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孝道”,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2017-07-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47
转发:0
评论:0
“孝道”,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中华五千历史里最源远流长的民族瑰宝,不论是贵族官胄,还是平民百姓,家

“孝道”是中华五千历史里最源远流长的民族瑰宝,不论是贵族官胄,还是平民百姓,家族里家谱族规必定有这么一条:尊老敬老孝老。“孝文化”也永远是家文化的核心,骨架与基础。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感天动地的十大孝子。

一、 孝感动天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尧、舜为首领的两个上古时代,那时候氏族社会的首领不是世袭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唯贤是举。尧老了,将首领位置禅让给舜,这是因为舜是个非常孝顺的人。     

在那么久远的年代,人类的进化程度还仅仅停留在添饱肚子的阶段,舜的孝心就显得难能可贵,从而得到氏族人的钦敬和拥护,舜的名声也得到远近传扬。传说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以至于在历山务农期间,大象替他耕田,小鸟给他锄草。古人认为,一个对父母讲孝心的人,才能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忠诚服务。所以,自尧舜时期开始,以后许多当政的人,将孝心作为选拔选贤任能的重要标准。

二、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三、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关门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四、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五、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六、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七、 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八、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九、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十、辞官奉母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意思是说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由此可见,只要一个人对父母孝顺,对双亲尊重,那他的为人必定不会差到哪去,甚至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远、更好。因为心有大爱的人,他的人生也是充满爱心,与人家结交也是诚实守信,尊师爱友。(本文来源于网络 九亲文化整理发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华传统美德•厚仁
中华传统美德真是博大精深,今天的“美德之行”,我们来谈谈“厚仁”。《管子·形势解》:“人主者,温良宽厚则民爱之。”《陈书·虞寄传》:“且圣朝弃瑕忘过,宽厚得人,改过自新,咸加叙擢。”所谓“厚仁”,是指宽厚仁爱、气量宏大,在待人接物及日常交际方面宽容厚道,不刻薄,能容人。这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中国有句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意思并不是说人人都能当宰相,而是告诉人们要应培养这种胸怀和气量。我们应当像养育万物的大地一般,具有宽厚的胸怀,惟有宽厚的胸怀才可以兼容万事万物,同各种各样的人友好相处,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要培养宽厚的美德,首先对待他人应该充分理解与体谅,不求全责备,要多看他人善良与友好的方面,做到宽以待人。但也要注意的是讲宽厚并不是无原则地原谅,掩盖他人的过失,而是主张以扬善去恶为基础,而非姑息养奸。中国传统道德自古崇尚质朴、朴素的精神。中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以“实”为标准,反...
· 中华传统美德之爱国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文明的历史。虽然经历了许许多多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风云巨变,但爱国主义精神却代代相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云:“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等表达了诗人至老不衰的爱国之志;曹植在《白马篇》中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真可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古以来,中国的爱国志士不胜枚举。岳飞一生践行“精忠报国”;文天祥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表达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林则徐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他发起禁烟运动,亲自到虎门销烟,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勇敢、顽强的爱国篇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散文《岳阳楼记》中所表达的爱国抱负。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据《宋史·范仲淹传》记载,范仲淹为官清廉自持,正直敢言,不与世沉浮,生活节俭。他做官之...
· 中华传统美德之公义
公义即公正的义理,是指人作事公道有义、不存私心,按正理而行。《荀子·修身篇》中言道:“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意思是说不要徇私偏好,应遵循古道(王道);也不要为非作歹,应走在正路上;这是说君子能够以公正的义理战胜自己的私欲。以此修身养性,树立美德。公义与私欲相敌对,大公无私的行为是公义的具体表现。春秋时,晋平公问祁黄羊谁可作南阳县令,祁黄羊推荐了自己的仇人解狐,认为此人最适合这个职位。晋平公采纳了祁黄羊的推荐,解狐上任后很有作为,受到人们的称许。又有一次晋平公叫祁黄羊举荐尉官,祁黄羊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祁午也非常称职,深受百姓爱戴。孔子十分赞赏祁黄羊,说他是个公正严明的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称得上是“大公无私”。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关乎公义的典故、成语比比皆是:天下为公、克己奉公、大公至正、廉洁奉公、铁面无私等等,每一个典故...
· 中华传统美德之立志
立志是指立下志愿,定下志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千百年来,千万仁人志士无不是先立大志而后成大器,而凡夫俗子则只能碌碌无为,虚度年华。历史的见证告诉我们:人无志则不立。恭谦求进取,志当存高远!回顾历史,有所成就的名人都是从“志存高远”开始的。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立志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拊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宏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移,他曾多次拜访著作郎张载,广泛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依靠搜集的大量文献资料,花费十年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我们从左思身上学到了“人生需立志,坚需忍不拔”。在大千世界中,有的人庸庸碌碌,也有些人久经磨炼矢志不渝。立志的高与低,远与近,决定了你接下来的路能走多远。我们要明白,志...
· 中华传统美德之规矩
规矩指礼法、法度,一定的标准,出自《荀子·礼论》:“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处处都要有规矩,每一样都离不开规矩的约束。《韩非子·饰邪》:“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天下之事,皆须规矩。”有了规矩,人才会有做人的底线和原则。在形形色色的欲望和诱惑下,作人的底线是支撑他永不倒下的铜墙铁壁。周亚夫是汉朝功勋卓著的将军。有一次汉文帝到周亚夫的军营犒劳将士,想直接进去,卫兵说:没有将军命令不能进入。等有了命令,卫兵又对文帝一行说:“将军有规定,在军营内不许策马奔驰。”于是,文帝等人就拉着缰绳前行,一进军营,看见周亚夫手执兵器对文帝拱手作揖说:“穿着盔甲的武士不能够下拜,请允许我以礼参见陛下。”文帝深受感动,称赞周亚夫军纪严明,恪尽职守,并传令重赏。淮南子曰:“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国家有法律法规,学校有校规校纪,社会有行为规范,乡村有村规民约,企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