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修谱时有哪些特别注意的禁忌

2017-08-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93
转发:0
评论:0
修谱时有哪些特别注意的禁忌,(图片来源于网络)国有史,邑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记录着家族的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有史,邑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记录着家族的来源以及迁徙的整个轨迹,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家谱出现于何时?最早的家谱是什么样子?在古人眼里,家谱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家谱——中华民族三大文献之一。家谱又称宗谱、族谱、家乘等,用来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家谱与国史、方志一起,并称‘中华民族三大文献’。”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在过去,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制度规范,是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在当代,家谱则代表重要的传统文化,具有文学、社会和史料价值。

“叙本系,述始封;明世次,别亲疏。”这是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上记载了家族的始祖、世系和历代名人,辨明了长幼辈分和同辈之间的亲疏关系。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就得看家传。家传记述了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者的事迹,作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家传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的男子,内传记录家族中有品行的女子,外传记录家族中已出嫁的、有品行的女子。

另外,家训也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法律的补充。家训注重家法国法、和睦宗族乡里、孝敬父母长辈、合乎礼教名分、祖宗祭祀程序。

此外,祖像、像赞、墓图、墓志、墓表、杂著、杂记、行状、契约、诰敕、凡例、寿序、挽诗、祭文、谱说、谱歌、谱诗、恩荣录等,都是家谱中记载的主要内容。

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中国历来宗法观念浓厚,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口头家谱”或“结绳家谱”。姓氏文化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先秦时期,普通人家并没有修谱的传统,社会上流传的《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专门记载帝王世系传承。这时的“家谱”其实与“国史”无异。秦汉以后,《帝王年谱》、《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出现,王公贵族中逐渐兴起了修谱的传统。不过,这一时期的一般百姓仍没有修谱的能力,他们的修谱行为也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允许。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等级制度森严。代表一个家族地位的家谱,成了门阀世族之间通婚的重要依据,也是这个家族中男子做官的主要考核资料。到了隋唐五代,修谱之风逐渐从官方流行到民间,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的现象。这时候,修谱成为同姓、同族人们之间的大事,也是联系家族成员的主要纽带。

后来,修谱之风盛行,成为国人“生命的一部分”。那时,人们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等。

家谱只记好不记坏

倪(郳)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倪氏族谱收藏研究部部长倪毓佩先生从事修谱工作30多年,对家谱文化很有研究。他说,家谱自产生以来,便有着诸多“禁忌”。

修家谱与修史一样,都会刻意回避一些内容。比如,家族内有谁犯了法,或者做出什么不肖的事,一般不会在家谱中记载,这叫做“书善隐恶”,与家谱所具有的教化功能有关。偷盗抢劫、媳妇改嫁、女儿再嫁的情况都不会在家谱上反映出来。

家谱会定期修订,北方一般是“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南方多为20年左右一修。修订家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者组织并主持,具有很强的仪式感。新家谱修订好,旧家谱除保留一套作为底本外,其他一概烧掉,称为“焚送旧谱”。新修的家谱,一般按照家族、房派分发,待下次修谱时,须将旧谱上交。若旧谱有损坏或遗失,将按族规惩罚。

家谱收藏要格外小心,不能乱涂乱改,更不能让鼠咬虫蛀,也不能出现霉烂。每年农历六月六,须将家谱用素色布盖上在阳光下晾晒;如遇洪水火灾,须第一时间抢救家谱而不是钱财等物。假如有贪财者将家谱典当或出售,会严惩不贷,直至开除出族。

另外,由于受世俗观念影响,一般不让女性翻阅家谱。不过,如今的家谱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资料,早已抛开了这种禁忌。

