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专家考证:“馒头”一词或来自佛经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5
转发:0
评论:0
专家考证:“馒头”一词或来自佛经 ,喜食面食的西安人饭桌上常常离不开馒头,但您知道“馒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在

  喜食面食的西安人饭桌上常常离不开馒头,但您知道“馒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在2月8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主办的“长安与丝路学术论坛”上,兰州财经大学教授高启安认为,这个中国人熟识的词汇最早可能源自佛经。

  坊间传说

  “馒头”一词源自诸葛亮

  “馒头”一词从何而来?坊间对馒头一词的起源,一直流传着诸葛亮创立之说。相传在三国时代,当时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不断袭蜀,于是诸葛亮亲自带兵征伐。大军至泸水一带时发现那里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水有毒。蜀军中有人提议:杀死一些“南蛮”俘虏,用他们的头颅祭奠河神。诸葛亮当然不答应,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用面粉加水捏成人头模样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此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下来。因称“蛮头”太吓人,人们就用“馒头”取代。久而久之,馒头这一名称就流传了下来。

  据高启安教授考证,在宋人高承所著的《事物纪原》中记载着诸葛亮以面粉皮包馅以为人头之事,所以有“馒头”源自“蛮头”这一观点,这一观点由于在魏晋史籍中未有记载,因此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无稽之谈。

  专家观点

  “馒头”由佛经中“曼提罗”音译

  高启安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 “馒头”一词应该是外来语, “馒头”应是由佛经里记载的食物“曼提罗”直接音译过来的,该食物传入中土以后,各地的书写者根据读音写出了符合自己生活和发音习惯的文字,早期的史籍中,将“馒头”写作“公式头”、 “曼头”、“馒 公式”, 直到后来才逐渐统一为“馒头”。据考证 “饅”字出现大概在唐代。

  高启安教授认为,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作出相应的改变与融合,饮食文化也是如此, “曼提罗”原本表述的是烤制的馒头,但这类食物传入中原后,与中原传统的蒸作方式相结合,变成了一种本土化的蒸食。虽然加工方式改变了,但仍然保留了原来的音译名称,只不过中原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明了更为表意的汉字,使之看上去更像个食物名称,“馒头”一词也因此流传了下来。

