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天工开物》体现中国古代科技精神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709
转发:0
评论:0
《天工开物》体现中国古代科技精神 ,作者: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于跃《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一部介绍农业和手工业

  作者: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于跃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一部介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科学性著作。明朝时期,商品贸易快速发展,手工业生产技术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总结了明末以前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科技知识,被英国近代著名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成书于崇祯十年(1637),作者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全书共18卷,分别记载谷物、纺织、染色、谷物加工、制盐、食糖、食油、陶瓷、冶铸、舟车、锤锻、煤石烧制、造纸、五金、兵器、矿物颜料、酒曲和珠玉等内容,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成书顺序根据“贵五谷而贱金玉”的观点编纂。此书所摄内容广博,不仅有农学与手工业技术,同时还包含大量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在不经意间记录了当时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

  在书中,宋应星通过图像与对应技术的文字记录相互配合,让知识变得可见,也更加易于理解与重现。以造纸术为例,造纸根据原料的不同可分为竹纸与皮纸,竹纸以竹、麻为原料,皮纸以楮树、桑树、木芙蓉等的第二层皮为原料;从工艺与用途上又有精细与粗糙之分,精细的纸主要用于书写,而粗糙的纸则能用于生活中的不同方面,甚至可以作为制作盔甲的原料和建筑材料。

  据此书介绍,竹纸的制造工艺因其原料的原因流行于南方,选取嫩竹并引水浸泡后杀青,再以石灰乳液混合于楻桐中煮八天八夜。第九天停火一天,第十天将竹麻取出后放入漂塘中洗净。制造精纸,需在塘底与四周砌木,防止污染,制造粗纸则不需要这道工序。洗净后再将其煮沸,取出以沸腾灰液浇淋。如此十多天后,待其发臭就可以捣成泥倒入抄纸槽内。将抄纸帘放入水中,以荡起的轻重来控制纸张的薄厚。当竹料浮在抄纸帘上,一下将帘网提起,水重新流回槽中,留在帘网上的竹料就基本成纸了。先用挤压的方式,用上下两块木板将批量的纸榨出水分,再逐一将每张纸分开烘干,竹纸就制成了。皮纸的制造虽然没有明确的地域性,但其原料中同样需要竹麻,并且根据纸张用途的不同还要加入不同的原料。所以,皮纸并不以书写与记录为主要用途,而是更多作为其他物品或建筑的材料出现。

  宋应星在书中记述的造纸工艺细节甚多,包括选择原料的种类、选料的节气、原料的保存环境、所需要的不同器具及这些器具的制作方法、造物及取材时所采用的各种不同尺寸、不同工序需要的实践步骤,还有精纸与粗纸在漂塘中洗净过程有无砌木这道工艺的区别,亦有南北方造纸的不同,特别是对于各种不同的纸类的染色、名称、形状、生产地以及用途都有极其翔实的描述。可见,《天工开物》不仅是对于中国古代技艺的总结,其中还包含了各地不同造物的特点,具有地方志与博物志的性质。值得一提的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杀青篇》中,不仅记录了中国当时的造纸技艺,同时还有关于朝鲜白硾纸与日本的造纸技艺的介绍。

  《天工开物》并不仅仅是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工艺流程的客观性记述,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作者对于历史人文方面的主观性阐发。此书在造纸一卷中的记载就纠正了一个关于造纸术的错误认识,即一提及造纸术,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东汉时期的蔡伦。事实上,造纸术并不是蔡伦发明的,其出现的时间远早于汉末。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在于改进了其工艺,并且使造纸术更进一步推广开来。

  为完成《天工开物》,宋应星对当时所用技术的技艺进行了深入调查与探访。当时,许多技艺是其拥有者的不传之秘。为了获得这些技艺,宋应星付出的努力和克服的困难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一部《天工开物》不仅承载了宋应星的精神,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国古代的科技,离不开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文化。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当中也离不开“天人合一”的思想,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当中存在着古人对于未知神秘的恐惧与崇拜,但也同时存在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以《天工开物·杀青篇》为例,在古代中国,纸的用途并不仅限于记载文字,还是很重要的生产资料,甚至是建筑材料。纸的原料来源于植物,伞的主要材料也是植物,古代的伞在雨中所呈现给人的意境与美感是现代工业不能够比拟的。一个人漫步雨中,以大自然的馈赠为自己遮风挡雨,手中的伞也透露着自然的气息,这样的联想能够带给人们无限诗意与美感。

