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专题解说--湖南益阳张氏源流

2017-07-0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582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专题解说--湖南益阳张氏源流,益阳炭溪、峡山张氏  谱称始迁祖俊世、富联二公为魏国公第五世孙镗公之后。镗公二子


益阳炭溪、峡山张氏

   谱称始迁祖俊世、富联二公为魏国公第五世孙镗公之后。镗公二子:惟孝、惟考。惟孝公子万宝、万全于元乱烹沸之际携家徙外祖汪谟任江西吉安郡守治地避难。明朝定鼎,万全公奉旨还知安梅,万宝公留居吉水县圳上村。之后其后俊世公闻荆南安定,于洪武间毅然迁楚之辰。阅二十年挈唐氏转徙于益治西之炭溪,为炭溪张氏始迁祖。惟考公于宋理宗景定5年(1264)迁往山左。元顺帝至正5年(1345)曾孙凤仪公复徙益水南之白鹿寺。其子富联公于明洪武间更迁于益阳峡山口,为峡山张氏始迁祖。炭溪谱牒自明崇祯11年(1638)至1944年凡六修,峡山谱牒自明末至1943年亦六修,1993年二支首次合修。峡山房二十四世张国基,谱名裕晋,曾为全国侨联主席。俊世公房派语:俊宗文穆时,忠国守良其,善成贤相继,德广启鸿基。富联公房派语:富标瑞世,贵显都京,唐宋挺秀,元明尚应克让光尧代,允恭裕舜朝,中天开景运。合族派语:岐黄望族兴,姓字赐长弓,孝悌彰河岳,廉劼耀古今,丰功书竹帛,壮志贯霓虹,万代崇风范,新章谱胤雄。


益阳十九里游村团张氏

   始迁祖极明公,明永乐间自宁乡迁此开垦。


益阳二十里也悠村张氏

   始迁祖思信公,明洪武年间自江西庐山迁此开垦,其后一支居沧水铺。


益阳岐市张氏

   始迁祖德暠公,明洪武17年(1384)自江西泰和迁此开垦,其后一支居龙市街,一支居南坝。


益阳南坝张氏

   始迁祖全真公,明洪武3年(1370)自江西泰和迁此开垦。


益阳颜家湾张氏

   邵阳曲塘张氏十三世承祚,字云辉,清康熙年间迁益阳县二十里颜家湾落居。


益阳二十里黄源冲张氏

   始迁祖明义公,南宋绍兴年间自宁乡来益开垦,遂定居于此。


益阳炭山湖、瓮托塘张氏

   始迁祖荣武公,字泰源,明初由江西吉水县来益阳,落业炭山湖。传四派分受禄、受富、受贵、受通四房。受通远徙。禄房徙瓮托,清乾隆57年(1792)禄房创修族谱,道光7年(1827)续修,光绪10年(1884)三修,1921年四修。富、贵二房世居故里,乾隆58年(1793)创修族谱,咸丰10年(1860)续修,1918年三修。1948年三房首次合修,仍定名五修。清乾隆58年(1793)禄房创建宗祠于瓮托塘石桥湾,嘉庆间又另建于兰溪,光绪7年(1881)三建于陈甫岭。禄房老派:民德施先哲,流芳启俊英。三房联派:贤豪光国策,功烈振家声,世守诗书业,长传孝友名。


益阳车山塘张氏

   始迁祖志良公,明洪武间自江西吉水迁此开垦。后裔居车山塘、千家洲。


益阳朱家湖张氏

   始迁祖永声公,清代自华容行医来此。后裔居城里、宝廉垸、朱家湖。


益阳清溪塅张氏

   始迁祖亨五公,明洪武年间自江西吉水迁此开垦,后裔居十七、十八、二十里。


益阳十八里独木桥张氏

   始迁祖逊列公,清康熙年间自福建龙岩迁此开垦。其后衍居千把垸、千家洲等地。


益阳千家洲张氏

   始迁祖树公,为南轩公十七派孙,明万历间由湖北沔阳新堤迁益阳千家洲烂柴港。清嘉庆12年(1807)始修族谱,咸丰9年(1859)、光绪19年(1893)、1929年、2003年续修。支派:(自十九派始)国正兆升平,年丰礼义兴,宗功延世泽,祖德远昌隆。


