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国艺术品鉴藏活动历史已有5000余年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65
转发:0
评论:0
中国艺术品鉴藏活动历史已有5000余年,作者:中国文物研究专家、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中国艺术品鉴藏的历史,

  作者:中国文物研究专家、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  王立翔

  中国艺术品鉴藏的历史,与艺术的发展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与人类艺术行为起源并不同步。不过人类收藏活动的源头仍可推溯至人类的原始本能时期,即早期对食物的贮存和生产资料的收藏。经过漫长的文明进化,历经不同的历史阶段,鉴藏活动成为一项独立的社会活动。在技术和文化的支撑、催化下,艺术品鉴藏不断地借用了更多的其他手段、灌注了收藏者更多的动机和精神寄托,成为了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人类社会行为。

  考古发现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玉器也许是中华民族最早具有被“鉴藏”属性的艺术品之一。以此为起点,中国的艺术品鉴藏活动开启了至少5000余年的漫长历史。从此,中国人高超的艺术创作,与发达的鉴藏活动相伴相生,鉴藏活动的起伏,又与国家社会的政治、经济盛衰休戚相关。历朝历代的艺术品为国人鉴藏活动之发育和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对象,而伟大的文明进程和长期稳定的社会形态,为鉴藏活动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存在基础。

  中国艺术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漫长的发展时期形成了独有的根脉和系统,它与华夏民族的宇宙观念、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以及技术工艺紧密相关,特别是技术的发展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使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有可能成为千姿百态的物之形态,使众多的实用器物,变成了艺术品而留存于这个世上。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史前玉器,商周青铜,秦汉古玺,魏晋书法,唐宋绘画,明清瓷器,就如同中国文学之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般著称世界,并被公认为世界之瑰宝,艺术之巅峰。它们构成中国艺术品发展的基本源流和成就特征,鲜明地刻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更是历代鉴藏家财富和见识的骄傲,价值和精神的寄托。伟大的艺术成就为艺术品鉴藏提供了客观条件,但作为鉴藏者的活动仍受制于外在的社会和技术条件,更与文化观念和时代风尚紧密相连,两者都深刻地影响着不同时期鉴藏者的主观思想。

  古代皇家收藏是历代鉴藏活动的主体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历代的鉴藏活动的主体是皇家。这一现象无论是传世艺术品自身,还是在各种史志、著录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数千年以来,历代帝王也一直以他们的统治下的国土为文明之邦为标榜,有着崇尚文物,聚蓄典籍、宝藏的传统。

  早期的艺术品从其基本特性中延伸的品类群生、彰显教化、煊赫治功的功能,就是王权有意宣示的各种表现,因而为帝王所看重。而随着艺术品形象、直观、美化、娱情等艺术本体特性发育得愈加显著,艺术创作的精神性沟通和悦目游艺的自由舒怀,得到了鉴藏者,尤其是王室的更为充分的认识。历朝帝王,尤其是那些对艺术品抱有浓厚兴趣、鉴赏眼光高人一筹的帝王,大多利用地位和权威,建府立制,或笑纳各方朝贡进献,或收罗天下珍品异宝,充栋内府禁苑;或调集天下名工巧匠,以为己用,形成以礼制政教为主体的“官家”宫廷艺术;他们的作为和标榜,直接影响了当时及后世鉴藏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中国历代的鉴藏活动的主体是皇家。这一现象无论是传世艺术品自身,还是在各种史志、著录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历代名画记》所记汉武帝“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汉明(帝)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鸿都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或许是史料记载下的皇家首次大收藏行动。后代的帝王纷纷效仿,尤以新朝初立为甚,并不断在体量上扩充,在管理机制上完善。鉴藏之物供帝王“听政之余,旦夕披玩”。而社会稳定、王朝延续,宫廷往往累世接力,有的帝王自雅才艺,嗜好尤深,古之珍异,已充牣内府,仍更搜葺,以至天下宝物,收罗殚尽。如此高度聚藏的结果,就是所藏文物命悬国运,而最终等待的是王朝倾覆、宝物毁损流散的悲剧。秦汉之前不计,仅举此后的二例足可令人扼腕悲恸。如汉末董卓之乱,内府“图画缣帛,军人者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馀乘,遇雨道艰,半皆遗弃”(《历代名画记》)。东魏侯景之乱,“太子(萧)纲……所有画皆载入江陵,为西魏将于谨所陷。元帝(萧绎)将降,乃聚名画法书及典籍二十四万件卷,遣后阁高善宝焚之……”被史家盛赞的“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南史·梁武帝本纪》)的累世所藏毁于一旦。类似浩劫几乎每遇重大战乱、帝都失控之际,历朝都会悲

