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2017-07-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5
转发:0
评论:0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族谱,又叫家谱、谱牒,是一个姓氏的百科全书(续修家谱的相隔时间大多在30年左

   族谱,又叫家谱、谱牒,是一个姓氏的百科全书(续修家谱的相隔时间大多在30年左右为一个修撰期),它记载着源流、世系、世业、人文、人名、迁徙、堂坟、礼教等内容。出谱牒之曰,贺宾族属云集、祠堂内张灯结彩,省牲祭祖、叩拜祭谱、分火发烟、发粮赠香、盛宴酬宾,鼓乐齐奏。寓意发谱后,房房丁财兴旺,分火发烟,家家开枝发叶、香火鼎盛。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散谱接谱仪式

散族,又叫颁谱、发谱、发玉牒。其场面热闹,规模浩大,锣鼓吹打,上供叩拜。仪式有祀谱、祭祖、告文、喝彩、发粮米。按序号发谱、接谱。房属在私厅下迎谱,发烟火,粮米,叩祖、鸣炮,吃庆宴。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接谱回各房族时, 大家跑快步,传说跑得快,发得快,各房族很多人迎谱,谱箱一来,爆竹连连,十分喜庆热闹,家家宴请亲友,户户炊烟不息。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宗祠 祀谱

宗祠祀谱,应先把总谱摆在神位上,再把其他谱按出谱序位放好,杀猪敬神,祭祀家谱,由一族长公和祠下最小字辈两人端谱箱给领谱人,以示传承有序,后继有人。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姓氏族谱,每姓皆有,它是一个姓氏文化的记载和传承的历史依据,主要用来记载一个氏族中的田地山岗祖业,族规戒律,祖先来源,支系脉络,世系辈份,男女丁口,人文学官,功名贤达,民间礼仪,祠祭仪式,文化诗赋等。是祖先们造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颁家谱仪式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颁谱祭祖仪式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族谱开刷祭祖,是修谱保质保量,请祖宗保佑兴工顺利,人文昌盛的一种古祭仪式。堂中挂着活字印刷创世人的圣像,两边放有纸马等纸扎品。开祭仪式都要祭祖,叩拜,上香,奠酒,读祭文,告文。祭品常用三牲,香烛,楮帛等,同样要用鼓乐吹打,以热烈庆祝开刷大吉。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房族分谱“过红火”接谱踩红是客家人的古老传统,它寓意接谱后,各房族红发红火,红丁快发,红(鸿)福齐天。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新宗祠进香火(送神祖位 祠堂匾)

仪式是:1、进火种;2、祖宗牌位(昭穆位);3、香炉;4、堂匾;5、钟鼓;6、香鼎案;7、烛台;8、祭幡;9、祝牌。安位后,杀猪祭祖,众裔孙上供,点香烛,叩拜,鸣炮礼成。午餐吃乔迁盛宴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流年福书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流年八字 八官福书,是客家人命理及人生信仰的“八字”重要资料。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发谱大典盛匾

