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先秦的社会调查与国情统计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9
转发:0
评论:0
先秦的社会调查与国情统计 ,作者:陈鸿彝社会基本情况与动态动向的调查研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工作,早在先

  作者:陈鸿彝

  社会基本情况与动态动向的调查研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工作,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对此十分重视,认为这是“强国安民”的必要措施。

先秦对社情调研的高度重视《周礼·秋官·小行人》明定:代表王室到各地去的“使者”,要认真作社会调查,其基本内容有五大方面:考察调研并登录各地生活与生产资料状况,研究万民的社会生活环境、生存条件的利与害,形成一份“调查报告”;考察调研各地礼俗、政教、刑禁的贯彻执行状况,有无阻力,并予以登录;研究社会犯罪现状、治安现状,有无触犯刑律条令者,要登录各种犯罪情况,形成“专题报告”;研究社会状况的恶化表现及其因素,按照天灾、人祸、荒芜、困穷等项一一登录;考察良性秩序下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考察营造和乐安宁社会的具体要求。总的说来,要求各地把上述五大主题调查清楚,各为一“书”,定期向周天子汇报,以使天子能够详知天下大势,以便制定对应政策。

上述周代“小行人职责”的几条规定,皆事关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看来,我国古人对社会治安状况有非常集中的关切。近现代欧洲发展起来的“社会统计学”之基本内容也包括类似的几项:社会生活条件统计、物质生活统计、社会秩序和安全统计、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参与统计等。

先秦列强的国情统计春秋时期,争霸中的各国无不重视“社会生活条件统计”,无不重视对人口、土地、赋税、车马、粮食、刍草的记籍与核查。在春秋首霸的齐国,国相管仲就把社会调研定为各级官员就任时的首务。他明确提出的从政纲领“国轨”,就是以“计农事”“计六畜之产”为中心展开的。管仲把统计与行政如此有机地结合起来,说明他有高度的统计自觉。在《管子》的《问篇》与《枢言》《八观》等篇中,都反复强调了这种社会调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问篇》就提出了七十多个问题供调查用,而且每个问题一般都要求作量化说明,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治安、生产、生活、民风、民情等各个领域。比如下列问题:独夫、寡妇、孤穷、疾病几何人也?邑之贫人债而食者几何家?理园圃而食者几何家?士之有田而不耕者几何家?身何事?外人之来从而未有田宅者几何家?外人来游在大夫之家者几何人?国之子弟游于外者几何?一民有几何人食也?男女有巧技能、备利用者几何人?国所开口而食者几何人?城粟军粮其可以行几何年也?处士修行,足以教人,可使率众、莅百姓者几何人?吏之急难可使者几何人?男女不整齐、乱乡子弟者有乎?人之所害于乡里者,何物也?所捕盗贼、除人害者几何矣?(《管子》)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警事管理状况。能作这样的普遍调查,即使在今天,也是有意义的。

