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家谱的体例【一】

2017-11-1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11
转发:0
评论:0
家谱的体例【一】, 尽管中国家谱是“人自为书,家自为说”,但它还是有体例可循的。所谓家谱体例,简而

 

尽管中国家谱是“人自为书,家自为说”,但它还是有体例可循的。所谓家谱体例,简而言之,就是家谱的编写格式;具体地说,就是指谱书表现自身内容特有的、不同于其他著作的体制形式,主要包括体裁、格局结构和文字表现形式等。家谱的体例和内容有密切联系,从而又与编纂宗旨、指导思想、谱书特点等有密切关系,受其制约。家谱体例是家谱有机整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表现家谱基本面貌、体现家谱风格特征的体制形式。

一、家谱体例的演变

家谱的体例,是家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完善起来的。

先秦时期,中国家谱处于始创阶段,其时家谱的体例都非常简单,一般都只是按照世系的先后,简单地叙述宗族人名,交待人物的世系关系。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曾经指出,先秦家谱体例的基本特征是“独记世谥,其辞略”。

如我们多次提到的殷商时代的甲骨家谱——“儿氏家谱”,就是典型之例。该家谱共十三行,每行一句,行间无直线。这份家谱的体例特征是按父子、兄弟先后排列儿氏家族的十一代十四个人名。商代甲骨家谱体例如此,周代的谱牒著作《世本》的体例也大体如此。例如《世本》记载周先公世系的体例是这样的:

后稷生不窑为昭,不窑生鞠陶为穆,鞠陶生公刘为昭,公刘生庆节为穆……

这与儿氏家谱的体例结构基本一样,只是在叙述方式上,将儿氏家谱以父子、兄弟为次序换成以昭穆为次序。

汉代,中国家谱进入发展时期,家谱的体例也有新的发展。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记事范围有所扩大。汉代家谱不仅记世谥(即人名),而且记得姓的起源,不仅记字号,而且有官位者还记其官位,这样就打破了先秦家谱“独记世谥”的局限而有新的发展。第二,在表现形式上,汉代家谱邑有三种形式。据陈直先生研究,这三种形式分别是:一为横格制,分代分格顺序写;二为以姓为单位,先叙得姓的起源,再叙世系及官位,三为一贯连叙。这种家谱体例,比先秦家谱体例完整得多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体例又有新的发展。这也同样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婚姻集团的综合家谱开始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豪门士族在政治与婚姻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此时家谱的纂修宗旨是用以选官和婚姻。为适应这种修谱宗旨的需要,以一个宗族为中心,同时记载婚姻集团的世系人名、官位的综合家谱就盛行起来,这样,家谱的记事范围又有了进一步扩展。第二,在书写形式上,一般是分行写,也有的是连行写,每一代低空一格。

此时家谱总的体例特征是,纵向世系记载较略(只记祖、父、本人及子女四代),横向亲戚名位记载详(追叙每位姻亲祖、父、子三代),因此,家谱记事范围就极广。从这份家谱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体例至少有五项组成部分:宗族世系、姻亲世系、墓地、官位、承嗣。

唐代的家谱大都因战火而损毁。其家谱体例特征不得其详。陈直先生根据林宝的《元和姓纂》及欧阳修《新唐书》宗室表、宰相世系表推测,认为此时家谱形式可分为两种:一为以姓为单位鱼贯连写,一为分代分格顺写。

宋代是我国家谱体例发展最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家谱体例发展到此时已基本定型。我们知道,北宋时,政府已罢谱局,每个宗族都可自行修谱,政府不加干涉。所以许多文入学士对修谱活动都热情很高,他们不仅亲自参与修谱活动,而且亲自创制谱例,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曾肇、苏洵等。其中尤以欧阳修和苏洵影响最为深远,他们所创立的谱例,并称为“欧苏谱例”。后世修谱“动引欧、苏谱例”,因而成为私谱体例之圭臬。

欧、苏谱例,重在图表之创新,都是五世则迁的小宗谱法。每图只谱五世,五世以后,格尽另起。在形式上,欧体是横行的,每图五栏;苏体是上下直行的,每图只列五世。其实,都是《史记·三代世表》演化而成的。再具体地说,欧体五世一图,自上而下为五代世系次第,即依次为高祖之父、高祖、曾祖、祖、祢();自右而左为同辈兄弟长幼,即由大到小排列五世排满一图后,则另起一图,但第五世必须同见于第一图的末一栏和第二图的第一栏,两图共列九世。第三图由第九世到十三世构成,余此类推。

 

图片说明:苏氏谱例

苏体原则同此,但条件更严,正如潘光旦先生所说:“其五世则迁之原则,初与欧阳氏无殊。顾其方法中有不易履行亦不甚可通之二端。一曰人自为谱,世须易谱:既拘执高曾祖祢之称谓,而高以上必迁,则凡易一世,谱须重作,迁者一世,而易称谓者四世,其手续之繁复,非常人所能堪。二曰非嫡长不能作谱;大凡贤子孙始作谱,而嫡长未必贤,贤者不必为嫡长”。因此,相比而言,欧体影响更大,人们对欧体更为信奉。如颖川堂《义门陈氏族谱·凡例》说:“谱之法欧苏尚矣,但苏则散见而难稽,欧则合收而易考,自上而下直书相承见高曾祖考儿孙,由右而左横书相属见伯叔昆季,自一世至数十世,虽有亲疏远迩之不同,而昭继以穆,穆继以昭,罔不丝联绳贯,井然不紊,秩然有条,一本欧家之法也”。

