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编修家谱切忌冒认祖宗成笑谈

2017-08-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24
转发:0
评论:0
编修家谱切忌冒认祖宗成笑谈,尊祖敬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翻阅古籍,我们可以发现有不少人物的祖上都是名


尊祖敬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翻阅古籍,我们可以发现有不少人物的祖上都是名人,却没有凭据说明。在民间的家谱记录中,也存在“王公贵族,枝繁叶茂;农人庶民,名号绝踪”的怪现象。

为了炫耀家族的在历史上的社会地位,以贫寒卑贱的先祖为耻,故意伪造世系冒认名人、贵人、名门、望族为衣宗,从而弃祖、辱宗之事,屡见不鲜,被后人察觉后往往成为笑谈。

冒认祖宗这种事,做得影响力最大的是刘邦。众所周知,他原本是沛县泗水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亭长,出身低微。他当了皇帝后,竟然拐弯抹角把自己的家谱续成了炎帝之后。老百姓一看,皇帝都这么干,大家当然可以效法。于是,几乎所有的家谱,往上数祖先必定是名人,因为普通人根本就没有家谱传下来。

南朝的开国皇帝大多出身寒门,祖上信息早已无从考查。但是东汉政府采用“察举”、九品中正制等方式来选拔人才,形成了森严的社会等级观念和制度。中上层阶级为了保证自己的家族利益不被冒充之人侵犯,都非常重视家谱的撰修,形成中国谱牒史上公私修谱的第一个高潮。

南朝梁时的侯景,原是北魏一个戍边的小兵。后来因为有战功,当上了将军,归附梁,后又起兵叛乱,曾一度自立为帝。他的左仆射王伟奏请设立七庙,侯景说不记得他祖上的信息,只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侯标。这时候,王伟就为侯景杜撰世系,以汉朝侯霸为始祖,以晋代名士侯瑾为七世祖。

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他们的祖辈默默无名,称帝后都冒充汉相萧何之后,且杜撰称西汉御使大夫萧望之为萧何七世孙,萧道成为萧望之十八世孙,萧衍为萧道成族侄。现经史学界考证,已确认萧道成、萧衍这俩支世系都是假世系。

为了避开不体面的祖先,有人竟然更换世系,冒认他人的祖先为祖。如宋徽宗时的权相蔡京,他和累官至端明殿学士的蔡襄,都是福建仙游人,俩人本不同宗。但由于蔡襄比蔡京先出仕,蔡京就攀附蔡襄,尊称蔡襄为族兄,而冒认蔡襄的先祖。后来,蔡京与童贯等被世人并称六贼,恶名远扬,为世人所不齿,其后亦引以为耻,竟干脆冒认蔡襄为祖先。

以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得名的宋初诗人林和靖,隐居杭州西湖的孤山,种种梅花,养养仙鹤,终生未娶,世人称他“梅妻鹤子”。到了宋末,有个叫林洪的人,自称是林逋的第七世孙,结果被南宋词人姜夔作诗嘲笑“和靖当年不娶妻,为何七世有孙儿?想君自是闲花草,不是孤山梅树枝。”将冒充者骂为杂种,可谓尖刻,被传为笑谈。

其实老百姓冒认祖宗这些事,除了如阿Q般“我祖上比你阔多了”的心理优越感需要,还有一些不得已的理由。

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表示,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家谱只能“官修”,也就是说,只有帝王将相、名臣才有资格修家谱。普通人如果要修家谱,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属于“犯上”。

宋代以后,民间言论开放,普通人才开始修家谱。因为中间多年文献断档,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祖上到底是谁,只能根据自己大概来自哪里,和哪个同姓官员的某一支重合,就直接跳过去了连接上了。

如果家谱是这么来的,那它还可信吗?袁义达说,家谱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信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保留几千年的家族文化。这种信仰,也是对祖宗的敬畏,让人有根有源,知道自己从哪儿来。

