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的轨辙

2017-06-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9
转发:0
评论:0
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的轨辙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文化传统是看不见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 刘梦溪

  文化传统是看不见的,它充溢流淌在从古到今人们的精神血液中

  中国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是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的人一直以来的期待。但传统文化是个庞杂的范畴,以前并不这样笼统地标称,而是研究哪一部分就用这一部分的内涵加以标称。如经济史、政治史、法律史、宗教史、哲学史、艺术史、文学史等,都是研究传统文化的一个个具体领域,或一个方面。把传统文化单标出来,是对传统和现代作了一个区隔。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曾经作为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模式的“五种生产方式论”,学术界有争论。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就社会形态而言,应该作怎样的描述和区分呢?在一时找不到划分的准确概念标识的情况下,先以传统和现代作一个二分,是有道理的。尽管认真说来,对社会形态作这样的大分隔,在学理上会有很多遗漏,不是学术研究最可取的方法。

  只就传统文化来说,其内涵也是浩如烟海,宽博无垠。大量的文本典籍是传统文化中非常突显的部分。按传统的典籍分类,经、史、子、集四部类,每一部的书籍都多到不知凡几,汗牛充栋不足以形容。而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更是多得无法计数。何况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不过所谓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传统社会的文化,它们是能够看得见、摸得到的那一部分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不是同一个概念,传统文化背后的那个精神连接链,才是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看不见的,它充溢流淌在不同民族的从古到今的人们的精神血液中。经过学者的研究辨析,用学术理念加以透视概括,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传统文化得以构成和传衍的规则、理念、价值和信仰。

  儒释道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成为传统社会精神网络恒久不懈的支撑力量

  中国由于地域广袤,历史悠久,民间社会发达,不仅有儒家思想在汉以后成为文化的大传统的代表,同时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生活状态,又形成了根脉深厚的文化的小传统。文化的小传统主要指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礼俗和民间信仰。如果说儒家是在朝的思想形态,道家和道教、佛教思想则是在野的思想形态。儒释道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它们化合而成的思想新质,成为传统社会精神网络恒久不懈的支撑力量。

  传统不是凝固的沉淀物,而是松散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承载着历史的惰性力而又不随顺时俗俯仰,是它天然生就的品格。但当异质文化之水悄然进入这条河流的时候,日积月累的结果,经过相遇相熟到彼此吸收溶解的过程,固有的传统会因之增加或减少,直至发生变异。此时,传统更新的历史时刻就来到了。但更新不是废弃自我主体,而是在旧传统中增加了新养分和新资源。所以陈寅恪先生说,即使吸收西方的思想,也不应忘记本民族的历史地位。儒家学说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大传统,由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以来的佛教文化特别是禅宗思想的融入,产生了宋明理学,这是不同于先秦两汉儒学的新形态,思想史家称之为新儒学。陈寅恪高度评价这一文化融会和思想合流的现象,认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大事因缘”。而儒家思想吸收道教的思想,以及道教吸收儒家和佛教的思想,在唐以后更日趋明显,终于形成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历史奇观。追其原由,主要是居于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同时这也就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礼记·中庸》提出,治理国家有需要遵行的“九经”,其中的一“经”即为“柔远人”,施行此一政策,能够收获“四方归之”的效果。东汉的佛法东传和明代的耶教来华,同为中华文化这一品格的见证;而汉唐两世的繁荣昌盛,则为中华文化这一精神品格提供了历史范例。所以王国维的《咏史》遥忆唐代的开放繁荣,写下这样两句诗:“远人尽有如归乐,知是唐家全盛时。”清朝的道光、咸丰以后的历史,所提供的则是这种精神旨趣反向的历史见证。凡是不肯接受异质文化流来流去,甚至拒斥外部世界互动的时候,都是国家情况不那么美妙的历史时刻。传统是充满活力而又充满张力的文化综合体,传统不能割断,世界不能脱离,应成为我们恒久遵循的法理轨辙。

