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留住“老街”的韵味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8
转发:0
评论:0
留住“老街”的韵味 ,原标题:留住“老街”的韵味(编辑点评)网上流传着一段话:“在中国,几乎每

  原标题:留住“老街”的韵味(编辑点评)

  着一段话:“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条街,人山人海,全是游客,以老街的名号以文艺的名义,千篇一律地卖着从义乌批发来的工艺品,卖着臭豆腐、烤鱿鱼和奶茶……”许多游客都深有同感。

  当他们到一地参观时,除去历史人文景点和自然风光外,还要去当地特色的街市,吃吃当地小吃,体验下市井生活,再为亲朋好友买一些特产。而实际上,当游客们走进这条“闻名遐迩”的街道时,就会发现仿佛都一个模样:几间咖啡店,几家看起来就是集体批发的劣质手链,连吃食都不外乎奶茶、臭豆腐、烤鱿鱼。不仅如此,由于人流量大,公共设施破损,连建筑风貌也几乎被蚕食破坏。

  就拿北京的南锣鼓巷来说。近800年历史的南锣鼓巷以保存完好的北京胡同和四合院闻名,周边16条胡同内的历史文化遗踪、名人故居资源丰富浓厚,主街极具历史价值的万庆当铺遗址,北京内城“水准点”等等,都是蕴含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且独一无二的景处。正因为如此,就连北京本地人,也曾喜欢到南锣鼓巷里转转,感受一下老北京的文化和生活气象。但是这样的景象并未持续,许多投资者看中了南锣鼓巷的巨大商机,纷纷在其中扎堆经营,租金和转让费用水涨船高,商家很难静下心来仔细琢磨自己的生意如何与老街相匹配,只能草草找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项目。如此恶性循环,老街无法发挥其文化观赏的作用,反而像是一个立体的商场平铺在街面上。于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听不到老北京胡同独特的叫卖声,品不到国粹京剧艺术,各式咖啡厅、文化酒吧、文创店,甚至宫廷奶酪几乎成了南锣鼓巷的代名词。不仅仅是南锣鼓巷,许多有着丰富历史的老街、古街都有类似的情况。有些老街为了吸引游客,方便商铺,甚至拆除了真正的文物,然后再画蛇添足地予以装修和粉饰。那些具有厚重文化信息的历史遗迹被同质化的“创意”店所覆盖,其独有的气质已经面目模糊,泯然众人矣。

  正如“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城市化建设如此迅速的当下,一条保存良好,且充满当地烟火气的老街,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活态文化载体,更是游子们心中的一份牵挂,一个念想儿。让“来者可观鉴,往者可追忆”,是一条老街存在的重要价值。我们惊喜地看到,去年“五一”小长假之前,南锣鼓巷主动申请取消3A级景区资质,希望能够控制人流量。2016年年末,南锣鼓巷的门脸、外立面进行了全面“换装”,低端和无证小吃被关闭或转型,经营店面也预计会从年前的235家减少至154家。在新的一年也许南锣鼓巷依然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但相信会找回些许属于老北京的京腔京韵。

