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楚平民阶层的爱国情怀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92
转发:0
评论:0
楚平民阶层的爱国情怀 ,作者:湘潭大学历史系蒋波如同我国早期民族构成一样,先秦地域文化呈现出百

  作者:湘潭大学历史系 蒋波

  如同我国早期民族构成一样,先秦地域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异中有同的“多元一体”格局。作为“多元”之一的楚文化,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同时具有较为鲜明的精神特质,以忠贞爱国为其代表。楚人的爱国不仅是贵族为维护自身统治所表现出的强烈情感,也是不少平民百姓的情怀。

  爱国情感直接而真挚

  关于楚人的爱国传统,《战国策·楚策一》曾有精要概括:“有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有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脰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其中,有爵有禄者,如屈原等人的爱国行为,早已为人熟知。又据《史记·秦本纪》载,楚国有难,大夫申包胥前往秦国求救,秦君起初不愿发兵,申包胥“七日不食,日夜哭泣”,最终打动秦君。另外,还有“断脰决腹”的将领,他们在外吃了败仗,大多引咎自杀,以示无颜面对楚君和家乡父老,如司马子反与楚共王兵败鄢陵,共王主动担责,宣称乃“不谷之罪”,并派人安慰子反,子反回答道:“侧亡君师,敢忘其死?”最后自杀谢罪。

  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则主要指楚国平民。在楚国历史上,平民“忧社稷”的事迹很多。《左传》庄公十九年载,公元前675年,楚君堵敖率师抵御巴人入侵,大败而归,城门守者鬻拳紧闭大门,不让他入城,“楚子御之,大败于津。还,鬻拳弗纳”。因为鬻拳认为兴师动众却无功而返,无益于社稷。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入楚都郢城,城中父老劝慰楚王:“以众不如吴,以必死不如楚。”于是奋起抗击,誓死捍卫都城,“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吴人”。战国末期,楚在与秦的较量中失败,江汉地区被攻陷,楚被迫迁都河南淮阳,但后来“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夺回“江旁十五邑”。在秦楚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楚回师故地,显然得到了楚地遗民的参与和支持。

  楚平民阶层的爱国事迹不仅有史可考,且与贵族和其他官吏的爱国行为有所不同。平民的爱国感情直接简单却真挚,毫无势利成分,贵族官僚爱国既是“为爵禄”也是“忠君”,譬如到秦国乞援的申包胥说,“吾为君也,非为身也”,表现出浓厚的忠君色彩。平民百姓的爱国不一样,他们是纯粹的“忧社稷”,而非“忧君”,参加郢城保卫战的平民蒙谷说,自己是“社稷之臣”,不是“人臣”,“‘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苟社稷血食,余岂悉无君乎?’遂自弃于磨山之中,至今无冒。故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蒙谷是也。”这一态度与为爵为禄者相比较,泾渭分明。

  与地域认同息息相关

  楚国平民之所以忠贞爱国,与楚人的地域认同意识、楚国的“抚民”政策有关,也受到爱国贵族的影响。

  其一,与楚人的地域认同意识有关。楚人最早生活在中原一带,后迁到江汉地区,但他们不以源于中原自傲,反而自称“蛮夷”,西周楚君熊渠、春秋楚武王都说过“我蛮夷也”。楚国与其他诸侯交往,同样不避讳“蛮夷”之称,王孙圉出使晋国,与晋定公、大臣赵简子交谈,就有“楚虽蛮夷”之语。“蛮夷”这一称呼反映出楚人对南方文化、族群的深切认同。正因为没有“蛮夷”偏见,楚人很快获得当地人认可;因为共同的蛮夷身份,南方各族对楚国也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其二,受统治者爱国情结的熏染。楚统治阶层的社稷意识较为强烈,这一风习势必影响平民百姓。屈原流寓外地仍“眷顾楚国”,虽九死而犹未悔,其流风余韵浸淫大江南北。即便是平庸的楚怀王,也曾表现出执著的爱国感情。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骗入秦国,秦要他割让巫、黔中两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不复许秦”,最终客死秦国。消息传入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一位老者甚至发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呼声。在楚国历史上,怀王并非明君,老百姓却长久怀念,一方面是怜悯怀王的遭遇,另一方面更是受怀王爱国事迹的感染,进而成为一种图强的力量。

