,本册后面照例留几页空白纸,上书“余庆录”,意为子孙绵延,留有余庆。
(二十三)领谱字号:专门记载族谱的编号、总数、分发各房谱数及领谱人的名字,定期抽查,以防丢失或外传。
此外,在有些家谱中,还有一些特殊内容,如有的专设义谱,收载族内所收异姓养子、义子的世系,有的家谱收录族中重要人物年谱资料。近代一些家谱后面,有的还附有一些统计图表,如人口等。
以上所说家谱的各种目类格式,并不是每部家谱都完全具备的,家谱的详、略程度不一样,格式分、合也不一样,排列次序也不完全一样,但总体来说,基本上是按照上述次序排列的。不同家谱的内容有增有减,目类有分有合,次序有前有后,但世系图、世系表是必不可缺的,否则就不成其为“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家谱的格式
一、谱名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二、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三、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四、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五、...
· 家谱的名称、别称
家谱名称繁多,大致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称法。从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看,宋代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参考的依据作用已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且比较关注亲亲之道的提倡。家谱的编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走向民间私修。总的来看,宋元时代民间私修家谱尚未形成风气,并不普遍,而这一情形的转变主要是在明代。
· 家谱的名称、别称
家谱名称繁多,大致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称法。从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看,宋代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参考的依据作用已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且比较关注亲亲之道的提倡。家谱的编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走向民间私修。总的来看,宋元时代民间私修家谱尚未形成风气,并不普遍,而这一情形的转变主要是在明代。
· 谱牒文化与家谱的格式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1.谱名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
· 家谱的格式论
家谱的格式论一、谱名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二、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三、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四、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