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屈原不姓屈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02
转发:0
评论:0
屈原不姓屈 ,作者:肖遥朱佩娴付文又到端午节了,自然会想起屈原。但是,如果问您屈原姓什

  作者:肖 遥 朱佩娴 付 文

  又到端午节了,自然会想起屈原。但是,如果问您屈原姓什么,您知道吗?

  也许会有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屈!

  很遗憾,这个答案是错的。

  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

  屈原:其实我姓芈

  屈原姓芈!曾经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已经把这个看上去有点奇怪的姓给普及了。屈原是楚国公族,也就是说,他和楚国国君同姓,姓芈。

  芈姓的起源很早。《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之后)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

  那么,为什么不称之为芈原或芈平呢?这是因为在先秦时代,姓、氏的用法和今天是不太一样的。

  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说,图腾是姓的最早来源。母权制早期,世系从母系计,所以凡在一个氏族名下(即同一图腾)的全体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有着密切的亲族关系。随着社会的演变与进步,氏族图腾逐步转化为族姓,而这姓正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氏出现较晚,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姓衍生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自出,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那时,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不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对于先秦时代的贵族来说,这个讲究还是很严格的。屈本来是地名,据说在今湖北秭归一带。春秋时期楚武王封王子瑕于屈,其子孙遂以屈为氏。屈原就是王子瑕的后代,所以,只能称屈原或屈平,而不能称芈原或芈平。

  《芈月传》热播的时候,有人说,“芈月”这个姓名是不准确的。芈月出自楚国宗室,为熊氏。准确的叫法,应该是“熊月”。是不是这样呢?当然不是。芈月的原型是芈八子,就是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历史上实有其人。《史记》上说,芈八子“其先楚人”,故姓芈。姓所以别婚姻,同姓的人是不能通婚的,先秦时代的人特别重视这一点。娶女子必须知道她的姓,所以妇人称姓;也正因为如此,“芈月”是不能叫“熊月”的。

  按周代礼制,同姓不通婚

  孔子:因昭公躺枪

  春秋晚期的鲁昭公干了件糗事:从吴国娶了一位夫人。国君娶夫人不是很正常吗?这事糗就糗在鲁、吴为同姓之国,按周代礼制,同姓不能通婚。

  所以这件事让很多人为难。首先鲁昭公就很为难,怎么称呼这位夫人呢?春秋时代,国君夫人的称号一般是所生长之国名加她的本姓,那么,这位夫人依礼应当称为吴姬。如果把姬字叫出来,那不就等于明明白白告诉大家,国君娶了同姓人家的女子吗?于是为了隐讳,只好改称为“吴孟子”。

  要知道,姓与氏产生的时间和条件不同,其社会职能也不一样:姓是决定能否通婚的依据,即同姓不能结婚;氏则是用来区别贵贱的,即平民无氏,只有贵族才有氏。我国自古也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说法,大意是如果近亲结婚,可能导致后代不繁盛。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县委党校研究员郑承志以屈氏与熊氏为例介绍,二者同出芈姓,两大家族千百年来秉承不通婚之习俗。秭归江南民国年间所修《屈氏宗谱》记述年代约500年,入谱屈氏夫妻1000对,屈、熊二姓通婚者仅5对,平均每100年、每200对夫妻中才有1对“熊屈通婚”。三峡工程移民秭归共迁出熊、屈二姓人口1300人,加上异姓配偶为813户,通婚者仅12对。

  然而,鲁昭公是明知故犯,只是不好明说。没想到这件事居然让孔子也躺枪。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陈国。陈国有个官员陈司败问孔子:“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走后,陈司败就把孔子的学生巫马期请进来,说:“听说君子无偏私,君子也偏私吗?昭公从吴国娶的女子和他同姓,只好叫她吴孟子。如果说昭公知礼,那谁不知礼呢?”

  其实,对于知礼不知礼,孔子心里明白得很。但别人问到自己的国君,他绝不会批评国君的不对,这叫为君者讳。巫马期把陈司败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啊。如果有了过失,人们就会知道。”

  后来,这件事还让鲁国史官为难。按说国君娶夫人是大事,应该载于《春秋》,就像桓公三年,“夫人姜氏至自齐”。但是鲁昭公娶吴孟子,我们现在已经不能从《春秋》看到,或许史官根本就没记下来。等到鲁哀公十二年,昭公夫人去世,史官也只是含混地记了一句:“孟子卒。”不书姓,不称夫人,不言葬小君。

  先秦时男子姓名不能连称,只能氏名连称

  周公:请别叫我姬旦

  我们现在说姓甚名谁,姓在前名在后,这是秦汉开始才形成的习惯;但是,很多人误以为先秦的姓和名也可以这样连称。比如,一些书上说周公姬旦、召公姬奭。事实上,对于那个时代的男人来说,姓、名不能连称,只能氏、名连称。周公受封于周,以封地为氏,所以可以称之为周公旦。

  连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刘知几都曾经闹过这样的笑话。南宋史学家郑樵说:“奈何司马子长、刘知几谓周公为姬旦、文王为姬伯乎?三代之时无此语也。良由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虽子长、知几二良史,犹昧於此!”

