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细谈_”炎黄“和”华夏“之间的关系

2017-06-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99
转发:0
评论:0
细谈_”炎黄“和”华夏“之间的关系,中国人一直自称炎黄子孙,这个意思,大家是明白的,中国人或者说华人的族源,主要是两

中国人一直自称炎黄子孙,这个意思,大家是明白的,中国人或者说华人的族源,主要是两支,一支是炎帝,一支是黄帝。

在我们自称炎黄子孙的同时,我们应该明白一些东西,有关炎黄的历史,至今未见同时代或者隔代史料记载,只是源于传说。据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一书中说,最早有关炎黄二帝的记载,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而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关炎黄二帝的记载,有很多是经不起推敲的。

比如说,按司马迁所说,炎帝其实就是神农氏。有关这一点,我在谈中国姓氏时已经谈过,我认为神农氏一定是女性而不是男性。所以,神农氏不可能是我们今天认同的炎帝,很有可能,炎帝是神农氏族,只不过神农氏是女性,而炎是其男性后裔。当然,我推论出神农氏等是女性,大家完全可以反驳,因为并没有严格的史料作为证据。所以,我在此处所说,炎帝和神农氏并非同一人,仅属于我的一说而已。

我还有第二个理由,按司马迁老先生所说,炎帝和黄帝原本是兄弟。天下共主原本是炎帝,后来被自己的亲兄弟黄帝打败,因此天下共主易主。此说就差太远了。首先,在远古时代,一族之所以兴旺,能够成势,绝对因为前后几代兄弟众多因而形成大族。炎黄二帝若是兄弟,又各领一支形成一场大战,这个族就被削弱了,结果可能两败俱伤,两人都不能成为天下共主,天下共主之名,很可能被他族夺走了。炎黄作为兄弟,他们能够成为族中首领,这个族的规模,也一定小得很,数百人而已。除非两族都传了多代,才会形成大族。出了五服,可以不认兄弟了, 那又怎么可能有兄弟之说?如果以炎黄本身之族,根本不足以成为天下共主,他们必须集中此前几代人而发展成为大族势力,才可能受到周围诸多其他大小放的拥戴。

再则,炎帝居于姜水,黄帝居于姬水。这两条水的距离倒不是太远,所以,这两人是兄弟的可能性,存在了。又说,黄帝建都于有熊(因此,有黄帝系有熊氏之后的说法。请注意,有熊氏,显然又应该是母系社会的标志。若炎帝是神农氏之后,那就属于两族了,根本不可能是兄弟,源出于两个不同的母亲,何来兄弟之说),据说有熊在今天的新郑,这就又有点扯了。古代封诸侯,大国方百里,中国方七十里,小国方五十里。黄帝从姬水(据说在今天的陕西武功)到河南新郑,打开地图看一看就能知道,黄帝从武功到新郑,要走多少路。他能有多大个家族,竟然有如此迁徙能力?更夸张的是,炎帝陵竟然在湖南的炎陵县。

这种故事,分明是建立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版图基础上的。而就目前有确切史籍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历史,到了尧舜禹时期,中国的版图,才只不过是今天河南的大部分加上山西和陕西的小部分。这一带被称之为中原,也就东西南北中里的中,在后来渐渐扩大了。

在此,我并非否定汉人是炎黄子孙这样一个概念,而是想说明,当时的炎黄两大族,是强族,但远没有强大到统领秦国那样的版图。当时,炎帝或者黄帝,作为天下共主,其拥有的土地面积,可能比百里国大,但也不会大到几十倍的程度,能有几倍大,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为什么?因为当时的国,其实就是城,是要围城而国的。作为一个部族,如果拥有一个类似于今天的地级市那么大的面积,将这么大一块面积筑城围起来,是个什么概念?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实力?以一种族之力,肯定完成不了,也不经济不现实。

故此,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显然是一上泛概念,并不精确。​

据考证,中国可信的史籍,最早是《舜典》。也就是说,是舜或者舜以后的禹成册的。通过舜典,我们知道,当时中国最大的部族有两个,一个是舜的唐虞族,所以,舜也被称为虞舜。按照司马迁史记的说法,舜是黄帝后裔。这个说法准不准,还真难以确证。所谓唐虞之族,在今天的山西永济一带。但有关舜的历史传说,又一次遍及全中国,他出生于姚墟,即山西永济一带,耕稼于历山,一说今鄄城历山,一说今济南千佛山,渔猎于雷泽,今山东荷泽,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在寿丘(今天山东曲阜)制作日用杂品,在顿丘(今河南浚县)负夏(今山东兖州)一带经营做生意。而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死于湖南的君山。由此,我们知道,舜原本是个神仙,他可以游全国。而事实上,他行踪所达的这些地方,在当时是需要好几年才行走一趟的。何况,当时部落林立,他怎样穿过众多部落?如果是个人,还好说,他还带着庞大的部族民众?几乎不可能吧?