(本文来源于网络,族谱网编辑整理发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是可以随便修谱的吗?你所知道修谱的禁忌吗?
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有记录祖宗事迹的习惯,后世称之为“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地方有志也。宗谱的存在有着“辨亲疏,明昭穆”的重要作用,古人常云:“谱谍立身之本也。”可见,族谱虽与国史、方志都属于中华民族三大历史文献,但谱更能通过追根溯源了解到你是谁、从哪来。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家谱又是体现孝道文化的重要载体,修谱即是行孝,那如何才能将行孝做到尽善尽美?修谱应遵循以下五大原则:史料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以史为据编修家谱能增强家谱的可信性。在家谱的编修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史料,辨别史料真伪,搜集本家族始祖、名人等重要历史资料,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人物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客观记叙。对先人不作主观带感情色彩,影响后世对家族先辈客观认识的评论。“生不立传”,是写史人的一个态度。古语有云:“盖棺定论!”、“历史对错让后人来评说。”,人会变化,先前行为良好,后来人生发生变化,导致晚节不保也是...
· 喝饮料时有两项事情要特别注意
第一:已在前面反复说过数次,即不能发出声音。这并不是为了解渴,所以,会发出咕噜声响,或喝完后发出“哈”一声的情形,实在令人费解。还有。杯子离口时发出咂舌声,或吸入空气时发出“咻咻”声,都要极力避免。第二:口中有食物时绝不能喝饮料。不要以为红葡萄酒很搭配肉类,便一起放入口中,这样反而会破坏两者原有的风味。换句话说,不可把自己的嘴巴当成果汁机,如果有这种坏习惯,以后就再也无法辨别食物的美味了。
· 修谱软件中在线修谱软件有哪些?
俗语说: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追本溯源,乃为人之本。族谱作为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然而,传统修谱,工程浩大,头绪纷繁,耗资甚巨。包括不少民间族老在内,人们普遍意识到: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加大,民间宗族力量弱化,以往修谱模式实施将日益艰难,族谱文化很可能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况。随着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查修家谱也开始顺应这一新形式,由以往的纸质家谱开始向数字化家谱过渡。数字化就是将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各种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的过程。族谱实质上也是一种传媒手段,现代社会已经进入数字电子时代,家谱也应与时俱进,实现数字化,采用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平面纸质谱牒文字、图像、语...
· 修谱软件中在线修谱软件有哪些?
俗语说: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追本溯源,乃为人之本。族谱作为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然而,传统修谱,工程浩大,头绪纷繁,耗资甚巨。包括不少民间族老在内,人们普遍意识到: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加大,民间宗族力量弱化,以往修谱模式实施将日益艰难,族谱文化很可能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况。随着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查修家谱也开始顺应这一新形式,由以往的纸质家谱开始向数字化家谱过渡。数字化就是将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各种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的过程。族谱实质上也是一种传媒手段,现代社会已经进入数字电子时代,家谱也应与时俱进,实现数字化,采用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平面纸质谱牒文字、图像、语...
· 续修家谱时,需特别注意繁体字和简体字对照!
国兴修史,族旺续谱,现在正处于和谐盛世,国泰民安,各个家族也在忙这续谱事宜,但在续谱过程中,简繁字是避不开的话题。一、姓氏不要随意简化文字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字简化的过程,几千年来,随着文字的演化,部分姓氏也由一个分成两个或多个。在当代比较著名当当属“萧”和“肖”姓,“傅”和“付”姓,萧肖、傅付本是一家,但不知何故,部分萧变成了肖,傅变成了付,造成现在两个姓氏,身份证上的姓氏也与家谱姓氏不同,给后人带来的疑虑和遗憾。因此,文字规范部门和家族对待姓氏上一定要慎重,我倒建议国家出台一个政策,允许部分希望改回原来姓氏的公民一次修改的机会。二、字辈简化造成的误解还有就是家族中用着的辈分简化了,比如南旺刘氏辈分中的“世步咸履泰”中的“履”和“太”,就简化成了“利”和“太”,现在部分年轻人看到以履和泰起的名字时,竟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了。三、续谱时繁简的选择续修家谱时,续修人员基本上两种意见,一、延续老家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