  其三,楚国“抚民”政策的影响。毋庸讳言,在专制社会里,统治者与平民百姓属于对立阶级。但是,统治者为维护自身利益,亦不得不注重百姓的生存状态。在东周列国中,楚国统治者的这一意识较为突出,例如,对南方各族采取认同、抚恤的做法,“抚有蛮夷”;有时甚至将百姓是否安稳作为国家出师作战的标准,《左传》昭公十三年记楚国因“未抚民人”,放弃了一次征伐。《左传》哀公元年也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楚虽无德,亦不艾杀其民。”正因为这一“抚民”政策,老百姓对楚国有一种特殊感情,民心可用。

  爱国情怀影响深远

  平民阶层的爱国情怀在楚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旧楚之地居民的个性有着深远影响。

  首先,平民对楚国的认同,加速了南方地域的民族融合,为楚国由弱变强、开疆拓土提供了平稳的内部环境。西周初期,楚人从中原南迁,求生存于山谷之间,并不为外界重视和注意。但由于自称“蛮夷”的策略,楚国逐渐得到当地诸侯和部族的认可,“甚得江汉间民和”,“蛮夷皆率服”。后来,楚“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开拓江南地区,其过程同样较为顺利,蛮越属楚后基本上没有叛乱,江南地区成为楚国的粮仓,这为楚国在北面的争霸、兼并提供了保障。到战国中期,楚基本上统一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总之,平民对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是楚国发展、壮大及舒缓国难的重要力量。

