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罕言利”的孔子很温暖

2017-06-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0
转发:0
评论:0
“罕言利”的孔子很温暖,商帝辛(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西周封于宋,其弟微仲即位乃孔子14世祖,孔子出

   商帝辛(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西周封于宋,其弟微仲即位乃孔子14世祖,孔子出身没落贵族是也。

   先祖的尊贵显赫是否影响孔子的人生,现已无从说起。而成为鲁国人的孔子早没有了贵族的富与贵。孔子就曾讲:“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有如此贴近的人生况味,也就有了让我们相信孔子具有平民立场和温暖情怀的理由。

   然而孔子却“罕言利”,让人误解孔子很深。如宋儒程颐解:“计利则害义。”钱穆先生也以为,“利者,人所欲,启争端,群道之坏每由此”。李零教授说:孔子“多半是把‘利’当负面的东西讲,或是在‘义’的限定下讲”。全不管孔子为什么罕言利,也不管孔子罕言谁的利。当然,这样的诠释是有社会基础的。因为用心谋划利而损坏道义的事从古至今从未匮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作《货殖列传》,万象过眼就有了一双透视眼。孟子激情而浪漫,放言“人人皆可成尧舜”,可又不得不直面现实,“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而孔子最为坦荡,“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你我一般有追求富裕的世俗愿望。然而又是孔子,他可以大大超越自我,“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让无数后来者钦佩不已又自愧不如。

   直面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欲求,现代人不喜欢“灭人欲”的决绝态度,与此态度相比,倒是孔子更务实而理性。“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问题的对错并不在富贵贫贱,而是得之富贵或是去其贫贱的“利”是否合“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以他精神的高洁给予人们舍弃不义之利的自觉清醒和坚守道德的内在力量。

   然而利会以不同的面貌在你眼前摇来晃去,让大小人为其兴奋鼓舞。孟子断言,“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荀子直言,“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孔子至圣,“见利思义”而已。利不是分水岭,而义却是定盘星。面对利的强力,做什么、怎么做,有“义”权衡就有了可以秉持的原则,所谓“可与不可之间,有义存焉”。这显然是要下些道德功夫的,起码要分得清是非黑白,辨得明公私内外。

   然而,孔子抱有更完美的理想,“君子喻于义”,让人充满期待。既有对位尊之人的道德要求,也生发对自身的道德期许。可这又是多么艰难的期待。否则何需孟子费尽口舌游说梁惠王们“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可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又有几位帝王能为?高祖刘邦号称明君,却也禁不住在新落成的未央宫得意洋洋诘问他的父亲:“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败则害,破家亡躯;成则利,化家为国。”又岂止是李世民的内心愿望。如此我们不难明白孔子“罕言”的是谁人的利了。

   孔子罕言利的时代,“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谁能说哪一次的乱与暴目的不是指向利?而谁又能说哪一次的征伐没有加重百姓的负担?孔子仁心,忧而愤怒,“苛政猛于虎”!孔子的批判丝毫不逊于后世的热血青年。

   然而,孔子没有停留于批判。面对公权与私利交织纠缠而物欲苏醒暴涨的时代,“辟土地,充府库”已势不可挡,孔子却“明知不可而为之”。一面告诫为上者,“放于利而行,多怨”。一面倡导“为政以德”,力主“仁”“义”并行。又希望君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说来,孔子“罕言利”倒真深蕴温暖。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周民太疲劳了,祈求能有小小的休息。孔子也听懂了庶民百姓简单而卑微的要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休养生息就是在行天道。孔子要君子知晓此天命而敬畏之以利佑民生。“大哉,尧之为君。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为此,孔子激情赞美。“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富有天下却可弃之如敝履,标榜“天下为公”的大胸怀。三代之圣“居仁由义”为民生而已。

   当然“仁”者“爱人”不能只是嘴上说说。孔子希望有为之君力行尧舜之政。“所重民、食、丧、祭。”而民、食之重的关键在于“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如此,“利”自然就有正当性,所谓“利者,义之和也”。如何“重民”?“克己复礼”而“养民也惠”是也。何以“重食”?“使民也义”“使民以时”是也。如此可保百姓“足食”而“养生丧死无憾也”。此外必要有国有家者“敛从其薄”“施取其厚”“用取其中”“惠而不费”,则“义”在其中。“见利思义”在孔子那里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不只是激励进步的人生格言。

   《论语》记了孔子的一次愤怒,他严厉地批评为季氏扩增府库的冉有:“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不能阻止上层贵族聚敛财富盘剥民利的行为本身就属不义,孔子不能容忍。孔子认为君子要“节用而爱人”。希望“上好义”,能自觉抑制过分贪求社会财富的欲望;“上好礼”,能照章行事,规范行为;“上好信”,能实实在在为百姓谋福利。

