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传统美德,孝是什么?

2017-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56
转发:0
评论:0
传统美德,孝是什么?, 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 “孝”字是会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老是

 

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

 

“孝”字是会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为“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是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上一代念念想着要如何栽培下一代,才能对父母、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教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孩子是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

 

行孝不能等

 

行孝,一定要即时去做,内心会觉得很充实、很踏实。我有一位结拜大哥,他比我大一轮(十二岁)。我曾经跟他分享,行孝是最快乐的,他听了也很认同。他的母亲在这十多年来,身体一直不好,所以他推辞了很多应酬,只要一有空就赶快回家陪母亲。如此做了十多年,内心很欢喜。他的母亲前年往生了,当他母亲往生之后,他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他说这十多年的抉择是正确的,假如这十多年来把陪伴母亲的时间用于应酬,他一定会觉得很遗憾。

 

学会拒绝

 

很多朋友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是借口。任何事只要我们有心,就能做得很好。人与人的交往当中,有一个功课一定要学,就是学会拒绝,不必要的应酬要能推辞,把时间用来做人生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拒绝当中有两张王牌很好用,一张是父母。当朋友要找你去喝酒或吃宵夜,这会耗时又伤身。这时你只要告诉他:“我已经答应要到母亲那里吃饭,今天很抱歉,我不能跟你去了。”你这样一说,可能他会想,我都已经半年没有回父母家吃饭了,会把他的孝心唤醒。当你说要回去看父母,一般人不会再强迫你。第二张王牌是妻儿。假如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就告诉他:“我已经答应儿子,今天回家要讲两个德育故事给他听,对孩子要言出必行,不可妄语谎言,所以不好意思,我得回去了。”朋友就不会强迫你了。

 

若他还是要强迫你,怎么办?这样的朋友确实不通情达理,而对朋友应该要懂得取舍。“君子之交淡如水”,何以淡?此淡中有真味。朋友跟朋友相交都建立在道义、情义之上,他一定能体会到你有很多本分之事要尽责任,所以绝对不会每天跟你黏腻在一起。可能晚上七、八点时,他会提醒你赶快回家吃饭,这样才有家庭气氛;赶快回去看看父母,多尽一些孝心。而“小人之交甜如蜜”,甜如蜜就好像黏在一起分不开,为何会如此亲密?因为他有目的,他可能看上你口袋里的钱,或者看上你有哪些社会关系,一旦跟你接触,他就能得到这些好处。所以,当他还未得到利益之前,他就每天陪着你,甚至到三更半夜都在所不辞。等哪一天你答应了,钱给他了,他立刻会变成另一个模样。所以,选择朋友要非常谨慎,行孝一定要懂得珍惜时间。

 

孝悌是传家法宝

 

我的结拜大哥对他母亲的孝行,也给下一代塑造了好榜样。他常常回家陪母亲,而他的兄弟姊妹也如是,所以家里非常热闹,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感也很好。他母亲出殡的那一天,我也到灵堂行礼。我发现一件事,他们兄弟姊妹的孩子,其气质、素质都很好,不但学历高,对人的态度也很谦恭。所以,什么是传家最好的教诲?孝与悌,就是兄友弟恭。为人父母懂得以身作则,在下一代的心目中,就会树立很好的学习榜样。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父母要懂得用慈爱、智慧来教导下一代,孩子也要知道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孝道,如此能让父子这一伦发展得和谐圆满。为人能顶天立地,人格健全,除了要听父母的教诲之外,还需要一位很重要的人物来教导,就是老师。中华文化最重视的就是孝道与师道,在古代,父母过世要守丧三年,而老师过世也要心丧三年。我们从丧礼中体会到,古人对于老师的态度非常恭敬,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生育、养育我们,给了我们身命;老师用智慧引导我们,给了我们慧命(智慧的生命)。父母跟老师的恩德是我们一生都应当铭记的,对于父母与老师都应当孝敬奉养。

 

孝心是教出来的

 

有哪些善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一定要从小引导?“孝”。中国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是孝为先导,百善皆随之,孝是德之根本。孔夫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人的孝心是教出来的。

 

当孩子有孝心时,行为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弟子规》说“父母呼,应勿缓”,有孝心的孩子听到父母的呼唤,就会很恭敬的听从父母的意见。对父母讲话能恭敬,此态度一旦内化,以后面对长辈讲话也会恭敬。《弟子规》说“冬则温,夏则”,有孝心的孩子懂得关怀、体恤父母,此孝心慢慢内化,就能对其他长者甚至于所有的亲人,都能做到关怀、体恤。有孝心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也会爱护,因为“身有伤,贻亲忧”。所以,孩子的关怀心、细心是从对父母的这份孝心开始培养的。

 

我们中心有个孩子感冒了,他在日记上写到:“今天我感冒了,我很难过,不是因为我感冒很痛苦,而是我感冒就是不孝,因为身有伤,贻亲忧。”有孝心的孩子会不会有摧残自己身体的坏习惯?不会,他会自爱自重。

 