益阳栗山河张氏

   始祖栻公,八传至仲瑛公,字大成,迁居湖南益阳岐市。仲瑛公之子天景公,字庆云,于明洪武年间自岐市徙居益阳栗山河(今属桃江)。谱尊庆云为一世祖。庆云公生有二子:长道富无传;次道贵生益秀,益秀生子四:世荣、世华、世富、世贵,衍为四大房。明嘉靖40年(1561)创修族谱,清康熙28年(1689)、雍正10年(1732)、嘉庆10年(1805)四大房合修,光绪25年(1899)世华公裔松、柏、权三支五修。同治7年(1868)建庆云公祠于栗山河。至1948年,庆云公裔男丁4911名,女口2468名。支派:天道益世单,廷广时文应,之善良方(英裔传合)美,珂里步前修,第峻齐登甲(植远),芳徽洵鼎盛,孝友代相遵,国民守其正,宗功惇礼教,祖泽锡余庆,睿智启英豪,集群同化进。

 

益阳张氏

   迁湘始祖仲瑛公,卜居益阳栗山,生华辅、艺辅。艺辅居山青铺,华辅居讲文,生九子,存聪、通、荣、富、贵五房。清康熙27年(1688)一修族谱,嘉庆19年(1814)三修,咸丰10年(1860)四修,光绪20年(1894)五修,1929年六修。派语:辅政以斯文,廷召太极拱,承祖启贤良,齐家遵周孔。张氏通谱合派:(自四十二派始)诗书敦至教,孝友迪前光,大业能观国,奇才必达邦。


益阳沾溪杉木村张氏

   始迁祖世九公,明洪武时宦游,卜居桃江沾溪杉木村。


益阳九峰张氏

   始迁祖仕成公,明代由江西吉安避乱桃江武潭,迁九峰。


益阳吴家塅大关山张氏

   始迁祖三才公,清乾隆时由益阳避水患,迁桃江六里吴家塅大关山。


益阳勤耙田等处张氏

   万善公之子世杰,明永乐时由江西迁湘乡,衍居桃江勤耙田、石桥、礼洪山、株木潭。


益阳临市街、黄泥田张氏

   始迁祖德皓公,明洪武17年(1384)由江西泰和迁益城,衍居桃江临市街、黄泥田。


益阳三堂街张氏

   始迁祖宪茂公,明成化时由江西吉水宦游,卜居桃江三堂街杨家村。


益阳板溪张氏

   始迁祖正轩公,明永乐2年(1404)由北平授常德卫,世籍屯田板溪,今属桃江。


益阳泗里河张氏

   始迁祖本让公,明洪武时由江西吉安宦游,卜居桃江泗里河。


益阳张家坪张氏

   始迁祖动泰公,明洪武时由河南长葛避乱益阳,衍居桃江张家坪。


益阳株木潭张氏

   始迁祖江淮公,明永乐2年(1404)由常德卫屯垦桃江株木潭。


沅江杨阁老乡张氏

   先世于明洪武7年(1374)自江西宦游沅江,定居赤山七丘村(今杨阁老乡丽园村)。至1985年,全族人口1500余人,散居赤山各乡。


沅江郎保三田洲张氏

   始迁祖元通公,明洪武3年(1370)伯仲三人由江右迁此。清咸丰8年(1858)纂有族谱。


沅江郎荆堤三姑托张氏

   始迁祖修公,元至正间由庐陵县占籍于此。清乾隆22年(1757)、同治8年(1869)、光绪32年(1906)纂修族谱。


沅江四都张家寨张氏

   始迁祖添祥公,字学上,号步云,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明洪武间占籍沅江郎保四都张家寨。清道光2年(1822)、光绪32年(1906)纂修族谱。


沅江张家坝张氏

   始迁祖太书公,字发兴,明永乐17年(1419)由江西吉安府迁沅江河保大山村,见其风光秀丽,遂居焉,后迁马井村。清嘉庆15年(1810)纂修草谱,同治4年(1865)、1914年、1995年续修。