  剧重演,屈指数来,宫廷庋藏之殇,竟有十次之多,而造成的损失,实是华夏文明的一次又一次灾难。宫廷收藏是封建帝王专制统治下的必然产物,作为鉴藏史之主要构成,其始末成因,所得所失,洵足后人深刻探究和反省。

  文人风尚引领了民间私藏活动的潮流

  虽然皇家收藏是历代鉴藏活动的主体,但文人风尚,却引领了民间私藏活动的潮流。与皇家相对应的是民间,不过这个鉴藏群体的主要构成是贵族、官宦和富商,一般平民布衣是无法跻身这个以财富为基础的特殊领域的。这其中文人士大夫是这个群体的主流。他们有的以开阔的知识视野、深湛的学问、较高的艺术品味,不断探寻和开掘了鉴藏活动的内在精神世界,有的甚至亲身参与艺术创作,将思想趣味与艺术表现相融合,标榜艺术品的文化价值,分野雅俗之间,形成了不同时期的风尚。知识阶层大范围介入艺术品鉴藏活动,也起端于魏晋时期。这与当时王权相对松弛、艺术创作活跃、精神文化需求等多种因素有关。从此,鉴藏活动与文人结缘。沿着这个轨迹,文人与中国艺术的各种形式发生了更加紧密的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特性。当然,魏晋时期的鉴藏活动之所以繁荣,还与艺术品历经漫长的两汉物质和文化铺垫准备,进入了市场流通领域,才得以冲破皇权礼制的禁锢,成为了一项可以留存于民间的文化活动,这是重要的准备条件。“有收藏而未能鉴识,鉴识而不善阅玩者,玩阅而不能装褫,装褫而殊亡铨次,此皆好事之病也。”(《历代名画记》)以书画鉴藏为标志,知识阶层的介入,大大推动了鉴藏活动内涵的完备和形式的丰富。如谢赫姚最之外,南北朝时期尚有羊欣、陶弘景、虞和、王僧虔、任昉、阮孝绪、袁昂、庾肩吾、顾恺之、宗炳、王微等一大批具有品鉴眼光的文人士大夫介入到书画鉴藏活动之中,不仅开启鉴藏著录一科,更以各自的学识大大推进了艺术品鉴的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及至北宋,鉴藏风气蔓延到整个文人阶层,书画典籍的收藏,更是形成世家传统;欧阳修、赵明诚、吕大临等以博通经史之才,以金石学开启了鉴藏研究的崭新门径,且为鉴藏学体系的建立做出筚路蓝缕之功。到了明清两季,随着手工业的发达、海外贸易以及地下碑刻器物出土的增多,公私鉴藏异常繁盛,受朴学的影响,一些阁僚高官和学界大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学术探究、引领鉴藏的作用,如文徵明、项元忭、董其昌、钱谦益、翁方纲、孙星衍、阮元、何绍基、陈介祺、吴大澂等,都在多个艺术收藏领域内,成为知名的学者型鉴藏家。文人士大夫在鉴藏活动中地位的不断凸显,与他们在中国社会阶层的地位变化极为有关。

