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史”本是官职名

2017-06-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0
转发:0
评论:0
“史”本是官职名,过去的事儿,我们叫做历史,然而,“史”的本意不是指历史,而是一种官职名。东汉

  过去的事儿,我们叫做历史,然而,“史”的本意不是指历史,而是一种官职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如此解释:“史,记事者也。”也就是说,“史”是记事的官吏。《周礼》又说:“史,掌管官书以赞治。”这里“史”又是管理书籍的官吏。

  古代的记事之官,每天拿着小本子,在国君前后跟着,有什么事就记下来,这因此让中国的历史书籍很有现场感,很耐读。

  传说早在黄帝时代就有史官了,那时的史官名叫仓颉氏,因为他是传说中文字的发明者,所以很有名。还有一个史官,就不怎么有名了,名叫沮颂。渐渐地,人们将史官所记录的书,也称为“史”。

  史官权力不大,但国君或者皇帝还是忌惮他们的,因为百年后盖棺定论,就看他们的记录了。宋朝某位史官妨碍了赵匡胤打鸟,老赵敲掉他两颗牙齿,但事后又害怕,马上赔礼道歉并附加赔偿,但打史官这事还是被记下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史”本是官职名
过去的事儿,我们叫做历史,然而,“史”的本意不是指历史,而是一种官职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如此解释:“史,记事者也。”也就是说,“史”是记事的官吏。《周礼》又说:“史,掌管官书以赞治。”这里“史”又是管理书籍的官吏。古代的记事之官,每天拿着小本子,在国君前后跟着,有什么事就记下来,这因此让中国的历史书籍很有现场感,很耐读。传说早在黄帝时代就有史官了,那时的史官名叫仓颉氏,因为他是传说中文字的发明者,所以很有名。还有一个史官,就不怎么有名了,名叫沮颂。渐渐地,人们将史官所记录的书,也称为“史”。史官权力不大,但国君或者皇帝还是忌惮他们的,因为百年后盖棺定论,就看他们的记录了。宋朝某位史官妨碍了赵匡胤打鸟,老赵敲掉他两颗牙齿,但事后又害怕,马上赔礼道歉并附加赔偿,但打史官这事还是被记下来了。
· 水浒传中本是市井无赖的高俅担任什么官职
在《水浒传》中,高俅担任太尉一职,人称“高太尉”。宋徽宗还是端王的时候,因高俅球技精湛,并且博学多才,便对他十分重视。没过多久,高俅便成为了端王赵佶的心腹。宋哲宗去世后,端王赵佶继位为宋徽宗。图片来源于网络宋徽宗登基半年后,便封任高俅为太尉。高俅当了大官之后,阿谀奉承的官员自然就多了起来。高俅一心想要建功立业,便组织军队,多次率兵进攻梁山。奈何梁山好汉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高俅军队每次兴师动众地进入梁山,都以屁滚尿流的姿态率兵逃亡。最后一次时,高俅亲自率兵进剿梁山,结果败于宋江之手,高俅也被张顺抓去。历史上,高俅担任禁军首领一职。早年间,苏轼认为高俅是位人才,便把他推荐给朋友王铣。因机缘巧合之下,高俅凭借出色的球技,赢得端王赵佶赞赏。加上,高俅懂诗词文学,又擅长书法,端王更加重视高俅。端王即位后,为了正大光明地给高俅封职位,便让高俅到军队建功立业。高俅在军队时,立下了显赫战功,回朝后,宋徽宗...
· 水浒传中本是市井无赖的高俅担任什么官职
在《水浒传》中,高俅担任太尉一职,人称“高太尉”。宋徽宗还是端王的时候,因高俅球技精湛,并且博学多才,便对他十分重视。没过多久,高俅便成为了端王赵佶的心腹。宋哲宗去世后,端王赵佶继位为宋徽宗。图片来源于网络宋徽宗登基半年后,便封任高俅为太尉。高俅当了大官之后,阿谀奉承的官员自然就多了起来。高俅一心想要建功立业,便组织军队,多次率兵进攻梁山。奈何梁山好汉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高俅军队每次兴师动众地进入梁山,都以屁滚尿流的姿态率兵逃亡。最后一次时,高俅亲自率兵进剿梁山,结果败于宋江之手,高俅也被张顺抓去。历史上,高俅担任禁军首领一职。早年间,苏轼认为高俅是位人才,便把他推荐给朋友王铣。因机缘巧合之下,高俅凭借出色的球技,赢得端王赵佶赞赏。加上,高俅懂诗词文学,又擅长书法,端王更加重视高俅。端王即位后,为了正大光明地给高俅封职位,便让高俅到军队建功立业。高俅在军队时,立下了显赫战功,回朝后,宋徽宗...
· 本是一名无名小卒为何深得帝心屡遭提拔?
晚年的乾隆被两个矛盾所困扰:一个是的政治信条和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一个是不断泛滥的物欲和“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承诺。尽管健康状况已经越来越难以支撑日常政务,但乾隆从来没想过把大权分担给朝中重臣。他深知这些重臣在朝中经营多年,根深叶茂,一旦分享最高决策权,很容易引来大批依附者,形成朋党,导致混乱。为了保证,老皇帝迫切需要一根得心应手的拐杖,或者说,一个有能力的贴身秘书,帮他处理日常政务,执行具体决策。乾隆四十年(1775年)秋天,皇帝出巡。老皇帝旅途寂寞,就和蔼地和身边一位骑马随行的新任侍卫聊起天来。先是问他多大了,姓什么叫什么,接着又问他什么时候进的宫,在哪儿当过差。这位风度翩翩的侍卫回答说,他26岁了,钮祜禄氏,叫和珅,刚被选为乾清门侍卫。年轻人语言流利而得体,态度恭敬又从容。皇帝开始对他感兴趣了,便问起他的功名出身。和珅说自己18岁那年曾参加乡试,没能中举。乾隆问道:“当年的卷子,还能记...
· 太监,原本是古代职官的名称,在唐朝、辽时期都有太监官职的设置
太监原称“宦官”,称呼太监是明朝以后的事情。太监,原本是古代职官的名称,在唐朝、辽时期都有太监官职的设置。明朝是宦官最为盛行的时代,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便于管理宦官,使能各司其职,废内侍省,设九监、二库、六局,后来发展为二十四衙门,即十二监、八局、四司,各设掌印太监领导,专管皇帝及皇室吃喝拉撒睡等诸事,后来又设立了由宦官负责的东厂、西厂、内行厂,对官府和百姓进行侦缉和刑狱,又插手干预财政、管理皇庄、经理仓场、提督营造等。宦官因为权势膨胀,于是拍马屁的人就多了,太监原本是少数上层宦官的称呼,而到了明朝,不论其职务高低,无不点头哈腰,以尊其长官之例,通通戴上了“太监”这顶高帽子。久而久之,太监便成为了日常用语。到了清朝,太监便成了宦官的通称。其实,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和古人的世俗用语中,太监还有许多别的称呼,粗略地算了一下,也有几十种之多,现在以最为常见的称呼简单介绍之。寺人:原指商、周二朝宫廷内使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