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父亲和扁鹊齐名, 女儿缇萦才能在历史中留名!
汉文帝时的缇萦上书救父开头,让我从缇萦想到了孙志刚、唐慧……再胡乱地想到了法律的修订问题,现代人之所以能够影响到法律的修改废,在于现代媒体的宣传和助推,在于现代法律对的保障支持,在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历史的发展,大多是因为偶然事件的发生,才让它能改变前进的方向。
作为平民身份的缇萦,通过上书就让父亲淳于意免除了肉刑之苦,更因让汉文帝废除肉刑而在史册上留名,她的这种魅力和做法,确实值得人们敬佩,更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图片素材来自于网络
只是,我有一个疑问,二千多年前的缇萦,作为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凭什么能够通过一次上书就影响到了“肉刑”的废除?她的这种影响力,即便放在通信异常便捷的今天,也不是我们中间的某一个人,就能很轻易实现的!
关于缇萦的事迹,历史中记载的很少,无论她当时的年龄还是身份,都没有准确详细的记载,让我们无法准确的评说。不过,关于她的父亲淳于意,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却有专门的篇章记载。由此,我在想,缇萦上书这件事,之所以能够成功,与她的父亲肯定有关,中间肯定也会有一些我们平常不太注意的细节。
一是,淳于意是一位可以与扁鹊齐名的民间名医。太史公在他的自序中也说:扁鹊从医,为医家所尊奉,医术精细高明;后世也要遵循其法,不能改易,然而仓公的医术却已接近扁鹊之术了,因此才写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其中的仓公就是淳于意,还对他的医术特长、从医经过、治疗过的病人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可见他的医术在当时的影响之大。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文中说:“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中古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作为一个名人,在他身上发生的任何事情,在当时的社会上都会引起轰动效应,这也就为汉文帝的关注找到了缘由。
二是,淳于意的犯罪下狱,跟他的行医做法有很大的关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他为人治病,判定病人的死活大多都应验了;他经常游访其他诸侯国,有时也不给人治病,替人看病全凭兴趣之所至,尤其是对那些患上不治之症的病人不予救治,这让很多患者家都怨恨他。《汉书·刑法志》里记载,有一次在为一个贵妇人治疗时,因贵妇病入膏肓,病重去世,他遭到了诬陷。也有说他因为得罪了齐国的丞相,被诬陷安上了曾经在太仓令上贪污渎职的罪名,被追究处以肉刑。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不亲自为齐文王刘则(带头起兵平定吕氏之乱的齐王刘襄的儿子)治病,导致庸医将齐文王治死,被王公贵族诬以“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为理由告官,结果被传到长安去受刑。
如果,我们再看一下淳于意在医学上的这三点开创性贡献:首创《诊籍》,也就是今天病历的前身;其次是发展了扁鹊的医学理论,填补了脉学研究的一些空白;第三是通过公开授徒的方式,打破了医术的传统传授方式。
看到这里时,我们可能就会发现,淳于意他或许就是因为受到妒忌,被当时的齐地医官们给联合告发诬陷了,只是告发的理由是他以前做官时曾经搞腐败(这种说法见缇萦的上书内容)。
三是,淳于意此时虽然已经辞官为民,因为医术的高明,让他的交往却更加的广泛。比如,在他的病人中,不仅有齐王的儿子、齐王的太后和齐国的高官,有济北王、阳虚侯等外地诸侯,更还在长安治愈过一些达官显贵,他还收了济北王的太医、淄川王的太仓、高永侯家丞等人为徒,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都曾召他做宫廷医生,都被他谢绝了。据说淳于意被释之后,曾多次得到文帝的召见询问,详细陈述了自己的学医经过及为人治病的具体情况。而这些人脉资源,也就为缇萦能够成功将自己的上书递到汉文帝跟前提供了现实可能。
四是,缇萦的上书,并没有鸣冤,而是以自己替父赎刑受过的孝心感动了汉文帝。我国古代就有以钱、物、官秩或者卖身为官奴的方式赎罪,用钱赎罪的方式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尚书·舜典》中就有“金作赎刑”的说法。所赎之刑,从墨刑到宫刑到死刑皆可,但要满足断罪有可疑之处的条件。到了汉惠帝时期,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免死罪。既然性命可赎,那其它肉体伤害刑自然也可赎。闻名天下的太史公司马迁“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为了保命写《史记》,只能接受宫刑。缇萦的上书不像民间传说的告御状,也不像我们今天大家所熟知的上访,她就是秦律中规定的一种典型的以役赎罪方式,“愿没人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缇萦的孝心,打动了汉文帝,让他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他见到上书后,感其孝诚,免除了仓公的刑罚,同时颁发诏书废除由来已久的残酷肉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