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如何用文物展现中华之美?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4
转发:0
评论:0
如何用文物展现中华之美?,进入首都博物馆地上一层B展厅,翻滚的历史长河瞬间将你卷入时空的隧道:南昌西汉

  进入首都博物馆地上一层B展厅,翻滚的历史长河瞬间将你卷入时空的隧道: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陕西省吕氏家族墓地、秦始皇陵陪葬坑、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随气流波动起伏的厅顶指示牌一路走过,360余件精美的文物一一呈现,从史前一路沿着夏商周漫步至汉唐,再到宋元明清,古朴的、大气的、端庄的、灵动的……中华几千年各式的“美”被一网打尽。

  这就是正在首博展出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楚墓青铜器首次公之于众

  为什么要做一个二十年考古成果的回顾展呢?据介绍,在1996年以前,国家文物局曾先后举办过4次文物精华展,对当年前后的考古文物进行过系统展出。此后,考古新发现不断涌现,但成果却再未集中进行过展示。为此,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首都博物馆自去年底开始此次展览的策划,历时半年,终于在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向公众推出。

  展览总负责人、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龙霄飞透露,这次展出的文物一半以上从未离开过故土,还有几十件文物是首次走出库房。“这次展览约有95%的文物都是来自各地考古所,很多文物还处于不断地整理研究中;另外考古所一般不具备展出场地,所以使得这些文物很少有机会公开面世。”

  此外,还有一些考古遗址一直处于发掘整理中,所以其出土的文物也未能有机会在公众面前亮相。比如,此次来自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的一批青铜器,精美的纹饰、随意的线条、不拘一格的造型和构图,让楚人的浪漫主义气质呼之欲出。据了解,叶家山西周墓地是近30余年来湖北省首次发现的高等级贵族墓地,规格和规模在江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都是首屈一指,墓地自2010年开始发掘,其出土的文物至今未完全整理完。“这是业内人士都很关注的一个墓地,但是其出土的文物从来没有展出过,我们这次就是直接从库房把文物带到了展厅。”龙霄飞介绍说。

  秦陵陪葬铜禽差点没来成

  此次展览以1995年至2016年历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文物为主要依据,经过对80多家相关单位、200多座考古遗址、800多件精美文物的调研整理,从中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的作为展品,最终参展文物涉及21个省份、49家单位,共360件(套)。

  龙霄飞参与了此次文物的挑选工作,“精中选精”可不是件轻省差事,“5月18日开展,但直到5月初我们才定下了所有的展品,5月14日文物才陆续到齐。”龙霄飞说,配合展览的主题,“美”是文物入选的主要标准,力求融艺术性与历史性为一体,诠释不同时代对于“美”的追求。

  在选择展品时,专家们以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文物为主要依据,但也不囿于此,因此展览中还囊括了不少“遗珠”。比如来自唐代的一个“跪拜陶俑”,出土自西安的一个房地产楼盘,这件俑头戴进贤冠,是文官俑,跪拜姿势属于中国古代跪拜礼“九拜”式之一,是男子常拜之礼。“这件俑造型优美、制作精良,如此精美的跪拜俑比较罕见,所以我们把这件给选了进来。”

  但也不是没有遗憾。展览开放期间,正值全国展览集中的时段,因此很多文物被人“捷足先登”,出土自秦始皇陵园陪葬坑的“铜禽”就是这样。据了解,距秦始皇陵园最远的一座陪葬坑内有一条象征性的河道,河道两侧排列着46件铜禽,其中铜鹤6件、铜天鹅20件,其他为鸿雁等禽类。“这些铜禽均仿照真实禽鸟大小制作,姿态各异,但是我们去晚了,造型好的都已经被借走了。”龙霄飞说,展翅的天鹅、优雅的仙鹤几乎都被借走陈列在各地的展馆里,最后几经争取才为此次展览协调出了一件静态的铜雁,安详、肃穆、高洁,同样代表了当时的艺术水平。

