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明英宗废除“人殉”的前前后后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7
转发:0
评论:0
明英宗废除“人殉”的前前后后 ,先给您出个题目,当您看到下面这些不同作者在不同笔记中,对同一位帝王发自内心的

  先给您出个题目,当您看到下面这些不同作者在不同笔记中,对同一位帝王发自内心的评价时,您会想到谁:“仁泽远且大矣”、“不世出之明君哉”、“深仁厚泽、超前绝后矣”……

  相信屈指可数:汉文帝、汉宣帝、前秦世祖苻坚、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康熙……毕竟封建专制盛产暴君和昏君,出一个明君或仁君,基本上比中彩票的几率还低,但是我要告诉您的是,开头所述的那些称颂并不是给所列这些帝王的,而是赞美一位似乎在我们心中“不咋地”的皇帝的。

  这个人就是因为宠信太监王振,御驾亲征,导致“土木堡之变”,自己也被俘,后来在“夺门之变”中为帝,旋即杀害民族英雄于谦的明英宗,他一辈子干了无数的糊涂事、荒唐事,但却因为临终前的一个举措,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千古美名,那就是——废除“人殉”。

  一 秦始皇殉葬者“不下数万人”

  “人殉”,顾名思义,就是用活人殉葬,死亡的贵族、统治者渴望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着有人伺候和奉养的好日子,于是便把生前供他们役使的奴仆、嫔妃、婢女甚至将领杀掉,跟自己一同埋进地下。这无疑是一种残忍之至、至极的做法,虽然考古证明,早在母系氏族社会就出现了这一现象,但第一个以此臭名昭著的是秦武公,清末刘声木所撰笔记《苌楚斋随笔》里提到“以人殉葬,始于秦武公,当时死者六十六人,至秦穆公,遂用至一百七十七人,而子车氏三人在焉”。《左传》详细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奄息、仲行、针虎是秦国有名的贤良,杀此三人殉葬,等于自毁干城,秦国人做《黄鸟》一诗表达对人殉制度的愤怒。

  《苌楚斋随笔》继续说道:“至秦始皇,则凡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负责建造坟墓的工匠——尤其那些制造防止盗墓的机关的工匠们,在秦始皇陵落成的那一天也被悉数赶进坟墓内活埋,“当时死者,当不下数万人,暴秦之虐,不特始作俑者,皆为苛政,且愈用愈多,杀人如蝼蚁,可谓酷也!历代人君相沿,用之千余年……”

  在千余年的时间里,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人被当做陪葬品,跟那些帝王将相一起埋进了地下。不过总的看来,随着历史的进步,人殉一点点被“简化”,尤其宋代,随着儒学的兴盛,“人殉”这么不“仁义”的事儿,哪个皇帝也不愿意摊上千古骂名,所以极其罕见,即使有,陪葬者的数量也大幅减少。

  但到明太祖朱元璋,这一恶行又死灰复燃,“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明代学者王世贞在笔记《弇山堂别集》中记录,由于死者太多,而其后又发生“靖难之役”,国家陷入一团混乱,以至于朱棣打下南京夺取政权后,有人提出加封这些宫人的亲属,都很难一一核对名单:“独有所谓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者,初以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为本所千户百户。”永乐初年,朝廷商议对建文帝时期升授的官员该怎么办时,提到这几个千户百户,朱棣“开恩”说:“这几家都是好职事,不动。通调孝陵卫带俸世袭。”后来人们一直管这几户人家叫“天女户”。

  而朱棣的残暴程度不亚其父,在人殉这件事情上也深得遗传,据《李朝实录》所记:“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其上,以头纳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三十多个人中有两个是朝鲜女子,其中一人向她的乳母道别喊道:“娘,吾去!娘,吾去!”惨绝人寰的哭声催人泪下。

  其后的仁宗和宣宗,死后也都采用了人殉,虽然陪葬的人数大为减少,但残暴程度却一般无二。明宣宗死后,被逼殉葬的妃嫔和宫女们的哭声,深深震撼了时年只有七岁的少年朱祁镇的心,这成为他一生挥之不散的噩梦,他就是随即继位的明英宗。

  二 明英宗为护皇后废“人殉”

  说起明英宗废除“人殉”,一个很少被正史提及的原因是: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钱皇后。

