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皇陵十三陵中,为何容许一个太监入葬!

2017-07-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577
转发:0
评论:0
皇陵十三陵中,为何容许一个太监入葬!,相信大家对明十三陵都不陌生,这里埋着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从迁都北京的朱棣到吊死景山

相信大家对明十三陵都不陌生,这里埋着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从迁都北京的朱棣到吊死景山的朱由检。(如下图)

这里是皇帝们死后的世界,大明的十三位皇帝估计每天晚上都搁这里赏花赏月打打麻将,按理说,皇家重地肯定只允许皇家人进来,确切来说,只有皇帝能来,王爷都不行,可是小君想告诉大家的是,这明十三陵里竟然混入了一个太监,他的墓就和这些皇帝们在一起!哇哦,这太监难道是哪位皇帝的“好基友”,连死了都得陪着?这不是只有皇后才有的待遇?那么,这位太监到底是谁呢?他的墓又在十三陵的哪里呢?来看看这地图:

就在这,小伙伴们可别看错,小君不是指图上的思陵,而是它旁边的一座小坟墓——太监王承恩墓!“这个皇帝有点‘思’!”要说这太监王承恩墓,就不得不说说他旁边的这座思陵,里面的埋的是谁呢?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

 

朱由检,大明王朝的终结者,当然,用这样

的字眼小君着实觉得不妥,因为一个王朝的覆灭,确实跟皇帝有很大关系,但也不是唯一关系,朱由检算是个比较勤奋的皇帝,事事亲力亲为,但很遗憾,一人之力难挽回明王朝早已积下的种种内忧外患。1644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明王朝终于抵不住了,在李自成的狂轰滥炸之下,思宗朱由检带着自己的贴身太监逃出了宫,当然,他不是去避难,而是去殉国!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朱由检在景山西路上吊,死之前还披散着头发。真是无言面对祖宗呐!崇祯上吊,不是自己上,得有人协助他,否则绳子怎么系,系在哪儿,身为皇帝,从小养尊处优,这些事他是干不来的。因此,崇祯带出来的那个贴身太监就起作用了,他就是咱们今天的主角——王承恩!

影视剧里的王承恩

“这个太监不太‘奸’”说到王承恩,他可是大明王朝太监序列里的顶端,人干的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什么叫司礼监秉笔太监啊?说简单点,就是帮皇上在大臣们上的奏折上写同意还是不同意的。其实这制度是明宣宗搞出来的,为的嘛,也是减少皇帝工作负担,你想皇上每看完一份奏折,都得批注准还是不准,这要上千份奏折,光写这三个字都得累死,所以宣宗将这份工作交给了太监,由他们念奏折,然后根据皇帝点头还是摇头来写准还是不准。

其实这太监就像个“自动盖戳机”,没啥实权,可要是碰到那种爱玩的皇帝,不想看奏折的,那这太监权力可就大了,你比如爱做木匠活的天启皇帝,他就整天只爱当木工,做家具,根本不想管国事,因此当时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就利用自己可以批红的权力,大肆把持朝政。

而王承恩也干的这活,他会不会也像魏忠贤一样呢?答案是NO!因为崇祯皇帝实在太勤奋,每份奏折都自己看,而且王承恩也没有争权夺利的心,他这一辈子就是这样默默陪伴着崇祯,真的是一个“太监”。“永远追随!”在崇祯皇帝上吊自缢后,王太监并没有自己逃走,而是对着皇帝的尸体重重磕完头后,也上吊了。想来情景有点悲壮,想想那个时候,满朝文武都为了活命逃得远远的,而整个王朝却只剩下了王太监能义无反顾的追随崇祯,真的很可敬,但又有点可悲。

王承恩墓

后来清朝入关后,顺治皇帝知道了王太监的事迹,并被深深感动,因此他含着泪(野史记载)为埋葬在崇祯思陵旁边的王承恩墓亲笔写下了碑首的几个大字:“御制旌忠”。有人说,这是顺治皇帝为了笼络明朝遗民做的假惺惺,但不管怎么说,顺治能亲自为一个太监建墓,还题字,小君认为还是很难得和宝贵的。