  《天工开物》对于中国古代的传统造物方法有翔实的描述,图文并茂,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宋应星对此精益求精的态度,也体现出了他的工匠精神。宋应星并非具体某一个技艺的劳动者,却通过自己切身实地的观察、记录与研究,为中华民族在科技发展历程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现代科技所取得的成就而言,不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生产方式能够比拟的,但是《天工开物》中却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西方以“理性”建立起来的认知自信,即使提出保护自然的口号,也不过是出于个人自身利益的考量,人始终是与自然相互对立的存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告诉人们,人本来就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保护花草树木是在保护自然,保护山川河流是在保护自然,保护人同样也是在保护自然。这种主张和谐的思想内在,才是《天工开物》对于现代科技发展的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土族民歌体现了土族人怎样的精神
土族音乐属于风俗性歌曲,土族民间音乐多用五声音阶或六声音阶,并用四度五度音做为调式骨架音。节奏大都使用3拍子,也有少量的2拍子。宴席曲、花儿常运用八度音程的跳进使旋律刚健、激越。土族的民间歌曲可分为:宴席曲按内容可分为赞歌和问答歌两类。赞歌,内容多为赞颂对方,常作为问答歌的引子。一般由两个乐句组成,节拍自由,旋律起伏较大。进行中常出现下滑6~8度的音程,是旋法上的特点之一。问答歌内容广泛,从天文地理、生产知识到宗教信仰等,富有知识性。其曲调铿锵有力、曲尾收束干脆而不拖沓。流传在互助一带的宴席曲,多用土语演唱;流传在民和县官亭地区的用汉语演唱。婚礼曲土族传统的仪式歌曲,也称喜曲,贯穿于婚礼的始终。如婚礼开始唱《纳信妥诺》(“纳信”指男方派去迎亲的人),依次唱问答歌《唐德格玛》,取笑纳信的诙谐歌《纳信斯果》,仪式歌《依姐》,以及告别亲人的《兴马老》,送亲唱的《拉隆老》,答谢媒人的《西买其瓦日哇...
· 浅谈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摘要]道教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在长期发展熔融过程中,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留下它的深刻影响。本文谈一下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关键词]道教中国古代科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道轻器,把科学技术当作“奇淫巧技”,向来不为社会重视,但中国却出现了“四大发明”等对世界发展影响深远的科技。这里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的影响,本文从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看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鲁迅先生在《致许寿裳》一文中提到“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在《小杂感》里说到:“人们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基督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者,懂得中国大半。”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也说:“道家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包括各种对传统习俗的反抗,个人从社会上退隐,爱好并研究自然,拒绝出任官职……中国人性格中的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自于道家思想。中...
· 天工开物
题解《天工开物》制纸的流程图天工开物中的农业机械绘图宋应星原本是一介考生,五试不第,后感于“士子埋首四书五经,饱食终日却不知粮米如何而来;身着丝衣,却不解蚕丝如何饲育织造”,遂不再应试。曾经旅游大江南北,行迹遍及江西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等地方,实地考察,注重实学,从东北捕貂到南海采珠、和阗采玉。宋应星在任分宜县教谕期间,将他平时所调查研究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技术整理成书,在崇祯十年,由其朋友涂绍煃资助出版。体例《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上篇:中篇:下篇:流传清朝初期,福建书商杨素卿为了使第二版的《天工开物》能够在清代发行,故将书中“崇祯”、“国朝”、“我朝”等字样删去,作了适当改版后便在清初将书行销各地。在清代官修颁行到全国各省的百科全书
·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共3卷,18章。上卷,为《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6章,多数是和农业有关的,放在卷首,表明了宋应星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乃粒》:主要论述稻、麦、黍、稷、粱、粟、麻、菽(豆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和包括各种水利灌溉机械在内的有关生产工具,介绍特别详细的是以江西为代表的南方水稻栽培技术。宋应星在谈到用浸种法育秧时提到,水稻育秧后30日即拔起分栽,否则容易引起减产。一亩秧田可移栽25亩,即秧田与本田之比为1∶25,在江西到近代还是这样。又说早稻食水三斗,晚稻食水五斗,失水即枯。这些重要的技术数据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是育秧、插秧、灌溉的理论基础。在以前的农书中没有记载过。这种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解说,同时提出一系列理论概念,记述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科技成果的方法,使《天工开物》成为一部科学技术的完整著作。宋应星还论述了作物与环境的关系,外界...
· 大禹治水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之一,其事迹在《尚书》《山海经》《论语》《淮南子》《墨子》《史记》等文献中均有记载,但是神话不等于历史,在神话所揭示的东西后面,还隐藏着一种较深的意义,这种克服自然,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是大禹治水的精髓,这是我们先民在应对洪涝灾害中所表现的敢于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概况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网络配图公而忘私精神大禹为了治理水患“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劳而忘身,率先垂范,始终奋战在治水的第一线这体现出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品质,体现了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民族至上精神大禹治水成功后使更多的部落和部族的生命,财产和耕地,山林免于被洪水卷走,对形成一个统一的九州起到了重要作用,大禹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推动者和领导者,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历史跃进,奠定了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民为邦本的精神在治水过程中,大禹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施与饥民粮食和肉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