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马可·波罗游记》曾记载老北京元代城墙为白色

2017-07-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5
转发:0
评论:0
《马可·波罗游记》曾记载老北京元代城墙为白色,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元代老北京城墙,令人惊讶的是,他明确地写道,它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元代老北京城墙,令人惊讶的是,他明确地写道,它被涂成白色。

   元大都城墙东西7400米,南北长6650米,周长28.6公里,高约10至12米,完全由夯土制成,外面没有包城砖,采用的是宋代筑城法,即在墙内先设永定木,然后再加横向的纴木,然后加土夯筑。

   由于北京夏季多雨,土城墙容易被雨水冲刷浸泡、导致倒塌,因此在建城之初曾议以砖石包覆,但因财力不足而作罢。后元廷专门抽调军队,负责收割芦苇、编织苇席,每年入夏以苇席覆盖城墙墙体,称为“苇城”,民间俗称“蓑衣披城”。后因惧怕起义百姓放火焚烧苇席,终止了“苇城”之举,改为每有墙体松垮塌方时临时征调民夫修补。

   元城墙从建设到今,已有700余年,经长年雨水剥蚀,所剩无几,目前只存西段、北段遗址,共计12公里,高仅剩2.7—7米,为植被所据。

   可见,这种土墙就算涂成白色,遇雨也会被冲刷干净,且中原历来没有给城墙涂白的习惯,因白有丧的意味,老北京唯一涂色的城墙是紫禁城,用的是红色。

  难道是马可·波罗看错了?

   其实,在马可·波罗那本大名鼎鼎的传记中,类似错误层出不穷,比如他说“整个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块棋盘”,但事实上,元大都是长方形;他说“城墙底宽十步,愈向上则愈窄,到墙顶,宽不过三步”,显然也不准确;他说皇宫中装饰着战士的图形和战争的图画,亦难找到证据;他甚至说宫廷的窗户中使用了玻璃,更是有些匪夷所思。

   最奇怪的,是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描写,说它有24个拱,可卢沟桥只有11个拱,还说它桥墩用石狮子装饰,但只要去过卢沟桥的人就知道,它桥墩上没有石狮子,只在桥柱上刻有石狮子,马可·波罗还说桥面上铺了雕刻了花纹的石头,这亦不符合事实。这些离奇的细节,让人怀疑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卢沟桥。

   曾有人认为,马可·波罗说的是另一座桥,并非今天的卢沟桥,可按他游记记载的方位寻找,却没有发现新的古桥遗迹。可见,他说北京元城墙涂成白色,恐怕也不靠谱。

   马可·波罗自称在中国生活了17年,还“管理”了扬州3年,但在他的游记中,关于中国的地名多是语音译,比如称北京为“汗八里”,如果他真的被忽必烈任为官员,为什么不用蒙古语或汉语称呼呢?

   到目前为止,中文史料中还找不到马可·波罗的任何证据,很多人怀疑其作品中所写的种种,并非亲身经历,而是道听途说的集合。当然,《马可·波罗游记》原本已佚,目前留下的抄本多达140多种,不同人在抄写中可能添入了新内容,但这也说明,这本书记载的内容未必可靠,引用时应多加小心。