“德有伤,贻亲羞”,孩子有孝心,就会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会让父母丢脸。我从小最怕听到一句话,就是怕别人骂我:“你真没家教!”所以,什么坏事都不敢做,深怕丢父母的脸。当一个人的孝心生起,其善行自然随之,所以教孝特别重要,孝不可不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华传统美德之行孝
养育之恩如天厚,百善孝当先,孝敬父母为中华众多美德之首!孝道是古老的“东方文明”之本,中国人视孝道为人格、家庭和睦、国家安康之本。“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重视和倡导孝悌,认为孝悌为修齐治平之基础,为行仁之开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恩情如三春晖,儿女却难报答于万一啊!俗语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们在父母无私的呵护、关爱中渐渐长大,父母却在一天天变老,白发皱纹当是儿女心中的怜,病痛缠身应是儿女心中的忧啊!实行孝道,要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迫切心和“父母给了我生命,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的感恩心,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亲恩。养父母之身:《论语》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供给父母,竭力侍奉,使父母不匮乏。东汉时期社会混乱,盗贼四起,有个人叫江革,他年幼丧父,背母逃难时,多次遇到盗贼要抢夺他,江革在盗贼面前哭诉“我有老母需要奉养”,盗贼被他的孝心感动,就不忍心伤...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孝
一、虞舜耕田尧、舜、禹是中华民族上古时代著名的三位帝王,他们均因德行至大而受四方举荐登上帝位。这其中,舜因“至孝”而感动天地,被尧帝选中为继承人,他的故事也被列为历代孝行故事之首。舜即位之后国号为“虞”,故历史上称他为“虞舜”。虞舜,本姓姚,名重华。父亲叫“瞽叟”,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很顽固,对舜相当不好。舜的母亲叫“握登”,非常贤良,但在舜小时候就不幸过世了。之后父亲再娶,后母是一个没有妇德的人。生了弟弟“象”以后,不但父亲偏爱后母和弟弟,而且他们三个人经常联合起来欺负舜。但舜对父母始终非常孝顺,即使在父亲、后母和弟弟都将他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的情形下,仍然恭敬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竭尽全力使家庭温馨和睦,与他们共享天伦之乐。虽然这其中经历了种种艰辛曲折,但舜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小时候,舜受到父母的责难,心中所想的第一个念头是:“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会让他们生气!”于...
· 中华传统美德·孝顺:孝女曹娥
提起端午,大家都不一而同的想起了大诗人屈原,或者楚国名将伍子胥,但是在浙江上虞一带,却流传着端午祭曹娥的故事---曹娥是人名,现在也是地名,不管如何,曹娥这个古老的名字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奔腾不息的母亲河曹娥江向人们讲述着远古帝王舜和汉女曹娥的故事,江旁的江南第一庙,曹娥庙就是为旌表孝女曹娥而建的标志建筑,享誉江南。曹娥(公元130年-143年),女,会稽曹家堡人,从小没了母亲,父女相依为命,她是一个十分听话懂事的孩子,敬老爱幼,勤劳淳朴,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当家,深得邻里的喜爱。父亲曹盱是一位巫师,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在迎潮神的活动中,不幸落入水中。这天风急浪高,滔滔江水一下把他吞没了。曹娥得知消息后,赶到江边,哭着呼喊自己的父亲。但父亲不见踪影,回答她的只有呜呜的风声,哗哗的浪潮声。之后,她快步跑回家去,一会儿,提了一篮香瓜飞快地回到江边。曹娥向一位打鱼的...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孝(3)
七、汉文尝药汉文帝,姓刘名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兴礼仪,爱民如子,注重发展农业,到了播种的时候,亲自带领大臣到乡下耕地、播种,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身为皇帝,汉文帝不但非常虚心,而且知错就改。他在位期间,没有建新宫殿,把省下的钱都用来照顾孤儿和老人。因为他治国有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贤明的皇帝,故与汉景帝一起被誉为“文景之治”。汉文帝不仅治国有方,而且天性孝顺,他的母亲薄太后曾经病了整整三年,汉文帝为此心忧如焚。虽然贵为天下之尊,奴婢成群,但他却亲自侍奉母亲,早晚毫无倦怠,每次端药他都要亲自尝一尝后再给母亲喝,而且总是和颜悦色地安慰母亲,用亲情为她解忧,把母亲照顾得非常周到。甚至夜间睡觉的时候,汉文帝都衣不解带,可见他的至孝之心。言教不能令人折服,唯有身教才能摄于无形。这个故事说明,孝不分贫贱,不分富贵。只要你有心,每一个人都可以恪尽职...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孝(2)
四、闵损芦衣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丝絮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也感觉不到冷,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一件芦花充填的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但在这鲜明的差别中,子骞却从来没有一点怨言。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的芦衣哪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他不但双手被冻僵了,嘴唇也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的身体剧烈的抖动了一下,一失手,缰绳脱落了,马车跟着震动起来。因为子骞驾车的技术一向很好,今天却大失水准,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被猛的一晃,就非常生气的抽了他一鞭子。这一抽不打紧,子骞的衣服被抽破了,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见状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