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穗市花木棉已有千年历史 百年花市成名片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0
转发:0
评论:0
穗市花木棉已有千年历史百年花市成名片 ,作者:李波、全杰图说广州栏目主持:代希奎、刘文亮广州因地处亚热带

  作者:李波、全杰

  图说广州

  栏目主持:代希奎、刘文亮

  广州因地处带,长夏暖冬,一年四季草木常绿、花卉常开,自古就享有花城的美誉,广州人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的历史悠久。广州有多少花卉品类?广州的市花又为何是木棉花?广州每月的最佳赏花地又在哪里?记者这就带你瞧一瞧。

  广州为全国花卉生产、供应、调运重要集散中心

  广州花卉品种超过2000种

  盆栽花卉产量全国占比20%

  观叶植物产量全国占比70%

  目前,广州园林绿化主要应用的观花乔木种类有宫粉紫荆、红花羊蹄甲、木棉、大叶紫薇、黄槐、美丽异木棉、腊肠树、凤凰木、刺桐、火焰木、鸡蛋花、黄花风铃木、黄槿等。主要应用的观花灌木有簕杜鹃、小叶紫薇、野牡丹、山茶花、红千层、杜鹃花、大红花、黄蝉、龙船花、夹竹桃、琴叶珊瑚、红绒球、决明、希茉莉、狗牙花、栀子花等。常见草花有大花海棠、醉蝶花、波斯菊、一串红、凤仙、三色堇、石竹、沐春菊、矮牵牛、银叶菊、美女樱、天竺葵、金鱼草、紫罗兰、冰岛虞美人、切花石竹、本地长春、鸡冠、红穗、夏堇、千日红、百日草、彩叶草、超级鼠尾草、向日葵、观赏谷子等。

  天桥绿化以

  簕杜鹃为主

  市民身边最常见的花就是道路旁、高架桥上的花。有哪些品种?种植面积多少?

  天桥绿化以簕杜鹃为主,此外还有黄蝉、蔓马缨丹、希茉莉、龙吐珠等十多种植物,尤其在阳光不足地段,灰莉、绿箩、红背桂就派上用场了。

  道路绿化中常见开花品种,乔木有木棉、美丽异木棉、红花紫荆、宫粉紫荆、腊肠树、黄花风铃木、凤凰木、黄槐、桂花、白兰、芒果、大叶紫薇等;灌木有杜鹃、细叶紫薇、美蕊花、美花红千层、巴西野牡丹、九里香、灰莉;地被花卉有翠芦莉、蜘蛛兰、四季海棠、矮牵牛、一串红、三色堇、马樱丹;攀缘植物有使君子、炮仗花、金银花、龙吐珠、美丽桢桐等。目前,广州市区桥梁绿化长度已达255公里,绿化品种以簕杜鹃为主,还有龙吐珠、黄蝉、蔓马缨丹、希茉莉、灰莉、天门冬、红背桂等多种观花观叶植物,但数量较少,约占桥梁绿化总量的1%。

  花市数百年

  如今成名片

  一年一度的广州迎春花市是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盛会。广州花市起源于“花渡头”,其形成可追溯到明朝或之前,当时广州花市与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廉州的珠市,被称为“广东四市”,影响甚广。

  广州迎春花市节庆活动则是在继承扩大传统迎春花市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将“民间传统习俗” 升级为“城市文化品牌”。迎春花市节庆活动采用“3+15”的模式,包括春节前3天11个区的传统迎春花市和春节期间15天以民俗表演、非遗展示、灯光艺术、主题花展、文体活动为主的城市嘉年华活动,活动范围覆盖全市11个区的主要繁华地段或文化景点,包括花城广场、荔枝湾涌、天河体育中心、海珠湖、云台花园、越秀公园、广州塔、南越王宫博物馆、广州博物馆等。

  广州迎春花市节庆活动从2013年起已举办4届,采取现代营销理念和“走出去”战略,通过城市推介会、“广州过年”活动等形式,将“迎春花市”向境内外进行宣传推介,进一步提升广州城市影响力,成为广州城市文化名片之一。

  广州花市办表示,今年花市开放期间,全市11个传统迎春花市游客总人流量达535万人次,总成交额达1.2亿元。

  市花木棉已有千年历史

  广州市花为木棉,别名攀枝花、红棉、英雄花、烽火树,盛开时,满树枝干缀满艳而硕大的花朵,如火如荼,耀眼醒目,极为壮丽,素有“英雄树”之美名。广州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把木棉花定为市花,1982年经70多万广州人票选、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木棉确定为广州市市花。木棉象征着广州蓬勃向上的事业和生机,并以此激励人们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木棉在岭南大地种植历史悠久,最早见载于晋葛洪的《杂记》:西汉时,南越王赵佗向汉帝进贡烽火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至夜光景欲燃”。据说此烽火树即木棉树。木棉花可入药,清热祛湿,果实成熟后自动裂开,里面充满棉絮,可做枕头、棉被等填充材料。

