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清代辽西地区沙尘天气的特点及成因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4
转发:0
评论:0
清代辽西地区沙尘天气的特点及成因 ,作者:关亚新清代朝鲜贡使在《燕行录》中,用真实笔触记录了辽西地区(以周流

  作者:关亚新

  清代朝鲜贡使在《燕行录》中,用真实笔触记录了辽西地区(以周流河(今辽河)以西至山海关之间的地区)沙尘天气实况。根据现代气象学中沙尘天气的等级标准,可以将清代辽西地区的沙尘天气分为沙尘暴、扬沙、浮尘三个等级。

  清代辽西地区共发生94次沙尘天气,其中沙尘暴天气35次,扬沙天气54次,浮尘天气5次。在季节、地带和周期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季节上的集中性。辽西地区发生沙尘天气最多的月份是十二月,其次是二月,主要集中于冬(12—2月)春(3—5月)时节。(2)地带上的多发性。辽西地区发生沙尘天气最严重的地带是小黑山至广宁,较为严重的是广宁至十三山,相对严重的是白旗堡至二道井及宁远卫至两水河。(3)周期上的变化性。康熙朝发生沙尘天气共19天,分属于9年,连续2年的有3次;乾隆朝发生沙尘天气共23天,分属于11年,连续2年的有3次;嘉庆朝发生沙尘天气共5天,分属于5年,连续4年的有1次;道光朝发生沙尘天气共18天,分属于10年,连续3年的有2次,连续2年的有2次;咸丰朝发生沙尘天气共11天,分属于4年,连续2年的有1次;同治朝发生沙尘天气只有1天;光绪朝发生沙尘天气共8天,分属于5年,连续3年的有1次,连续2年的有1次。

  辽西地区沙尘天气的出现虽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也有起形成的必然因素。其一,春冬二季的多风是辽西地区沙尘天气形成的前提条件。清代的辽西地区多属今辽宁省锦州市、葫芦岛市等辖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但缺少山脉的阻挡,春季南北风频繁交替,冬季偏北风长驱直入。其二,疏松细软的土质成为辽西地区沙尘天气形成的必要条件。辽西地区土质疏松,是其沙尘天气形成的本源。其三,冬春时节的干旱构成辽西地区沙尘天气发生的潜在因素。其四,柳条边外的风沙是构成辽西地区沙尘天气发生的外在因素。

