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清代民间严谨家规、族规:干本分活,行狭义事,做正直人

2017-11-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9
转发:0
评论:0
清代民间严谨家规、族规:干本分活,行狭义事,做正直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十二月,四川南部县程姓人家祖上关于家规的遗嘱 宣统二年(

道光十七年(1837年)十二月,四川南部县程姓人家祖上关于家规的遗嘱

 

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南部县黄金垭乡赵子重等关于订立族规的禀文(局部)

 

在清代四川南部县衙档案中,有一批民间家规和族规的档案,有两件比较有代表性。一件是一位程姓人家祖上的遗嘱。这份遗嘱订立于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十二月,距今已近180年。遗嘱明确了该家庭成员务必遵守的十二条家规。立遗嘱者为了让后代更好地理解其良苦用心,在有的条款后面还加了补充说明。主要内容如下:

 

 

1、田地既已闸分,不许争强论弱(谚云:“好儿不吃分家饭”“吃亏者是福”。此语俗而理真,尔等谨记谨记)。

 

2、教子当以耕读为本,不要参房充役(参房充役必坏心术,当时虽荣,受报必速。尔等试看今之在衙门中者)。

 

3、处兄弟要公平,诫妇子要洁白(公平则和气致祥,洁白则家声端淑。今人不公平者,阋墙者有之,忿争者有之;不洁白则攘邻鸡者有之,盗同舍器物者有之,尔等尤宜儆戒)。

 

4、居家要勤俭,为人要正直(勤俭则渐渐富足,正直则人人敬畏)。

 

5、妇女不许朝山烧香,不许赴会看戏,非内亲不许宴饮往来(神庙乃洁净地方,会场是繁华处所,俱非妇女所宜。至于宴饮即属内亲,亦不宜久留)。

 

6、田产事业,祖父缔造艰难。尔等须当珍守,亲自耕种,切勿轻易佃当。

 

7、山中树木,祖父培育有年。尔等尤宜爱惜,视为甘棠,切勿肆行斫伐。

 

8、不许闲游场市,耽误正业(俗云“无事赶场小涉财”,此语可为针砭)。

 

9、不许借贷请会,以免自累(俗云“拉账要忍,还账要狠”,此语亲切有味)。

 

10、弟兄不许拨借银钱(非是不叫借换,但见你们弟兄间多不直道,唯恐为银钱致伤和气)。

 

11、赌钱上年既已禁戒,尔等更宜体验。

 

12、尔等兄弟六人,虽实两母,谊本一源。须当念同胞同气,切勿少长相凌。

从遗嘱的字里行间和与此相关的其他不完整的档案资料,可以大致了解到,这位程姓立遗嘱者,前妻早年去世后曾再度续弦,他与两任妻子共生育了6个儿子。由于同父异母的兄弟6人相处并不十分融洽,其父担心撒手人寰后,发生兄弟不睦、家门不幸的事件。于是,在弥留之际,将家中的田地等财产进行了分割,并口述遗嘱,订立家规,请证人记录在案。

 

另一件是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南部县黄金垭乡赵子重等人关于拟订赵氏家族族规的禀文。禀文中所列族规共四条:

 

 

一戒不孝父母,不和弟兄,侮慢尊长,大乖伦常;

二戒上蒸下淫,嫖人妻女,赌博闲游,引诱少年;

三戒结盟拈香,妄入邪教,恃势凌人,贻祸宗族;

四戒偷窃非为,入房当差,刁唆是非,受害一方。

上述族规主要从四个大的方面,对本族人的行为规范作了禁止性的规定。从相关档案中可以看出,赵氏家族当时制订族规的初衷是因为该家族一度是当地的望族,有过辉煌的历史。由于近年来“伦理失序,家规不振,致使天心厌弃,罚以孤贫”,为了“维系族风,永志不朽,特就世俗所习犯而易守者,邀请合族重订族规,约为四则”。这样,本族各家可根据族规的主要内容,结合各自家庭的一些具体情况,再拟订详细的家规。

