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古埃及第一中间期需审慎定论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9
转发:0
评论:0
古埃及第一中间期需审慎定论 ,作者:郭子林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公元前332年是古埃及文明的法老王朝时

  作者:郭子林

  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公元前332年是古埃及文明的法老王朝时期,埃及祭司马涅托(生活于约公元前3世纪上半期)将其划分为31个王朝。19世纪早期,普鲁士埃及学家列普修斯将31个王朝归入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三个时期。之后,学者们在两个相对统一强盛的时期之间加入了“中间期”这一概念。古王国(约前2686—前2160年)与中王国(约前2055—前1650年)之间为第一中间期(约前2160—前2055年),两个政权几乎同时并立。20世纪30年代以来,以美国埃及学家D.B.斯班尼尔和B.贝尔为首的一批西方学者认为,第一中间期是古埃及历史上的“第一个疾病期”或“黑暗时代”。在很长时间里,中国学者也基本持此观点。然而,20世纪末以来,随着考古证据大量增加,埃及学研究深入发展,这种观点越来越需要审慎看待。

  构建为“黑暗时代”

  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期,埃及学家主要依靠古埃及流传下来的一些文学作品和碑铭石刻理解第一中间期的历史。《涅菲尔提预言》写成于中王国时期,以预言的方式预测未来,该预言描述了社会饥馑和:“埃及的河流空了,人(可以)徒步涉过……沙滩上没有水,河床上也没有水”,“大地上混乱无序”,“从来未发生过的事情发生了。人们拿起了武器,(因此)大地变得混乱。” 一些学者认为它反映的是第一中间期的社会状况。

  《对美利卡拉王的教谕》是第一中间期的教谕文学作品。该文本讲道:“我以城市领主的身份兴起,我因为北方地区的情况而痛心疾首……我平定了整个西方土地,远达海岸”,“在我那个时代,一件可耻的事情发生了,提斯诺姆被洗劫了。”

  上埃及希拉康坡里斯和埃德福诺姆的诺姆长安克提菲的墓铭文写道:“整个上埃及处于垂死饥饿状态,以至于所有人开始吃自己的孩子。但在这个诺姆,我设法确保每个人免于因饥饿而死。我把谷物借给上埃及……我使象岛的家庭活着。”阿西尤特诺姆的诺姆长凯悌二世在坟墓中记载了他的慈善行为:“我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礼物,我维持城市的生活,为中埃及山上的人们供水”,“我有很多谷物。我允许市民为自己拿走谷物,也允许他的妻子拿走食物,更允许寡妇和寡妇的儿子拿走谷物。”

  正是基于这些文字史料的描述,现代学者对第一中间期形成了负面印象,认为当时整个埃及社会是病态的,并将这一时期称为“黑暗时代”。

  王权呈现另一种面相

  从古王国后期开始,诺姆长的职位开始在某个家族内部传递,从而出现了职位世袭的局面。到第一中间期,诺姆长的坟墓修建得异常庞大,墓室内部的壁画装饰、铭文和陪葬品几乎都是按照古王国时期国王墓葬的标准配备的。墓室铭文在记述墓主的功绩时,越来越少地提及国王的名字,而是更多地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这些情况表明,第一中间期缺乏强大的、能够统驭整个埃及的王权,地方诺姆俨然成为半自治的王国。

  在第一中间期,下埃及和上埃及的几十个诺姆逐渐被整合到两个相对强大的政权中,一个是北方的赫拉克利奥坡里斯政权,另一个是南方的底比斯政权。前者被视作第9王朝和第10王朝(约前2160—前2025年)的政权,后者被视作第11王朝早期(约前2125—前2055年)的政权。这两个政权的统治者都自称国王,实施独立统治,管理着一些诺姆。阿西尤特地区的一个势力强大的诺姆长家族始终忠于赫拉克利奥坡里斯政权,与底比斯政权进行对抗。根据这个家族成员的墓室铭文,南北方的两个政权在后期展开了激烈战争。底比斯政权最终征服了北方政权,完成了统一上下埃及的“使命”。

  单从统一国家王权的角度讲,与此前的古王国时期相比,第一中间期确实是政权分裂的时期。然而,这种王权统治的分裂是否必然意味着整个埃及社会处于混乱状态、经济文化呈现萧条与衰败局面呢?

