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从鲁迅到汪曾祺的乡土写作

2017-06-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49
转发:0
评论:0
从鲁迅到汪曾祺的乡土写作 ,中国乡土文学的发生来自于鲁迅。鲁迅小说在形式上有西洋作品的痕迹,尤其是俄国人

  中国乡土文学的发生来自于鲁迅。鲁迅小说在形式上有西洋作品的痕迹,尤其是俄国人的忧郁与紧张感,一部分作品带有安德列夫的阴冷。可是当写到乡村社会的时候,日本人的经验起了作用,不再是个体化的经验的外射,而是民俗学的因子进来了,同时还有着尼采和克尔凯郭尔式的忧郁与无畏前行的意识。这种超人意识观照下的文化视野,闪现着文化批评与乡愁的多种意念。他认为中国的乡间、民间文化,在明清以后,基本上就消失了。那些古老的存在早就被士大夫化了。鲁迅在小说里发现了中国的乡村,发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些可贵而又灰暗的元素。借着西方与日本的多种参照,出现了我们今天所讲的乡土文学。鲁迅的复杂与多维的视野,在后来的作家那里是很难看到的。

  汪曾祺没有鲁迅的驳杂,缺乏多维的思维,可是他描述乡下的生命,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单纯。作者不忍美的陨落,而是将美好的结局介绍给大家,在紧张里让人喘上一口气来。气象上自然没有鲁迅博大,但内在的复杂还是可感可叹的。在六十岁后,汪曾祺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乡土写作。他有着半个世纪的苦楚的经验,不是故意美化什么,也非去讲什么乡愁,只是从世间的嘈杂里寻一份宁静,打捞些美的片断。这个与鲁迅的状态很远,可是也丰富了乡土的写作是无疑的。在最为空幻的地方也能感到是对现实的另一种投射,未尝不是历史的隐喻。只是心底过于柔软,不忍将笔触直指残酷的面影,有些温和罢了。可是这样的乡土,倒让我们觉得真实,是风俗画与人格图。士大夫的那一套消失了,野趣的那些存在也消失了,诞生的是个性化的禅意的世界。鲁迅、废名、沈从文之后,汪曾祺无疑是个重要的存在,他把走向单一化的乡土写作,变得有趣和丰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汪曾祺文学写作特点是什么有关于汪曾祺的评价有哪些
文学特点散文写作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
· 从“造篇”到“诵古”
胡宁,男,北京大学历史学2010级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师,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春秋用诗与贵族政治》。博士导师:北京大学教授朱凤瀚通讯评委:武汉大学教授杨华浙江大学教授贾海生载于《左传》《国语》等典籍的宴飨赋诗现象,是春秋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色之一。郑玄将“赋诗”分为“造篇”和“诵古”两种,前者指创作新诗,后者指称述旧篇。宴飨赋诗皆属后者,即在宴飨活动中用众所熟知之诗表达自己的意志,这种表达往往是“断章取义”式的,是一种文雅的隐喻。但是,《穆天子传》、清华简《耆夜》等文献中亦有宴飨中现场创作诗歌的记载,应该怎样看待呢?另外,春秋时期宴飨赋诗都是贵族们自择诗篇,但在《左传》中又有宴飨赋诗受等级限制的说法,这说明了什么?搞清楚这两个问题,能让我们对春秋宴飨赋诗有更深入的认识。《穆天子传》《耆夜》中的宴飨作诗《穆天子传》是汲冢竹书之一种,在成书年代和史料价值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笔者同...
· 从“造篇”到“诵古”
胡宁,男,北京大学历史学2010级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师,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春秋用诗与贵族政治》。博士导师:北京大学教授朱凤瀚通讯评委:武汉大学教授杨华浙江大学教授贾海生载于《左传》《国语》等典籍的宴飨赋诗现象,是春秋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色之一。郑玄将“赋诗”分为“造篇”和“诵古”两种,前者指创作新诗,后者指称述旧篇。宴飨赋诗皆属后者,即在宴飨活动中用众所熟知之诗表达自己的意志,这种表达往往是“断章取义”式的,是一种文雅的隐喻。但是,《穆天子传》、清华简《耆夜》等文献中亦有宴飨中现场创作诗歌的记载,应该怎样看待呢?另外,春秋时期宴飨赋诗都是贵族们自择诗篇,但在《左传》中又有宴飨赋诗受等级限制的说法,这说明了什么?搞清楚这两个问题,能让我们对春秋宴飨赋诗有更深入的认识。《穆天子传》《耆夜》中的宴飨作诗《穆天子传》是汲冢竹书之一种,在成书年代和史料价值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笔者同...
· 从扬州到白马
我因此而常在那里潜水。虽然高手太多,吓得不敢说话,然而竟有所得。前几天偶然看见一个帖子,中国评书论坛的任老师贴的家传秘本倒马金枪传。偶看了不过瘾,就追去中评网继续。结果一看之下,喜从天降,笑逐颜开。原来偶苦寻两年不得的扬州王家水浒评话《卢俊义》和《石秀》竟在这里。虽然还没有贴全,也很可以解渴了。扬州王家水浒评话一共有四部,《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合称四个十回。偶之前只看过前两部,虽然也极精彩,现在看打的不如后边热闹。为什么呢?因为后边人多。这就跟论坛上一样,一两个人对掐,打极了也有限,只有很多人一起蹦出来乱战,这才好玩,说不上谁就碰上了谁。好比说单是偶看到的片段,就有林冲斗栾廷玉,鲁智深斗呼延灼,鲁智深斗董平,石秀斗武松,杨志斗魏天保。呼延灼斗史文恭,步军五虎合斗史文恭等等等等,此外小打无数。评话文字上的功夫不多谈了,这里说说单挑。因为这是武评的根基。三国演义这本书不是从...
· 从牟子到惠能
苏东坡在《食荔枝》一诗中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在这里,岭南人被赋予了诗意的象征,是一种闲适和浪漫的生活取向。事实上,在古代,岭南地处偏远,交通极不发达,远离十原,与北方的联系至多是“楚国的余绪”。其文化多受楚国的巫术等影响较多,而受中原的儒、道思想影响较少,因此被史称为“南蛮”之地。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蛮夷”之地,却先后诞生了两位奇人,正是由于他们,佛教在中国落地生根并得以空前的发展。这两个岭南人,一是东汉末期的先儒道尔后奉佛的牟子,一是中唐时期的佛教六祖惠能。他们使佛教中国化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又有了一个圆满的完成。公元前后,也就是我国的两汉交接时期,佛教经西域传入了汉地。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佛教必然要受到传统文化的抗拒和排斥。汉明帝时,佛法初入汉地,引起了道教的不满与排斥。《僧史略》记载:汉明帝请来的中天竺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曾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道士斗法,结果获得胜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