  纵观历朝的艺术品鉴藏之发展,每逢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正是鉴藏活跃发展的大好时期,而鉴藏的重要对象———各种艺术品,包括字画和瓷器、铜器、玉器等各种古器物,本身也是前、当代社会昌明文化发达的结晶,这印证了与艺术有关的技术条件和创作水平的不断提升。鉴藏活动开掘了艺术品的经济价值,推进了艺术的实践探索和与之相关的工艺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随着财富特性的愈加彰显,艺术品也诱发着人类本性中自私奢靡乃至贪婪的阴暗一面,因而随之产生了巧取、豪夺、贿赂、厚葬、盗墓、作伪等等与鉴藏相伴随的种种肮脏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广东西樵山原是古火丘已有5000万年的历史
来过西樵山旅游的人,大抵知道大观音、黄飞鸿,却不知道西樵山是一座有着5000万年历史的古火丘。来过西樵山旅游的人,大抵知道大观音、黄飞鸿,却不知道西樵山是一座有着5000万年历史的古火丘。记者昨日从西樵山旅游部门了解到,今年“五一”节举办的西樵山文化旅游节上,将着手让西樵山火山文化浮出水面,给火山岩颁发“身份证”,通过现代声像技术再现火山喷发场景。相关专家指出,西樵山火山文化的挖掘不但会拉动文化旅游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于研究珠三角冲积平原的形成与新石器时代珠三角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提供例证。
· 封姓来源比较纯正距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
封姓来源比较纯正距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中华封氏网2010年3月23日封来纯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七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寻根溯源封姓来源有二:1、出自姜姓。据《姓苑》、《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辞源》所载,炎帝之裔孙封钜为黄帝之师,胙土命氏,至夏时为封父国(故城在今河南封丘之封父亭),列为诸侯。周时失国,子孙为齐大夫,以国为氏。2、出自他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时改是贲氏为封姓;又,今满族人中有此姓。得姓始祖封钜。炎帝之裔,黄帝之师。夏朝时封钜之裔被封于封父,成为诸侯国,后曾称其名为封父,实际上是以地名为人名。周初,封父国灭亡,子孙以国为氏,称封姓或封父,尊封钜为其得姓始祖。繁衍播迁封姓源起于今河南封丘,《左传》中提到的齐国大夫封具是为封姓早期的知名人士,表明了封姓在春秋时已播迁至今山东北部。秦汉之际,封姓北迁至今紧邻山东的河北东南...
· 蓝田出土“中华第一砖”:距今已有5000年
仰韶文化时期的砖,该砖为发现最大的一块,仅为砖的一个直角,长边残长15.7厘米、短边残长10厘米,厚3厘米。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中华第一砖1怎么发现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惊现仰韶时期的“砖”2009年~2010年,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对蓝田县新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令人惊喜的是,他们发现仰韶文化晚期烧结砖残块5件,未曾烧过的土坯砖残块1件。此外,还发现龙山文化早期烧结砖残块1件。省考古研究院专家杨亚长介绍,5件仰韶文化晚期烧结砖块中有3件出自该文化时期的窖穴中,另2件出自仰韶文化晚期文化层中。土坯砖残块则出自仰韶文化晚期窖穴中。据了解,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被命名为仰韶文化。2砖长什么样?推测完整器形应为长方形或方形发现的砖块中,其中最大的一块仅为砖的一个直角,该烧结砖为细泥红陶,长边残...
· 5000年历史顺序
5000年历史顺序说到中国的5000年历史顺序,其实说难也难,说不难,也是真滴难,但是如果自己掌握了,那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最近很多人也说了,想再学学看看这个5000年历史顺序,顺便计一计,有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呀!1、远古神化时期约10000年前-4000年前伏羲约8000年前女娲约6000年前燧人约5500年前有巢约5300年前神农约5000年前夸父约4800年前蚩尤约4500年前2、五帝时期约4300年前-4000年前黄帝约4300年前颛顼约4200年前帝喾约4150年前唐尧约4060年前虞舜约4000年前3、奴隶制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5世纪夏约公元前2000年(前21世纪)商公元前1562-前1066周公元前1066-前770(周实际已灭亡)春秋(先后霸主:齐,宋,楚,晋,秦。春秋五霸)公元前770战国(齐,楚,偃,韩,赵,魏,秦)公元前4764、原始理想化封建制度时...
· 5000年历史沉积下来的精华语录168条,都是收藏级!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6.苛政猛于虎。(礼记)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12.知耻近乎勇。(礼记)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23.温故而知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