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古人郊游:先秦过“情人节” 唐人走“吃喝风”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7
转发:0
评论:0
古人郊游:先秦过“情人节”唐人走“吃喝风” ,“春日游,杏花飞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

  “春日游,杏花飞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唐代“花间词人”韦庄的一首《思帝乡》,揭开了古人郊游的神秘面纱。

  郊游有春游和秋游之分,但春游更受欢迎。古人郊游玩什么、怎么玩?不同时代玩法不同,先秦郊游有“风情”,魏晋人重精神,隋唐人讲吃喝……

  1.先秦的“风情游”和“情人节”

  先秦是个热情奔放的时代,无论贵族还是平民,似乎都热衷于郊游。孔子的弟子曾点就特崇尚“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郊游生活。对此,孔子只说了四个字:“吾与点也!”赞成曾点的想法,可见孔子也喜欢郊游。

  先秦人的郊游浪漫而“风情”。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有许多爱情诗篇,都是时人郊游的记录。

  《出其东门》诗起首便是“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了城东门,满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子。《溱洧》一诗也说“士与女,殷其盈矣”,在溱水和洧水的河边,出来郊游的郑国男女,到处都是。

  这些男女在郊游中增进了解,两情相悦,私定终身。当时增殖人口是对适婚男女的基本要求,人类的“生产”任务与农民播种一样,都不能“失时”。所以谈情说爱的求偶式郊游,成为当时郊游的一大特征。

  在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子就是他老父亲叔梁纥与年轻姑娘颜徵在郊游时“野合”的结晶,后来老孔纳了小颜。

  国家为方便男女的感情交流,还设定了固定的春游节日——“上巳节”。上巳节,因选取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上巳节有古代“中国情人节”之称,《溱洧》一诗中描写的内容,正是郑国青年男女在上巳节郊游、相会交流的热闹情景。

  2.魏晋看重精神层面的“玄游”

  魏晋时代,“风情游”的色彩淡化,转向看重精神层面的“玄游”,把郊游视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许多士人“返乎自然”,把理想寄托于郊游过程的山水之间。玄游提倡“贵无”,因“玄学”而兴起。

  当时出现了许多郊游名士,被称为“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刘伶和王戎就是代表人物。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述:“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

  当时留下记载的郊游活动也不少,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便是书法家王羲之在三月初三这天,与谢安、孙绰等41名贵族郊游后诞生的。

  有“中国山水诗第一人”之称的谢灵运,在郊游方面最讲究。《南史·谢灵运传》载,他有一套郊游的“行头”,头戴曲柄笠,脚蹬木屐,可谓当时的“骨灰级驴友”。

  这种“木屐”被时人称为“谢公屐”,前后都有齿钉,“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种登山专用旅游鞋。

  但郊游出境界的,还要数陶渊明。有“千古隐逸之宗”美誉的他,做了13年“公务员”后,辞彭泽县令之职,把家都搬到了郊外,过起了悠然的“田园生活”。他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超凡脱俗,至今没有哪位“驴友”能超越。

  3.唐人的“郊游热”和“吃喝风”

  魏晋人郊游虽游出了境界,但“郊游热”在普通人间并未兴起,仅属“小众游”,到了唐代,才形成了真正的全国性群众“郊游热”,尤以京城长安为最。

  杜甫《丽人行》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游盖飘青云”条也称,“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园林树木无闲地。”

  长安东南郊的“曲江风景区”,是当时长安市民郊游的最佳去处。曲江是个人工湖泊,开凿于隋初,依水建起了御用景观。虽属皇家花园,却对市民开放。

  每到中和节和上巳节,曲江两岸游人如潮,以致长安几成一座空城。新科进士正式放榜也在上巳节前,会聚京城的学子,更会利用这个机会到曲江尽情游玩,有钱的学子还会到教坊(青楼)请来“小姐”陪游。

  与先秦的“风情”、魏晋的“精神”不同,唐人郊游特别在意物质享受,郊游期间吃喝之风盛行。白居易的所谓“酬钱员”,便是请钱员外吃饭的意思。

  唐代郊游的吃喝之风,吃出了不少可记载入中国饮食史的“游宴”,如设宴会地点在曲江风景区内的,便有上巳节游宴、新进士游宴、关宴等。

  唐人热衷于郊游,除了与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有关外,与假期多和上层的大力提倡也有直接关系。《唐诗纪事》记载,唐代从皇帝到臣僚都喜欢郊游,并因此形成了制度。每年春天,皇帝都会带着后妃、朝臣游梨园,到渭水边游览祭祀;夏天游葡萄园,秋天则登大雁塔。

  4.宋以后郊游爱“体育”

  唐人称春季郊游为“踏履”,宋代人多称“踏青”,并设有“踏青节”。在宋代,郊游也出现过小高潮,但人们更喜欢选择清明节外出,而非上巳节。

  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北宋都城汴京人,在清明节这一天郊游踏青的情景。南宋时,清明节踏青已成为时人风俗,周密《武林旧事》中即称,南宋人“寒食祭先扫松,清明踏青郊行”。

  到了明清时期,作为古代中国“郊游热”兴起重要标志之一的上巳节彻底衰落,其郊游内容被完全糅合进了清明节里。

  清明节,是给先祖亡人扫墓的日子。趁着扫墓郊游,这在明朝的南方特别明显。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中称:“南人借祭墓为踏青游戏之具,纸钱未灰,履相错,日暮,坟间主客无不颓然醉倒。”

