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契丹人的发型:“髡发”习俗

2017-06-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20
转发:0
评论:0
契丹人的发型:“髡发”习俗,本报《找寻辽河流域那个消失的民族》系列报道引发了诸多历史爱好者的好奇心,

  

  本报《找寻辽河流域那个消失的民族》系列报道引发了诸多历史爱好者的好奇心,最近有不少专家学者陆续给本报提供相关史料,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对这个民族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这个纵马北方的游牧民族并不算最强大,民族兴起时间也不算最长,但却是史料中较好辨认的民族。究其原因,就是其特别鲜明的民族特征,其留下的文化遗存中也透出极强的彪悍之气。

  “从我们掌握的史料和考古发现都可以得知,契丹人就是那个样子。 ”省博物馆副馆长、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理事长刘宁指着契丹的壁画说,“长期游牧生活使其浑然天成。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如果在中原农耕地区,整天摆弄锄头、镐头的农夫这样打扮起来,拿刀背箭的,不说别人怎么看,他自己就觉得麻烦。 ”

  那么契丹人到底什么样,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图片可以互相佐证:《契丹国志·兵马制度》中这样记载:“又有渤海首领大舍利高模汉兵,步骑万余人,并髡发左衽,窃为契丹之饰。 ”

  “髡发左衽”是古人对契丹人总体形象的高度概括,这也成为这一民族在中华民族历史当中特别显著的特征,以至于北宋时期的沈括对此也有过记述,此后,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过专门研究。

  商周以来,在我国中原地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所以汉族无论男女都蓄发,并把髡发看作是对人身的一种侮辱,由此产生一种刑罚就是剃去头发,叫做“髡刑”,对此《史记》、《汉书》都有记载。不过,我们现在称契丹的髡发习俗早已没有了上述意味。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肃勇告诉记者:“历史上,不仅契丹有髡发的习俗,在契丹之前的鲜卑族,在其之后的女真族、蒙古族也都有髡发的习俗。 ”

  髡发成为契丹的典型特征,更主要是因为其他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过程中,发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而契丹在其活跃于中国历史当中的千余年间,这一习惯一直未曾改变。

  通过史料的发掘,我们现在知道,契丹人的髡发是全民族的。其中男人和儿童髡发的样式最多,其中的一种只在额头上方留一小撮头发,其余全部剃掉,俗称为“木梳背儿”式的儿童发式,直到现在我们仍可见到。

  当然,契丹人髡发最为独特的地方是妇女也是如此。

  为进行大众化的文物知识普及,省博物馆组织人力专门编写了普及版的专著《走进辽河文明》,里面描述的考古实证契丹妇女的髡发样式:剃去前额至耳鬓沿边部分头发,其他未经剪剃的长发,在头顶用绳带结扎在一起,另外在左侧分出一小绺长发,编成发辫,绕前额再盘回头顶,压在头顶的束发上,与束发扎在一起,耳后及脑后的长发向身后下披。

  考古现场发现,契丹人遗体经剃过的部分又长出了一点短发,从短发的等齐长度看,原来是剃光,而不是剪短的。

  有史学家称,契丹男女老幼追求轻便利落的发式特征,与中原地区较为守旧的发式相比,更具有灵活多变性,体现出契丹民族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至于契丹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髡发,史书记述较少,《汉书》仅有寥寥数语,“北至叶榆,名为、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 ”有人依此推测认为,远古牧人乘马驰逐,披散的头发容易遮挡视线,故而将其剃去或结辫,以便马上行止。

  那么,再将契丹妇女不亚于男子的征战故事结合起来看,髡发样式展现的正是一个干练务实的马上民族形象。

  至于左衽,应该不是契丹民族唯一拥有的服饰特征。

  与左衽相对,传统的汉服,据传由黄帝制衣,交领右衽。也就是说汉族服装的前大襟是左边那片包住右边那片,领子的样子看起来应该是字母y的形状。

  唐朝孔颖达注《礼记》时写道:“生乡右,左手解抽带,便也。死则襟乡左,示不复解也。 ”说明汉族使用右衽是由于右手解着方便,而左衽表示 “不复解”,所以是汉族逝者的服饰。