 

以上家规与族规分别要求家人和族人做到:不争强论弱,要具有吃亏者是福的雅量;要以耕读为本,不要参房充役(指到衙门中充当心术不正的衙役);要和气致祥,端淑家声;居家勤俭,为人正直;对山中树木,切勿肆行斫伐;不许闲游场市,耽误正业;要孝敬父母,和睦弟兄;不得嫖人妻女,赌博闲游;不得恃强凌弱,挑唆是非;不得妄入邪教,贻祸宗族等。这些规定,对于维系家庭与家族的和睦,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不过,有些条款对于女性家庭成员,显然属于歧视性的规定,如“妇女不许朝山烧香,不许赴会看戏,非内亲不许宴饮往来。”还有的条款显得过于保守和呆板,如:“不许借贷请会(“请会”指集资筹款),以免自累”“弟兄不许拨借银钱”等。当然,这些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家庭的特殊情况有密切关系。

 

实际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规、家教和家风的教育与传承,《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中无不彰显出家规、家教和家风的传统文化精华。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族的规矩就是家规和族规,家规和族规形成了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传承的风尚。家规,最初是在达官贵人的封建大家庭和家族中推行,如司马光的《家范》流传于仕宦之家,南宋宰相赵鼎,令其子孙各录一本以为永远之法。朱熹也曾制订了一套烦琐的家庭礼制和礼仪规范,同时还强调不论男女,均在幼童时必须读《孝经》《论语》之类的书。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家规、家教和家风,有的得以流传后世,成为今人学习借鉴的典范。

 

