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记录着300多年的家族史,族人希望能重修族谱!

2017-07-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6
转发:0
评论:0
记录着300多年的家族史,族人希望能重修族谱!,"我喜欢翻看族谱,从族谱上看,我是十七世祖,中间的字是泽,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根。

" 我喜欢翻看族谱,从族谱上看,我是十七世祖,中间的字是泽,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根。"焦泽清老人说。

在族谱中,记者看到,每次重修族谱序,都有详细的记载,其中,上面记录着,清朝乾隆以前,焦姓举人列的家谱,但没有记录具体时间。之后,乾隆四十年乙未冬日,十一世孙良桂谨试。过了29年,修族谱序嘉庆九年甲子仲冬,十二世孙珒敬谨试。相隔40年,重修族谱序,道光二十五年十三世孙元铸谨试。民国二十一年,十六世孙庸宗谨试,当时是公元1932年,至今已有85年,没有再重修家谱。

族谱中了解到祖先身份

采访中,记者看到,焦泽清老人对家族谱特别重视,每当对哪个朝代不了解时,就会翻阅字典后面的历代纪元表,研究一下。

记录近300年家族史 八旬老人盼望能重修族谱

" 父亲去世时,我才14岁,不知道我父亲的兄弟都是做什么的,直到看到族谱,才知道,原来我二爹(当时的称呼)、三爹、四爹,当时在那个年代职位那么高。"焦泽清老人说。

焦泽清老人的二爹焦继宗,是外交官,荷兰公使馆随员,同时驻阿姆斯特丹,是负责签订条约的。焦泽清老人的三爹焦湘宗,上海国立大学同济大学医科毕业,任国民革命军兵站总医院副院长,民主人士代表。焦泽清老人的四爹焦英宗,任上海德国总领事秘书。焦泽清老人的大爹去世早,族谱上没有记载职务。他的父亲,是青岛纺纱厂的工人。