  文物选好了,如何平安运到北京是展览的重要一环。此次来展的很多文物此前已经经过修复,这就对其包装、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龙霄飞介绍,对于陶俑等易碎的文物,专家们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韩信为何用兵如神?
说起韩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用兵入神,打仗百战百胜。任何军队由他指挥必然成为一支奇兵。那么韩信他到底为什么这么厉害,到底是有何高人为师,让他无往不胜呢?但是当我们翻阅《史记》,看他的列传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他拜师学艺的记载,列传中只是简单的记述,说韩信家里很穷,受到亭长老婆的羞辱,还有就是漂母送饭,市井受胯下之辱。第一、韩信天生就是个军事家。关于这一点没有办法来量化的,就像霸王项羽天生神力力能扛鼎,这种东西是没有办法教的,生来就是如此。所以韩信这一点是常人所没有的。第二、韩信的出身。在秦汉之际,以当时的锻造技术,平常百姓基本上佩不了剑,而出生贫穷的韩信却很早就有一把剑,从这里看出应该是祖上传下来的,以韩信的条件是不可能买的起的。韩信的剑术虽不是很高,但绝对不低。由于家里穷上不起学,只能是父亲教他读书识字还有剑法。而且应该还涉猎过一些兵法之类的书籍,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刚统领三军,用兵就如此神...
· 古代如何用“左右”表示尊卑
阅读书籍时,我们会注意到古人以“右”为尊,非常重视“右”。比如豪门大族雅称为右姓、右族,首辅权臣叫做右辅,皇亲国戚呼为右戚,朝廷要职也叫右职。相对而言,“左”便趋于“卑”位,一般都和卑下偏邪相联系。如左迁代称降职,旁门左道叫做左道等。这种有趣的现象与古人的崇右习尚有关。古代以“右”为尊所以频繁用“右”来指要职、高位,而和“左”相联的,常为次要。如“将相和”的千年佳话中,廉颇就是因为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而忿忿不平。这里便以“右”来指称高位。所以,古人形容某人才能杰出而无人可及时,便委婉言道:“无出其右”。同时,因为右手使用灵活,所以也用右来比喻要害。《战国策赵策》有句话说:“此断赵之右臂也”,就用右臂指称要害。相较“右”之尊贵,“左”的地位便属卑下。汉代以右为尊,故称仕于诸侯者为左官,以示地位低于朝廷官员。而典籍所说的左迁、左贬、左降等,都有降职有关。似乎“左”注定要与卑微相连,其实并非完...
· 中华传统美德之公义
公义即公正的义理,是指人作事公道有义、不存私心,按正理而行。《荀子·修身篇》中言道:“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意思是说不要徇私偏好,应遵循古道(王道);也不要为非作歹,应走在正路上;这是说君子能够以公正的义理战胜自己的私欲。以此修身养性,树立美德。公义与私欲相敌对,大公无私的行为是公义的具体表现。春秋时,晋平公问祁黄羊谁可作南阳县令,祁黄羊推荐了自己的仇人解狐,认为此人最适合这个职位。晋平公采纳了祁黄羊的推荐,解狐上任后很有作为,受到人们的称许。又有一次晋平公叫祁黄羊举荐尉官,祁黄羊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祁午也非常称职,深受百姓爱戴。孔子十分赞赏祁黄羊,说他是个公正严明的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称得上是“大公无私”。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关乎公义的典故、成语比比皆是:天下为公、克己奉公、大公至正、廉洁奉公、铁面无私等等,每一个典故...
· 中华传统美德之立志
立志是指立下志愿,定下志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千百年来,千万仁人志士无不是先立大志而后成大器,而凡夫俗子则只能碌碌无为,虚度年华。历史的见证告诉我们:人无志则不立。恭谦求进取,志当存高远!回顾历史,有所成就的名人都是从“志存高远”开始的。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立志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拊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宏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移,他曾多次拜访著作郎张载,广泛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依靠搜集的大量文献资料,花费十年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我们从左思身上学到了“人生需立志,坚需忍不拔”。在大千世界中,有的人庸庸碌碌,也有些人久经磨炼矢志不渝。立志的高与低,远与近,决定了你接下来的路能走多远。我们要明白,志...
· 中华传统美德之规矩
规矩指礼法、法度,一定的标准,出自《荀子·礼论》:“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处处都要有规矩,每一样都离不开规矩的约束。《韩非子·饰邪》:“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天下之事,皆须规矩。”有了规矩,人才会有做人的底线和原则。在形形色色的欲望和诱惑下,作人的底线是支撑他永不倒下的铜墙铁壁。周亚夫是汉朝功勋卓著的将军。有一次汉文帝到周亚夫的军营犒劳将士,想直接进去,卫兵说:没有将军命令不能进入。等有了命令,卫兵又对文帝一行说:“将军有规定,在军营内不许策马奔驰。”于是,文帝等人就拉着缰绳前行,一进军营,看见周亚夫手执兵器对文帝拱手作揖说:“穿着盔甲的武士不能够下拜,请允许我以礼参见陛下。”文帝深受感动,称赞周亚夫军纪严明,恪尽职守,并传令重赏。淮南子曰:“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国家有法律法规,学校有校规校纪,社会有行为规范,乡村有村规民约,企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