后世有一种说法,其实舜的主要活动轨迹,实际就是后来所说的中原一带,如湘水,后来被误认为今天的湘江,实际上是指汉水,而其他一些地名,也在那附近,只不过后来,某些部族迁徙,甚至连地名也带走了。​

再说禹,据说禹也是黄帝的后裔,姒姓(所以,我们此前说褒姒,一定是禹的后裔,且是长公主,源出于此)。都城于阳城,国号为夏。有关禹的都城到底在何处,史上说法众多,我看到钱穆老先生的国史大纲说,夏应该在华山附近,所以有华夏或者禹夏之称。而所谓华山,并不是今天的华山,当年指的是嵩山,嵩,在古代就是华的意思。钱穆老先生并且认为,在后来很长一个时期,所谓的华夏,其实就是指禹夏和唐虞两大部族,也就是舜禹部族,其主要是禹夏族,也就是夏朝的主体部分。这个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由此可知,今天我们所说的五帝中舜帝和禹帝,其实国土面积(严格说来,应该是部族活动的区域),其实都是非常小的,相当于今天的几个县而已。另一方面,他们是当时众多部族的共主,在舜和禹这两个大部族周围,有很多小部族,这些小部族共同拥戴舜以及后来的禹为天下共主。

这里所说的共同拥戴,是带有后代民主选举意义的,是通过众多部族首领一致选举而产生的。正因为其周围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部族,所以形成了一个局面,即中部部族。此前我说过中国之所以称之为中国,是因为东西南北四面,由众多大小部族环绕,而中间是天下共主部族。

这种情形,也符合当时的世界格局。比如古希腊,古罗马,我们均将此认定为远古史上强大的国家,实际上并非如此,它们只是由希腊或者罗马统领的许多大大小小的部族,是部落联盟。

以此来判断中国早期的炎黄或者此后的五帝,同样应该是部落联盟形式。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理顺了一件事,即舜族或者禹族,源出于黄帝。但因为黄帝是个传说中的天下共主,是否真实存在过,或者是否真是舜或者禹之祖,都属于未结论之事,尤其是和炎帝的关系,就扯得太远。因此说,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准确度是值得怀疑的,炎黄子孙一说,仅仅只是一个模糊概念,作为天下共主族源而被后人逐渐认定而已。

那么,自称为华夏子孙呢?这里面又会有一些问题,显然,华夏主要是禹族,是否包括舜族,尚可争论,更不包括此前的尧族。何况此后,商代夏,夏由王族一部分变成了诸侯之族,更有大的部分,变成了平民之族。这些平民之族,便成了四夷的一部分。这四夷中,甚至有些后来成为了五十六个民族中的少数民族。所以,用华夏称中华,恐怕准确度也不够。这同样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泛概念。