  明英宗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皇帝之一,从本质上看,他不失为一个好人,如果把人分成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人格,那么明英宗一定是后者,他就像张无忌一样,永远被环境和别人左右着行为,包括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满朝文武大致可以分成三种,一种是惊慌失措,一种是想着在拥立朱祁钰的过程中官升三级,还有一种想着保卫国家,几乎没有人想到被俘的朱祁镇,除了他的结发妻子钱皇后。这个从十六岁嫁给朱祁镇的女人,为了营救丈夫,把自己所有的财产拿了出来,由于没日没夜的哭泣和跪地祈祷丈夫平安,她一只眼睛瞎了,一条腿也残疾了。等到丈夫被赎回后,又跟他一起被关进了冰冷的南宫,过着一种实质上是囚禁的日子。明代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里记载:“闻英宗为太上时,钱后至手作女红,卖以供玉食。”也就是说钱皇后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为了换一点吃的,必须拖着病体做一些手工活儿、丝织绣品拿出去卖钱。

  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下,英宗和钱皇后这一对患难夫妻的感情,是怎样的相濡以沫,生死与共。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夺回皇位,对钱皇后更加情深,“盖圣德仁厚,加以中宫钱后同忧患者积年,伉俪情更加笃挚”。

  《万历野获编》记:在还没有大婚时,年少的英宗就重视人伦。有个名叫周璟的,任云南左布政,妻子刚死就续弦,被革职,后来向英宗上诉说,法律有“父母或丈夫死了,私自嫁娶者杖一百,哪里有妻子死了不让续弦的?请皇上召集大臣,对我的革职秉公裁决。”英宗大怒,没搭理他。第二年另有一官员因为老婆死了,偷偷溜回家奔丧,有都御史弹劾他,英宗却说:“此亦至情可矜,姑贳其罪。”等到夺回皇位后,英宗更将是否忠于夫妻感情作为衡量官员合格与否的标准,一个名叫马良的官员,跟英宗不仅是君臣,更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一阵子马良请假回家,给死去的老婆办丧事,没多久,英宗“至内苑,忽闻鼓乐之声”,一打听是马良续弦,英宗大怒说:“此人简直天良丧尽!”从此再也不见他。

  虽然这些做法听起来有些偏执,但是又让人不免觉得英宗的可爱,古代中国认为“家国一体”,一个不忠于家庭的人,很难忠于国家,一个不忠于国家的人,当然不适合担任什么公职,从这一点上来看,英宗的行为可以理解。

  天顺八年(1464)正月,英宗一病不起,知道自己很快将要死去,他唯一牵挂的就是钱皇后,由于钱皇后一直没有生育,太子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为了执掌后宫大权,很可能会要求钱皇后殉葬,而那时病残的钱皇后毫无奥援,只能一死。英宗想起了父亲宣宗死后,回响在内宫里的哭声,于是将儿子朱见深叫来,郑重下旨道:“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无论做儿子还是做臣子,朱见深都只有服从的份儿,《菽园杂记》中记:“故宪宗皇帝(朱见深)宾天,亦有命不用,遵先训也,英宗一言,前足以杜历代之踵袭,后足以立万世之法程!”从此有明一代,再无强迫宫人殉葬的恶行。

  清代一开始存在着“人殉”,王世贞在《池北偶谈》中记载:“八旗习俗,多以仆妾殉葬。”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去世后,都有人殉——多尔衮的母亲就是在努尔哈赤死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被皇太极逼迫殉葬的。而康熙大帝英迈千古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对儒家文化有着深刻的学习和领悟,所以极其厌恶“人殉”,康熙十二年,有位名叫朱裴的御史建议禁止这一行径,康熙立刻表示同意,并以严厉的口吻下旨,禁止随主殉葬的恶行,延续千年的“人殉”终于画上了句号。

  三 将殉葬者“钉身于墙”的暴行

  翻回头来看古代笔记中,经常有一些诡异莫名的“人殉记录”,读来令人后脊发冷。

  《万历野获编》中有一则是这样写的:“嘉靖八年,山东临朐县有大墓发之,乃古无盐后陵寝”。无盐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丑娘娘”钟离春,墓中“珍异最多,俱未名之宝”,尤其令人瞠目的,是其中有“生缚女子四人,列左右为殉”,四个女子的尸体历时千年,因为那些珍宝的“宝玉之气”所护,居然还未腐烂。