  秦汉之时,姓与氏的区分渐渐地就消失了。比如,秦为嬴姓,但是到了秦始皇,已经可以称之为嬴政了;司马迁更是混姓氏而为一,说高祖“姓刘氏”。

  不过,“姓氏合而为一”的现象,并未见当时的文字记载。那么,何时的文字记载正式将姓氏混用呢?李立新说,据明、清之际学者顾炎武《日知录》考证,是西汉时的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将姓与氏混在一起使用的。该书“氏族”篇云:“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此后,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都是一个意思。

  最后,该怎样把握姓和氏呢?很简单,以秦汉为界,如果是说先秦的人物,我们应该弄清他的姓和氏分别是什么;如果是说秦汉及以后的人物,就不必严格区分姓氏了。

  按理说,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可惜现在很多著作都达不到,甚至连《辞海》之类的工具书都犯错。比如,《辞海》附录之《中国历史纪年表》,依然称周武王为姬发,称周成王为姬诵。(肖 遥 朱佩娴 付 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屈原其实不姓“屈”?他和娘娘一个姓!
假设今天你穿越回战国末期,你怎么称呼他?屈诗人?屈先生?(图片素材来自网络)按照今天人们的习惯,屈原的身份证上会这样写:(图片素材来自网络)为什么姓“芈”不姓“屈”?先秦时代,凡是被分封了土地的贵族,通常以封地的地名为“氏”,人们用“氏”来称呼贵族男子。屈原是楚国贵族,他的祖先是楚武王之子,被封在“屈邑”这个地方,所以后代以“屈”为氏。继续追本溯源,楚国的贵族是由周成王(《封神演义》里姬发的儿子)分封到楚国的,第一代被分封在这里的人叫熊绎,他是以“熊”为氏,以“芈(Mǐ)”为姓的。因此,楚国国君是芈姓的熊氏,而屈原是芈姓的屈氏。为什么叫“平”不叫“原”?“平”是屈原的名,“原”是屈原的字。古代男子成人,像今人这样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名字只供长辈称呼和自己谦称自己。因此另取一个别名,称之为“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所以,如果你穿越后遇到屈原,千万别直接喊“芈平...
· 屈原不姓屈,姓与氏有何区别?
屈原:其实我姓芈屈原姓芈!曾经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已经把这个看上去有点奇怪的姓给普及了。屈原是楚国公族,也就是说,他和楚国国君同姓,姓芈。芈姓的起源很早。《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之后)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那么,为什么不称之为芈原或芈平呢?这是因为在先秦时代,姓、氏的用法和今天是不太一样的。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说,图腾是姓的最早来源。母权制早期,世系从母系计,所以凡在一个氏族名下(即同一图腾)的全体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有着密切的亲族关系。随着社会的演变与进步,氏族图腾逐步转化为族姓,而这姓正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氏出现较晚,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姓衍生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自出,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那时,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不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
· 屈原真的姓“屈”吗?
端午节将至,我们都会想起那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屈原原本不姓屈。古代的姓氏体系与今日有所不同。屈原,这位楚国的忠臣和诗人,其实并不姓“屈”。根据《左传》记载,屈原是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分开的,姓用于区分血缘,氏则用来标识家族分支。屈原之所以被称为“屈原”,是因为“屈”是他的氏,而非姓。氏在当时是一种贵族身份的象征,表示他出自楚国贵族芈姓家族的一个分支。而“原”则是他的字,古人常用字来代替名,以示尊重。因此,当我们提到屈原时,实际上是在遵循古人的称呼习惯。屈原,这位才华横溢、忠贞不渝的诗人,用他的诗篇和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之爱。他的真实姓氏虽为“芈”,但“屈原”这个名字,早已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符号,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 屈原
(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
· 屈原
家世屈原出自楚国公族屈氏,屈氏与昭氏、景氏并称王族三姓,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昭、屈、景三氏的事务。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屈原的父亲叫伯庸。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为高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匄。屈原楚辞《九章》中的《惜诵》曾说道:“忽忘身之贱贫”。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生年屈原的出生日期,据近代许多人研究的结果,大概不出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前342年)到三十年(前339年)之间。屈原在《离骚》中说:这句是说太岁星逢寅。取名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这4句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而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原”是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