盼望有一天能重修族谱

采访中焦老说,他复印的这本族谱,会一直保存下去。如今,他已经把自己的家庭成员,都列在了一张纸上,但他不知道《焦氏族谱》,什么时间才会重修族谱。

" 85年过去了,家族没再修过家谱,这期间,子孙早已分布各地,修订族谱不是一个容易的事,得是有威望的人,才有权利修订。"焦老说。

老人说,续修家谱,是为了追念前人,是后人认祖归宗的凭证,更重要的是启迪和鞭策后人,使焦氏后代恪守家风,堂堂正正做人,公公道道办事,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原来,老家有一个祠堂,小时候祭拜过,后来被扒了,我也好多年没回去过了。"老人说。说起家谱对家风的影响,老人说关键在于"身教"。焦氏家族非常注重教育,每一代人都是以"孝"为首位。"有了家谱,不管过了多少年,都会有人知道你、记住你。通过家谱,仿佛和自己的家人,隔空相聚,那些朴实的教诲,将成为后人的人生路标。"老人对记者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里记录着上杭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族谱,由于它记载着本宗族的世系源流、郡望堂号、繁衍播迁、人口兴替、人物故事、风土人情等宗族史和地方史的资料,因而和国家编的正史、省地县编的地方史一起,成为中国社会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的提高,特别是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纷纷回乡探亲祭祖,形成了一股寻根热。在一片寻根热中,上杭“瓦子街”,成了外迁乡亲寻找的“主角”,也成了上杭城乡普遍关注的问题。族谱,唤起了上杭人民的“瓦子街”记忆外迁乡亲根据他们的族谱记载,或者上祖口口相传的遗言,纷纷来人、来电、来函,要上杭有关方面帮助他们寻找祖居地——瓦子街、瓦子巷、瓦子坪、瓦子堡、瓦子乡,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段历史却被遗忘了。查遍上杭现存史书,包括清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同治年间、民国丘荷公主编和1993年新编的六部《上杭县志》和上杭地名办于1980年编的《上杭县地名录》,均找不到“瓦子街”等相关地名的记载,而...
· 汪氏族谱详细记录着汪氏家族的变迁
汪氏起源:鲁成公次子名汪,“封颖川侯,生而有文在手,曰汪,故名”。被视为汪氏始祖。汪氏第31代的文和南渡之后,定居于“歙州遂安”汪氏第36代的道献移居于“徽州府歙邑”其后第41代的叔举又移居“绩溪邑登源”汪氏第44世孙汪华值隋末因保障乡里有功,于唐初被封为越国公,管辖歙、宣、杭、睦、婺、饶六州,食邑三干户,汪华即为新安汪氏始祖。关于徽州汪氏家族本来就居于江南的推测还是可信的。本文对汪氏的考察自汪华始。汪氏家族现存的族谱有二类。其一是统宗谱,这从传说中的始祖开始:依序对主要是由移居而形成的汪氏家族的各个支系作整体的记述。编纂于乾隆年间的《汪氏通宗世谱》是现存于中国、日本的这类族谱中最晚近的一部。其二是分支族谱,以移居于某地的一个汪姓家族新支系列的形成为线索,并追溯其远祖。这类族谱为我们考察分支迁徙的原因、定居后的事迹和活动提供了较详尽的资料。这类族谱直到民国时期仍在不断问世。以下,根据这两类...
· 族谱记录着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点点的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看重家庭的民族。在汉语中,有许许多多的关于家庭的词汇和成语。史籍中关于家庭的记载和论述就不绝于书,中国人很小就受到关于家庭和睦、关心家人的教育,著名的如“桐叶封弟”、“孔融让梨”的故事。作为我国史学的一个分支,家谱编纂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最著名者如孔氏的族谱从孔子到现在,历经两千五百多年,已传承七十多代,成为全球独特的文化现象。然而这一古老的文类却没有一部专著进行探讨。了解更多:家谱-百姓通谱网关于家谱编纂的意义,从古到今,历代学者进行了不少论述。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河朔诗派的开创者申涵光说:“谱者,所以敛同气,使涣者以亲,又传宗祖德泽,作后人模范,不止纪名号、序行第已也。„„不能增高益深,从而剥蚀之,则名不可入谱牒矣。”(《家谱序》)着重强调了家谱的精神价值和褒贬作用,要使宗族后代继承先人的品格、气节,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而有损家族声誉者则不可记入家谱。他的父亲申佳胤、他...
· 小陈乡边氏族人重修族谱
小陈乡边氏族人重修族谱(2003年修订)小陈乡边氏族谱序言简介:小陈乡边氏族谱主要记载了小陈乡边氏族人的的姓氏起源以及祖辈迁徙情况和辈分,此外还详细记载了从边氏起源到现在的名人贤士,同时小陈乡边氏族谱里面还传承下来了很多边氏先辈制定的组训和优良的传统美德,对于教育子孙后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陈乡边氏族谱委员会成员:主编:边伟副主编:边鹏飞、边鹏程、边松浩成员:边林业、边林忆、边伟宏小陈乡边氏族谱主编边伟简介:边伟,男,汉族,生于196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由于从小出生于农村,养成了勤劳、刻苦、爱学的好习惯,在学校期间表现非常优秀,屡次获得三好学生证书。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凭借自己的才能做到了管理者的职位,从而成为企业的顶梁柱。1995年,边伟听说很多家族都在重修家谱之后,立即召集本乡族人提议重修家谱,在得到族人的大力支持后,最终小陈乡边氏族谱在2003年得以出版。
· 平湖78岁老人自编族谱,记录200多年山氏家族历史
“谨慎择业,专精本行”、“继承传统,勤俭持家”……这是嘉兴平湖独山港镇前进村山氏家族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祖训。这些古老祖训的精神内涵与当下盛行的家风家训一脉相承,如今这些祖训都被收录在精装本《山氏族谱》中。经过4年多时间,《山氏族谱》的编著工作已基本完成。近日,在承担编著任务的山四龙家里,可以看到新的《山氏族谱》。《山氏族谱》分为人物篇、族谱篇、历史篇,还收录了山氏名人山凤辉所著的《芦浦竹枝词》。人物篇主要介绍了山氏家族繁衍生息过程中冒出来的“尖子”,大约五六十人,他们中既有“读书人”,又有发家致富后不忘乡里的“致富带头人”,还有支援他国建设的“和平卫士”。据悉,山氏宅基位于现在的前进村15组,有55户人家。山氏家族以良好的家风家训的不断传承而在全塘一带享有盛名,山氏祖训也成为了涵养山氏后人以及周边乡里乡亲的精神雨露。为了寻找山家人的“根”,山四龙有了编著自家族谱的想法。另一位山氏后人山冰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