族谱:记录客家人迁徙的血缘脉络

印谱的横江重纸

是石城县横江镇的传统特产,在明清时期,横江重纸曾进贡圣上,皇帝御赐为“玉口纸”。此后,横江重纸名扬海内外,远销东南亚各国,现在该镇还有“玉口纸”加工作坊60余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宁氏迁徙脉络初探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每次改朝换代都有战乱灾荒,造成大批难民迁徙,尤以河南、山东为最。甯氏本是中原地区古老显姓,有近三千年悠久历史,但在历经若干变故之后,现已变得人口稀疏散落。从今汇集到的资料来分析,尚可初步理出其播迁脉络途径。甯氏得姓于公元前770年的春秋初期,祖根地甯邑(今河南嘉获县),古属卫地。甯氏系卫国公族,七世为卿,享国220多年,自公元前546年开始迁散。一.东周庄公六年(公元前691年),王室为救卫国,放卫大臣甯跪入秦。秦襄公之曾孙因功谥为“宁公”,其后支庶以谥号为氏,由嬴姓改为宁姓(约公元前655年)。这两支后裔的姓氏,在秦地陕西渐相融合,早已“宁甯”不分了。二.卫国寒士甯戚,胸怀治国安邦抱负,因不满庸君卫懿公当政,奔齐为大夫(公元前680年),成为齐桓公霸佐,繁衍一支“齐望郡”,活跃于山东齐鲁大地。南朝宋明帝时(公元前469年),齐地被北魏吞并,部份甯氏外迁河北、山...
· 鲍氏迁徙分布脉络
鲍姓发源于今山东历城,鲍叔牙的子孙在齐国世袭卿位,见于史册的有玄孙鲍牵(鲍庄子),还有鲍文子、鲍苏,并有裔孙鲍焦隐居于周的国都(今河南省洛阳)。战国初,田氏代齐后,子孙有逃往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间地者。两汉时,鲍姓名人渐多,西汉末的鲍宣,乃渤海高城(今河北省盐山)人,后被王莽所杀,他极有预见的在生前将长子鲍永、次子鲍升避居于上党屯留(今属山西省),鲍永子鲍昱、孙鲍德、玄孙鲍昂俱有名于当世,尤以鲍昱最为著名,他贵至宰相,为后世鲍姓上党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东汉时还有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人鲍鸿、鲍恢,京兆新丰(今陕西省临潼)人鲍邮,东汉初的九江(今安徽省凤阳)人鲍骏……。表明在秦汉之际,鲍姓已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并有一支进入安徽。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衍于山东、江苏间地,古属东海郡之地的鲍姓人丁兴旺,名家辈出,著名南朝乐府诗人鲍照即为此郡鲍姓之杰出代表。此郡鲍姓由于离东晋、南朝之国都南...
· 族谱网记录乐昌过山瑶及其迁徙考略
生活于广东原乐昌县东西二山一带的过山瑶有悠久的历史,元明之际已在此生息繁衍,与今日生活在这一带的瑶族有前后继承关系。在明正德九年至清道光十一年的300多年中,乐昌瑶先后三次起义反抗封建王朝,是北江上游地区瑶族之首。由于耕作方式、王朝征剿和征调等原因,从明初起乐昌瑶相率向外迁徙,今生活于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4省区24县以及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国的过山瑶,多称他们的祖先来自乐昌县。乐昌东西二山(其中西山在今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一带)是过山瑶的重要祖居地之一。过山瑶尤其国外过山瑶对乐昌怀有特别的感情,主要由于从乐昌外迁的瑶族众多,以及乐昌有一段令他们难以忘怀的日子和引以为自豪的历史。关键词:乐昌过山瑶东西二山民族迁徙祖居地作者练铭志,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地址:广州市,邮编510180。乐昌过山瑶系指世代生活于广东原乐昌县东西二山一带的瑶族。乐昌(瑶族民间文献有作“...
· 家谱知识-邓氏迁徙江南脉络
有人提出:“当今邓姓族人都说是‘邓禹后裔’,是否真实?”对此,我可作有依有据的讲述,将迁徙的脉络梳理清楚。事实上,未有发现不是邓禹后裔而偏偏要说是邓禹后裔的事例。见说是邓禹后裔,多为江南的邓姓。江南,是指长江一线的以南地区(含海南和台湾)。在这些地区的邓姓,绝大多数是为邓禹后裔,这是可以认同的。至于四川(含重庆)的邓姓,要作具体分析(既有邓禹后裔,又有非邓禹后裔)。在福建、广东、海南、香港和台湾这五个省(区)的邓姓多数是邓禹的后裔。江西和湖南邓姓因有南唐邓氏,四川邓姓并非都是邓禹后裔,广西、贵州、云南还有少数民族邓氏,这些省(区)的邓姓不能说是清一色的邓禹后裔。我说过“历史最可宝贵是真实”。我们讲述邓姓历史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有依有据”,不能象邓州这帮人那样混淆是非、歪曲史实,搞“招谣撞骗”。1.邓骘徙封罗侯迁至封邑据【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记载,邓骘(字昭伯)官至大将军,封“上蔡侯”...
· 荣子后裔迁徙记录
荣子后裔迁徙记录13世於濂外徙无考;13世於澄公外徙无考;15世进爵公外徙无考;21世赓陶公外徙无考;31世师言公由厌次村迁居北平无终;32世廷相由厌次村徙居汶上城北大庄堤口;32世廷、廷卿公外徙无考;35世得邦公外徙无考;38世助公由大庄堤口迁往济州任城;40世可教公外徙无考;43世公徙居广西桂林平乐;45世z公外徙无考;45世谏公外徙无考;46世N公因官徙居湖广;47世硕公徙居曹县砖庙南荣菜园;47世碌公徙居河南省睢县荣凸村;48世士英公自湖广徙居江苏金坛50世曾公之后唯高公自金坛徙居寺泾港;53世迎嘉公由大庄堤口徙居山西交城坡底村;52世允公由湖广徙居江苏常熟54世希仲公由大庄堤口徙居宁阳县城西荣家庄;55世好谋公由大庄堤口徙居汶上城东周村;55世好施公由北平无终徙居陕西蓝田;55世好贤公由大庄堤口徙居峄州荣庄;56世仰公由周村外徙未详;56世什公由蓝田荣家沟迁蓝田王河村;57世方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