  其次,楚人的爱国行为、爱国情怀在后世旧楚之地产生了持久影响。秦末各支起义队伍中,刘邦、项羽均自称“楚人”或“楚将”(战国后期,楚境扩大到安徽、江苏一带),陈胜、吴广则直接打出“张楚”的旗号。2013年湖南益阳兔子山出土的简牍文字中,不仅沿用了楚国独特的月名来纪月,还赫然可见“张楚之岁”的字样,可见秦末“张楚”呼声得到了楚人的广泛响应。秦汉之后,这种影响仍然存在,《隋书·地理志》说:湖南、湖北深受楚人“劲悍决烈”风气的影响,蕲春、庐江等地风气果决,视死如归,也是楚地“旧风”。唐宋以降,包括楚平民爱国情怀在内的楚爱国精神已融入华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宝贵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辛弃疾爱国情怀
辛弃疾爱国情怀辛弃疾爱国情怀寄语:辛弃疾,他有足够的理由自负,长得帅,又有才,上马能杀贼,下马能安民,武将里最会填词的,文人里最会打仗的。杀义端,擒张安国,灭茶商军,武功不可谓不高;六百余首诗词,千古流传,文才不可谓不显。他也有足够的理由自卑,一生受过六次弹劾,被斥"好杀、好财、好色"。他所有的成败,他所有的毁誉,都缘于他的执念,并且为达目的,不拘小节,甚或说不择手段。他就是辛弃疾,一个大英雄,一个不完美的人。但就爱国情怀,在宋朝数一数二,今天分享给读者的是“辛弃疾爱国情怀”,欢迎了解!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他作为南宋朝廷大臣而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这篇应用散文感情炽热,构思缜密,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语言也精确、...
· 中华传统美德之爱国情怀
纵观中华历史,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谱写了勇敢、爱国的壮丽篇章。他们不贪图个人享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排忧解难,为人民谋福祉。他们与国家荣辱与共,感人至深,可歌可泣。他们的胆识和胸襟,对社会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只有国泰,人民才可安居乐业;惟有国富,民族方能繁荣昌盛。反之,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人人都意识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时,拳拳爱国心、浓浓爱国情,就会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涌动。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民族英雄、爱国志士层出不穷,如精忠报国的岳飞,视死如归的文天祥等。苏武作为汉朝使臣出使匈奴时,被扣留劝降,苏武严辞拒绝。虽用刀威胁,他宁死不从;被投入地窖,他顽强活着;被送北海放羊,他受冷挨饿,但决不做有辱国格的事,代表他汉朝使者身份的那根节杖伴随他十九年。苏武始终没有屈服,维护国家的尊严,匈奴人只好放他回汉。爱国...
·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民阶层
【内容提要】古希腊罗马与中国商周时期的平民,在政治斗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特点差异,主要原因是平民在经济生活与法律制度诸方面处于完全不同的地位,从而对国家的建构、社会的发展也都产生迥然不同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其中相关的发人深省的历史话题。【关键词】上古社会/平民阶层/政治斗争/权力制衡学者们在论及中国商周时期的平民生存状况时,往往与古希腊罗马的平民乃至自由民概念相混淆,其实两者在许多重大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些重大差异恰恰是中西方上古社会发展道路及其国家的职能与性质诸方面产生迥然不同情形的关键问题之一,并对此后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两者进行较为细致的比较研究,以理解两者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而不容混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中西方上古社会进程之所以发生极大差别的相关基因。一、政治斗争的特点差异古希腊罗马社会可以说就是在平民与贵族的政治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平民顽强斗争了两...
· 张孝祥的哪些代表作里充分体现他的爱国情怀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是词人、书法家。他于公元1132年出生于明州鄞县,也就是现在的浙江宁波。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四川简州人,后来居住在历阳乌江,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和县乌江镇。图片来源于网络张孝祥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父亲张祁曾担任过淮南转运判官等职。公元1127年,北宋被女真金朝所灭,宋高宗赵构在商丘称帝,建立了南宋。当时的天下形成了南宋小朝廷和金朝相抗衡的局面,大部分汉族人民为了能得到南宋朝廷的庇佑,举家迁移到南边,张孝祥一家就是这个时候南迁到明州的。张孝祥家在鄞县没有田产,生活很是困苦。公元1144年,张孝祥家又举家前往安徽芜湖。芜湖还是属于长江以南,金人的威胁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少的。张孝祥从小就资质过人,过目不忘,十六岁的时候就通过了乡试,二十三岁就高中状元。当年与他一同在榜单上的还有范成大、杨万里等人。张孝祥在官场上是属于主战派,他在及第不久后,就在朝堂上为岳飞鸣冤,还拒绝了秦桧...
· 秦楚鄢郢之战主要的起因竟是一介平民
鄢郢之战起因鄢郢之战起因源于一个楚国的平民。这个平民有个特殊的本领,可以用很小的弓和很细的绳子,射中在空中的大雁。当时楚国的国君楚襄王听说之后,就让人去将他找来,问他射中大雁的经验和诀窍。秦军将领白起那个人见到楚襄王后说,我哪有什么诀窍啊,都是一些小把戏而已。哪像大王这样,是个要射杀像秦国这样的巨鸟的伟大人物啊。你看秦国,早就有了称霸天下的野心,而且在七国之中实力最强大,想要射杀他,绝非易事啊。听了这番话,楚襄王被激怒了,他忽然又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楚怀王,被秦国三番五次欺骗,最后还被秦国,客死他乡。由于此前秦国的宰相张仪已经打乱了苏秦的合纵连横的策略,楚国已经和齐国断交,因此楚襄王为了战胜秦国,就又打算用苏秦的策略,联合其他诸侯国一起对付秦国。楚国这么大的举动,当然引起了秦国的注意。当秦国听说楚国要去攻打他,就决定先发制人,率先攻打楚国。秦国的大将司马错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出兵,攻克了楚国的黔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