   本文材料主要引自《北京地方志·人民生活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马可·波罗游记》曾记载老北京元代城墙为白色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元代老北京城墙,令人惊讶的是,他明确地写道,它被涂成白色。元大都城墙东西7400米,南北长6650米,周长28.6公里,高约10至12米,完全由夯土制成,外面没有包城砖,采用的是宋代筑城法,即在墙内先设永定木,然后再加横向的纴木,然后加土夯筑。由于北京夏季多雨,土城墙容易被雨水冲刷浸泡、导致倒塌,因此在建城之初曾议以砖石包覆,但因财力不足而作罢。后元廷专门抽调军队,负责收割芦苇、编织苇席,每年入夏以苇席覆盖城墙墙体,称为“苇城”,民间俗称“蓑衣披城”。后因惧怕起义百姓放火焚烧苇席,终止了“苇城”之举,改为每有墙体松垮塌方时临时征调民夫修补。元城墙从建设到今,已有700余年,经长年雨水剥蚀,所剩无几,目前只存西段、北段遗址,共计12公里,高仅剩2.7—7米,为植被所据。可见,这种土墙就算涂成白色,遇雨也会被冲刷干净,且中原历来没有给城墙涂白的习惯,...
· 解密:马可·波罗为何说老北京元代城墙为白色?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元代老北京城墙,令人惊讶的是,他明确地写道,它被涂成白色。元大都城墙东西7400米,南北长6650米,周长28.6公里,高约10至12米,完全由夯土制成,外面没有包城砖,采用的是宋代筑城法,即在墙内先设永定木,然后再加横向的纴木,然后加土夯筑。由于北京夏季多雨,土城墙容易被雨水冲刷浸泡、导致倒塌,因此在建城之初曾议以砖石包覆,但因财力不足而作罢。后元廷专门抽调军队,负责收割芦苇、编织苇席,每年入夏以苇席覆盖城墙墙体,称为“苇城”,民间俗称“蓑衣披城”。后因惧怕起义百姓放火焚烧苇席,终止了“苇城”之举,改为每有墙体松垮塌方时临时征调民夫修补。元城墙从建设到今,已有700余年,经长年雨水剥蚀,所剩无几,目前只存西段、北段遗址,共计12公里,高仅剩2.7—7米,为植被所据。可见,这种土墙就算涂成白色,遇雨也会被冲刷干净,且中原历来没有给城墙涂白的习惯,因白有丧的意味...
· 马可·波罗游记
成书过程游记由马可·波罗在1298年到1299年于热那亚的监狱中口述,作家鲁斯蒂谦以古法语代为记录完成,当时两人因热那亚与威尼斯的战事中为威尼斯出战,战败而被监禁,在监狱里结识。内容大纲马可·波罗前往中国及返回威尼斯的路线图《马可·波罗游记》全书共分四卷,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游记第一卷叙述在前往中国的路上所经过的中东和中亚。第二卷叙述中国和忽必烈,第三卷叙述东方的沿海地区:日本、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以及非洲东岸。最后,第四卷记叙最近在蒙古和俄国等国之间的战争。遣词马可波罗称中国北方为契丹(Cathay),南方为蛮子(Manji)、佛教为偶像崇拜(Idol-worship)。重要性《马可·波罗游记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且包括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该书在中古时代的地理学史、亚洲历史、中西交通史和中意...
· 马可波罗是在哪个朝代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游记》是否伪作
马可·波罗(Marco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据称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约四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RustichellodaPisa)写出《马可·波罗游记》(IlMilione)。《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纪》、《东方见闻录》)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
· 马可波罗真的来过中国吗:游记哪些不真实
马可波多写的《马可波罗游记》是一本十分畅销的游记,他的书一直是几代欧洲人的枕边读物。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探索了东方神秘国度的欧洲人。那么小编为大家讲一讲马可波罗简介。马可波罗行走路线马可波罗出生在十三世纪的意大利。在马可波罗还只有十七岁的时候,他跟随着父亲以及叔叔,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终于到达了当时中国的蒙古帝国。并且他们在蒙古帝国的国土上生活了整整十七年的时间。将中国所有的文化,产物都摸了个透。以致他回到威尼斯,写下了精彩的《马可波罗游记》。作为马可波罗简介的转折点,就是这本游记改变了马可波罗的一生以及后来欧洲和东方国家的命运。马可波罗的那本游记轰动欧洲一时,他简直就像一个探险家,为威尼斯人掀开了神秘东方国度。并且马可波罗还让威尼斯人知道,原来自己并不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面对马可波罗的游记,还是有不少人对他还是保持怀疑的态度的。一直到马可波罗死前最后一刻,还有一名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