如今的王承恩墓仍然静静的躺在十三陵思陵的旁边,这里杂草丛生,也鲜有人来,但小君每次到十三陵都愿意来这里看看,有时真的觉得这两座坟就像当年的崇祯和王承恩一样,一个站在前,一个站在后,紧紧相依相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皇陵居然葬太监!史上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监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建于永乐年间。永乐皇帝朱棣派出大臣寻找最佳风水地建黄陵。然而,足足寻找了两年的风水宝地,居然葬了一位太监,这位太监是谁,为什么可以葬入黄帝陵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十三陵修建于永乐年间,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永乐皇帝朱棣派出大臣踏遍大江南北寻找最佳风水宝地建皇陵,足足两年找寻的地方没有一个得到采纳。到了永乐七年,朱棣亲自到江西寻找宝地,最终听从了术士廖均卿的建议,把十三陵建在了现在了的北京西郊昌平县。十三陵中,群山若封似闭,中间水土深厚。风水术士更是以“龙头凤尾”,“藏风聚气”,“龙虎蛇龟”等等这些好的不能再好的词来修饰十三陵这风水宝地。图片来源于网络朱棣当初建造皇陵的初衷便是找到集天下精华于一的宝地,让以后历代的子孙受荫,让天下能一直掌握在朱家的手里。只是事并不遂人愿,这座皇陵并没有朱棣想的“争气”!明朝自永乐皇帝朱棣以后,一朝不如一朝,甚至出现了明武宗朱厚照荒淫无度,...
· 皇陵居然葬太监!哪座是唯一葬入太监的皇陵
十三陵修建于永乐年间,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永乐皇帝朱棣派出大臣踏遍大江南北寻找最佳风水宝地建皇陵,足足两年找寻的地方没有一个得到采纳。到了永乐七年,朱棣亲自到江西寻找宝地,最终听从了术士廖均卿的建议,把十三陵建在了现在了的北京西郊昌平县。网络配图朱棣当初建造皇陵的初衷便是找到集天下精华于一的宝地,让以后历代的子孙受荫,让天下能一直掌握在朱家的手里。只是事并不遂人愿,这座皇陵并没有朱棣想的“争气”!明朝自永乐皇帝朱棣以后,一朝不如一朝,甚至出现了明武宗朱厚照荒淫无度,最后无子继承皇位这一情况。到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虽有救国心,但已无救国力。网络配图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进京城。十九日,朱由检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自缢于寿皇亭。王承恩忠君侍主亦在煤山上上吊自杀。三天后,李自成发现崇祯的尸体。四月四日,李自成将崇祯葬于十三陵悼灵附近,后人称为思陵。王承恩被葬入思陵前的陪葬墓,后人称为...
· 史上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监是谁?为何太监葬在皇陵是谁把他下葬的?
史上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监是谁?为何太监葬在皇陵是谁把他下葬的?很多人一定不会相信,居然有一个皇陵里面,埋葬的不是皇帝,也不是后宫妃子或者太子等皇室成员,而是一个太监,这个太监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葬入皇陵的太监。这个太监究竟是什么人,又做了什么事情,死后居然会有这样结局?又是谁将这位太监埋在皇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秘,看看这位太监的生平事迹吧。这个太监就是明朝崇祯时期的大太监王承恩,说起王承恩来,他最大的功劳就是伴随着崇祯皇帝登上了煤山,然后一起在煤山自缢身亡,而不是选择了自己逃跑,这一点就值得称赞。王承恩官至司礼监太监,曾经提督京营抵抗李自成,但是当时的时局已经很糜烂了,王承恩也没有什么办法,崇祯十七年,王承恩陪伴着自己的主子朱由检登上煤山,一起自缢身亡,相比魏忠贤等人,王承恩忠心为主,这种忠心别人不能比。为什么说王承恩葬在皇陵了呢,因为朱由检死后,被葬的地方叫做明思陵,就是专门为朱由检建...
· 明十三陵未解之谜:皇陵里竟然葬太监!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建于永乐年间。永乐皇帝朱棣派出大臣寻找最佳风水地建黄陵。然而,足足寻找了两年的风水宝地,居然葬了一位太监,这位太监是谁,为什么可以葬入黄帝陵呢?网络配图十三陵修建于永乐年间,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永乐皇帝朱棣派出大臣踏遍大江南北寻找最佳风水宝地建皇陵,足足两年找寻的地方没有一个得到采纳。到了永乐七年,朱棣亲自到江西寻找宝地,最终听从了术士廖均卿的建议,把十三陵建在了现在了的北京西郊昌平县。十三陵中,群山若封似闭,中间水土深厚。风水术士更是以“龙头凤尾”,“藏风聚气”,“龙虎蛇龟”等等这些好的不能再好的词来修饰十三陵这风水宝地。朱棣当初建造皇陵的初衷便是找到集天下精华于一的宝地,让以后历代的子孙受荫,让天下能一直掌握在朱家的手里。只是事并不遂人愿,这座皇陵并没有朱棣想的“争气”!网络配图明朝自永乐皇帝朱棣以后,一朝不如一朝,甚至出现了明武宗朱厚照荒淫无度,最后无子继承...
· 皇陵居然葬太监!揭秘史上唯一葬入太监的皇陵
导读: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建于永乐年间。永乐皇帝朱棣派出大臣寻找最佳风水地建黄陵。然而,足足寻找了两年的风水宝地,居然葬了一位太监,这位太监是谁,为什么可以葬入黄帝陵呢?网络配图十三陵修建于永乐年间,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永乐皇帝朱棣派出大臣踏遍大江南北寻找最佳风水宝地建皇陵,足足两年找寻的地方没有一个得到采纳。到了永乐七年,朱棣亲自到江西寻找宝地,最终听从了术士廖均卿的建议,把十三陵建在了现在了的北京西郊昌平县。十三陵中,群山若封似闭,中间水土深厚。风水术士更是以“龙头凤尾”,“藏风聚气”,“龙虎蛇龟”等等这些好的不能再好的词来修饰十三陵这风水宝地。朱棣当初建造皇陵的初衷便是找到集天下精华于一的宝地,让以后历代的子孙受荫,让天下能一直掌握在朱家的手里。网络配图只是事并不遂人愿,这座皇陵并没有朱棣想的“争气”!明朝自永乐皇帝朱棣以后,一朝不如一朝,甚至出现了明武宗朱厚照荒淫无度,最后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