齐国如此,另一大国楚国也抓住了“统计”这一兴国的关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楚国司马蒍奄,按照执政令尹子木的要求,在这一年里,完成了登录全国山林、泽薮、川原、皋隰之数的任务,他还弄清了各地兵甲器械的总数。他日夜奔波,“度山林,鸠薮泽,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规偃潴,町原防,牧皋隰,井衍沃,量入修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真是不辞劳苦,用上了一切统计调查手段。楚国就是这样振兴起来的。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首,它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秦之强盛是从商鞅变法开始的。商鞅要求调查的社会状况很实际,仅关于人户登录的就有“十三数”,即十三项指标:境内仓口数、人口总数、壮男数、壮女数、病弱数、老人数、官员数、士子数、“以言说取食者”数、商贾数、马数、牛数、刍草数。这十三数所反映的,正是国家在平时能够组织利用的生产力,以及战时能够统一调遣的战斗力,反映着国家实力及其发展潜力、发展趋势。可以说,在商鞅的头脑中,有一套社会调研的指标体系。他不满足于一般地知道人口数量,而要求通晓反映人口质量、人口构成、人口关系的一组有机数据。他是有科学头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社会调查
参见社会研究调查社会统计调查精确新闻学社论学说行为科学认知科学犯罪学人口学社会学史方案评估统计学社会心理学深度访谈法参考资料袁方等(1997),《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福武直等(1986),《社会调查方法》,湖南大学出版社.1983,StudentEncyclopediaofSociology,London,MacmillanPressLtd.米切尔主编(1987),新社会学辞典,上海译文出版社Sanders,W.B.(1974),TheConductofSocialResearch,NY,CBSBabbie,E.R.(1973),SurveyResearchMethod,Wadsworth
· 古今文姓分布与统计
古今文姓分布与统计历史上文姓的分布和迁移:春秋时,文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一带,战国时,文姓已经播迁到江准地区。两汉时,文姓四川、北上山西、南下跨过长江。唐朝时文姓已经出现在两广地区,尤盛在江西和安徽。其后,文姓在各地都有了分支。宋朝时,文姓大约有18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3%,为宋朝第七十九位姓氏。文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约占全国文姓总人口的30%。文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四川、江西,这三省文姓大约占全国文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广西。全国形成了北部晋豫冀、南部江西两块文姓聚集地。明朝时,文姓大约有1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为明朝第一百位大姓。宋、元、明600年中,文姓人口增长为负值。面对战乱和,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支姓。文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四川、江苏四省,大约占文姓总人的64%,其次分布于广东、山西、湖北、广西、陕...
· 礼俗仪式与先秦诗的演变
仪式是上古时期生产生活各领域的中介环节,也是社会秩序的表征性符号和各种文化事象的联结点。各类仪式所唤起的一方面是范围颇广的情绪与动机,另一方面是形而上方面的观念。它们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意识。仪式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是使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有秩序地开展;仪式承载着集体意识如生命观、死亡观、伦理观、禁忌观等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内涵。仪式性叙事活动使仪式具有突出的诗学特征:仪式主体心理与审美心理的契合、仪式主体技艺展示与诗歌创作的重合。先秦仪式催生并促进仪式诵辞演进的内在机理是:仪式诵辞中的“仪式叙述”常是仪式展演中追述宗族、祖先光辉业绩和历史的仪程所吁求的文体,而其中的祝祷之辞则是仪式中歌颂祖先、祈福求佑的仪程的产物;“仪式叙述”是民族史诗、叙事诗的源头,而祝祷之辞则是抒情诗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最初的仪式活动中产生的诗歌是属于集体的,与仪式一样属于俗的范畴。当先前的仪式活动被统治阶级垄断,成为“礼”...
· 先秦诸子论礼与法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经济政治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天下靠什么来治理,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才是最好的社会等问题是先秦诸子普遍关心和广泛讨论的问题。参政者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实践活动,刺激了思想人物做深入的思考,由此而引出诸多的思想和理论。道德、仁义、礼法、刑政等成为思想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政治哲学范畴。一方面,久有传统的“礼”早就具有“法”的意义,以自然与道德为存在的前提,始终受到执政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新兴的“法”层出不穷,逐渐发展,不断融入具有法的规定性的“礼”。于是,先秦诸子纷纷对“礼”和“法”的起源及其表现方式、功能作用,以及对“礼”与“法”、“礼”与“刑”的关系等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反映了当时思想界不同的政治倾向和主张,成为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内容。考察先秦诸子对“礼”与“法”的观念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 先秦诸子论礼与法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经济政治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天下靠什么来治理,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才是最好的社会等问题是先秦诸子普遍关心和广泛讨论的问题。参政者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实践活动,刺激了思想人物做深入的思考,由此而引出诸多的思想和理论。道德、仁义、礼法、刑政等成为思想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政治哲学范畴。一方面,久有传统的“礼”早就具有“法”的意义,以自然与道德为存在的前提,始终受到执政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新兴的“法”层出不穷,逐渐发展,不断融入具有法的规定性的“礼”。于是,先秦诸子纷纷对“礼”和“法”的起源及其表现方式、功能作用,以及对“礼”与“法”、“礼”与“刑”的关系等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反映了当时思想界不同的政治倾向和主张,成为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内容。考察先秦诸子对“礼”与“法”的观念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