 

欧苏谱例由谱序、谱例、世系图、世系录、先世考辨等五项内容构成。书写原则是,只书男与嫡妻,不书生女,不书继娶,不书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家谱的体例
尽管中国家谱是“人自为书,家自为说”,但它还是有体例可循的。所谓家谱体例,简而言之,就是家谱的编写格式;具体地说,就是指谱书表现自身内容特有的、不同于其他著作的体制形式,主要包括体裁、格局结构和文字表现形式等。家谱的体例和内容有密切联系,从而又与编纂宗旨、指导思想、谱书特点等有密切关系,受其制约。家谱体例是家谱有机整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表现家谱基本面貌、体现家谱风格特征的体制形式。一、家谱体例的演变家谱的体例,是家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完善起来的。先秦时期,中国家谱处于始创阶段,其时家谱的体例都非常简单,一般都只是按照世系的先后,简单地叙述宗族人名,交待人物的世系关系。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曾经指出,先秦家谱体例的基本特征是“独记世谥,其辞略”。如我们多次提到的殷商时代的甲骨家谱——“儿氏家谱”,就是典型之例。该家谱共十三行,每行一句,行间无直线。...
· 家谱的体例
卷帙浩繁的中国家谱,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家世记录而流传于世,尽管有“人自为书,家自为说”的说法,但它还是有规律、有体例的。所谓家谱的体例,就是指家谱的编写格式,即如何合理地将家谱所记载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排例起来,以充分表现其自身特点。这些方式或方法,主要包括文字组织形式、图表组织形式以及全收的整体格局和结构形式。家谱的体例,是家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并完善的。汉代以前,由于中国家谱处于草创时期,其体例自然相当简单,一般都只是按照世系的先后,简略地叙述家族的人名,交待人物之间的世次关系,所以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说,先秦家谱体例的基本特征是“独记世谥,其辞略”。汉代,中国家谱进入全而发展时期,家谱的体例也开始有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记事范围有所扩大。汉代家谱不仅记人名(即世谥),而且记得姓的起源;不仅记字号,而且有官位者还记其官位。第二,在表现形...
· 家谱的体例(五)
15、坟茔(yíng)用以记载家族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常以图、记、志的形式出现。家谱之所以要列“坟茔”,原因在于“坟墓所以藏祖宗之形骸,为子孙根本之地也”,为防备“时远世迁,桑田沧海,城郭且为之蚯墟,祖坟淹没”,便“于各传内书某山某向,而坟墓后复为绘图,葬穴冢数,了若指掌,使后人易于稽考”。如湖南《韶山毛氏族谱》中即载有坟茔图多幅。《新建程氏宗谱》也载有“墓图、祖茔图”十幅。有些宗族甚至专门修撰有《坟谱》,如湖南攸邑《张氏倡修上世坟谱》即是如此。图片:林氏族谱坟茔图图片说明:山阴萧氏家乘中的彩色坟茔图图片说明:汪氏振绮堂宗谱坟茔图坟图、墓图、坟山图主要记载墓地四至、形胜、墓位等形状;坟墓记是记载墓地和墓祭情况的记叙文字,墓地志、坟茔志则包含图和记的内容,往往还记录墓田、墓地树木、坟山的买卖契据等。由于祖墓与公共坟地对家族的内部凝聚力具有重...
· 家谱的体例(六)
18、领谱字号古代的家谱只允许在家族内部收藏,严禁随便外传。为了确保族人能够悉心收藏,不遗失,不外传,家谱修成以后,每部家谱都编定一个特定的号码,各房的领谱人按号码领取家谱,称为领谱字号。领谱字号就是家谱的编号,与此相对应,家谱上还记载着印谱的总数、分发各房谱数及领谱人的姓名等内容。由于领谱字号具有惟一性,一旦出现外传或损坏,就能清楚地找到责任人,同时,领谱字号也能有效地防止外族的人伪造家谱,冒认宗亲。领谱字号有的套用现成的字书如《千字文》,也有的自己编写。如《铜鼓邱氏重修族谱》规定的领谱字号为:“圣人在上,天地合德,日月同光。云蒸霞蔚,凤起龙骧。政昭四海,恩善万方。舆图巩固,家国平康。宏猷炳焕,至治馨香。伦明学校,业务农桑。亲贤乐利,集瑞呈祥。咸敦礼让,屡兆丰穰。”又如《义门陈氏族谱》的领谱字号是:天地元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胜致雨,...
· 家谱的体例(三)
5.谱论谱论又称谱学论略、谱说等,专门收录古代经典中有关家谱的论述及先贤有关谱论、谱说、谱议的篇章语录,主要是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阐释。其中以欧阳修、苏洵等谱学名家和朱熹、程颐、曾巩、张载等理学名家的语录最为常见。如张载提出的家谱可以“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古人亦鲜有不知来处者。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这些思想正是家谱得以滋生发展的温床。6、像赞家谱中一般都绘有家族祖先和历代英贤的画像,并配有押韵的赞词,通常正面是画像,背面是赞词。家谱中设置先贤画像和赞词,主要是为了让后世子孙了解先人的功绩,培养后世子孙对先贤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有夸耀家族门望的目的。家谱中的画像一般数量有限,大多为三五幅,常见的是得姓始祖、始迁祖和家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