至于我们今天称为汉族或者汉人,这个范围,就要广得多,基本是指汉朝后裔。而更后来的唐朝,也称之为唐人。这里的唐,与前面讲到的唐虞,有很大关系。

有一点可以确定,在秦统一中国之前,中国是由诸多大大小小的部族组成的。这些部族,在春秋之前,并没有归于一个统一的类似于行政区划的国之中,而在这众多的大小部族中,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部族联盟。这个部族联盟,先是炎帝族为天下共主,后是黄帝族为天下共主,后来有五帝为天下共主。五帝中的禹帝之后,形成了封建制,天上共主消失而王产生。夏商周三朝,是中国的封建时期,就土地面积而言,应该是夏最小,而周最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炎帝和神农有何关系?炎黄为何并称为华夏始祖
炎帝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典型人物,据说他是继女娲之后的另外一个成为天下首领的人。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炎帝的传说,有关于他的出生的,也有关于他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现在我们就来说一下关于炎帝在民间流传的一些传说。首先是关于炎帝的出身的。传说他的母亲女登是一个长相极为美貌的女子,平日里最喜欢游山玩水,一天她到华阳山上游玩的时候,遇到了一条金光闪闪的神龙,看到神龙女登就想离开,但是还不等她离去,她就被神龙缠住了,之后她就怀孕了,后来就生下了炎帝。炎帝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一副人身牛面还长着角的样子,不过在后来的时候慢慢就转变成为人类的样子。这就是关于炎帝出生的传说,可以说炎帝的出生是极其的富有神秘色彩的。其次就是关于炎帝造农耕工具的传说。传说在上古年代炎帝看到人们的生活疾苦很是同情,于是就想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就开始想办法,在后来的时候终于制造出来许多关于农业的用具,并且他还教会人们建造房屋,教会人们...
· 炎帝的故事炎黄为何并称为华夏始祖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1](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炎帝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典型人物,据说他是继女娲之后的另外一个成为天下首领的人。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炎帝的传说,有关于他的出生的,也有关于他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现在我们就来说一下关于炎帝在民间流传的一些传说。首先是关于炎帝的出身的。传说他的母亲女登是一个长相极为美貌的女子,平日里最喜欢游山玩水,一天她到华阳山上游玩的时候,遇到了一条金光闪闪的神龙,看到神龙女登就想离开,但是还不等她离去,她就被神龙缠住了,之后她就怀孕了,后来就生下了炎帝。炎帝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一副人身牛面还长着角的样子,不过在后来的时候慢慢就转变成为人类的样子。这就是关于炎帝出生的传说,可以说炎帝的出生是极其的富有神秘色彩的。...
· 周朝和华夏与夷狄戎蛮的关系
周朝和华夏与夷狄戎蛮的关系南蛮民族集团包括许多民族。在周朝,南方民族相继或同时存在的族称主要有荆蛮、越、庸、濮、巴、蜀、僬侥,等等。荆蛮,又称蛮荆,也称荆楚。这个族称在商时就存在了。用于泛称荆山地区及其以南、或荆州地区的蛮民。西周和春秋初年,荆蛮这个族称经常使用,比较活跃。如太伯、仲雍“亡如荆蛮”,“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和宣王时的“蠢尔蛮荆,大邦为仇”、“蛮荆来威”。随着楚国在荆州的发展和强大,它兼并了居于荆州的许多华夏族和荆蛮的国家和部落,荆与楚便逐渐具有等同的含义,出现了荆与楚交替使用或荆楚连用。有些注释家也释为“荆也,楚也”,“荆、楚本号,后改为楚”。楚国统治者,一般认为出自祝融。祝融出自颛顼。祝融应属于华夏族,因居于华夏族的南部,与南方民族发生着更密切的关系。周成王时,举文武功臣鬻熊之后熊绎,封于楚,始有楚国。鬻熊和熊绎是否已融合于荆蛮,缺乏材料说明。但据其后裔熊渠所说“我蛮...
· 若问华夏祖谁何,众口同声称炎黄
话说五千年前的上古时代,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华夏部族,最初过着穴居野外、羽叶蔽体、茹毛饮血、漂荡不定的游猎生活,茫茫兮一片荒野,惶惶兮终日奔忙。这时部族了一位能人,姓姜,名石年,此人富有智慧,深谙农作技艺,于是制作农具,教民稼穑,从事农业生产。制作纺具,教民纺织,治麻为布做衣。尝遍百草,制作方药,解民疾病之痛。烧制陶器,教民构屋,解民野处之苦。开设市场,日中为市,使民互通有无。人们从游荡不定的田猎生活逐渐定居下来,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农耕生活,社会和谐,人称盛世。姜石年深受众人的爱戴,大家便推他为首领,尊他为国君,因他以火德取胜,所以称作炎帝,又因他深谙农技,所以又称作神农氏。炎帝后来的继承人叫榆岡,此人颇不为炎帝争气,反炎帝之道而行之,为政苛酷,大失民心,人民怨声载道。而且当时活动在神州大地的还有其他部族,他无力抵御这些部族对华夏的侵扰,人们深受外患之痛,这时部族中又出了一位能人,姓公孙,名轩...
· 刘墉、和|、纪晓岚、乾隆之间的关系
名人传记刘墉和纪晓岚如果说刘墉与和�|处于对立面的话,那么,他与纪昀的关系则相当融洽。纪昀出自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下,两人有师兄、师弟之谊。大学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昀与刘墉关系极好,纪昀才思敏捷,刘墉字写得很好,故纪昀常请刘墉为自己写对联。比如“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是纪昀非常喜欢的诗句,生前他曾将此诗作为自挽联。纪昀去世后,刘墉即将其写下来,作为挽联相赠。刘墉与纪昀都好收藏砚台,两人也时相赠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刘墉赠给正任都御史的纪昀一方砚台,还特意在上面题识:纪昀喜欢我的黻(fú)文砚,因而我把它送给他,而书之以铭文,“石理缜密石骨刚,赠都御史写奏章,此翁此砚真相当”。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蒋师瀹(yuè)也题此砚说:城南多少贵人居,歌舞繁华锦不如。谁见空斋评砚史,白头相对两尚书。嘉庆八年(1803),刘墉又曾送给纪昀砚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