家规和族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修身齐家,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树立良好的家风,继承好的家规和族规,值得大力弘扬。细读档案中这些朴实的家规与族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我们定能从中寻找并提炼出对当今社会具有启迪意义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朝鲜闵妃:一个不安于只是做只守本分的女人
朝鲜闵妃出身于朝鲜王朝的一个名门望族,但是后来这个家族开始没落。闵妃幼年时家境十分窘迫,但她从小就勤于学习熟读各种书目,而这些为她以后参与政治提供了条件。后来在府大夫人闵氏的关照推荐下,她成为了国王李熙的新任王妃,被称为闵妃。而由于李熙沉湎女色,对闵妃甚是冷落。闵妃便在这段时间里不断的学习,阅读书籍,她还熟读中国儒家经典以及中国古籍,对一些中国名著视若珠宝。由于喜爱读书,闵妃聪明伶俐,对于政治也颇有见地。并且闵妃也很善于做人,她待人礼貌,尽心服侍赵大妃,积累了许多人脉,这些也为她以后从政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条件与功底。不仅如此,由于闵妃的聪明才智,终于在被冷落三年后得到了高宗的赏识与宠爱。网络配图当时,由于朝鲜的实际掌权者大院君实行政治,并且为了防止起义与国民外逃而实行锁国政策,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闵妃便趁此机会靠自己的智慧,使计逼退了大院君,将自己的家族势力安插在朝廷里,再加上高宗的软弱,...
· 民间艺人吉干臣
简要介绍:吉干臣(1892~1976)民间艺人。南京人。20岁开始自学挑花技艺,28岁起公开操业,为云锦生产厂家挑花结本。其挑花技艺娴熟,倒花、拼花运用自如,对织物组织、织造也有较深研究。解放后,对传统品种的恢复,新品种的设计试制,在技术上做出了较大贡献。如江苏大宗出口的天鹅绒毯,就是在他研究指导下,运用传统品种彩花绒织造技艺,首先研制成功。他改革了挑花绷,使云锦挑花简便易学,更加精确严密。著有《云锦挑花结本基本方法》一书,是研究我国古代丝织提花技术的重要资料。是江苏省第三届人大代表。人物轶事:参加国庆10周年庆典吉干臣,生于1893年,卒于1976年,他的一生都与云锦息息相关,被称为中国“最后的云锦艺人”。资料显示,正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锦工艺,在解放初期一度濒临失传。1954年,为了抢救云锦工艺,南京市政府在民间“挖掘”出两位身怀绝技的云锦艺人参与研究,吉干臣便是其中的一位。当...
· 民间故事:找个结巴做师爷
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一个民间故事,故事发生在清朝,赶紧来看看吧。清朝康熙年间,京城穆老将军的大儿子穆显珂考中了进士。穆大公子想着自己出身名门,总归高官厚禄不用愁,不料只是补了个知县的缺,被吏部派去穷苦的广西柳城任职。穆显珂很不高兴,去找父亲想办法,却被穆老将军骂了个狗血喷头,要他好好治理一方、惠及黎民才是。穆显珂脾气暴躁,一跺脚,一卷铺盖,走了。到了柳城,穆显珂发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他听不懂当地方言,成了聋子哑巴!第二天一大早,县衙刚好有人来告状。在大堂上,穆显珂那一口京腔京调谁也听不懂,下面的人面面相觑。情急之下,只好让师爷一边用当地方言问,一边把问的话写在纸上,然后他再把话写在纸上传给师爷。一个简简单单的借债纠纷案子,竟然用了两个时辰才审完。穆显珂退堂时,那些老百姓对他笑着指指点点,纷纷摇头。穆显珂心想:不行,必须找个翻译才成。可是他找来找去,也没找到一个能听懂北方话的当地人。...
· 当太监们干不动活时他们去了哪里?
在中国古代,太监差不多是最最受歧视的职业了。在常人眼中,他们心里不正常,最关键的是身体“残缺”。在此要说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太监也是有尊严的。太监在宫里给人当奴才,挨打挨骂是难免的。别看魏忠贤、安德海、李莲英等人位高权重,其实发达前也饱受歧视,老太监们动不动对他们拳脚相加。虽然历史上出国像高力士、郑和、魏忠贤这样的太监,但大多数生活在最底层。在太监生活的年代,不怕有活干,就怕没活干。有活干时,才能凸显太监的价值,当太监老时或者生病时,就是没活干的时候,意味着要被赶出宫。太监被赶出宫的下场很惨,他们长期生活在深宫中,对外界的人情世故不懂,没有生存能力。回老家种地没力气,还被村里人笑话。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廷自己就说出宫回老家种地时,常有人在背后讥笑他,实在受不了就跑回北京城,跟一堆老太监一起生活。当溥仪宣布太监们要被赶出宫时,很多人直接上吊自杀,因为宫外的生活太可怕。一般来说,太监不能死在...
· 赵匡胤——有活干就是机会
柴荣刚当上皇帝一个月,北汉就跟契丹联合起来进攻,想要一起把刚刚兴起的后周吞吃掉。北汉就是刘崇成立的汉。郭威废掉了刘赟,后来又截杀了他。刘崇不甘心他们刘家的江山被郭威所占,也想为儿子报仇,于是就在太原自立为帝,占据河东十几个州,继续沿用后汉的乾祐年号,历史上叫做北汉。实际上这刘崇也很聪明,郭威活着的时候,他明白自己不是郭威的对手,一直不敢轻举妄动,且又依附了契丹,做个依靠,伺机报仇夺国。今见郭威驾崩,他的义子柴荣即位,就感觉机会终于来了。他想:“郭威我是斗不过,难道你的义子也那么厉害,我也斗不过吗?今番我一定要夺回我们刘家的江山!”那契丹国早就垂涎着中原的土地和财产,五代第三代的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甘当契丹“儿皇帝”,并将今天北京一带的“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契丹在石敬瑭死后,兵进中原,但最终未站住脚。十几年过去了,契丹野不心死,因此和北汉一拍即合。然而,他们不知道,柴荣同样不好欺负,何况柴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