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周业安
一般说起美国的经济学,或者现代经济学,都习惯于称之为主流经济学。但迄今并没有关于主流经济学的明确界定。如果说主导整个经济学发展的某种理论体系可以称之为主流,那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为代表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算一个。马歇尔之前的经济学还处于各家各派的纷争时期,虽然前期有一个统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阵营,但这个阵营中思想家们的观点并没有形成谁能够主导谁的状况。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构建的个体主义方法论、理性经济人假说、局部均衡分析、供求分析等,形成了一种相对完整的经济学理论范式和体系,后来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其范式逐步成为当时经济学分析的一种标准范式。因此,称马歇尔等人的新古典范式为当时的主流并不为过。即便后来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也没有撼动新古典范式的地位。
但似乎鲜为人知的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范式成为后来美国经济学的主流,曾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与马歇尔同时代的经济学家,并非人人都了解或者接受马歇尔的理论体系。当时,在美国只有极少数经济学家认同马歇尔等人的新古典经济学,大多数则游离于新古典范式之外。而德国的历史学派才是那时真正影响美国多数经济学家的重要经济学流派。一些经济思想史的著作,如巴克豪斯的《西方经济学史》、塞利格曼的《现代经济学主要流派》等,都注意到那段时期美国经济学家思想传承的特点。19世纪美国的经济学研究者特别是许多年轻的学生,都曾到德国学习经济学,从而把历史学派的思想带回美国。这些人对后来的美国经济学影响巨大,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美国一代经济学家,包括凡勃伦、克拉克、小克拉克、康芒斯、米切尔等。因此,如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范式的话,那么当时的美国经济学则和德国经济学一样,遵循历史学派的理论范式。而历史学派和新古典范式是完全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经济思想史学家习惯于把凡勃伦等人归入老制度经济学阵营。一旦如此归类,这些人的经济思想就被降格为现代经济学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流派,于是同历史学派一起进入非主流经济学(heterodox economics)的语汇之中。这种简单的流派划分方式,显然没有遵从当时美国真实的经济学状况,也大大低估了凡勃伦等人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实际上,老制度经济学的称谓以及对非主流经济学的看法,都基于一个隐含的思想史立场,即自19世纪末开始的整个现代经济学,发端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范式,并始终如一地贯穿着这一范式,从而无论在英国还是在美国,主流经济学都等同于新古典范式。这种思想史的判断显然不符合经济思想史的真实发展境况。事实恰恰相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段时期,美国经济学界从来没有把新古典范式当作主流,并非后来的思想史教科书上所描述的,凡勃伦等人从一开始就被边缘化,即便费雪也在新古典范式的边缘上摇摆。
当时被称为老制度经济学家的人中,凡勃伦和小克拉克在芝加哥大学,当时他们的思想对奈特产生了巨大影响。直到这些人离开芝加哥大学,并慢慢老去,弗里德曼、斯蒂格勒等人才把其老师奈特的思想库中倾向于新古典范式的部分,重新打造成一个完全新古典化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所谓新古典范式,这是后来芝加哥学派的核心要件。因此,美国经济学的新古典化,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慢慢成型。在此之前,新古典范式一直没有占据主流地位。当时,米切尔已经开始主导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康芒斯直接促成了法律和经济学的交叉,并对后来美国的法律界和政府行政管制产生巨大影响。现在很多人说,法律和经济学的交叉起始于科斯,经济学家跨入其他社会科学起始于贝克尔,这些误传都是忽视了康芒斯的缘故。后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姆森在其著作的扉页上,专门向康芒斯致敬。
与马歇尔同一时代的美国经济学深受德国历史学派的影响,当时美国经济学中真正主流理论的关键词和新古典范式完全不搭界。其关键词概括起来就是历史、制度、心理和行为,这些密切联系实际的思考对当时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后来经济学的发展逐渐证明,新古典范式忽略了这些重要元素后,自己掉到了一个无法逆转的深坑,沦落为“黑板经济学”。而当今经济学的新发展,则力图把凡勃伦等人强调的理念元素重新拾回来,塑造一个个更为鲜活的经济学理论。究竟谁是主流经济学,还有待历史来回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