  (原文作者:关亚新 原文题目:《清代辽西地区沙尘天气的特点及成因》,原文出处:《史学集刊》2017年第1期。李延宁/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沙尘天气再袭多地,古人眼中的沙尘暴是怎么样的?
今年沙尘天气非常多,就京津冀地带已经遭遇8次沙尘暴,同比往年高出很多。沙尘暴是沙尘和尘暴的总称,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的沙尘,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而沙尘暴这种天气自古就有,那么古人眼中的沙尘暴是怎么样的?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说。图源自网络关于沙尘暴,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史书上就有记载,古人一般称其为“黄雾”、“天雨土”、“雨黄沙”、“雨土覆地”和“土雾四塞”等。在古代,将风后降尘称为“霾”,《诗经》注释中称:“终风且霾,传霾雨土”。《尔雅》曰:“风尔雨土曰霾”。“终风”、“风尔”讲的都是风后降尘的天气现象,由于古代扬沙降尘天气不时发生,因此“霾”就成了这一天气现象的专称。我国最在关于沙尘暴活动的文字记载是在《竹书纪年》中:“帝辛五年,雨土于亳。”古人眼中沙尘暴的出现并非一件好事,比如在《汉书·五行志》中提到,在汉成帝时期的某一年,许多外戚被分官进爵,其中有五个人被封侯了,结果...
· 实拍青海扬沙天气:汽车穿“沙墙”,古代的沙尘天气有多猛?
近日,随着天气的回温,青海省出现了浮尘扬沙天气,可见度不足100米,随着风力的加大,城市被沙尘笼罩时间持续了1个多小时,而根据气象台的报道,23日至25日,部分地区会有扬沙或浮尘,有些地方会有沙尘暴。其实沙尘天气是一种自然的现象,自古就有了,既然是自然想象,那自然不是凭借人力就可以将其“消灭”的,那么古代的沙尘天气有多猛?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沙尘天气并不是只有现在才有的,在东汉时期,班固所记载的《汉书》中就记载了当时自然界中发生过的一些自然灾害现象,而其中就有很多关于沙尘天气有关的记载,还有在《明史五行志》中还讲到沙尘天气的时间、地点的记载,还写到了在沙尘天气发生时那种身临其境的描绘。而对于这种沙尘天气,一般都没有涉及到沙尘天气的危害,更多的还是对于沙尘天气现象的描述,例如在《明史五行志》中描绘了一番“大名风霾,自辰迄申,红黄满空,俄黑如夜。”图源自网络沙尘天气发生的季节...
· 北方再迎大范围沙尘,历史上有关于沙尘天气的记载吗?
3月以来的第三轮沙尘天气目前正在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本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北方大部分地区,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中西部、黄淮等地将先后出现沙尘。沙尘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那么历史上有关于沙尘天气的记载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说。图源自网络在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沙尘天气的记载了,古人对沙尘天气多称为“霾”,比如“大风霾”、“沙霾”、“尘霾”等等。历史上第一次被记载的沙尘天气应该是在《汉书·成帝纪》中,其记载了建始元年“夏四月,黄雾四塞”。而在《汉书·五行志》中对于沙尘天气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帝建始元年四月辛丑夜,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着地者黄土尘也。”这是西汉时期长安一带遭受沙尘暴袭击的情况。图源自网络另外在《汉书·五行志》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对于沙尘天气的描述还...
· 敦煌莫高窟沙尘暴治理措施对应对当下北方频繁的沙尘天气有何启示?
敦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石窟文化举世闻名,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研究更是发掘出了它的深层内涵。敦煌石窟文化艺术主要集中于汉代,地域上大体包括今天的敦煌市和玉门市。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汇处,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总面积约3.12万平方千米。敦煌市地势南高北低,市区位于党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敦煌大部地区属暖温带干旱气候,少部地区属温带干旱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莫高窟自前秦开凿以来,历经中华大地改朝换代的风风雨雨,记载了许多先民留下的足迹,尤其是为消失的沙州回鹘和西夏王国提供了实物见证的数量丰富的西夏供养人和回鹘的画像、佛教绘画及民族文字、题记等。然因为莫高窟地处沙漠地带,因此其所承载的优秀文化内容一直都在受到风沙和沙尘的侵蚀。自敦煌研究院成立之后,研究人员和相关风沙治理专家一直都没有停止探索治理风沙的努力。1990年,敦煌研究院与中科院兰州沙漠研...
· 清代苏州地区的村庙和镇庙
随着明代中期以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各种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商品流通过程之中,加深了与市场的联系,小农阶层也不例外,农闲时他们以全部家庭劳力从事手工业生产,通过设在市镇里的牙行出售手工业产品换取货币,再用这些货币“易其日常所需者而返”。在棉织区和丝织区,农民甚至如市民一样,经常到市镇的米行中购买大米作为生活的口粮,“躬耕之家,仍纺棉织布,抱布易银,以输正赋而买食米”。种种迹象表明,农民日常生活的视野开始超出他所居住的村落,扩展到以特定市镇为中心的领域。镇城隍庙和“解钱粮”习俗的出现,即是农村与市镇交往在民间信仰层面表现。明初,国家祭祀体系中确立了城隍的固定位置,城隍制度作为定制,只有县级以上行政单位才有资格设立城隍庙,城隍神的性质,相当于“冥界的专门官僚”,和现世的府、州、县相对应。明末清初以后,江南各主要市镇相继出现了镇城隍庙。市镇周边村落的土地庙与镇城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