  袁枚在《子不语》里也写过一则关于人殉的故事。陕西有个姓孙的人挖沟,突然铲子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上,怎么也挖不动,扒开土一看,原来是一座石门拦在了前面,姓孙的找来工具撬开,发现一条幽长的隧道,通向一座大墓,走进墓穴里,只见“陈设、鸡犬、罍尊,皆瓦为之”。中间摆着两座棺材,尤为可怖的是两边墙上有男女数人“钉身于墙”,都是给墓主殉葬的遇害者,为了怕他们死得不透或者化作僵尸,“故钉之也”。这些人的“衣冠状貌,约略可睹”,姓孙的胆子大,正想上前仔细看时,一阵风突然从大开的石门吹进了墓穴,钉在墙上的人瞬间都化成了灰,只剩下墙上的几枚铁钉,“不知何王之墓”。

  徐珂所撰《清稗类钞》中,记述了著名的广东盗墓大贼“焦四”的行状,焦四“常于白云山旁近,以盗墓为业”,此人比胡八一还厉害,“有听雨、听风、听雷、观草色、泥痕等术,百不一失”。有一天他发现了一处墓葬,便召集了十几个人,“建篷厂于其地,日夜兴工,力掘之”。每挖一尺,必要仔细辨别土质,挖到一丈左右的深度,“陡闻崩裂声,白烟一缕,自穴口喷出,约炊许而尽”,焦四带着几个胆子大的,“使手炬,坐竹筐,悬长绳以下。”下了五丈多长的绳子,竹筐落了地,只见墓穴里有三座宫殿,中间的宫殿放着一个最大的金棺,“列铜人数具,貌狰狞”,前殿是“餐厅”,碗盘具备,可怕的是后殿,“有柩十数,盖当时殉葬人也”。焦四没有管这些殉葬人的灵柩,直接把金棺打开,“则见尸之长髯绕颊,骨肉如石,叩之有声,中实金珠无算,其卧处,铺金箔盈尺,卷叠如席”。焦四把尸体拿出来抛在一旁,将财宝席卷一空,扬长而去。

