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国历代王朝“大阅兵”:汉代阅兵已形成制度

2017-07-1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1
转发:0
评论:0
中国历代王朝“大阅兵”:汉代阅兵已形成制度,■武王牧野誓师。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


■武王牧野誓师。

  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

  □中天飞鸿

  孟津观兵伐纣王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当时,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为了向江南发展,曾在现今河南省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在那次盛会上,士兵们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这不仅是一种祭天的仪式,同时还欣喜地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南方各部落首领的热烈欢迎。

  武王伐纣之前,在孟津组织军事演习,吸引了多个诸侯国加盟,为伐纣做准备,史上称其为“孟津观兵”,这是历史上比较早的规模较大的阅兵之一。

  汉代阅兵已形成制度

  阅兵这一名称,准确地说是从汉代才被正式叫起来的。在汉代,定期的阅兵活动常与立秋之日的“祭兽”活动一起进行,其中还要增加一些打斗的内容。以后,各个建朝时间较长的朝代都有类似汉代定期或不定期的阅兵活动。

  西汉时,汉军经常举行各种规模的军事演习,对军队进行校阅、考核。无论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大体上每年秋季都要举行一次。被称为“秋射”、“校阅”或者“都试”。中央设有都试郎,总阅试习武备。据《汉书》记载,由于训练及校阅制度的有效实施,汉初的军队具备“轻车突骑”、“劲努长戈、射疏及远”、“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材官雏发、矢道同的”、“下马地斗、剑戈相接、去就相迫”等五大长技,逐渐形成对匈奴作战的优势。

  唐朝阅兵已是训练的重要形式

  阅兵是唐代训练的重要形式,《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记载了当时军事训练的思想和方法,首先就是循序渐进,分等教练,大将军检阅后,然后是皇帝大阅。这样常规的阅兵几乎每年都举行。此外,在大军出征或凯旋时,皇帝也要亲自阅兵,一方面是检阅部队,另一方面也是炫耀武力,振军旅扬国威。

  阅兵有时作为战前动员的特殊形式。如《旧唐书·代宗纪》所说大历九年,即公元774年夏四月“乙酉,诏郭子仪等大阅兵师以备吐蕃”的情形。

  宋太祖亲御阅兵式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大讲武事,注重禁军的教育训练。如,首议教阅击刺骑射、选天下骁骑集阙廷、亲御近郊阅武等。之后的历朝统治者,加强对军队训练,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训练制度。北宋前期太祖、太宗各朝,将“大阅”也称为“大教”安排在八九月份进行。之后,禁军的教阅逐步形成了“毋过两时”,即春秋两季的制度。南宋对军队的训练也很重视,并制定严格的法规予以保障。宋高宗建炎元年,为加强对新组建军队的训练,颁行枢密院教阅法,“专习制御摧锋破敌之艺”。

  明朝三年一次大阅兵

  明朝的阅兵, 每年年终考阅一次,三年大阅一次,也称“小阅”和“大阅”。朱元璋十分重视部队的训练,他颁发《教练军士律》,要求高而严,赏罚分明,从制度上保证了军事训练的质量。永乐时期,特别重视加强在京各营的军事训练。在京军三大营中,专门编制管操官掌管军事训练。

  明朝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就曾经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

  永乐十八年,朱棣在北京皇宫接见各国使臣,诸使臣皆行叩拜礼,唯独帖木儿国使臣以“我国无此风俗”为由,坚持行鞠躬礼,朱棣却并不在意。

  永乐十九年三月,“狩猎”在北京北边的怀来正式开始,共调军队10万人,朱棣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史载“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火龙枪”、“安南铳”、“一窝蜂”、“火龙车”等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大规模的“狩猎”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阅兵结束后,朱棣在土木堡的行营接见了各国使节。这一次,帖木儿国使臣带头下跪磕头,“叩首触地”。朱棣则手书信札托使臣转交帖木儿国王,在信中表示“愿两国臣民永享太平安乐之福”。

  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无疑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次“观礼”的各国使节来自27个国家。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帖木儿帝国,终明一世向中国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60多次。

  清代形成多种阅兵方式

  清代的校阅,是八旗、大臣或督抚定期检验部队教练的制度,也是促进军事训练的的手段和形式。大阅是皇帝检验部队训练成果,考察部队战斗力的隆重的阅兵仪式。早在天聪年间,皇太极就曾举行过大阅。此后,乾隆、嘉庆等皇帝阅兵的记载不断出现在各类文献中。雍正以后,大阅制度更加完善、周密。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规定,以后大阅,皆按照顺治十六年定例三年一次,其办理事宜照雍正六年规定举行。清代大阅的地点,主要在南苑、卢沟桥、玉泉山、多伦诺尔等地。