  现在又到了需要自觉地接续传统和让传统成为当代文化与社会建构的有益养分的历史时期

  传统是从过去流淌到现今的精神河流,每个人都不自觉地站在传统的延长线上。可是历史的一定时期,社会的精英人物一起站出来反传统,并且形成社会的潮流,传统也会因之发生断层。但时过境迁,人们又会自我反思,由反传统转变为自觉地接续传统。近一百年以来的中国,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现在又到了需要自觉地接续传统和让传统成为当代文化与社会建构的有益养分的历史时期。传统是通过各个历史时期创造出来的文化典范来承载和传承的。文本经典和典范性的文化遗存里面集中藏有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密码,文本经典的诵习和文物遗存的熏陶,不失为现代人接受和连接传统的有效方式。和传统的因子连接紧密的大文化人,包括大艺术家、大文学家、大哲学家、大学者,他们所具有的德范与风义,和他们才华卓具的独创性的艺文杰作,能够起到为青年人提供精神楷模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艺文人物和他们的创造物,都能达致这一境界,那些没有传统文化的根基,只靠猎奇和追求时尚的作者不足语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让孔子活在现代生活中”
昨日下午,“与孔子后人话孔子”论坛暨“世界的孔子?国际漫画大赛”画册《世界的孔子:孔子与中国国际漫画大赛集》首发仪式在墨达广场展区举行。据介绍,台湾孔子协会理事长、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孔子第78代后裔孔维勤,国际多媒体文化协会秘书长、亚太动漫协会秘书长、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世界的孔子?国际漫画大赛”策展人王六一,当代贵州杂志社社长、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董事长赵宇飞,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萧然参加了本次论坛对话。据了解,2015年8月15日,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办,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多媒体文化协会联合承办的“世界的孔子?国际漫画”大赛如期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自2014年11月宣布大赛启动到今年8月大赛结束,历时近9个月,共收到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1120幅作品,由十余位国际漫画大师对作品进行评定,最终评选出了获奖作品。嘉宾精彩发言孔维勤:...
· 将传统民间艺术溶入现代生活
摘要:保护和传承尚存的民间艺术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共同关心的话题。民间艺术生存和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溶入现代生活,就是说要把过去传统生活方式所创造出来的东西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之产生出新的生命力。关键词:民间艺术;民族特性;社会环境;生命力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间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无意识地成为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离不开孕育它的民族特性和民族习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社会文化形态的日趋丰富多样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我国民间艺术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量民间艺术形式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保护和传承尚存的民间艺术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共同关心的话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问题,一种文化形态的产生与存在是和特定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相对应的。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民间艺术...
· 将传统民间艺术溶入现代生活
摘要:保护和传承尚存的民间艺术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共同关心的话题。民间艺术生存和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溶入现代生活,就是说要把过去传统生活方式所创造出来的东西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之产生出新的生命力。关键词:民间艺术;民族特性;社会环境;生命力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间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无意识地成为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离不开孕育它的民族特性和民族习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社会文化形态的日趋丰富多样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我国民间艺术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量民间艺术形式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保护和传承尚存的民间艺术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共同关心的话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问题,一种文化形态的产生与存在是和特定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相对应的。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民间艺术...
· 走进现代生活门槛的末代皇后婉容
在中国古代数百个皇后中,只有中国的末代皇后婉容走进了现代生活的门槛,濡染了现代文明的星星之火。婉容是正白旗郭布罗氏荣源家族之女,当年出名的美人,入宫时仅十六岁,这是入宫前照片。
· 进入太空的飞机
1968年8月的一天,美国宇航局负责载人航天事务的助理局长米勒向新闻界透露了一个消息:美国航天活动的下一个冲刺,是要研制一种经济的、能在地球和太空间往返飞行的运载器。由于普通的飞机只能在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飞行,而这种新的飞行器却可以飞离地球,在茫茫太空中航行,所以米勒称它为“航天飞机”以区别于普通飞机。1981年4月12日,是人类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的“哥伦比亚号”首航的日子。这天,美国的肯尼迪宇航中心39号发射台上,矗立着乳白色的“哥伦比亚号”。之所以称为“矗立”,是因为这架飞机并不是水平停放的,而是尾部朝下垂直挺立的。“哥伦比亚号”由3部分组成:两个对称细长的固体助推火箭,一个巨大楔形的燃料外贮箱以及和民航飞机差不多外形的轨道器。轨道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航天飞机,看上去像一架带有三角机翼的大型客机,它的尾部装有3台推力巨大的主发动机。外贮箱附在轨道器肚子下,起飞时装了700吨燃料,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