  每个城市都有无数条街道,有时一处名人故居,几片风情建筑,哪怕是一间不起眼但味道很好的特色小馆,都能让人记住那条街的名字,就是因为这条街有自己的特色。当下每个城市最著名的老街也都是因为融合了历史的记忆和当地的特色才保留下来。如果没有抓住老街的特点,只是一味从商业的角度开发,变成了批发“流水线”一条街,不仅破坏了老街本身的韵味,更是对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的杀鸡取卵。(任飞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周氏宗祠的独特韵味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几乎每个宗族姓氏都有自己的祠堂。但因数次动荡和岁月侵蚀,大部分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藏绿周氏宗祠能保存至今,非常难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独到之处吧!一、规模宏大藏绿周氏宗祠坐北朝南,共三进五开间两抱。一进一进的房屋规整有序,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连廊巧妙地连接起来,形成正门、正厅、寝室、广孝祠、聪彝祠、义学、义仓等结构。建筑占地两千多平方米,整体布局左右对称,虚实相间,气势雄伟,是诸暨目前规模最大的古祠堂。周氏宗祠全景二、保存完好宗祠位于藏绿自然村内,前临霞塘,后靠庙前山,地理位置优越。宗祠位置示意图前庄畈崇德堂俯视图文革期间,善良而纯朴的周氏后辈为保护传承先祖赋予后人的珍贵文化瑰宝,用黄泥包裹石匾、木雕的形式让宗祠又一次避免了历史的磨难与冲击。保存完好的木雕和石匾今天,站在古朴大气的宗祠门前,眼前一色青砖砌成的山墙气势恢弘,精美的木雕栩栩如生,石匾上“诗书...
· 岭南古村的乡土韵味
比起迁徙而来的梅州客家的围龙土楼、融合南洋风格的开平侨乡的坚堡碉楼,同处岭南文化区的南社、大旗头、逢简等古村落里的民居便是传统岭南建筑的代表了。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民居,独具广府乡土韵味。村内民居多传承自明清时期,或石砖垒就窄门高屋,或镬耳封火高墙耸立,村头一径水塘清幽,古榕挂月,村落巷道如梳齿般纵向排列,俗称为“梳式布局”。多年不变的民居建筑,原原本本地再现了岭南的传统文化。南社【古村落里的历史剪影】这是一处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地方,隶属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建于南宋初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村内古建筑众多,现尚保留大小宗祠二十几间,古民居连成一片有100多间,以其多样性、完整性成为珠三角不可多得的古村落。南社的民居房与房之间的间隔极窄,屋落之间的小路只能容一人通行,鸡犬相闻在这儿是名符其实。整齐的房屋建筑格局仿似一个模子里造出,一律窄门高屋,多系青砖材料,四角以红砖石奠基。一路在错综...
· 高桥老街
游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桥古镇。古镇发轫于北宋,因滨海临江,商贾云集,至清代中期遂为沪东重镇。古镇现存清中期以来古建民宅数十栋,大体保存完好,其中不乏钟氏民宅、黄氏民宅、敬业堂、仰贤堂、印家花园等名宅故迹。古镇缝纫、磨刀、剃头等传统手工艺行业健全,风俗古朴,较为难得。即刻扫码,参与钟氏家族话题讨论!
· 太仓沙溪老街
沙溪老戚浦两岸的古宅民居(清、民建筑)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绵延1.5公里。老街介绍“古巷同肩宽,古街三里长,古桥为单孔,古宅均挑梁,户户有雕花,家家有长窗,桥在前门进,船在门前荡。”沙溪老戚浦两岸的古宅民居(清、民建筑)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绵延1.5公里。古人为了通舟、取水、洗涤或乘凉观景,临水居民家家建有河棚间,棚下是水桥和船坞。各家河棚、水桥造型各异。河棚有吊脚楼式的,有石头实砌的。河棚窗户有半窗、落地长窗,配有栏杆或美人靠。窗格花型多样。水桥石级有驳岸式和条石悬挑式。这些临水建筑形态纷呈、古朴苍老,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沙溪还保留有一条1.5公里长的老街(与老戚浦平行)。沿街的清、民古宅民居粉墙黛瓦,争相斗妍。沿街民居建筑风格别致:一般都很进深,有前后三进。临街多为二层楼,底楼店铺大多挑梁出檐,斗拱齐全。梁拱上还装饰有云朵、花卉等图案,雕刻精美。二进三进是客厅和起居室。室内落地长窗、花窗...
· 黎川老街赋词
黎川老街赋何谓老街?历史悠久也。携三国东吴之太平风云,置永城与东兴,黎滩镇街雏形初露;带南宋之绍兴雅韵,新城再立,“四周阔野,孤峰系舟。一城山色,绿水浮楼”,县城之秀美与老街之繁华于大儒朱熹笔下栩栩如生。黎川老街,由远古启步,历经荒凉与沧桑、战火与新生,今朝重修好似枯木逢春、面貌一新。夫老街,天下多也。然黎川老街独步天下,“五里骑楼天下绝,六百店铺更斗妍”,举世无双。骑楼始于望市街头,终南门口。楼下店铺衔接,遮阳挡雨,人来人往;灌芯糖店水粉店芋糍店之乡土特色小吃与电器百货西药房之现代工业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五里骑楼,黎川老街之护身符矣。夫黎川老街,又曰明清老街也。曾分段曰望市街、南津街、较场街与贤市街,今“人民路”一名冠之矣。望市街又曰磨市街,实陌市街也。站立街头东眺,潭溪山水绿蓝一色、村舍田园陌阡纵横;西望城市,南津街热闹,较场街繁华,贤市街素雅,花市街飘香……何谓花市街?同贤市街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