南县荷堰村张氏

   始迁祖文窗公,宋时自江西吉水滚龙坡迁居华容宋田山(今九都山乡小荷堰村)。


南县张氏

   始迁祖士宪公,明嘉靖间自江西调任湖南安乡县令,见宋田山地广人稀,遂卜居于此。


安化张氏

   宣公七世孙万宝、万全,万宝为宁乡龙塘支祖。万全生伯瑛、叔瑛、季瑛、琨瑛、玉瑛、仲瑛、孟瑛、金瑛等。因元乱烹沸,近郡沅州、靖州、岳州、武冈州等处城路俱陷,至正7年(1347)携带家小徙外祖汪谟任江西吉安郡守治地避乱,有明定鼎,奉旨随偏还籍,洪武20年(1387)卜居安化。伯瑛居岩底;叔瑛葬五里牌;季瑛居马头;琨瑛居大范,生一飞、再飞。一飞衍量、仁两房,量房居大范,仁房落业八里潭;再飞迁柘溪,衍天庆、天寿两房,庆房后迁宁乡。玉瑛居钟底;仲瑛居益阳栗山;金瑛居冲头。清康熙25年(1686)合族建万全公总祠于县治西街。康熙、雍正、乾隆间三次合修宗谱。前派:叔祖宗,时敏立,再国文,朝一汉。后派:英裔传合美,珂里步前修,第竣齐标甲,恩纶福泽悠,诗书承世业,孝友绍先猷,邦遇荣膺锡,家声永振球。汇族合选五言循环大同派行歌:钟灵徵积厚,沩衍庆同熙,柱砥川腾壮,熳游景萃奇,城南留胜迹,锁阮重遗基,派续良模远,柯交奕叶蕤,炳高彪节义,培笃振弓箕,锦绣千秋贵,流芳百世师,林泉延道脉,燮理荷荣禧,墀拜杨休命,钧陶复旧规。通谱公派: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精华,绂冕芬徵鬯,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安化三洲张氏