  木棉四季景观各异:春天,一树繁花;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寒枝挺立。木棉有孤植、对植、群植、列植等多种形式,结合木棉所在位置,与周边的具体建筑、雕塑等人文景观相结合,达到良好的观赏效果。广州的木棉共有四种花色,橙黄、黄色、橘红和深红。其中深红的比例占39.5%,其次为橙黄,占31.4%。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全市木棉有3.77万株,其中行道树约8000株,公园绿地约5600株,居住区及附属绿地约12600株,道路附属绿地约11300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名片的历史由来
百科知识名片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内容。了解名片在历史上的情况,对于我们研究民俗和社会生活史,均有意义,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清代的名片。名片,古称谒、名剌、名贴、手本等,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在唐以前就很流行了。如果细细区分,早期的名剌、名帖等,有一些的内容更象今天人们所用“柬”,与后来的名片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所以清人说,象后世所用的这种写着姓名的小片,是从明末开始盛行的,在此之前,古人的的片子,都是亲笔书写的,明清以后才开始“刻木印之耳。”以我们现在见到的资料,这一时期,中国人的印刷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刻成一个小版来印刷,甚至如今天人们盖印章一样,盖到特定的纸张上,已经非常方便了。至于应用此种小名片的原因,记载中说是始于崇祯时期,因为官方对于互相“请托”,走门子,找关系进行控制,所以人们来往时常常使用这种小名片,投送起来比较方便罢了。但就其大体...
· 望京作为地名至少已有近千年历史
今日望京已成现代化小区望京作为地名,至少已有近千年历史了。出处主要有四个,其中既见于典籍,亦有广泛流传、真实可信的民间传说。清代于敏中所辑《日下旧闻考》及吴长元所辑《宸坦识略》中均记有“望京馆”。更有历史文献记载,早在辽代,“幽州东北二十里有望京馆”。幽州,即今北京城前身,位置在今略西。而大望京村,恰在东直门外,恰巧15华里,同时也确实位于京城东北。故此,完全与文献相吻合。望京馆,又称望京驿馆,意为今日招待所、接待处之类,是进出京城的外国使臣及南来北往、东去西回的各地客商住宿、就餐之地。北宋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1095)所著《梦溪笔谈》一书中,也记载了“望京”的来历:京都东北处,有一座望京墩(墩即高台)。沈括所处的时代,距今九百余年,据此推算,望京墩的存在,至少与沈括在世同期甚至更早一些。从此可见,望京地名之历史悠久。另外还有两个传说,一位与清朝皇帝乾隆有关。从村中穿过的自西南向东北...
· 木棉科
主要属猴面包树属AdansoniaL.AguiariaDuckeBernoulliaOliv.木棉属BombaxL.8种,红丝棉树(B.ceiba)等CatostemmaBenth.CavanillesiaRuiz&Pav.爪哇木棉属(吉贝属)CeibaMill.10–20种,美人树(C.speciosa)等ChiranthodendronLarreat.EriothecaSchott&Endl.FremontodendronCovilleGyrantheraPittierHuberodendronDuckeMatisiaBonpl.NeobuchiaUrb.轻木属OchromaSw.瓜栗属PachiraAubl.PatinoaCuatrec.PentaplarisL.O.Williams&Standl.PhragmothecaCuatrec.假木棉属PseudobombaxDugand2...
· 越氏宗祠立寨而建,已有四百年历史
贵安新区马场镇佳林村有一处远近闻名的古建筑——越氏宗祠。每当祭祀的时候,周边的越氏后人都会到这里祭拜。越氏宗祠驱车驶离宽阔的黔中大道,拐进一条进村小路,不到10分钟就到了马场镇佳林村。越氏宗祠在距离村口不远的较高地势处,视野开阔、风景独好。宗祠的四周用围墙围着,绿树环绕。要不是大门用一道铁门锁着,很难发现这里竟有一处宗祠。走进大门,先看到的是一栋两层的佳林小学教学楼,里面已经没有学生。与学校相对的就是越氏宗祠,一道红色的木门上方写着“越氏宗祠”四个字,两边还有一幅对联。推门而入,是一个院子,一株古老的桂花树枝丫将整个宗祠掩映其中。这是在贵安新区少见的老式建筑,也是村中唯一的瓦房。穿过院子,走上台阶,跨过高高的门坎,才算是进到越氏宗祠里面。虽然多处有新修复过的痕迹,但木廊、石墩、木柱保存完好。这是一个传统的四合院形式的建筑,采用的是抬梁式建筑风格,属北方做法。而穿墙是穿斗式的做法,是当地的建...
· 浙江顾氏卜居仙居已有千年历史
落日楼主按:从《怀仁顾氏宗谱》看,仙居顾氏是道地的南方人。其源自越王勾践后裔顾余候,始居丽水、温州、台州一带,汉代时转迁江苏地区。当然,汉代时,这些地方都属于东扬州会稽郡。顾氏属于古姓,其正统源流有二。一者出自夏殷候国,以国为氏。《通志·二六·二以国为氏》载,顾氏,己姓,伯爵。夏、殷诸侯之诸侯。今濮州范县东南二十八里有故顾城,是其地也。商汤之时,顾国被攻灭,后世子孙以国为氏,史称“北顾氏”。又《氏族典·四六二》引用《国语·郑语》云:史伯对桓公曰,祝融其后八姓,己姓昆吾。苏、顾、温、董,皆昆吾之后。一者出自越王勾践之后,以邑为氏。《元和姓纂·十一暮》引《顾氏谱》云: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汉封东瓯。摇别封其子为顾余候,汉初居会稽,亦为顾氏。晋代的顾悦之、顾恺之,即其后也。仙居顾氏源自越王勾践之后,史称“南顾氏”。据《怀仁顾氏谱》载,汉献帝时曾在今湖南省溆浦南,湖北省西南部,贵州省东部及广西三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