  在高启安教授看来,馒头虽然是普通的食物,但却承载着丝路饮食文化传播的巨大历史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专家考证:“馒头”一词或来自佛经
喜食面食的西安人饭桌上常常离不开馒头,但您知道“馒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在2月8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主办的“长安与丝路学术论坛”上,兰州财经大学教授高启安认为,这个中国人熟识的词汇最早可能源自佛经。坊间传说“馒头”一词源自诸葛亮“馒头”一词从何而来?坊间对馒头一词的起源,一直流传着诸葛亮创立之说。相传在三国时代,当时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不断袭蜀,于是诸葛亮亲自带兵征伐。大军至泸水一带时发现那里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水有毒。蜀军中有人提议:杀死一些“南蛮”俘虏,用他们的头颅祭奠河神。诸葛亮当然不答应,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用面粉加水捏成人头模样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此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下来。因称“蛮头”太吓人,人们就用“馒头”取代。久而久之,馒头这一名称就流传了下来。据高启安教授考证,在宋人高承所著的《事物纪原》中记载着诸葛亮以面粉皮包馅以为人头之事,所以有“馒头”源自“...
· 佛经
简述结集早期的佛教并没有书面经典,僧众以口语方式传承教法。释迦牟尼涅槃后,僧团在王舍城举行第一次结集(梵语;巴利语:saṃgīti)。据记载,该次集结由上座比丘大迦叶等主持,多闻者阿难诵出佛陀所说教法,持律者优波离诵出波罗提木叉,大众对其内容共同审定,再编成次第,为四部《阿含》契经(法)与律藏(律)的起源。有些传说提及舍利弗、迦旃延或说大迦叶等不同人,传出了阿毘达磨或本母(梵语;巴利语:Mātṛkā;中文:摩呾理迦),在王舍城结集时,由大迦叶、富楼那或说阿难诵出了论藏,但在僧祇律与善见律等,则没谈到王舍城有阿毘达磨藏之结集。推重阿毘达磨的上座部派,如说一切有部、分别说铜鍱部、犊子部等,通常主张自宗所传承的阿毘达磨论亦为佛陀所说。印顺法师检讨有关论藏结集的记载,异说纷纭,认为论藏在部派分立以前的时代尚未存在,而应为部派时代的作品。他也主张经与律,应是经过一段时期不停的整理与结集才形成现有规模...
· 专家:引发沙斯或有别的病
大洋网讯SARS元凶除了现在世界公认的冠状病毒外,还可能有另外一个病毒在捣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及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研究员陈德蕙昨天在广州召开的“SARS相关病毒电镜形态学国际标准暨疫苗研究新动向研讨会”上表示,他们相关的课题组从北京的SARS患者分离并鉴定了呼肠病毒,他们认为无论是临床还是试验均提示SARS病因可能不是单一冠状病毒感染,存在呼肠病毒与冠状病毒混合感染的可能性。陈德蕙研究员告诉记者发现与SARS有关的新病毒呼肠病毒完全是一个意外,“但这个发现或许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3月13日,301医院呼吸科将北京第一例SARS患者及其母的咽拭子样品,送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要求分离军团菌和衣原体,结果均为阴性。5月26日,陈德蕙及其他科研人员在透射电镜下,意外地从这两份咽拭子样品分离病毒阳性的培养细胞中发现了呼肠病毒。“其实呼肠病毒并不难发现,可为什么拍...
· 专家考证吃螺蛳产生最早陶器
我国学者通过研究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后提出,遗址出土的原始陶片与史前人类食用螺蛳的饮食习惯有关。甑皮岩遗址是岭南众多新石器洞穴遗址之一,代表了这一地区12000年至7000年前的“土著文化”。科学家们在那里发现的陶片是目前中国已知最原始的,有12000年的历史。近日,70余名中外考古学家聚集桂林,共同探讨了甑皮岩遗址近30年来的考古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傅宪国说,岭南人类很早就懂得用火烤熟猎物,既而开始捏制陶器来煮食螺蛳这类小食物。当时稻作文化还没有传入岭南地区,岭南人类食用大量芋类野生植物、鹿和野猪等野生动物,洞穴内各地层内残留着大量螺蛳壳。螺类只有在被煮熟后,才易使壳肉分离。现场证据也表明陶片出现的时间与螺壳的大量出现几乎同步。在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的各地层中,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螺蛳壳。傅宪国说,当时的螺蛳比现在的大很多,直径约在3-5厘米之间。数亿年前的桂林地区曾被覆盖在海水之下,...
· 馒头
历史汉朝时,由于磨已广泛应用,蒸制的面食也随之流行于全国各地,当时统称为“饼”。“曼头”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束广微,又称“蒸饼”。馒头一词出自三国蜀汉诸葛亮。当时诸葛亮率军南渡泸水以讨孟获。根据当地的习俗,大军渡江之前必须以人头祭祀河神。诸葛亮遂命人以白面裹肉蒸熟,代替人头投入江中。诸葛亮将其命名为“瞒头”,即欺瞒河神之假头之意。另一说命名为“蛮头”,蛮人之头之意;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唐代以后,馒头变小,称“”、“灌浆”、“馒役”、“瞒头”、“粳头”。此后,无论有无馅心,均统称馒头。直到北宋,才出现包子这一称呼,指代有馅的馒头,而馒头一词本身则逐渐变成无馅制品的统称。分类2007年12月20日,国家认监委(国家质检总局分管机构)发布了国家标准《小麦粉馒头(GB/T21118-2007)》,其中将以小麦粉为原料生产的馒头,分为热包装馒头和冷包装馒头两大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