  除皇帝亲自阅兵外,清代还形成了多种阅兵方式,其中之一就是钦派检阅,由练兵处、兵部、陆军部奏请皇帝,钦派知兵大臣数员前往阅兵。阅兵内容有“军容、军技、军学、军器、军阵、军律、军垒各项”。乾隆帝还针对一些大臣只在帐幕内互相对阅,并不亲赴队伍操演的情况,规定“八旗合操时,阅兵王、大臣等,逐次前往监看稽察,如有无故不到者,同阅之王、大臣指名题参议处。”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七月二十四日,监国摄政王载沣就于德胜门外的镶黄旗、正黄旗两旗校场检阅了皇家禁卫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历代王朝“大阅兵”:汉代阅兵已形成制度
■武王牧野誓师。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中天飞鸿孟津观兵伐纣王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当时,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为了向江南发展,曾在现今河南省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在那次盛会上,士兵们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这不仅是一种祭天的仪式,同时还欣喜地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南方各部落首领的热烈欢迎。武王伐纣之前,在孟津组织军事演习,吸引了多个诸侯国加盟,为伐纣做准备,史上称其为“孟津观兵”,这是历史上比较早的规模较大的阅兵之一。汉代阅兵已形成制度阅兵这一名称,准确地说是从汉代才被正式叫起来的。在汉代,定期的阅兵活动常与立秋之日的“祭兽”活动一起进行,其中还要增...
· 亚夫细柳阅兵
公元前158年(汉文帝二十二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文帝急忙调边将镇守防御。为了警卫京师,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宗正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三路军队里去犒劳慰问。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门,这两处都不用通报,见到皇帝的车马来了,军营都主动放行。而且两地的主将直到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迎接时慌慌张张。送文帝走时也是亲率全军送到营寨门口。文帝到了周亚夫的营寨,和先去的两处截然不同。前边开道的被拦在营寨之外,在告知天子要来慰问后,军门的守卫都尉却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诏令。”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守营的士兵还严肃地告诉文帝的随从:“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车夫只好控制着缰绳,不让马走得太快。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
· 最大规模阅兵:一次阅兵20万军旗飘扬50里
中国有很长的阅兵历史。早在3000年前,周武王伐纣之前,就在黄河南岸的盂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进行阅兵仪式。据统计,闻讯后赶到盂津参加阅兵的大小诸侯多达800家,简直就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可把周武王高兴坏了。网络配图公元713年秋天,唐玄宗李隆基在骊山脚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活动在。在古代,阅兵的目的,多是为了向外界展示自家军事实力。而李隆基举行的这次阅兵,却是为了震慑朝廷内外潜在的政治对手,树立自己的威信。这里有故事。我们知道,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当了44年皇帝,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然而,他能够登基做皇帝,却经过了一番艰难的过程。因为,他的皇帝宝座是抢来的。李隆基在年轻时,亲眼目睹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发动神龙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迫使武则天让位于唐中宗李显。这一幕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网络配图后来,武则天死了,懦弱无能的李显无法掌握局势,大权逐步旁落到韦皇后和...
· 阅兵作为传统军事仪式盘点古代各朝的阅兵式
中国有5000年悠久历史,军事史贯穿了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阅兵作为传统军事仪式,以田猎为最初方式发展演变至今。据史籍推测,传说时代的战神蚩尤就是华夏先民的狩猎首领,后代利用田猎进行军事训练时,都要祭祀蚩尤,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宋代。孟津观兵伐纣王夏商时出现以田猎教战阵和巡行各诸侯国的巡狩等军队训练形式。西周,以狩猎方式进行军事训练已形成制度,一年四季都有军事训练和演习检阅。依据《周礼·大司马》记载,军事训练制度是按四季分述的,每季又分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教练和检阅之礼,后半部分是借用田猎演习之礼。武王伐纣之前,在孟津组织军事演习,吸引了多个诸侯国加盟,为伐纣做准备,史上称其为“孟津观兵”,这是历史上比较早的规模较大的阅兵之一。秦王朝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皇帝更加重视军事训练与校阅,虽未留下大量文献资料,但秦始皇兵马俑以高度逼真的艺术手法再现了秦朝阅兵的场景。千古美谈细柳营西汉时,汉军经常举...
· 盘点古代各朝的阅兵式:八阵最早是阅兵式上出现
中国有5000年悠久历史,军事史贯穿了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阅兵作为传统军事仪式,以田猎为最初方式发展演变至今。据史籍推测,传说时代的战神蚩尤就是华夏先民的狩猎首领,后代利用田猎进行军事训练时,都要祭祀蚩尤,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宋代。孟津观兵伐纣王夏商时出现以田猎教战阵和巡行各诸侯国的巡狩等军队训练形式。西周,以狩猎方式进行军事训练已形成制度,一年四季都有军事训练和演习检阅。依据《周礼·大司马》记载,军事训练制度是按四季分述的,每季又分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教练和检阅之礼,后半部分是借用田猎演习之礼。武王伐纣之前,在孟津组织军事演习,吸引了多个诸侯国加盟,为伐纣做准备,史上称其为“孟津观兵”,这是历史上比较早的规模较大的阅兵之一。秦王朝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皇帝更加重视军事训练与校阅,虽未留下大量文献资料,但秦始皇兵马俑以高度逼真的艺术手法再现了秦朝阅兵的场景。千古美谈细柳营西汉时,汉军经常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