  宋以后古人郊游的活动内容变得多元化,趋于简朴,体育健身运动受到喜爱:宋人喜欢蹴鞠(踢足球),明人喜欢打秋千(甚至将清明节称为“秋千节”),清人更迷恋放风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孔子也喜欢先秦时期的春天郊游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天正是郊游的好时节。那么古代人是怎么去郊游的呢?我们来i说说先秦时期。先秦,是一个崇尚自由、热情奔放的时代,不论是贵族阶层,还是平民百姓,似乎都热衷于郊游。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曾点便特崇尚“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郊游生活。据《论语·先进》所记,对学生这一想法,孔子只说了四个字:“吾与点也!”意思是,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可见孔子也喜欢郊游。从史书记载来看,先秦时期中国古人的郊游最浪漫,相当有“风情”,可谓“性郊游”。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诗歌的总集《诗经》,里面有许多诗篇都是那个时代人们郊游的记录,其中《国风·郑风》里有首诗歌,保叫《出其东门》,起首句便是“出其东门,有女如云”。“郑风”所反映的是以今郑州为中心的中原之国郑国的郊游风俗。郑国人喜欢郊游,特别是到了春天,每年春天,出了郑城东门,满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
· 女生情人节垃圾桶捡到积木城堡,古人也会过情人节吗?
湖南长沙一位女生在情人节前一天,在垃圾桶旁捡到一积木城堡,女生表示等了两个小时无主寻来就拿走了,拼完很有成就感,效果也很好。在情人节当天,很多平台上也出现情人节在垃圾桶旁边“捡垃圾”的讨论。说到情人节,2月14日情人节其实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么我国古代有情人节吗?古人也会过情人节吗?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图源自网络古代当然也有情人节,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七夕节,但是七月初七乞巧节最初并不是情人节,关于七夕的文字记载最早是出现在《诗经》中,记载了:“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其讲述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但并非是爱情故事。后来在汉代时期的《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开禁楼,人俱习之。所以七月初七最初是为了纪念七姐诞,而后随着人们开始丰富七夕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之一,后来才会将这天当作...
· 梁山好汉如何过情人节?
情人节在现在早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中国的情人节一直都是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现在的国外情人节来到了中国,并在中国节日中扎下了根,可谓是热闹程度堪比春节了。一直以来我们的都知道水浒传讲的就是男人的故事,英雄气概,豪迈洒脱,那么情人节遇到梁山好汉会有怎么样的火花呢。水浒里面一直以来有意思的都是那些所谓的情爱挂钩的任务,是大家比较记忆犹新的,比如武松、宋江、卢俊义等,各个都是梁山的顶梁柱。一、一代皇帝挖地道,偷偷过情人节《水浒传》中最风光的情人幽会是宋微宗和李师师。宋徽宗是一个艺术天才,虽然艺术的才情没帮助他治理国家,但确使他养成了丰富的情感,他不满足于三宫六院成群艳后丽妃,竟然挖个地道,去幽会京城的名妓李师师。而且这一风流艳事,看来是妇孺皆知,连远在山寨的宋江等,都知道充分利用帝王情人李师师,走招安后门。二、打虎武松,心里过情人节《水浒传》最偶然的情人相会是潘金莲与西门庆...
· 中国居然有三个情人节!古代男女如何过情人节?
说到情人节,大家都知道,不就是每年的2月14号么,但那只是外来的节日,中国本土的情人节是哪一天呢?许多人认为中国情人节就是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七夕其实并不能算作中国情人节。七夕是牛郎织女相聚的日子,喜鹊会在这天搭好鹊桥,让这对分离的夫妻相见,一年中,他们也只能在这一天短短团聚而已,要真把这天当做情人节,那也太不吉利了吧!对于中国情人节,至今为止一共有三种看法,一说元宵节,二说三月初三上巳节,三说七夕节。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自古以来,上元节就被称作中国情人节,它是最受古代女子欢迎的节日之一。元宵节有许多娱乐活动,看灯会就是其中之一。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女性饱受各种封建礼教的约束,因此古代女子都讲究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她们都是“三步不出闺门”的。只有在元宵节这天,女子才被允许出门看灯会玩耍,试想一下,青年男女们都出门游玩了,是不是很容易就碰撞出爱情的火花了呢?上巳节,俗称三月三,...
· 唐人
历史在唐朝之前,“秦人”与“汉人”等词被用于称呼中国人。到了唐代,由于举国文化的开放程度有所提升,中国汉人与外国通商日益频繁,再加上其国力的强盛,使得大唐帝国的一切在海外均被以“唐”字加称,如“唐人”、“唐语”、“唐字”、“唐山”等等,并延续至今。当时的文人沈亚之在“进士策问”中,就以“唐人”来称呼中国人。《新唐书》、元代《岛夷志略》、《明史》等书皆有使用过“唐人”作为当时中国汉人之称呼。日本直到安土桃山时代,仍以“唐土”或“唐国”来称呼明朝。清代康熙年间,王士禛任职礼部之时,荷兰与暹罗(大城王国)等国家仍然称呼中国人为“唐人”。海外侨民代称以承接了唐代汉语部分特征之语言为母语的族群在移居到中国海外之后,往往以“唐人”自称,也因此使得“唐人”成为在华人在海外的代称,而“华人”一词在这些地区普遍不如“唐人”常用。“唐人”一词不同于其他包含中国籍人士(一般被称称为“中国人”)的广义称呼。另一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