   孔子有一次到卫国去,见卫国人口繁多十分高兴,便和驾车的冉有有一段著名对话:“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又一次大大超出后辈晚生的想象。当两千多年前孔子说出让庶民百姓富起来的话时,黑暗的夜空该透出了一丝光亮,寒冷的大地也会涌出一股暖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罕言利”的孔子很温暖
商帝辛(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西周封于宋,其弟微仲即位乃孔子14世祖,孔子出身没落贵族是也。先祖的尊贵显赫是否影响孔子的人生,现已无从说起。而成为鲁国人的孔子早没有了贵族的富与贵。孔子就曾讲:“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有如此贴近的人生况味,也就有了让我们相信孔子具有平民立场和温暖情怀的理由。然而孔子却“罕言利”,让人误解孔子很深。如宋儒程颐解:“计利则害义。”钱穆先生也以为,“利者,人所欲,启争端,群道之坏每由此”。李零教授说:孔子“多半是把‘利’当负面的东西讲,或是在‘义’的限定下讲”。全不管孔子为什么罕言利,也不管孔子罕言谁的利。当然,这样的诠释是有社会基础的。因为用心谋划利而损坏道义的事从古至今从未匮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作《货殖列传》,万象过眼就有了一双透视眼。孟子激情而浪漫,放言“人人皆可成尧舜”,可又不得不直面现实,“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
· "言利、言仁、言礼":《论语》"罕言利"辨析
孔子“罕言利”(《子罕》)。通观《论语》文本,孔子言利与言仁、言礼相比,确属“罕言”。但“罕言”并非不言。孔子既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就说明孔子承认并肯定了利作为人之一种需要的客观性和正当性。孔子视“贫贱”为“耻辱”,其云“邦有道,贫且贱也,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泰伯》)此将贫贱富贵问题与国家兴衰联系一起,国家政治清明,形势大好,可你却不能勤劳致富,依然贫困潦倒,这是个人的耻辱。当然,政治黑暗,社会无道,你却荣华富贵,这也是个人的耻辱。孔子肯定利的合理性、正当性的思想,在其对子贡的态度上还可得到进一步的证明。孔子弟子中,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闻一知十”,安贫乐道。(《雍也》)可谓坚韧执着,德高行正,然却穷困潦倒。而子贡却不尊师命,不安本分,热衷于经商赢利,预测行情却屡发屡中。在颜回与子贡的比较中,一方面抒发了孔子对春秋时期“道德与财富”之间倒挂失衡现象的感慨和...
· 《论语》“罕言利”辨析
孔子“罕言利”(《子罕》)。通观《论语》文本,孔子言利与言仁、言礼相比,确属“罕言”。但“罕言”并非不言。孔子既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就说明孔子承认并肯定了利作为人之一种需要的客观性和
· 春秋时代——孔子的谎言
蒯聩逃亡,牵连了很多人,孔子平时与蒯聩有些交道,因此也有些担心。再加上眼看在卫国没有什么前途,孔子决定再一次离开卫国。去哪里?向南是宋国,不敢去;向东是齐国,去了也没用;向西南,是郑国,不敢去。于是,只有一个方向可以去:晋国。逝者如斯夫孔子决定去晋国,不过他内心很是忐忑。为什么很忐忑呢?因为晋国是所有国家中周礼破坏得最严重的国家,他们对周礼的蔑视甚至超过楚国人。这个国家六卿掌权,国君早已经被架空了。鲁国三桓虽然瓜分了国家,但至少三桓本身也是公族;可是晋国六卿没有一个公族,所谓的君君臣臣早已经不存在了。这样一个国家,自己的政治理念能够受到欢迎吗?此外,晋国此时正是赵鞅执政,此人心黑手狠,行事果断。而当年赵鞅铸刑鼎,孔子还批判过他。再者,目前阳虎就投靠在赵简子的门下,如果自己再去投靠,会不会被人说是去找阳虎,跟阳虎是一伙?种种原因,让孔子欲行又止,欲止又行,就这么犹犹豫豫上路了。孔子的情绪影响...
· 今日阳光温暖
他有一天突然对我说:我觉得你挺勇敢的,妈妈走了才半年,你就站起来了。。。无言以对,我无法表述自己的感受:我还记得你离开的那晚,他一路奔波而来,当我躺在他的旁边,我知道我也许找到了自己一直所追求的那种幸福,找到了可能会共渡余生的那个人。但我的思想,肉体,却都被某种痛苦拉扯着,一寸一寸,象在凌迟,脑子里象扎进了无数的针,一直让我无法安眠,而那种疼痛和悲伤让我知道:以后就算我笑得再大声,我的幸福,都因为你的离去,而不会再完美了。。。但我知道,总有一天,死亡把我们分开,却也会让我们重聚,而为了能和你的相遇,我一定会与人为善,多积功德。我相信一定会有再见你的那天。就象知道你不会上网,我仍然固执地相信,你一定能听到我心中所念所想。你一定会知道在某一刻,某个瞬间,你在我的心里,生动地活着。笑着。这几天经过文化公园,我看着那一群群跳舞的阿姨,每次都下意识地在里面,找寻你的身影,如果你也在,一定能让大家一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