   魏公四世孙镗公,靖宋难,其次子溟公,韬踪敛迹,遂家梅山。字派:焕德文才绍,宗祖万式功,名允代兴盛,可一必昌隆,崇先忠孝志,承武大儒封,奇策丹廷献,祥开庆演宏,嗣徽继述绪,用力勉于中,理学昭来彦,佑启烈维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网专题解说--湖南益阳罗氏源流
彦二公裔居横阳;彦三公裔居乌山;彦一公十传至甫派,明洪武间分为十一房:东甫、魁甫、明甫、成甫、通甫、用甫、信甫、义甫、韶甫、政甫、昇甫。东甫公占籍于益阳十九里泉交河,韶甫公徙居益阳十五里,魁甫公裔、通甫公裔家宁乡。清乾隆45年(1780)宁乡、益阳四公后裔合修族谱,咸丰7年(1857)三修,光绪22年(1896)四房又合廉甫房四修。益阳岐市罗氏始祖天禄公,字彦三,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圳上随父一松公迁居湖南宝庆新化县横阳山。其子伯璋,字叔玉,徙居益阳岐市,传至四世祖思纲、思纪、思经、思纶,衍为四房。纲房又分中、行、和三房,纪房又分恭、辉二房,经房又分位、禄、名、寿四房,纶房又分方、正、用三房。明万历37年(1609)始修族谱,至1999年八修。派语:天伯仲思凤,履礼绍家声,宗德流芳永,之尚毓九文,时应祖光大,诗书佐盛隆,国祚传万代,海宁庆升平,继美贤良进,承先道义新,仁恩逢泰运,俊秀启词林,才...
· 族谱网专题解说--湖南益阳周氏源流
益阳、沅江周氏始祖濂公,字江源,世居江西吉水,二子:闻诗、闻礼。诗公子祖述,明宏治间迁益阳一里。礼公子祖达,达公长子诒亨,明嘉靖3年(1524)迁沅江县保六甲之周家湾。次子诒盛,嘉靖5年(1525)迁湖北襄阳龙首山。祖述公六世孙以仁、彩仁,以仁之后先后由益徙居沅江三眼塘等处,为富房。彩仁之后仍居益阳为贵房,诒亨之裔为荣房,诒盛之裔同治初迁益阳,为华房。又以富、贵、荣、华四房人众居散,难于理顺,遂析为新开山支、傅公塘支、普庵堂支、周家村支、岳家咀支、海上支、周家坝支、油塘坪支、甘溪港支、周家坪支等。傅公塘支始迁祖祖述公,明宏治间由赣迁益,至1949年,已传19代,男丁1258人,女口729人。海上支始迁祖道显公,清康熙间由鄂迁沅,至1949年,已传11代,男丁184人,女口119人。周家坝支始迁祖霖湘公,明嘉靖间由华容迁沅,至1949年,已传17代,男丁152人,女口88人。岳家咀支始迁祖德...
· 族谱网专题解说--湖南益阳胡氏源流
清光绪32年(1906)建青贤公祠于益阳板溪。嘉庆元年(1796)创修族谱,光绪5年(1879)续修,光绪24年(1898)三修,1937年四修。槐房派语:松青有显,庭守光兴,正善成德,世代荣徵。宾房派语:松青有显,庭守光兴,正善成德,泽敷南徵。三修续增派语:逢吉开新运,声名大远昌,诗书传后启,忠孝振纲常。四修续增派语:文学昭华国,隆时尚典章,良和生俊彦,达道永嘉祥。益阳胡家湾胡氏始迁祖志荆、志穆兄弟,清康熙年间自湖北黄冈来此开垦。益阳洗澡坪胡氏始祖宋宣和中文定公,由闽数徙至潭,二十二传至智照公,清康熙间自新化麻溪初徙湘乡四十八都,后迁益阳十三里洗澡坪。清咸丰9年(1859)、宣统元年(1909)、1940年纂修支谱。字派:渊源诚有自,国典大清廉,俊士光昭代,徽猷绍祖先。家声相继振,前绪允能扬,纯朴贻规远,春秋教泽长。益阳黄源冲胡氏始迁祖光肖公,明崇祯年间自江西高安避乱来此,其后衍居十九里...
· 族谱网专题解说--湖南益阳陈氏源流
益阳清溪、河图陈氏子华字试英,随兄游潭州,徙居汉寿桂家嘴,又迁攸县十都石板桥,为益阳河图洲、长塘冲、秧田冲、苏家冲等处支祖。清乾隆10年(1745)二支曾合修族谱,之后各支分修,1943年又合修。英房旧派:子元友汝峣应大思安志宗祖必兴良显贵仁崇福。英房新派:世守三光耀基开百。华房旧派:子元友汝峣应克测凤来仪必兴高允良亲宗光世。华房新派:序守三章法基开百。1941年资阳陈氏伯万公联族通谱新派:英才高汉室,厚德积中州,华茂由培本,源闳导浚流,九江称望族,三湘著鸿猷,孝义余徽重,书香世胄留,宗盟敦永睦,通谱庆良谋,隆泽绵延远,清芬奕禩庥。益阳沧水陈氏始祖伯万公,字顶一,号金峰。始迁祖汝福,字超夔,号万金,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明洪武初官成都,解组寓居益阳沧水铺观澜桥东岸。清乾隆50年(1785)建宗祠于沧水铺灵宝山。子孙星散,惟第四派祖存义,留居益阳。存义,原名德,字君质,明成化至正德时人,为沧水...
· 族谱网专题解说--湖南怀化张氏源流
沅陵张氏元至正年间,陈友谅进兵南昌而令灭尽南昌张姓。张氏乃去"弓"姓"长"。明建文2年(1400)苗乱,始祖长福吉从戎湖广,永乐4年(1406)干戈平息后乃择居桃源大庄坪,八年后转迁沅陵细茶坪定居,再过三载而复姓张。沅陵城西张氏始祖翔公祖籍洪州,任四川参将,宋嘉祐4年(1059)由四川回湖南扫墓,经沅陵病卒,眷属奔丧至沅陵,次子申留居沅陵城西张家巷。族人分居马底驿黄笋坪、白雾坪等地。溆浦张氏始祖翔公,先世籍四川绵竹,宋末官辰州。子四:庚、申、器、允,申留居沅陵;器、允徙新化;庚后迁溆浦,历三代派分九房。庚之后裔分布城东、思蒙、低庄、张家桥等处。溆浦小黄桥张氏始迁祖大有公,明永乐2年(1404)由贵州黎平府开泰卫因苗乱迁湘,开基于溆浦县龙潭小黄沙。族人分布在本村及武邑桐本溪等地。宗祠一在小黄沙铜鼓湾,建于清嘉庆3年(1798);一在志芋,建于同治年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