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家谱编撰常识

2017-10-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69
转发:0
评论:0
家谱编撰常识,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与正史、方志并称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瑰宝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一、家谱的起源    

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乃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    

二、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形式有多种。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人们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的。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三、家谱的内容和作用    

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血统的证明,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的,其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系的说明。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到了宋代,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更加兴盛,这时的家谱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发挥作用,其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谱经常被反复修撰,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到了明清两代,家谱修撰的结构已基本定型,流传到现在的家谱也极为丰富。    

当代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世系图,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

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

第三部分为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份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份清楚,乡间名之为“排辈”,实则是排资论辈的意思。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时,必须以预定的某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这个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个辈数层次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四、家谱体例     

一部家谱的体例通常包括:谱名、谱序、题辞、凡例、谱论、图、像赞、考、宗规家训、派语、世系、世系录、传记、恩荣、仕宦录、节孝、祠堂、坟茔、族产、契约、艺文、余庆录、领谱字号等。 上述家谱各种体例,并不是每部家谱都完全具备的,由于时代、地区、家族的差异,所修家谱的详略程度不会完全一样,其余诸如格式分合、排列次序也不完全一致,但总体来说,基本上还是按照上述次序排列的。

五、后记与附录 

此外,在有些家谱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内容,如某些家谱专设义谱一类,收载族内各支所收异姓养子、义子的世系。有些家谱中收录有家族中重要人物的年谱资料等。还有些家谱则在谱末专辟“修谱志”、“附记”等篇章,专门记述本次修谱的经历和遇到的问题等。也有的家谱会注明修谱时的收支账目。近代一些家谱后面,有的还附有一些统计图表,如人口等。 

六、修谱主要流程    

修谱流程通常为:筹备修谱委员会、调查登记族人信息(入谱登记表)、筹集资金、寻求合作单位编排制作家谱、校对家谱样稿、印刷家谱、圆谱庆典(发谱)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3.1、家谱编撰的体例
简要介绍:家族是与您有血缘关系的族人所形成的家庭组织,家谱是记载这个大家庭的家族传承、迁徙、荣辱兴衰的一本百科全书。家谱的世系表记录着这个家族的传承顺序、家谱记录着重要人物事迹等,家谱的体例自宋以来已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模式。明谱在因袭欧苏谱例的同时,增加了“志”“图”“考”“录”等项新内容,这是明修宗谱进一步吸收正史和地方志编纂学上成果的重要体现。明代宗谱体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纲目体,以纲统目;二是条目体,一事一目,互助统辖;三是纲目与条目的混合体。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体例的变化与内容丰富是此前谱牒所少有的。正德元年所纂《余氏会通谱》内容包括新旧序、跋、辨、图、外传、外纪图、世系图、茔域图、卷末跋、后序。《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内容已较全面,包括序、凡例、列士、金氏本国、世系、事略、行实、行状、墓志铭、杂著、记、诗、赞、规约。嘉靖十八年许璞、许汉纂《许氏统宗...
· 家谱研究-谱牒编撰源流
谱牒编撰源流--------------------------------------------------------------------------------中国的谱牒之学,起源很早,大概殷商时期就已萌芽,正式出现应在周代,但最初它只是帝王诸候们的专利,随后才出现一些贵族的私谱。两汉之际已存在官谱之分。魏晋门阀士族制度的发展,世系、门第、姓氏成为取士的重要标准,官府谱牒成为鉴别民贵贱的依据,世家大族修撰私谱也更加盛行,因为私谱乃官谱之基础。汉末至南北朝战乱时期,谱传曾大量遗失,不过政府时也颇为重视。东晋孝武帝时,贾弼曾撰写《姓氏薄状》,世称贾氏谱学。南朝梁武帝时,王僧儒依据贾氏旧本,改撰《十八州谱》,是为王氏谱学。北魏太和年间,孝武帝曾诏谕诸郡,要求各立本土姓族,按门第贵贱,依次选拔举荐。隋唐时期,由于科举制的兴起,门阀制有所冲淡。这时产生的三种氏族谱志:《贞观氏族志》、《姓...
· 1.2、家谱起源及编撰家谱的意义
简要介绍: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若从人与群体联系观念形成的角度考察,起源相当久远。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前,血缘关系是人类群体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纽带。浑然的原始群,开始分为若干小群,而且演进愈深,分析愈细,辨别亲疏的族群观念也随之产生,“故人之相仁遇也,始于知生我之母。知有母,则知有与我同母之人焉。由此而推之,则知有母之母焉;又知与有母同母之人焉。亲族之关系,盖由此而P也。”这也就是后来作为家谱核心和基本内容世系的萌芽。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若从人与群体联系观念形成的角度考察,起源相当久远。现在人类学研究的成果已经表明: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前,血缘关系是人类群体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纽带。人类最初出现的群体是“榛榛颉⑷壕酉处”的原始群,此时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纯是浑然之群。按照古人类研究得出的结论:在人类存在的三百多万年历史中,约有二百九十万年是处在原始群时期,到...
· 家谱研究-编撰续修家谱公开信
关于编撰续修徐氏家谱的公开信尊敬的同族宗亲台鉴:盖闻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则兴衰不明,族无谱则世系无序;雁过留影,人过留名,黎民百姓,谱著名迹。为人功德,平凡实绩,留给后人,不白涉世;为人不能无姓,为姓不能无谱,为谱不能无名,为名不能不留。家谱是“皮”,平民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常人不能名垂青史,但可以归根家谱。编撰续修家谱,就是要让所有宗亲都有姓有名,流芳百世。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谱,引领同姓宗亲寻根问祖,专为黎民百姓树碑立传,是子孙的根系所在;没有家谱,寻根问祖缘木求鱼;没有家谱,追根溯源无本之木。我族历史悠久,人丁兴旺,世益弥远,族益滋大,人益滋繁。长幼尊卑,不识伦次;宗亲觌面,每多不识;同姓为婚,忽视优育;族内同名,不计其数;迁徙外地,不知所处,盖由家中无家谱所致。家谱历史,文化深厚。此谱一续,世数相质;尊卑少长,有条不紊;族人功德,一一著...
· 4.2、家谱编撰的程序流程
简要介绍:正在编辑编辑步骤一次修谱,重点是编辑,关键也是编辑。编辑应该是有一个班子的:主编一人,副主编若干,编辑若干。担任编辑,特别是担任主编的人,应该在古汉语、文笔、民间习俗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主编是编辑的核心,他应该负责全盘编辑工作,对各位编辑作出分工,对整本谱要构思一个整体思路,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和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1、通读老谱。首先要对老谱,特别是上一届老谱要仔细地阅读,摸清楚老谱的格式、风格,对本族的历史源流和支派世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绘制世系图。也就是将上一届老谱上所载的人员按辈份全部画到纸上,一辈一辈用线连起来。这项工作比较浩繁,但也很重要。因为你只有画完了世系图你才可能对老谱所载人员的房份、辈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你在普查时不会遗漏人员。画图用的是一卷很大的绘图纸,画很多横线分若干格(老谱有多少辈就分多少格),每格(横行)都写上这样的字辈;小方框中左边的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