  并非处于全面长期动荡

  如前所述,20世纪上半期及此前的很长时间内,由于涉及第一中间期的考古材料颇为缺乏,学者们主要根据一些悲观文学作品、教谕文学作品、墓铭传记等史料来描述第一中间期。其实,这些材料并非信史。

  首先,悲观文学作品《涅菲尔提预言》没有交代所描述现象发生的具体年代,也没有说明事件发生的准确地点。从文本的语言特点来看,它是在中王国时期写就的。作者很可能为了凸显中王国社会的稳定,而故意夸大第一中间期某个时段、某个地方的混乱状态。因此,将《涅菲尔提预言》描述的社会状况视为第一中间期整个埃及社会的现实,存在以偏概全的可能。

  其次,教谕文学《对美利卡拉王的教谕》是第10王朝老国王给新国王美利卡拉写的一篇说教文,核心是提醒新国王防范周围的人、保护好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国王。尽管教谕的叙述背景表明国王所在时代发生了战争,臣仆有谋害君主的行为,但教谕文学是以叙述者的个体经历来对新国王进行说教的,而且第10王朝只是第一中间期两个并列的政权之一。关于战争和人心不古的描写是否反映了第一中间期一百多年的社会状况,又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埃及社会的实际情况,都是值得思考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间期
参见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年表
· 预定论
发展在教会发展中,救恩论是主要的辩论话题,正确的救恩论是建立在圣经真理基础上的,于是历代很多神学家在此问题上不断争论,为保全耶稣基督救恩的真理,甚至不惜教会分裂。基督信仰创立之初,保罗就受圣灵指示,在以弗所书(第一章4~6节)中写下:“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这恩典是他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哥林多前书》(第十二章第三节):“所以我告诉你们,被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说明是神(圣灵)让人说出“耶稣是主”,而只有承认耶稣是主的才能得救(约翰福音第3章第16节),因此很清楚地说明了神的主动拣选。再后来的教会中,有关救恩论的问题爆发出来,奥古斯丁与贝拉基的思想争锋相对。贝拉基认为:人类没有原...
· 决定论
概念决定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世界中普遍存在一种客观规律和因果关系。一切结果都是由先前的某种原因导致的,或者是可以根据前提条件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其重要的观点即是:“有其因必有其果。”对科学界的影响决定论在18、19世纪基本上统治了科学界。它认为一切都是有“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切世界的运动都是由确定的规律决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后就一定能知道结果,现在发生的一切都是由过去所决定的,它们是通过因果建立起关系来的。在这一基础上,科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例如,用牛顿力学算出的天体运动,对未来具有准确的预见性。在这种思想下,世界就像一部钟,像钟表一样走动,未来的一切均已写好。这种观点得到了当时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科学家的支持。爱因斯坦在给马克斯·玻恩的一封信中写道:所以,在牛顿主义者看来,世界都是有序的,都是按照着严格的定律来的,它的行为完全可以预测,都有因果关系决定。但是,以量子力学的角度来...
· 功过难定论?他是宋灭南唐第一功臣亦是罪臣
南唐人樊若水,屡试不第,仕进无望,上书言事又不被理睬,因为国主李煜喜欢的是风花雪月的诗词。“大丈夫抱经世之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于是,他决定弃南投北。只是,拿什么作为见面礼呢?经过一番思考,他认为北宋立国已有十年之久,先后灭掉各路诸侯,只是苦于长江天堑之阻隔,才迟迟未对南唐用兵。因此他想:“若能用竹筏、大船架起浮桥渡兵,帮助宋廷完成统一大业,岂不正是扬名立万之举?”网络配图这种设想妙则妙矣,却不啻是异想天开。首先,这浮桥架在何处最为合适?这个难题就曾让樊若水彻夜难眠。经过一番考察和研究,他认为:采石江面比瓜洲江面狭窄,可作为架设浮桥的首选地点。但采石江面“惊波一起三山动”,要在这样一个“甲险塞于东南”的奇险之地架设浮桥,谈何容易!何况,要架桥,不仅要先测量出江面的准确宽度,还要在岸边建起浮桥固定物,而且还是在南唐驻军的眼皮底下行事。樊若水自有妙计,他经人介绍,来到采石广济教寺落发为僧。...
· 温姓始祖 今有定论
温姓始祖今有定论中华温氏网2009年5月22日温祖强二零零八年四月十九日至二十日,江西博能集团与华夏百家姓氏源流研究中心在上饶共同举办了温氏源流研讨会,六名当代最著名的姓氏源流研究专家和国内十多个省(市)的数十位温氏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对“唐故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温府君(佶)神道碑”碑文和“唐故征君左补阙温先生(邈)墓志铭”的研究,发现了中华温氏始祖的诞生过程及名字---有平者,佐夏灭穷,受封于温,因以命氏。这对深入开展中华百家姓氏源流的研究和海内外温姓华人寻根祭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中华温姓始祖的名字,因历史上有温姓多源之说而说法不一,这让海内外温姓华人寻根谒祖时倍感困惑。江西是历史上温姓南迁的最早徙居地之一,早在东汉初年就有祁县温峤辅佐晋元帝渡江,官拜侍中、中书令等职,“机密大谋,诏命文翰,皆所参综”。后甘愿离京都任江州刺史,定居南昌。后又平王敦、伐苏峻,功勋卓著。孙中山曾这样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