  这大概是墓主生前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不但没法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有荣华、尊贵,而且连自己的尸身都无法保存,徒遭盗墓贼的凌辱,反倒是那些在他眼中永远为奴的殉葬者,反而得以保全。在这个不公道的世界上,有一些隐形的“公道”却往往为我们所忽略:有些人,用别人殉他的文治、殉他的武功乃至殉他的死亡,下场往往连殉葬者都不如……  (呼延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英宗朱祁镇为何要废除殉葬制度?
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于1465年去世,他在当皇帝时重用宦官,杀死忠臣于谦,稀里糊涂过完了一生,没想到在最后咽气前做了一件有人性的事情。他死前下遗诏说:“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这件事应从我这里废止。”至此,在明朝施行了七十年的殉葬制度才最终废止,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明英宗对生命有了一番新的领悟和珍惜。明英宗个人与殉葬制度的接触是比较多的。明英宗幼龄登极,曾与为他父亲明宣宗殉葬的宫人诀别,这应该给他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刺激和可怕的回忆。在周宪王有炖死后,明英宗写信给朱有爝说,“周王在日,尝奏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可是依然没有阻止了众多朱有炖的妃子殉葬,“既而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诏谥妃贞烈,六夫人贞顺。”从在这件事中,明英宗应该进一步认识了殉葬制度的惨酷。宣宗和景帝这两个皇帝以及众多宗室诸王的殉葬情形,对明英宗的影响也...
· 康熙废除从殉的行为最后一个从殉妃子是谁
王熙在自撰的《年谱》中说,自己为顺治写的遗诏都经过了皇帝的认可,“凡三次进览,三蒙钦定,日入时始完”。当晚,顺治即驾崩归西。王熙在官方的遗诏公布后,便将当时所有和遗诏有关的东西全部付之一炬,此后对遗诏一事便一直保持沉默,再无片言只语。很奇怪的是,在这份遗诏中有这么一句,“端敬皇后(董鄂妃)于皇太后恪尽孝道,辅佐朕躬,内政聿修。朕仰奉慈纶,追念贤淑,丧祭典礼,过从优厚,未能以礼止情,诸事窬溃不经,朕之罪一也”。网络配图“未能以礼止情”,这句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无疑是对董鄂妃间接的谴责。王照声称自己写的遗诏已经经过顺治的同意,但以顺治的个性,他应该不会在临终前有如此对董鄂妃不利的话语,这是对他们爱情的否定。那遗诏是怎么变成了罪己诏的呢?从顺治死亡到公布遗诏中间有四个时辰(古代一时辰等于现在两小时),清史专家孟森先生推测“其间必有太后及诸王斟酌改定之情事”,而把对董鄂妃的葬礼逾度写进遗诏,显然有...
· 明英宗废黜殉葬制的真相大
中国古代兴死后厚葬,生人活殉自古有之,其间曾中断过千百年。直到朱元璋开建明朝后又恢复了活人殉葬制。这也是朱元璋最为人诟病的败笔。明朝后继皇帝不敢擅改祖制,故此陋习一直延续到明英宗一朝。明英宗终止了殉葬制向来被赞为英明神武之举,但他的初衷究竟为何?他大胆推翻祖制,真的只是为了免除滥杀无辜,是否有他的私心存在呢?据《明史·后妃传》载,“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至于数量,《胜朝彤史拾遗记》云“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也就是说有十几个受到宠幸而未生育的妃嫔,在朱元璋死后被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此后,殉葬制度在大明帝国开始延续,“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用殉”,从史料记载看,不仅皇帝的妃嫔殉葬,“当时王府皆然”,王妃、王嫔也要殉葬,“至英宗遗诏,始罢之”。明英宗为何摒弃祖法,废黜殉葬制度?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观点,说明英宗英明伟大、宽厚仁慈,不忍心后妃活生生地被剥夺生命,追随他而去。这个...
· 大明朝的绝唱:南明永历帝流亡缅甸的前前后后
大明朝的绝唱:南明永历帝流亡缅甸的前前后后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是朱明王朝的末代皇帝,是当时全国各地以反清复明为目标的各支武装都奉为正朔的统帅.他的败亡标志着满清扫除了最后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的朱明遗脉,从某种意义上也标志着朱明王朝的灭亡(虽然他死后仍然有李定国,郑成功等武装坚持抗清,但已经没有了朱明正朔的指挥,更像是地方割据自雄).一南明西南兵败1657年8月,明永历朝庭秦王孙可望自恃兵多将广,率部14万(可见当时南明朝庭仍具有相当军事实力)在贵阳誓师,公然内犯昆明,妄图取永历帝而代之.永历帝急派晋王李定国,蜀王刘文秀统兵三万御之.8月19日,双方交战于曲靖交水三岔口,孙可望由于其反叛行为不得军心,部将白文选等临阵倒戈相击,可望军大乱,兵将大呼”迎晋王!迎晋王!”,十数万大军顷刻土崩瓦解,大部倒入李定国麾下,孙可忘只带少数亲兵逃回,不久逃入湖南投降满清.孙可望降清后带去许多南明军事机密,西南诸省...
· 溧阳芮氏宗祠工程建设的前前后后
国盛家兴,建祠修谱。2012年5月20日“溧阳芮氏宗祠新建筹备委员会”在江苏省溧阳市烟草局成立。2013年6月8日芮氏宗祠筹建小组成立,会议一致通过筹建小组名单,由芮卫明担任筹建小组组长,全面负责筹建的日常工作。代表成员在中华芮氏宗亲总会的办公地点(天目湖蓓茗山庄会议室)讨论了建祠方案及筹资办法,并正式开始接受建祠捐款。建祠方案最后经顾问组和筹建小组在东方印务讨论和通过了芮氏宗祠主殿主体工程为“钢筋水泥结构”,并由11位代表成员签字集体认可。事出有因,所定的芮氏宗祠钢筋水泥结构的预算和图纸被芮卫明一人推翻,改成了“木结构”,芮卫明声称,水泥结构与木结构的总投资只多相差四五十万元,如资金不足由我负责。为此,各宗亲虽然有反对意见,但未能改变芮卫明以木结构建设的方案。在芮卫明的操办下,工程意向发包给芮志平承建。2013年8月6日,溧阳芮氏宗祠主殿奠基仪式在溧阳市竹箦镇前马西芮村隆重举行。溧阳市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