  至于游牧民族基于生活方式而使用左衽,也是为了便利。

  刘肃勇示范着说,衣襟左掩能够较少地影响拉弓射箭的右臂的活动范围,又能更多地保护右臂不受到伤害,并且方便左手从怀中取放物品,可以腾出右手使用武器。

  这样看来,在1000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当契丹民族在我国北方的草原上,人、着装、刀箭、马磨合得浑然一体的时候,面对从整天摆弄锄头、镐头的农耕家庭里走出的中原军队时,战争胜负早已决出。□本报记者/郭 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契丹人的发型:“髡发”习俗
本报《找寻辽河流域那个消失的民族》系列报道引发了诸多历史爱好者的好奇心,最近有不少专家学者陆续给本报提供相关史料,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对这个民族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这个纵马北方的游牧民族并不算最强大,民族兴起时间也不算最长,但却是史料中较好辨认的民族。究其原因,就是其特别鲜明的民族特征,其留下的文化遗存中也透出极强的彪悍之气。“从我们掌握的史料和考古发现都可以得知,契丹人就是那个样子。”省博物馆副馆长、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理事长刘宁指着契丹的壁画说,“长期游牧生活使其浑然天成。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如果在中原农耕地区,整天摆弄锄头、镐头的农夫这样打扮起来,拿刀背箭的,不说别人怎么看,他自己就觉得麻烦。”那么契丹人到底什么样,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图片可以互相佐证:《契丹国志·兵马制度》中这样记载:“又有渤海首领大舍利高模汉兵,步骑万余人,并髡发左衽,窃为契丹之饰。”“髡发左衽”是...
· 辽金元服饰:契丹男人的发型“髡发”
“从我们掌握的史料和考古发现都可以得知,契丹人就是那个样子。”省博物馆副馆长、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理事长刘宁指着契丹的壁画说,“长期游牧生活使其浑然天成。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如果在中原农耕地区,整天摆弄锄头、镐头的农夫这样打扮起来,拿刀背箭的,不说别人怎么看,他自己就觉得麻烦。”那么契丹人到底什么样,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图片可以互相佐证:《契丹国志·兵马制度》中这样记载:“又有渤海首领大舍利高模汉兵,步骑万余人,并髡发左衽,窃为契丹之饰。”“髡发左衽”是古人对契丹人总体形象的高度概括,这也成为这一民族在中华民族历史当中特别显著的特征,以至于北宋时期的沈括对此也有过记述,此后,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过专门研究。商周以来,在我国中原地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所以汉族无论男女都蓄发,并把髡发看作是对人身的一种侮辱,由此产生一种刑罚就是剃去头发,叫...
· 髡发
鲜卑拓跋鲜卑“索发”,东胡鲜卑“髡发”。女真族清朝剃发易服。
· 辽金元服饰:契丹女子发型
契丹女子的发型契丹女子的发型式样,不如契丹男子发式丰富,目前所知,大约有七种:l、剃去前额至耳鬓沿边部分头发,其它未经剪剃的长发,在头顶用绳带结扎在一起,另外在左侧分出一小绺长发,编成发辫,绕前额再盘回头顶,压在头顶的束发上,与束发扎在一起,耳后及脑后的长发向身后下披。2、头顶正中保留一束长发,梳成包髻,直立于头顶,剃去包髻周围头发,在头顶两侧,形成发圈,额前两绺长发,垂于耳鬓。3、颅顶正中和额前两侧各留一绺长发,其余头发全部剃掉。颅顶长发以彩带系扎,垂于脑后、额前两绺长发分别在耳侧挽成发髻,饰以金花。4、剪短全部头发,如同现在的寸头。5、剪短头颅顶部头发,使头颅四周头发下垂,额前发于眉毛处剪齐,两鬓及脑侧、脑后发在耳朵下缘剪齐。6、将全部头发梳理下垂,前额部分齐眉剪平,其余部分齐耳剪齐,十分利落,与现代女性的齐耳短发相比较,契丹女子的短发要露出双耳。7、保留全部头发,向后梳拢,只把头发梢...
· 戚姬髡发
释义戚姬髡发,比喻后妃。出处唐・李白《中山孺子妾歌》:“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典源汉书・外戚传上・高祖吕皇后传(“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如意且立为赵王,留长安,几代太子者数。……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音坤)钳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