(内容来自网络 族谱网整理发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家谱编修实务(接)
家谱编修实务【之十一】校对与修改当前,修谱事业如雨后春笋,欣欣向荣。修谱者多数是退休人员,半路出家,不懂谱事,晚年奉献,“老来学皮匠,一学就像样”,任劳任怨,精神可嘉,功不可没。但是,成绩的后面还存在一些错误缺点,值得注意。特别是校对失误与繁简字体互换,有些谱改繁为简,有些谱改简为繁,错讹百出,不可卒读。兹据2003年出版的三部新谱为例,文字错讹,举例如下:一、属于繁简字体互换造成错误的。如“西瀛Y”、“八潭Y”,此处“里”为地名,与里程、里弄、里社、几里路之“里”,原本如此,读音平声。翻成“Y”(e)外之“Y”,可简化为“里”,假借,读仄声。地名“里”,不能翻成“Y”。如“岁次辛h”,地支“子丑寅卯”之“丑”,原本如此,无繁简之别,今某谱以“h”代“丑”,“牛头不对马嘴”,但“h”可以简化为“丑”。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原本如此,不应更改。以“h”为...
· 白坳编修家谱序
白坳编修家谱序方今族人居住散乱,信息不通,常相遇不相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十二代孙白天均为查宗理族,奔走于泸州、自贡、宜宾境内,访问阅历深、见识广者,查碑文,翻阅经单薄,不遗余力,在没有旧谱作依据的情况下,终于将白坳白氏脉派,世系繁衍概况,梳理成家谱初稿。改革开放以后,百废俱兴,家族寻根问祖,联宗编谱盛行。况我始祖尚贵公墓碑于一九六六年“文革”中被“红卫兵”砸断推倒。公元二00七年,十一代裔孙元金捐资,其他族人出资,泸州白氏联谊会赞助,重竖新碑,修建坟台,便于清明祭拜。原来的墓碑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孟春月望日(公元一六九二年壬申岁正月十五日),其石质优良,虽经三百多年的风雨浸蚀,字迹依然清晰。这是祖先留下的珍贵遗物,现仍将宅覆于墓内作为内碑。同时经文、元、天、明、国、正六代族人共议;编修白坳脉派白氏家谱,谱以天均整理的初稿为蓝本,补充和完善;推选出元金为族长,天普为会长,天明为副会长,天培...
· 家谱、族谱、宗谱附录与后记:家谱编修的收尾艺术
在编修家谱、族谱、宗谱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收集大量的参考和佐证资料,这些资料在修谱完成后该怎么处理呢?这时,附录就派上用场了,它不仅能为家谱增添更多的价值,还能帮助保留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信息。一、家谱附录:家族资料的宝藏附录是家谱正文内容后面附载的重要参考文献、图表和资料的集合。在新修家谱中,附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对家谱正文的佐证、补充和说明。以下是附录的八种类型:1、旧谱谱序:收录旧家谱中的序言,为新家谱提供历史背景。2、家族重要文献资料:如风俗习惯、姓氏歌谣等,有助于了解家族的传统和文化。3、考证资料:收录关于家族历史考证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家谱的权威性。4、编修简报:记录家谱编修过程中的重要进展和决策,让读者了解编修的历程。5、奇闻轶事:收集记录家族中的趣闻轶事或口口相传的传说,增添家谱的趣味性。6、族人捐资收支表:记录家谱编修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确保透明度。7、族人通讯录:提...
· 当今编修家谱讲义【一】
家谱文化研究目标续谱——缅怀先祖修谱——当随现代家谱——贵在实用传谱——弘扬祖德存谱——爱国爱家学谱——传承文化用谱——引领后生普及——让家谱深入人心改革——为家谱质量翻牌创新——为家谱功能洗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编修家谱,整合家族,上敬先祖,下顾子孙的家族文化活动日益兴盛。各族各姓各支系掀起了修编新家谱的高潮,编谱人的热情可嘉,精神可贵,实可敬佩。但由于条件各异,文化底蕴有别,对谱牒历史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齐,理解各异,其效果差别很大。为了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首先将十七年编谱生涯中的实践经验、体会和收集、整理的谱牒历史与家谱知识,弃伪存真,削粗取精,浓缩精华,供大家参考、借鉴、删繁就简、挑选各自认为或有用于现代的精华,避免盲目套用,生搬硬套。第一讲谱牒历史知识概述1、谱牒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谱牒是从商周时期开始产生和发展的,从上层社会的世家、世本...
· 当今编修家谱讲义【二】
家谱与国家正史、地方志共同组成为国家历史文献体系的三大支柱史籍,家族历史是国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所记囊括到村到寨,详实到户,精细到人,是国史和方志都不可能顾及的。家谱是为国家存史、资政的历史文献。家庭是国家的最小集体,是社会的最小细胞,个人是国家的最小分子。国家是由所有最小分子、最小集体组成的最大家庭,这就是国家一词的真正内涵。每人每家都树立了荣辱观念,提高和睦意识,规范文明行为,维护安宁,共建和谐社会,整个国家才能成为礼仪之邦,国家才能更加团结强盛。所以,家族文化事业,也是国家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家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领域。一、家谱的属性和概念家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载家族人文历史的专著史籍,是家族历史的载体和标本,是系统化的家族历史纪实文献,是家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文化之一,家族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文化领域。家谱的功能,旨在记录家族人文资料,繁衍信息,明晰伦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